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同盟」異夢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日本是跟美國有《安全保障條約》的「同盟國」,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以美國的意志為意志,特別是近年,日本為對抗中國和平發展,找遍理由、想盡辦法強化美日同盟,全用美式裝備(或可通用的系統)、學美軍戰技,先前已用「2+2(外交加國防)」會議,勾住美國,2013年更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於2014年1月正式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簡稱國安會)」及在內閣官房裡設立的「國家安全保障局(即國家安全局,簡稱國安會)」,以與美國的「國安會」、「國安局」對口,則跟美國的戰略合作又多了一個管道,事實上這兩個新單位的內定幹部2013年11、12月已開始作業了。只是,偏偏這個時候,接連幾件事情的發展,讓人看到美日「同盟」之間的「吹鬍子瞪眼」。

TPP談出「火氣」

2013年11月23日大陸設涵蓋釣魚台空域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跳腳,企圖策動跟美國聯手壓制大陸撤回,結果美國先硬後軟,B52轟炸機擦邊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下,就以飛航安全為由,勸請民航公司向大陸通報飛行計畫,使得其他國家民航機傚尤,落得飛經東海所有國家的航空公司,只剩日本的航空公司未提報,美國副總統拜登先赴東京,似乎與安倍對好口徑,再到北京,但會見習近平也沒要求大陸撤回。日本的挫折可想而知。對付中國,美、日有「溫差」,華府不想當「壞人」。

然而,接下來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在新加坡的部長談判更是火花四濺。TPP談判,美國撤銷日本進口車關稅,是從協定生效後20年。日本要求5到10年,但美國一點都不讓步,汽車可說是「TPP談判中達到撤銷關稅時間最長」的一項。美國對日本車的進口關稅是汽車2.5%、卡車25%。撤銷關稅要花20年,不僅不利於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恐怕跟歐盟(EU)等其他地區、國家的商貿談判,也會面對同樣嚴苛條件。

日本政府預估錯誤,如果真造成這種情形,影響日本整體商貿談判很大。參加TPP,初期階段得不到什麼好處,可能被迫要改變戰略。

美對日汽車「不讓利」

2011年11月野田首相表示參加TPP的意願後,美國私下就強力要求日本接受這條件,因為要獲得美國國會和汽車業界同意,這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日本為參加TPP,與美國進行過事前協議,兩國2013年4月曾簽同意文件,載明這條件,雖然日本政府內存在「預估不到撤銷關稅期限」的憂慮,不過,最後判斷,按照高水準自由化的TPP理想,應不會允許長時間不撤銷關稅緩衝期的,有政府官員期待地表示「美國主導TPP,不會讓具代表性工業品的汽車,撤銷關稅花較長的時間吧!」

日本政府2013年3月試算,藉著加入TPP,汽車關稅又即時撤銷,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提高0.66%。日本汽車廠商付給美國的關稅額約900億日圓,占11個TPP參與國支付總額的四成。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汽車相關的關稅2016年撤銷,日本汽車價格若長期加上2.5%關稅,跟對手比,處於競爭劣勢。加之,會有「骨牌效應」,2013年4月日本正在交涉參與TPP,爭取美國之外的國家認可,澳洲等國要求跟美國一樣的條件,汽車項目,各國都和美國一樣,要求很長的撤銷關稅緩衝期。推動跟日本談判經濟合作協定(EPA)的歐盟,也盯著日本談判TPP情形,很可能跟進各國。

日本盤算,接下來其他項目的談判進展是跟美國合作,以引出美國縮短撤銷關稅緩衝期。不過,因財政困惱等而權威弱化的美國歐巴馬政府,今年尚須面對11月的國會期中選舉,應該不會替日本著想而堅拒美國汽車業界等的反彈。因之,日本也許會用汽車項目的讓步,換取農業談判較有利的進展,即盡量對外國進口農產品維持高關稅。

