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仲
(陸委會諮詢委員)
陳建仲
(陸委會諮詢委員)
毫無懸念,蔡英文果然成為民進黨明年總統選舉黨提名候選人,她在「找回自信,點亮台灣」的參選聲中,仍然不願面對「九二共識」;如果蔡英 文未來對兩岸政策不再「補件」、做出調整,則「小英號」勢必得冒險「硬著陸」;問題是,包括小英和民進黨對兩岸政策「硬著陸」將會造成的傷害和台灣的可能 承受度,是否真能清楚且客觀進行評估?
對岸領導人習近平3月初參加大陸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與民革、台盟、台聯小組聯組會時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 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 去。習近平除重申北京堅定反台獨的決心外,更直接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提出警告。如果蔡英文不調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萬一蔡英文果真當選下屆總統, 台灣可能遭遇多少等級的「地動山搖」?
蔡英文依舊是「空心菜」
事實上,蔡英文自今年初,在不同場合,已大致勾勒出她的兩岸政策基本架構:
1.以維持兩岸現狀為原則
蔡英文不只一次表示,民進黨執政後,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但對何謂現狀,不做定義。以此暗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可能「在兩岸既有協商基礎上,繼續和北京談判」的政策,希望以此含糊帶過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
2.打民意牌、以程序代替實質論述
目前,民進黨當權派始終把「九二共識」簡化為「國共共識」,另提出以「台灣共識」來代替「九二共識」。蔡英文在參選聲明中指兩岸關係必須 以人民的意志為依歸。下一任總統必須要肩負「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的使命。但對於何謂「台灣共識」,民進黨和蔡英文明顯都刻意的模 糊。問題是,對北京視之為兩岸關係核心的「九二共識」,蔡藉由訴諸「民意」與「民主程序」,以尚未建構、不明內涵的「台灣共識」來當擋箭牌,北京顯然不會 接受。
3.順應公民社團及太陽花學運世代風潮
蔡英文說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未來也不會是民共關係。因此,她要堅定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為兩岸持續交流協商,建立周全規範;對於現在 仍在進行協商或審議的兩岸協議,未來重返執政後,將依監督條例逐案檢視,繼續協商,將兩岸的互動,引導到一個具有堅實民意基礎的民主軌道上。問題是,「兩 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版本眾多,深綠團體提出的版本,形同「兩岸不談判法」,蔡英文如果要等到條例通過才要執行兩岸已通過的協議,兩岸關係勢必有很長 的「立法空耗期」,將使台灣已經「欠缺成長動力」的經濟,更加衰弱。
4.保持模糊以備將來視情況調整
蔡英文不僅避談「九二共識」,廢除台獨黨綱等問題,她更直指:「兩岸關係不是政黨對政黨的關係,而是政府對政府的關係;代表台灣的政府完成民主程序後,才 能代表全民意志,進行兩岸關係協商」。這樣的提法,給獨派很大的想像空間,既然不提「一中原則」,則蔡所謂「兩岸關係是政府對政府的關係」,不但不是爭議 較小的「一國兩府」,而是「兩國兩府」。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依照蔡英文目前揭露的兩岸政策,明顯是「硬著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批評,堅持台獨立場是沒有出路的,他強調:「這是在2000年至2008年之間發生 過的歷史,殷鑑不遠」,暗示習近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不是說著玩的;也清楚說明北京無法接受小英的兩岸論述,民共之間毫無互信;即使民進黨再度執政, 兩岸關係將倒退回扁政府時代的兩岸協商中止、海峽緊張對峙、外交一片烽火的時代。明顯和蔡英文「只要她當選總統,北京會調整來配合的」的認知,天差地別。
蔡英文在參選聲明中直指台灣令人難受的現況:包括經濟成長動能不足,產業前景令人擔憂,勞工薪資退回15年前水準,青年失業已達13%; 年輕人不再有夢想,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最大的噩夢。她提出的方法是建立一個「以人民為本」的政府,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應該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 願景。這個新模式中,政府的政策規劃、企業的創新模式與科技運用,還有第三部門的社會互助模式,將會帶來新的均衡,創造社會、企業與政府的三贏。問題是, 蔡英文把台灣經濟問題和兩岸關係脫鉤,真能解決當前的困境?民進黨還想以政治救經濟?
