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高於國際關係

甘比亞案例帶來之訊息
李本京
(中美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


前 言

2013年11月15日晨6時,一通電話叫醒了外交部長林永樂也叫醒了尚在安逸中睡覺的國人。一時之間,政府有關人員或亂了方寸、或披掛上陣,試圖解決此一震天響之新聞。這一通電話來自甘比亞,是我駐甘大使陳士良打來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句話:「甘比亞片面與我斷交了」。

就從那一刻開始,台北政壇掀起了千層浪,萬層雲。一直到19日我外交部政次吳石正式宣佈與甘斷交為止,這短短四天中,但只見國內以在野黨人士為首之輿論,不問究裡,就斷言這是老共挖我牆腳之結果,除此之外,也順帶倒打一耙,打了有關職司,認為彼等一直在狀況外,必也嚴罰重責才可。

烏雲蓋頂之台北拖過混亂的一周後,實有必要確實研判此事件之成因及後果。真相終將顯露,時間到了必定如此。

我外交實境:缺少綠洲之沙漠

自從1971年我被迫離開聯合國後,與我友邦之數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減少再減少,如今只剩22國。

聯合國之會員迄今有196國,事實上這之中僅有21個邦交國,因為教廷並非聯合國會員,是以嚴格來說,台北僅與聯合國中之21國有正式外交關係。

如單從數量多寡而言,我之友邦實屬最少者。回憶歷史,除了1971年因季辛吉暗渡北京,令致我方失去聯合國席位,順帶也失去一片外交友邦,這只是惡耗之開始。因為1979年元旦華府與北京建交後,更是一大片的友邦棄我而去,可以說美國對我之關係是影響友邦去留之最大因素。

事實上,像我方之缺少友邦,在國際上僅此一例。連令人傷透腦筋的北韓還是聯合國成員。在外交上如此孤立,歷史上鮮有成例。人們當然有焦慮,也有自卑之情懷。任何一個執政黨都會以友邦數目作為對外工作之成績。如今甘比亞突然來這麼一下,執政者挨轟,自屬必然,然而一定要認識此事之所以發生,原因究在何處?不是一味斥責有司,就可解決問題的。

歷史上的難題

自從中(中華民國)美關係生變,我外交工作從維護台北與華府關係,一變而為以維護我與友邦正式關係為主要工作。然而為難的是,在大片西瓜之引導下,世上主要國家均先後與北京建立了正式關係,而與我在過去30年中尚有關係的國家皆為貧窮之小國,幾乎均來自非洲、中南美及大洋洲,獨缺先進國家。這些國家之所以仍樂意與我為友,均以財政關係為主,講句不中聽的話,就是金援外交。就拿才斷交他去之甘比亞為例,就曾獲得我數千萬美金之金援或貸款,如今情勢有變,金援當然作罷,這貸款只怕也是一去不返。

除了現金外,我國並提出技術援外來真誠地援助他們,這之中以外交部之白手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ICDF)表現最佳。這一基金會以醫療、農耕等技術團隊前往友邦工作,成效非凡。筆者曾參與新進人員之培訓工作,深為這些年輕有為者之熱誠感動。如今甘比亞友誼不再,這些技術工作人員將立即撤退,對甘國人民來講當是一大損失。

不過對於一些小國家的執政者而言,現款才是王道。人民有無受益,全不在考慮之內。所以再要我撥現金或要貸款,人民也許得不到好處,執政者之荷包則是滿滿的。現在就舉幾個事實來作說明。這些都是過去的例子,雖是陳年舊帳,不過也可看出其中端倪。從而發現某些小國領導人之黑暗面,例如發生在2000年7月巴拿馬總統莫絲柯素,不當運用我金援之2,500萬美元;2001年非洲之賴比瑞亞總統泰勒騙得金援300萬美元而逃,此人後經國際法院判刑仍在大牢中。又如尼加拉瓜總統阿雷曼於1997年得到李登輝贈與之一億美元,後為該國法院重判20年徒刑。

上述例子只是滄海一粟耳。貪了我方金援之案例還真不少,此處所列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要看看有些國家的領導人還拿了我政府頒贈之最高勳章,陳水扁任內八年就頒與他國領袖165枚勳章,而僅得回報21枚勳章,由此而觀,這一關係是不平衡的。

另外一個數字也值得一看,在陳水扁八年執政中丟掉九國邦交,不過也增加三國邦交,加減之後,還是少六國,如今馬政府上任至今也丟了一國。馬英九當然不願意看到再丟一國邦交。

陳水扁當年以國家名器當名片,「大方」將錢與勳章送與他國領導,突顯他的無知,也突顯我國在維護與邦交國之外交關係之艱辛。

外交休兵政策之效能

嚴格來說,外交休兵泛指雙方均有默契,不要扎針,也不要挖牆角,不容第三者有機可乘。可以說自2008年,兩岸即偃旗息鼓,未有任何波浪。然而甘比亞獨裁者此一單獨行為,令我方亂了手腳,在野黨更將此訊息當作天上掉下來之禮物,對馬政府再作一波攻擊,並且有的沒的說一大堆,指責是老共幹的好事。

