論岡比亞與台斷交
論岡比亞與台斷交
無可奈何花落去
西非國家岡比亞在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突然以「國家戰略利益」為由,宣佈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立即生效」。消息傳來,台灣朝野鹹感「震驚和遺憾」。對馬英九當局來說,形勢無疑是相當嚴峻的。退一步說,即使台灣當局採取一些措施,有所挽回或補救(可能性並不大),也難免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陰影籠罩在心頭。在這節骨眼上,按以往慣例,一些一貫以上躥下跳為能事的台獨干將,必然跳出來表演一番--這是我閉著眼睛就能料得到的。
這一次,他們的典型說詞是:這是馬政府「外交休兵」的「失敗」,強烈質疑是大陸在「挖(台灣的)牆腳」。據台灣《自由時報》15日報導,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琅稱:岡比亞只是第一個倒下的骨牌,台灣外交已岌岌可危,還有五個邦交國也準備與台斷交,包括: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多米尼加、巴拉圭以及梵蒂岡。蔡煌琅還表示,馬英九的「外交休兵」已經死亡,應該調整政策,否則會看著大陸「一個一個將台灣的邦交國通通挖走」,云云。我倒對這種「強烈質疑」有一個更「強烈」的「質疑」:如果大陸真想「一個一個將台灣的邦交國通通挖走」,為什麼至今不見動靜、連台灣一個「邦交國」也沒有去「挖」?是大陸沒有這個能力嗎?如果大陸真想玩蔡先生所說的那種「骨牌」,為什麼至今仍不動手?請問蔡先生,這是為什麼?難道大陸還要請蔡先生去做顧問,教他們怎麼玩這副牌,大陸才知道怎麼玩嗎?
畢竟,在台灣,還是有一些頭腦比較清醒的人士,他們與那些常說些「熱昏胡話」的死硬台獨分子不同,他們對形勢有比較客觀、中肯的認識與估量。據台灣「中央社」15日報導,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表示,目前看來,大陸不至於為爭取非洲小國犧牲兩岸關係近幾年來的發展。岡比亞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應不是兩岸過去「外交零和戰」。他還表示,大陸近年全面耕耘非洲,從軍事、能源到民間商業活動。也許岡比亞認為,不需要立即獲得北京正式承認,但可用這種方式增加與大陸的商業或其他方面互動,這將超過從台灣可能獲得的援助。台行政院長江宜樺15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則表示,岡比亞並沒有立即要和中國大陸建交,目前看起來岡比亞和台灣斷交與大陸沒有直接關聯。張麟徵教授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達的看法更為明確、中肯。她指出:大陸這幾年根本沒有挖台灣邦交國的想法,但確實有一些國家喜歡在兩岸間擺盪,以試圖獲得最大利益。過去李登輝和陳水扁都喜歡搞「金錢外交」,但馬英九上台後兩岸「外交休兵」,使得這些國家無法從兩岸分別獲利,對兩岸政府都有幫助。
長亭更短亭,何處是歸程?
話說回來。此次岡比亞與台斷交事件,的的確確也傳遞了一個值得台灣朝野「警覺」的信息,那就是:即使大陸出於「決不為爭取非洲小國犧牲兩岸關係近幾年來的發展」的良好願望,決不做「挖牆腳」這種不利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事,即使大陸一再拒絕台灣的邦交國提出的建交請求(據中國專家估計,北京至少拒絕了五個國家提出的建交請求。維基解密曝光的美國國務院電文稱,巴拿馬2009年曾希望承認北京,但遭到拒絕。)一些台灣的邦交國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或國家戰略利益考量,願與大陸建交而與台灣斷交,已是一個難以阻擋的大趨勢。承認這一點,對於台灣藍營一些人士,尤其是其重量級人士,也許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如果它是事實,就不能因為承認它是痛苦的就不承認,就應該勇敢面對。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採取「鴕鳥政策」,畢竟不是智者所當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代的說法叫做「換位思考」。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台灣「邦交國」的當政者,你將作怎樣的選擇:是與一個幅員遼闊、擁有13億人口、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200多個建交國、尤其是一個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非常友好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建立外交關係,還是與在國際上實際已處於邊緣(與之建交者只有23個,沒有一個是大國)、政治、經濟實力遠不如前者的台灣維持外交關係,更符合自己國家的利益或國家戰略利益?如果你選擇的是前者而非後者,請說說看,從人家自己國家利益著想,有什麼不對?如果你覺得人家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則你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苛求或苛責於彼者而不反躬求諸己?
