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與日本的崛起

張海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甲午戰爭120週年剛剛過去,又迎來乙未年120週年,這是《馬關條約》簽訂120週年,也是台灣人民抗擊日本佔領台灣120週年。

回顧甲午戰爭的歷史,回顧《馬關條約》簽訂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中日關係史。這是令所有中國人切切不可忘懷的歷史, 也是所有中國人,包括生活在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須要牢記的歷史。面對今日中日關係和海峽兩岸現實,我們尤其要溫故知新。因不揣淺陋,縷述如次。

戰爭進程與馬關割台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後,中日雙方相互宣戰,標誌著甲午戰爭正式打響。日本為這次戰爭作了20年以上的準備,成立了以天皇為統帥的廣島大本營,全 面指揮戰爭。清政府沒有想到發生戰爭,對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進步沒有了解,對日本的戰爭準備所知不多,一開始就請求外國調停,調停不成倉促應戰,一路敗 退。慈禧太后要過好60大壽,把國帑花到祝壽活動上,不希望戰爭拖下去。平壤失敗、黃海海戰後,清軍守不住鴨綠江防線,日軍分兩路進入遼寧,1894年 11月,日軍攻佔設防的大連灣和「鐵打」的旅順,12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向大本營遞交了《攻陷威海衛略取台灣之方略》,以攻陷北洋海軍基地威海和寶島台灣 作為講和條件。1895年1月,日本內閣判斷取勝已有把握的情況下,一改10年前否決沖繩縣申請的做法,作出了把台灣管轄的釣魚島列嶼劃歸沖繩縣管轄的決 定。這個決定沒有對外公布,完全是非法的。2月,日軍佔領威海衛,徹底摧毀北洋艦隊。至此,李鴻章指揮的這場戰爭已無勝利希望。

3月,清政府派出以李鴻章為首的代表團前往日本下關議和。議和期間,日軍佔領澎湖列島,作了進攻台灣的準備,加大了對清政府的壓力。議和 談判中,日本確定的媾和條約方案為:「以此次中日兩國開戰主因之朝鮮獨立、割讓土地、賠償軍費及將來帝國臣民在中國通商航海之利益等問題為重點」。馬關議 和時,日本已經基本上探明了西方各列強對它要求割讓領土的態度。最讓日本擔心的是俄羅斯。但俄國反對割讓遼東半島,對台灣之割讓已不持異議。在談判割地時 日本提出將「奉天省南部之地、台灣全島及其附屬諸島嶼與澎湖列島」永遠讓與日本。李鴻章作了批駁,伊藤博文表示,如果不同意,日本立即派兵攻取台灣。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簽訂了《馬關條約》。台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被迫割讓給日本。日本趁著清政府無力回天的戰敗局面,借助於西方近代文明旗號,施展恃強凌弱的殖民手段,通過一系列的陰謀行徑,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完全被納入日本殖民者的囊中。

1895年6月2日中日簽署《交接台灣文據》,關於台灣附屬各島嶼包括哪些島嶼,成為雙方討論的焦點。會談中,清政府全權代表李經方擔心 日本在日後將散落於福州附近的島嶼也視為台灣附屬島嶼而對中國提出島嶼主權要求,提出應該列出台灣所有附屬島嶼的名錄。日本公使水野回復說,如果將島名逐 一列舉,難免會出現疏漏或涉及無名島嶼問題。他說有關台灣附屬島嶼已有公認的海圖及地圖,而且在台灣和福建之間有澎湖列島為「屏障」,日本政府決不會將福 建省附近的島嶼視為台灣附屬島嶼。鑑於日方的表態,李經方同意對台灣附屬各島嶼不逐一列名的處理。

水野談話表明,日本政府承認台灣附屬島嶼已有公認的海圖及地圖,因而不需要在接管台灣的公文中列出釣魚島列嶼,從這一點看,日本政府實際 上承認釣魚島列嶼是台灣附屬島嶼,因為釣魚島列嶼在公認的海圖及地圖上早已標明它屬於中國或者台灣;另一方面,這段對話還表明,日本政府會談代表水野有意 隱瞞另一個事實,即在《馬關條約》簽署前三個月,日本政府已召開內閣會議祕密將釣魚島編入了沖繩縣。非法的內閣決議通過《馬關條約》合法化了。