甘比亞政府片面撕毀與我之外交關係,在國內立即引起一場天大風波,一時之間各方說法不一,除了譴責甘比亞之背信棄義,也借勢炮轟「外交休兵」之兩岸政策,事實上這一政策並未失序。仍有其貢獻,不可一筆抹掉。

當時日過去,真相就會出來,那就是北京此次完全在狀況外,從不久前與北京高階外交人員對談,看出他們的誠懇及對我之關心,決不是在演戲。並且還認為台北與北京應有所磋商,避免這等事再度發生,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外交休兵」並未破功。

筆者在11月15日與北京外交部李保東副部長對此事有一番對話,在此補記以為證。是日上午10時45分雙方寒暄已畢,李副部長即直言,他是在清晨媒體上得到此一訊息,然後在外交部晨報中有所討論。

他首先直指在其任職於日內瓦、紐約期間均收到某些國家意欲與北京建交之意,均為其一一拒絕,他還強調這些國家不只一個,不只兩個,言下之意是有相當數目之國家如此以為的。

他再鄭重的說北京自2008年即不再與任何已與台北有官方關係之國家作連絡,是以此次甘比亞之行為實屬突然,,北京與甘之間並無「渠道」。然而他感覺這種趨勢可能往後還會發展。

他並且一再聲明北京不會作任何傷害台北之外交活動,而信守兩岸關係超過對外關係之原則,不過他也認為大陸的一部份人民有「人家送上門,為何還要拒絕」之想法。

由於北京堅持兩岸關係之重要性,兩岸之關係重於外交關係,期盼目前與我有外交關係之國家能看清我國之誠意,不可有樣學樣的跟著甘比亞學。而台北政府當前快刀斬亂麻的宣佈與甘斷交,維持了我們之尊嚴。而甘則可能兩頭落空,得到惡果。

兩岸默契之重要性

誠如李保東副部長一再強調雙方默契之重要性,兩岸在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以致台北方面能在過去五年多未曾丟掉任一邦交國。然而某些誤會亦應避免,否則只是注重邦交國有無一事,未詳察到某些容易疏忽之處,則誤會自然就會產生,從而抹殺掉默契之精神。

這裡就有一例,就是在大約四年前我外交部允許各駐外代表在其名片上加注Amb三個英文字母,這即Ambassador之簡寫。此一事件看似小事一樁,然而對北京而言,卻是大代志一條。因為用Amb已表示大使身份,等於宣示其正式外交關係,雖然我外交部人士認為在公務行文上仍用代表,可是北京人士則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外交休兵一詞只是台北企盼北京勿做挖牆角之事,而自己卻一點一滴地往官式外交而行。這休兵也者,只是要北京休兵,台北則仍是能前行一步就前行一步地在外交上找突破。

在此想法各異之爭議中,很難說出個究竟。然而常常採用擦邊球的取巧作法,實在有違外交休兵之初衷。因小失大,不可為也。這只是一個例子,希望有司者眼光放大,沒必要頻以小動作製造不需要之誤會。希望對方體會我之困難,我也應體會對方之為難。

這次北京之行,聽到了另一種聲音,這聲音也許不悅耳,然而也是一種聲音,不宜充耳不聞,再一次又製造沒必要之誤會。

結 語

甘比亞事件表面只是我與甘國之間的問題,然而由於兩岸之特殊關係,雙方應更誠懇地努力維護及培養這得來不易之和平相處機遇。陳水扁時期之「衝撞外交」肇致了難以收攤之後果。雖然陳高唱「走出去」讓「世界看見台灣」等口號。然而悲哀的是,這些口號隨著陳之走人而消失。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幕荒謬絕倫之鬧劇,受害的還是無辜之大眾。

甘比亞事件後,我更應尊重外交休兵之精神,方可全心全意地發展經濟,否則全民有如處身地震帶,心緒不寧,那來任何建樹?似此長此以往,則很難再重返四小龍之地位。果真如此,則一個缺乏國力之國家,既不受他國尊重,就更難走出去。

另外一個國際大變遷亦有注意之必要,那就是中國大陸之興起。中國在世界政治中已具大國形象,決非10年,更不是20年前那般模樣。她的影響當然在國際間是蒸蒸日上,我們的友邦能不見此者幾希?靠西瓜,當然靠大邊,一些友邦急著與大陸建交是可理解的。目前北京不可能用金錢去收買邦交,更不可能去挖我方之牆角,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的邦交國均能長久的與我友邦相待。

大環境如此,不可不知曉。甘比亞言去,不可留也。在未來可能會有此類不如意事發生,先期防禦乃不二之策,如仍無何因應之道,如此次甘比亞變節之衝擊,則將會受到選民譴責。為政者寧無戒心?

有識者此次多怪罪駐甘有司,認為事前無風聲,就是因為我駐甘人員未能掌握機先。或批評認為我駐甘大使與甘國領導關係不睦。這種傳說如果屬實,則一旦發生駐國大使與此國領導不睦,則定須立即撤換,否則馬失前蹄,再論罰則,亦均無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