前次擔任蔡英文競選副手的蘇嘉全說,相較於過去的總統大選,這次民進黨取得2016年勝選的環境確實是「有比較正面的條件。」主要是因馬 政府執政不佳,尤其是其中的分配不正義,讓「社會希望台灣改變的氣氛滿強的。」因此,蘇嘉全說未來民進黨贏得勝選的最高戰略,將是把「公平正義」擺在第 一。雖然民進黨內對該把「兩岸」還是「內政」擺選戰第一,有不同的戰略主張,但從蘇的說明,幾已證實民進黨仍然是「以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由於民進黨 內部民調不斷顯示,「公平正義」的議題比起「兩岸」更受人民重視,顯示民進黨基於勝選考量,不必在兩岸政策上冒險,把「公平正義」定位為勝選的最高戰略與 戰術。
這樣的論述,已有民眾報紙投文將它對比成南韓兩位前總統金大中「國民政府」與盧武鉉「參與政治」執政10年,門面掛著「國民」與「參與」 美麗的招牌,卻暗地搞意識型態,讓經濟下跌,民怨四起的所謂「遺失的10年」。這也和陳水扁2000年初次競選總統時的主訴求:「全民政府,清流共治」, 並且在第二次電視政見發表會時提出的:「全民政府、實現公平與正義」,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
對於蔡英文的主張,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認為台灣共識就是現狀,是台灣多數人能接受的公約數,現狀即包含憲法、中華民國國號和國旗,兩岸憲 法都有一個共識,都強調主權在民。但蔡英文只打算以「維持兩岸現狀」與「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就是接受中華民國為口實,不願正面回應「憲法一中」。
綠營開解藥、小英不理
民進黨執政時的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和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公開呼籲蔡英文,維持國際和平的最重要原則便是權力均衡,台海和平現狀便是國際權力均衡結果。台 灣、美國與大陸或許都不滿意,但都無力改變這個現實。台灣處弱勢一方,更要強調捍衛台海現狀的政策與決心,才能獲得大國支持與諒解。因此,蔡英文應該宣 示:「執政後,不追求台灣法理獨立」。
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去年5月協同施明德、洪奇昌、陳明通等公開呼籲,用「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兩岸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 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的事務,作為兩岸現階段的過渡方案。他們提出處理兩岸問題的五項原則:尊重現狀,不片面改變現狀;現狀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 和國自1949年起,即已並存於世,而且雙方政府已從「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一中」原則已被部分人士窄化,僵化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名詞; 既無法呈現兩岸現狀,也愈來愈難被中華民國2,300萬台灣人民所接受,建議用「大一中」架構取代,才能符合現狀,邁向和解之路;「大一中」架構意在「中 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上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的事務,作為兩岸現階段的過渡方案;在「大一中」架構之下的雙方,應消 除敵對,共同維護本地區之和平與安全,雙方承諾互不使用武力,且不得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利於另一方的軍事攻防協定;雙方均享有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與 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的權利。
不論是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或是蘇起等跨藍綠提出的「大一中」架構,明顯是當前較符合多數民意的兩岸政策共識。蔡英文如果真的要形塑兩 岸政策的「台灣共識」,無疑已經有現成的範本;但蔡英文或迫於獨派壓力,無法回應,導致北京當局始終把蔡英文定位為「意識型態台獨」,比陳水扁「機會主義 台獨」更為負面。
台灣真會「地動山搖」?
依目前形勢,民進黨評估明年總統大選極有勝算,因而不會在兩岸政策上,冒險提出讓深綠反彈的政策,蔡英文雖然很討厭被形容成「空心菜」,但她在競選期間, 對兩岸政策,卻很可能保持「空心菜」到底。問題是,萬一蔡英文真的當選,她必須在就職前,積極和對岸協商,補強她的論述。否則,習近平口中的「地動山 搖」,恐怕會化成真正的行動。
當前,兩岸現況雖然被民進黨批評得一無是處,但實際上卻是自李登輝總統以來,兩岸關係最佳的現況。對岸不論是在兩岸談判中對台灣談判,不 過度排擠台灣的外交空間,海峽中線平靜無波、外交不相互攻防,這些都是建立在馬政府和北京都承認「九二共識」,北京不擔心台灣當局搞台獨或一邊一國、兩個 中國。如不然,則北京不但會在談判時斤斤計較,在當前國際形勢對中國傾斜之際,北京斷不可能繼續和台灣保持「外交休兵」。一旦「九二共識」這個基礎不存 在,北京很可能對台灣已經參與的聯合國相關國際組織進行排擠,對台灣邦交國「自然接收」,僅僅在外交場域,台灣就會「地動山搖」;更不必說中共解放軍新下 水的「094」、「093G」核潛艦,以及「轟六K」、遼寧號航艦等紛紛跨足到西太平洋的軍事演習。
九二共識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差別是兩岸對一中的內涵各自表述;謝長廷提「憲法一中」,呼籲綠營要泛藍化,實不失為替綠營解套的良方;但由於民進黨等泛綠 陣營向來不接受「一中原則」,並且堅持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的前途要靠二千三百萬住民「公投決定」。尤其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終戰70週年紀念,泛綠 陣營中不論是親日或親美勢力,更不願在此敏感時期接受「九二共識」,否則,等於放棄「台灣地位未定論」,也等於放棄了台獨。
雖然民進黨內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崛起後,兩岸實力強弱懸殊,民進黨已經沒有主張台獨或追求法理台獨的空間和條件,但民進黨當權 的主流派顯然尚未接受對台獨已不可能的現實,仍企圖以模糊、迴避、見機行事、只做不說的策略來應對北京強大的反獨力量。吾人只能期盼民進黨內有識之士,發 揮導引力量,讓蔡英文等黨領導核心,正視兩岸現狀和不處理台獨意識型態與路線的危機;不然,小英要硬著陸、冒險迫降後對台灣經濟和民心造成的巨大傷害,絕 對不是扣緊安全帶就能化解的;實際上不必等習近平出手,台灣本島可能就已經「地動山搖」了。◆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復興和亞投行
民進黨與「九二共識」
《馬關條約》120週年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