問題不在於某個台灣的邦交國是否會與台灣斷交;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是一種大趨勢,就像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並成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一樣,是美國也擋不住的大趨勢。既是一種大趨勢,靠大陸發「善心」,或可應付於一時,終非長久之計。
現在兩岸關係得以朝著和平、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的基礎是「九二共識」。但它是一個求同存異的產物。說到底,它畢竟是一種過渡性的安排,因為不能永遠「存異」,「求同存異」總要向「求同化異」回歸。如果永遠「存異」,把「過渡」當「歸宿」,那就是「兩個中國」、「兩國論」,不是「台獨」也是「獨台」,是對「一中原則」的背離和否定。在一定意義上說,從「求同存異」向「求同化異」是大勢所趨,也是「九二共識」的題中應有之義。問題是,「九二共識」馬英九當局自己也沒有完全遵守。何也?按馬英九當局的解釋,「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台灣的「一中各表」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統一不容分割,台灣和大陸同屬於中國,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是「中華民國政府」。大陸的「一中各表」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統一不容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中國,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可是,每當大陸踐行自己對 「一中」的表述時,台灣朝野都有人大喊大叫,說這是大陸對台灣的生存空間的「打壓」。這就說明,馬英九當局只要自己的「一中」表述,並不尊重、至少是不希望對方有自己的對「一中」的表述。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字面上,馬英九當局講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實際操作上,馬英九當局是用對「一中原則」的認同(這當然是具有極其重大的、正面的、積極的意義和價值的),換取大陸對自己「生存空間」的讓步、照顧,換取盡可能多的經濟上的好處。事實上,大陸近年來也的確對台灣多所讓步和照顧,包括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台灣的邦交國提出的建交請求。如果不是這樣,馬英九當局如何能把「外交休兵」、「不丟失一個邦交國」作為自己的政績之一呢?岡比亞斷交事件則進一步說明,即使大陸有「足夠的善意」,願意單方面做出讓步,台灣也很難再實現「不丟失一個邦交國」了。因為,這是大勢所趨。蔡煌琅稱:「馬英九的『外交休兵』已經死亡,應該調整政策,否則會看著大陸『一個一個將台灣的邦交國通通挖走』。」其實,蔡先生不過是一個「巧言令色,鮮矣仁」的角色,他決「調整」不出什麼「高招」。如果寄望於他會有什麼「高招」,那是要上大當的。如果「台獨」勢力上台,可以肯定,「一個一個台灣的邦交國通通走」向「斷交之路」的速度,將會很快,甚至快得不可比擬!
