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明
(資深媒體人)
孫揚明
(資深媒體人)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4月15日接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再度表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要在台海「維持現狀」,對於這個說法,為海內外各方所歡迎。但是一個值得各方關注的是,蔡女士心目中的現狀定義為何?而民進黨要以何種政策、或說以何種代價來「維持現狀」?
毫無疑問,現下台海的現狀是相對穩定的,這也是為何「現狀」受到各方歡迎的原因;但形成這個穩定現狀的條件,卻相當嚴格,需要同時由三條 「政策線」匯聚在一個共同焦點上,這個焦點才能構成所謂的現狀,絕非口頭說說就可以的。更何況,這三條政策線的背後,各需其具體的時空背景。
構成台海穩定現狀的三條線,毫無疑問,分別來自美國、北京和台北。
來自美國這條政策線,是長久以來為各方所熟知的「台海維持現狀」,而它的基礎是來自所謂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其內涵包括,自上海公報以來的一貫講法,最主要的是在1979年起,承認中共代表中國,而兩岸關係的定位,則是一個未完成的內戰。
第二條線來自北京的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時期。此一背景是由中共元老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後來的江澤民、胡錦濤乃至現在 的習近平,大致都遵守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此一階段的進展,甚為不易;其實是從最早的兩岸零和式的競賽到後來的錢其琛新三句到兩岸同屬一中。最晚 近的則仍是胡錦濤的兩岸和平發展。
第三條線則來自馬政府的兩岸和平競賽。它的背景是早期李登輝的一個中國政策,稍晚的一國兩區,國統綱領以及後來台北學者蘇起所提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這三條線大致從冷戰結束前後即已開始,成為台海穩定的基石。而其中一個共通概念,即是三條政策線中皆蘊含有某種程度或某種形式的「一個中國」政策。
但就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這三條線必須要同時聚焦在同一點,才會有、也才能有所謂的和平而低緊張度的台海穩定;其中只要任何一方的政策線出現偏離,就會產生不測的後果。上個世紀90年代,台北、北京和華府三方都曾因錯估形勢而引發過危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不健忘的話,當還記得1995年美國偏出了線,同意李登輝訪美,結果引發中共軍演。時值冷戰結束不久,全球的兩 極化權力結構瓦解,美國成為全球獨一的超強,甚至連美國本身都對其擁有的權力感到新奇,不斷提出全球權力結構的新概念;其中還包括老布希的「全球新秩 序」。1992年繼任的柯林頓,其實為冷戰結束後的美國首任總統,開始在福山「歷史的終結」概念下,以美國應為全球模式典範的概念下,推展美式人權,與中 共開始了從人權交換最惠國待遇的一連串衝突。
柯林頓的對台政策檢討始自1992年,到1994年9月出爐,提出若干對台關係改善的措施。自此逐步提升對台關係,終至1995年的臨界點出現,美國在非常詭譎的情況下,同意了李登輝訪美。這個決策的過程,迄今各家說法不一。
李登輝訪美的結果是中共在台海的軍事演習。因為中共認定,李登輝訪美只是美國變更其一中政策的試探開始。對當時的中共軍演,雖以美國全球首強之尊,仍不願因該議題造成的後果與中共正面對抗。
但該一軍演的結果是中共食髓知味。以中共對李登輝的反感;意圖介入1996年台北大選;結果中共的干預,在美國的眼中也出了格,美國雖認 定台海形勢乃一未完成的內戰,但台北並未出錯,所以當時「和平的現狀」,亦應維持;結果引發美國航母介入。美國一方面把中共國務院的劉華秋請到美國進行對 話,但同時也高調宣布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赴台海;最後,中共的軍演也虎頭蛇尾的結束。
在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提出了所謂「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兩國論」。李登輝甚至一度準備修憲,將「兩國論」正式納入中華民國憲法。毫無疑問,該一想法與作法,完全偏出一中概念,震驚了美國,也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
