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追憶台灣文學批評界先驅顏元叔先生

游盟長.曾倩
(轉載)


2012年12月26日,台灣文學批評界先驅、英語教育改革者顏元叔老先生因肝癌逝世,享年80歲。消息傳來,一種難以言喻的傷感久久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時光荏苒。2010年5月,經市委副書記陽衛國的引薦,株洲電視台法制頻道《株洲人物》欄目組為顏元叔先生做了一期專訪。顏老淵博的學識,親切的笑容,幽默的談吐給欄目組全體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說完那句「中國不強大,我隨時可以死掉」的話後那噙滿熱淚的眼眶,深深地觸動著我們的心。一位背井離鄉多年的遊子,竟有著這般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讓人肅然起敬。

顏元叔祖籍茶陵,1933年在南京出生。抗日戰爭時期回到家鄉茶陵,為了躲避日軍,他和家人曾長時間藏匿於深山中。這段特殊的經歷在他人生中烙下了深刻印記,他強烈地感受到「有國才有家」,愛國成為他這一生魂牽夢繞的主題,他說,五歲時當他在畫刊上看到一幀圖片,上書「日軍侵我山海關」,心頭驚痛,多年後想起依然熱血沸騰、夜不能寐。就算後來遠赴台灣、遊學美國,他的這份家國情懷更是有增無減。

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顏元叔老先生憑知識和良心去丈量歷史、憂國憂民的學者形象展露無遺。他言有物,行有格,情有屬,愛深遠。

1958年顏元叔赴美留學,入威斯康辛大學主攻英美文學,相繼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並在北密歇根大學任教。他曾自抒胸臆:「看我的背景,應該是個親美、親西分子。可是恰恰相反,越瞭解美國,越瞭解西方,我就越反對它們。相對的,我越發熱愛中國。」

1989年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敵對勢力對中國實行制裁,反華之聲不絕於耳。他在台灣挺身而出,發表了一系列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檄文,被譽為「愛我中華的心聲,壯我中華的呼喚」。

他在台灣《海峽評論》發表《向建設中國的億萬同胞致敬》,疾呼「把中國建設起來——這才是愛中國!」抨擊那些不愛國的中國人。他在《中流》等雜誌發表了《盤古龍之再臨》、《中國的希望在你們身上》等思辨與文采俱佳的作品,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他根據對世界史和中國史研究所得,稱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趕走帝國主義、統一中國、提升國力、提高人民生活等四大「驚天動地的成就」,造成了華夏巨變——「從舊中國變到新中國」。

有學者稱讚道:「說到國家大事、民族前途,則顏元叔真有精衛之堅韌、刑天之勇猛。」

顏元叔的文章風格也自成一家,那充滿智慧和深情的筆觸依稀可以讓人觸摸到湖湘文化的血脈和茶陵士子的風骨。

1977年,顏元叔曾與琦君、王鼎鈞、張拓蕪、張曉風、思果等人並列台灣「十大散文家」。 在進行學術研究之餘,他還寫下了多部散文著作,深受國人喜愛。國內的大學課程曾選講了他的文學佳作,《顏元叔散文選》在國內出版亦得到了眾人的追捧。

在雜文《我愛開會》中,顏元叔以戲謔的口吻大談開會之「樂」——「可以免費享受冷氣、點心,與久別的好友促膝私語,還可以一睹各位發言者可笑亦可歎的言談舉止,所議之事則不需你勞神費心,因為所有提、決議都已事先定好……」這就是顏元叔式的諷喻,讓人在大笑之餘,總感到那麼一絲苦澀。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瑣細,起居、飲食、出遊等都是他筆下的內容。字句間透著骨子裡的隨性;若是說起世事紛雜來,信手拈來的幽默辛辣則讓人拍案叫絕。在他看來,只有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寫出好的雜文。

除去發人深省的機智、幽默的代表性作品外,他又有溫暖、深情、雋永的美文傳世,主要體現在對故鄉的懷念及對人生的感悟上。他以極樸實的筆調寫茶陵山村的日常家居生活,富有民族特色的故園風味和飽含泥土氣息的童年記憶背後,深藏的是對故土深深的眷戀。

訪談結束時,顏老說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曾預言,20年內中國經濟超越美國,世界居首,他隨即賦詩一首:「好歹再活二十年,爭取殘喘留此間。只待經濟中勝美,哈哈大笑可長眠。」

如今,斯人已去,音容笑貌、錚錚風骨猶在眼前。我們想,假如有來生,他還會選擇做一名中國人;假如能轉世,他還會希望降生在株洲這片熱土,因為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轉載2013-01-22 17:22株洲新聞網http://www.zznews.gov.cn/news/2013/0122/article_8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