那麼,出路何在?「長亭更短亭,何處是歸程」?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態的發展證明,兩岸關係發展的根本出路是在「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基礎上,進一步向「求同化異」的「和平統一」邁進。儘管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逐步推進,創造條件,不斷積累正能量,以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既不能揠苗助長,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現在就應該起步,而不是「明日復明日,歲月任蹉跎」!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指出的,「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怎樣推進兩岸「政治協商」的進程?我有兩點建議供海峽兩岸同胞和領導人以及海內外一切希望祖國和平統一的炎黃子孫參考。
一是「雷聲大,雨點小」。
所謂「雷聲大」,指的是「務虛」。所謂「雨點小」,指的是「務實」。
「務虛」就是大造輿論。大造什麼輿論?大造「一國兩制」是祖國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的輿論。我在海外,接觸到一些華僑、華人,大多數是希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在美國,一到十月,海峽兩岸的華僑、華人就忙活起來了。有時也會產生點「摩擦」,就是不直接「摩擦」,客觀上難免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於是,有炎黃子孫慨歎曰:「什麼時候到了十月,大家共同慶祝也一個國慶節就好了。」這反映了人心所向。但是,看看眼前的現實,有人又不免有些氣餒。因為他們看到,兩岸所實行的政治制度,差異實在太大,而且具有根本性質。因而覺得,兩者之間恐怕很難合得攏。不過,我深深地感到,由鄧小平先生提出、並為大陸長期以來堅持的「一國兩制」方針,倒是一個非常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於大陸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制」,《海峽評論》同仁王曉波教授等多有精闢的論述,可供吾人參考。該刊上月的社論《兩岸政治協商仍然好事多磨》(以下簡稱《社論》)就再次明確提出:「從1949年至今,台灣並沒有獨立,兩岸領土主權並沒分裂,本來就是『一國』。從1949年迄今,兩岸並沒有統一,本來就是『兩制』或『兩區』。」這也就是說,「一國兩制」就是對兩岸現狀的一種描述,也是一種認定。或者說,承認台海岸的現狀就是「一國兩制」,雙方誰都沒有失去什麼,卻可以得到很多、很多!實現「一國兩制」,就是把這種現狀進一步合法化、制度化、體制化,完善化。從鄧小平主動提出「一國兩制」的方針、方案來看,大陸方面並沒有把自己的制度向台灣推廣之意,問題是台灣方面,倒曾有把自己的制度向對方「推銷」之議。蔣經國時期曾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說,那已經是逝去的往事。李登輝、陳水扁竊據台灣大位後,鼓吹台灣的「民主」如何如何,妄圖以此為借口,充當超級大國霸權主義和平演變大陸的馬前卒。此等伎倆,也不值一駁。問題是藍營的某些重量級人士,也曾捲入到李、陳之流反對「一國兩制」的逆流中去。有的人口口聲聲說兩岸的分歧是制度之爭,實際上是用制度之爭掩蓋「統」「獨」的矛盾。 其實他們倒是應該冷靜地客觀地想一想,認真地反思一下,台灣這些年來的「民主」進程,究竟給台灣帶來了什麼?所謂「政黨輪替」,給台灣帶來多少政黨競爭、互相監督的正效應?無情的事實,倒是把「台獨」這個「魔鬼」從瓶子裡放出來了。自從這個「魔鬼」堂而皇之登上台灣政壇,給台灣社會和國民黨自己,帶來了什麼?如果不帶偏見,誰都清楚,就廉政建設而言,李、陳時期比蔣經國時期差多了。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全盤否定台灣的「民主進程」,只是說它遠不是十全十美的,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看看眼前這種連「立法院長」「關說」之是非都搞顛倒的現實,台灣應該有自知之明,不應該把自己的制度強加給大陸,更不能以此作為反對祖國和平統一的借口。當然,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方面,大陸也有自己的問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並沒有把自己的制度強加給對方。如果尊重現實,不難明白,「一國兩制」是最能體現民主精神、最具正能量、最有增量潛力、付出的成本、代價最小而收穫最多最大、最具可操作性的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由之路;因此,就沒有任何理由反對或拒絕「一國兩制」。明乎此,我們就應該大造「一國兩制是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的輿論,使之家喻戶曉。當它被絕大多數炎黃子孫所理解、所接受並願為之努力奮鬥的時候,就會形成一股潮流,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要「雨點小」呢?因為,還有一股強大的勢力,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準確地說,它千方百計阻撓兩岸的和平統一。這股勢力,就是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2008年,馬英九勝選後,美國國會研究處,發表由鄧凱麗執筆的《台灣2008年總統大選》報告,據稱,「面對台灣企業界的要求與壓力,國民黨會與對岸和解,最終損害美國的區域利益。」(《大公網》2008-04-17)為什麼多年來霸權主義一直用各種手段、不遺餘力地扶持、支持島內的分裂主義勢力?原因在於這是「美國的區域利益」。正如《社論》所指出的,馬英九一當選,美國就擔心「國民黨會與對岸和解,最終損害美國的區域利益」。尤其是美國正在要「重返亞洲」,兩岸進一步的和解,必然進一步的「損害美國區域利益」,更是其堅決反對的。