割讓台灣,包括了台灣附屬島嶼,釣魚島當然在內。

日本從戰爭中得到了什麼

日本從甲午戰爭的勝利中,獲利甚豐。首先它迫使清政府同意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還割讓了遼南。第二、獲得了戰爭賠款兩億兩白銀。因為俄國、德 國、法國反對割讓遼南,日本又從清政府手中拿到了贖遼費3,000萬兩白銀。日本還要求,所有戰爭賠款在三年內付清,付清前,日軍必須駐紮威海衛,三年駐 兵費由清政府負擔,每年50萬兩。第三、中國在已開通商口岸以外,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船隻可以駛入以上各口岸。第四、允許日本人 在中國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在中國製造之貨與進口貨一樣享受優待,免除一切雜稅。此外,條約還按照日本要求承認朝鮮獨立,等於廢除了中朝之間的藩屬關係,為 日本獨佔朝鮮掃除了一切障礙。

《馬關條約》是清政府自《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屈辱、損失最大的一個條約,也是日本自「開國」以來對外取得的最重要的一次勝利。攫取朝鮮和 台灣,邁出了日本作為「大日本帝國」的重要一步,為下一步擴大侵略打好了基礎。賠款2.315億白銀,是中國對外戰爭賠款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也是日本受到 的額外收入最大的一筆。擴大開放城市到沙市、重慶,實際上等於控制了長江航道。日本人可以在華從事任何工業製造,就是任何日本人都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而 且享有優厚待遇。這個特權,是清政府首次給予外國。

戰爭賠款養肥了日本

中國付給日本的賠款2.315億兩白銀。賠款中,有學者研究日本以庫平銀必須「足色」為藉口,讓中國多付1,325萬兩;又因必須以英鎊在倫敦交付,日本 規定匯率,中國因「鎊虧」多付1,494萬兩。此外,日本還從中國掠奪大量戰利品,包括艦船、軍港設備、槍炮、金銀、糧食等,大約可折合8,000萬兩。

2.315億兩白銀折合成3.58億日圓。這是當時日本想都想不到的一筆巨大收入。日本內閣大臣井上馨說,看到這樣大的財富滾滾而來, 「無論政府和私人都頓覺無比地富裕」。這筆鉅款中近2.7億日圓轉入臨時軍費和擴軍支出,用作擴充海陸軍等軍事費用以及擴大軍事產業基礎。其中建立八幡制 鐵所(今天屬於「全日鐵」)這樣的大型鋼鐵廠,只用了58萬日圓。同時它還提出5,000萬日圓作為儲備金,建立了金本位制,打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 礎。可以說,日本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軍事工業基礎以及教育基礎,都是靠甲午戰爭中攫取的不義之財。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在1905年取得了對俄戰爭的 勝利。也就是這個基礎,成為此後日本制定大陸政策,在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企圖一舉滅亡中國的奠基石。第一次中日戰爭(甲 午戰爭)和第二次中日戰爭,帶給中國人民無盡的苦難。

甲午戰爭以前,西方列強不怎麼看得起日本。通過甲午戰爭,這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也叫他的歐美老師們刮目相看了。由此,日本成為軍國主義國家,成了一個帝國主義國家。

甲午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世紀性的打擊

從近代中國的歷程中處處可見甲午失敗的影響,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捩點。

中國的寶島台灣以及澎湖列島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苦心經營的台灣模範省一舉被日本攫走,台灣人民失去祖國庇 護,遭受長達半個世紀的苦難。為了反抗日本佔領,台灣人民開展了流血的和不流血的鬥爭。半個世紀犧牲60萬人的生命,台灣人民的愛國情懷,不可謂不深,不 可謂不烈。