結果,當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張戴佑在離任前一天,還拿著中華民國憲法逐條審問李登輝。同月稍晚,卜睿哲來台,再拿著中華民國憲法審問 了李登輝一遍。與卜來台同時,美國還派了當時亞太助卿陸士達、國安會亞太事務深資主任李侃如赴北京,要求北京冷靜。但迄今不明的是,在因李登輝的兩國論使 中共甚至準備對台動武時,美方並未一如1996年時高調宣布支持台北。後因台灣發生百年不遇的九二一大地震,北京才中止該一行動。
從上世紀90年代台海三次幾乎進入軍事對抗的經過,我們可以看出,這三條線同時的交集出現,是彌足珍貴的,台北、華府與北京三方的任何一邊,只要偏離了這一個焦點,就無所謂的穩定現狀。當然,在本世紀初的幾年,也曾出現過相當令人難過的日子。
民進黨主政時,也就是蔡英文女士出任陸委會主委時期,陳水扁在2002年8月3日的「八三講話」,宣稱台海兩岸「一邊一國」,這當然偏出 原先能穩定現狀的政策線太遠,隨後陳水扁政府的若干政策,偏出穩定的台海結構更遠;於是在美「中」不願再出現彼此軍事對抗,乃至引發武力衝突的情況下,華 府出現了一個美國迄今都不太願承認的作法,即美「中」共管台灣。
當時的情況是,每一年或半年一次,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拿著陳水扁政府的若干趨向台獨的政策,到華府去抱怨/告狀,由美國來告誡/訓斥陳水扁政府。
那段日子大概是除了李登輝因兩國論而被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張戴佑拿著中華民國憲法逐條審問之外,台灣最憋屈的日子。
由過去近30年的經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兩岸的和平穩定或說是現狀的維持,不是喊喊就可以有的。所謂台海「現狀」的存在,勢必要有一個非常明確而堅實的政策基礎與背景。而且三方不能有一邊偏離這個軌道。三邊任何一方的偏離,就不能構成/維持所謂的穩定的(台海)現狀。
現在的問題是,蔡英文女士宣稱希望的維持現狀,一個完整的意義,應該是指在台海的現狀結構下,蔡英文女士和民進黨是否準備好了一條能取代 國民黨政府「九二共識」、一國兩區的政策背景線。正如美國朋友所說,如果民進黨認為「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講法,民進黨當然可以不用它,但是民進黨一定要 有一個以某種形式的「一個中國」為核心概念的論述,一個能讓北京、華府都能接受的概念去取代九二共識。這樣,蔡女士所指稱的台海和平穩定現狀才能維持下 去。
但蔡英文女士4月15日公開的表述,卻是「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未來也不會是民共關係」,但兩岸關係的本質是什麼?蔡女士並沒有說清楚。同樣的,蔡英文女士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張「是什麼」,她同樣沒有講清楚。
她說兩岸關係是政府和政府的關係,但這還是避開了「政府與政府間」是指一個國家內的兩個政府或是兩個國家間政府;現在更挑明了講不是國共關係,未來也不是民共關係;但到底是什麼呢?
蔡英文都只是負面表述,說了「不是國共關係,未來也不會是民共關係」,但沒有說清楚其本質是不是一個中國。
長期以來都不太講話的前在台協會執行理事施藍旗女士,曾在華府3月20日一場公開研討會上要求「台灣民眾有權利知道民進黨一旦贏得選舉 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並強調「民進黨要展現了解九二共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不是閃躲」。此一說法的真正的意含在於美方非常清楚,一個缺了一邊的三條 線台海「現狀」,是無法維持的。而就政策層面言,如果台海現狀無法維持,就意味著衝突。
其實,施女士講得含蓄,華府真正擔心的是,如果台海一旦真的出現狀況,美國該怎麼辦?所以包道格3月24日在華府被記者問到時才會回應說,「我們在全世界的熱點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台灣海峽成為另一個熱點。」◆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復興和亞投行
民進黨與「九二共識」
《馬關條約》120週年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