原先日本是想早早鑽進美國主導的TPP內,搶到最大的經濟利益之外,還要結合美國,打擊中國大陸,未料,美日對立——經貿利益,竟是這麼鮮明!執政的自民黨要米、小麥等五項農產品都不撤銷關稅,拒絕美方所有項目都撤銷關稅的要求。相對的,日本提示「讓步」,自由化提高到95%左右,美國則拒絕。美國想要擴大汽車銷售,要求日本市場放鬆汽車安全、環保的標準,日本拒絕。目前TPP談判,關於關稅、修改國營企業優待措施、保護智慧財產期間等,參加的12國之間尖銳對立,連美日也槓上,一路充滿荊棘。

安倍參拜惹惱中、韓、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12月26日早上參拜靖國神社,一償任內參拜的「宿願」,也抹掉了第一次當首相(2006-07年)時沒參拜所留下「痛恨至極」的感受。參拜後安倍告訴記者:「今天來(向英靈)報告政府一年來的作為,也是來承諾、下定決心不再讓人們在戰爭中受苦」、「保證日本不會再度進入戰爭」、「絲毫不想傷害中、韓兩國民眾的感情。日本在戰後一直走和平國家的道路,……。」

戰後的日本自詡在守護自由、民主,走「和平國家」的道路,但守護自由、民主的國家未必是「和平國家」,如美國、英國發動、參與多少次戰爭?

靖國神社4月春季大祭、8月「終戰紀念日(戰敗投降日)」、10月秋季大祭,儘管安倍沒有親自去,也會獻上真柛奉納,「迂迴參拜」,他強烈的歷史觀是再清楚不過了。日本上次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是2006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日當天,隔了七年四個月,安倍再次參拜,自然又惹來國際反應,當天下午北京駐日大使程永華、韓國駐日大使李丙琪分別到外務省向齋木昭隆外務次官抗議,令日本驚訝的是,連美國駐日大使館隨後也發表聲明「日本是重要盟國,但日本領導人採取會與近鄰國家惡化緊張的行動,美國政府感到失望」,國務院亦有類似的表示。

美國早就推估安倍可能去參拜,擔心會升高跟中、韓的緊張關係。2013年10月美國國務卿凱瑞、國防部長海格爾訪日期間都跑到「千鳥淵戰歿者墓苑」獻花,就是做給日本看,放出某種訊息。靖國神社裡供奉的包含14位二戰甲級戰犯,其中東條英機正是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日本首相。因之,外國政要、日本天皇都避不去參拜,但安倍偏要去!1月9日安倍前往非洲訪問,在羽田機場受訪時竟表示,「很遺憾,參拜被政治化了」。殊不知,安倍去參拜的本身,就是政治。安倍的歷史意識最後也會挑戰、顛覆美國史觀,美國會容忍?

此前韓國總統樸槿惠嚴厲批判日本,美國有些人認為「韓國做過頭了」,韓國國內也在鴨子滑水摸索打開的辦法,功虧一簣,安倍一參拜,韓國政府官員可有話說了,「全都化為泡影,責任在安倍政府」。日本搞外交的外務省官員也惶恐中國會不會「鑽美日的空隙」?

安倍2012年12月上任以來,拚「俯瞰地球儀外交」,走訪包括東協10國的25國,自認「包圍中國網」有一定成果。而改善與中國、韓國的關係,連個影都沒有,甚至隨時防著中、韓「歷史認識」、「領土問題」對日「共鬥」,參拜確實讓人看透其心機,折損了「俯瞰地球儀外交」的效用。

美、日矛盾埋伏筆

安倍參拜翌日的12月27日,日本琉球的地方首長「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正式宣佈同意普天間基地的搬遷,經過17年的來回折騰,終於塵埃落定可搬到琉球(「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海邊填海造地之處。日本向美國承諾,從2014年到2021年,每年至少3,000億日圓的預算幫美軍興建邊野古的新基地,還有每年50億日圓振興琉球北部的補助。在財政嚴峻下,這可說是特例優待,為了打通琉球地區反對的關節,安倍不得不下猛藥,算是給美國的禮物,然而,這件事仍蓋不住參拜。到目前,僅很親日的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華府接見日本議員代表團時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為履行競選承諾,這件事已經結束,不應該繼續成為關注的議題。其他人發言都是負面的,如前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就批評安倍參拜加劇中、日、韓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傷害了美國。蓋普天間基地是據點個案,參拜則是壞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