面對這股阻撓兩岸和平統一的強大勢力,我們應充分估計到它可能的種種搗亂的陰謀與陽謀,如《社論》所說,包括挑撥離間、軍事政變、顏色革命、暗殺首腦等等極端手段,妥善地予以應對。既不能屈服於它的壓力,而無所作為;也不能急於求成;而是要審時度勢,謹慎從事,循序漸進,逐步推進。「雨點」寧可小些,但要下到點子上。
二曰選好「突破口」。
眼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兩岸領導人會晤」。10月11日,在上海召開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有大陸智庫呼籲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並列入《論壇紀要》十項「認知」中的第八項:「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實現,對台海和平、兩岸關係具有積極影響,是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的重要貢獻。」我們推動兩岸的和平統一,當前就應以此為「突破口」。這就是把「雨點」下到點子上。
毫無疑問,美國當局一定會千方百計地阻撓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並向馬英九當局施以強大的壓力。這裡,就會產生一個「怪圈」。愈是屈服於這種壓力,就愈是不敢進行這種會晤;愈是不敢進行這種會晤,就愈是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愈是孤立無援,就愈是受欺負,承受的壓力就愈大。反之,如果堅決頂住這種壓力,實現「兩岸領導人會晤」,就愈能形成強大的合力,就愈能頂住對方的強大壓力,作為台灣的領導人,就愈有與之周旋、迴旋餘地。是陷入或是走出上述「怪圈」?實際上是在被動與主動之間作出選擇。我們只是提出一點建議供馬英九先生及其團隊參考。這就是,要頂住這種強大的壓力,絕對需要的是兩岸的合力。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美國至今不敢對馬英九採取極端手段(中情局並非沒有這種紀錄)?因為如果那樣搞,大陸正好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相應條款。這是霸權主義不能不顧及的。習近平任總書記後,大陸曾先後五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這不是針對日本,而是對霸權主義咄咄進逼的一種合理反應。對方好像沒有聽懂,依然如故。於是,大陸就把保密保了42年的核潛艇部隊也曝了光。這就是告訴對方,你就是把我們的陸基(以及陸上機動)戰略核武打光打殘(實際上,要做到百分之百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仍然擁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這就是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所以能起到使台海局勢不致失控的強有力的物質保證。如果認清楚這個形勢,也就不難作出明智的抉擇了。
台灣一些媒體預測,明年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將是「馬習會」的最佳機會。北京「非國外」,亞太經合會又是「國際」,「馬習會」在北京亞太經合會,又有「國際」,又「非國外」。但是,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評論台灣媒體炒作在亞太經合會上「馬習會」一事時,明確地說:「台灣方面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新華網2013-10-16)。
我倒是有一個建議:兩岸領導人的會晤,最好放在明年清明節前後,大家共祭黃帝陵的時候和相應的場合。這在全世界炎黃子孫中是有最廣泛、最深厚的文化和文明基礎的,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認同,並有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的先例可循。至於談什麼,怎麼談,我相信國共兩黨及其領導人的智慧,相信海峽兩岸以及全世界炎黃子孫的智慧和力量;相信通過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一定會改變兩岸在走向和平統一之路上停滯不前的現狀,使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能看到祖國和平統一的曙光,走上一條積極穩妥的和平統一之路,以造福於海峽兩岸的同胞,以慰海外廣大炎黃子孫渴望祖國和平統一之夙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東亞與世界的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國與外交
中共三中全會
台灣的國際空間
台港事情
紀念顏元叔教授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