按照條約規定,清政府被迫付出2.315億兩白銀戰爭賠款。清政府平均每年需付出8,000萬兩賠款,相當於一年財政收入。這是清政府無 法承擔的。清政府只得忍痛向法俄、英德銀行團,發起三次大借款,共借得外幣折合約三億兩白銀,扣除折扣、佣金,實得2.6億兩白銀。此銀交還日本外,所剩 無幾。三次大借款,中國除忍受苛刻的政治條件外,經濟上遭受重大損失,36-45年內,中國要付出本息遠遠超過三億兩白銀的數額,可能在6-8億之間。加 上幾年後《辛丑和約》本息差不多10億兩白銀賠款,中國被牢牢捆綁在歐美和日本債務單上,國家的貧窮落後是不可解開的結了。

甲午戰爭出人意料的結局,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加大侵略中國的胃口。歐美列強看見東方剛剛崛起的小國日本打敗了中國,便認為這個東方巨人已 經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這個巨人的「遺產」的時機已經到來,便紛紛在中國佔領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搶佔路礦權利,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中國名義上保持 著獨立的地位,實際上處在半瓜分的狀態。

甲午戰爭後,中國歷史上與周邊亞洲國家建立的宗藩關係體系徹底瓦解,殖民主義體系在亞洲取代了宗藩關係體系。遠東以及國際格局發生變化。 遠東地區(包括中國與朝鮮)從此成為歐美、日本等列強關注的焦點。此後,八國聯軍(其中日本出兵最多)對中國的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藉口對德國宣 戰,進攻並佔領中國山東),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以及九國公約、李頓調查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抗日戰爭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太平洋戰 爭、開羅會議等等,都直接與遠東、與中國相關。說甲午戰爭改變了世界格局,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甲午戰爭的失敗,不僅給予中國沉重一擊,同時也給中華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國不能停留在老樣子上,應該有所變革。1894年11月,正是平 壤戰敗和黃海海戰失敗後,孫中山等在夏威夷發起成立興中會,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張,第一次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康有為領導的戊戌維新也從反對簽訂《馬關 條約》開始。嚴復在天津的報紙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號,此後,「救亡」成為所有愛國者的中心口號。

革命和維新兩股力量成為甲午以後推動中國變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說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真正開端。

中華民族的覺醒還表現在開始了有意識地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甲午以前,中國朝野也好、知識界也好,對東鄰日本是瞧不起的,對日本在幕府末期 的改革是不大了解的,對日本明治維新後的進步也是不屑於看到的,總之對日本在近代的崛起是不重視的。中國派留學生到美國、到歐洲都比日本早。但 是,1896年,因為甲午戰敗的刺激,第一批13人的留學生去了日本。1905年日本戰勝了俄國,大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意外,這一年湧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一 下子達到八千到一萬人。這些年輕的留學生放下了看不起日本的身段,要去看看日本是怎樣自強的,日本是怎樣學習西方的,中國可以從中學到些什麼?中國民主主 義革命時期的許多革命者都是留日學生出身的(包括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他們在日本學到了,要學習西方,要改變中國,只有用革命的手段, 才能救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最初也是留日學生帶回中國的。

從此以後,中國社會改造自身的革命就成為不可逆轉的了!

美國支持日本侵略中國

美國對台灣的覬覦早在甲午戰爭以前就開始了。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M.C.Perry)率領艦隊到日本、琉球、台灣等地收集情報,向美國政府建 議:美國應該努力在遠東建立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首先把小笠原群島、琉球和台灣拿到手。他說,台灣「直接面對中國的許多商業口岸,只要在該島駐泊足夠的海 軍,不但可以控制這些口岸,並且可以控制中國海面的東北入口。」佩里的政策建議,可以說是美國遠東政策的藍本。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駐華公 使巴駕認為:「台灣對於美國是最合乎願望和最有價值的島嶼」。

1867年,美國商船「羅佛號」在台南擱淺,水手遭到當地居民殺害。美國海軍上將貝爾(Bell)率軍艦進攻台灣,海軍陸戰隊在台南瑯嶠 地方登陸,被當地居民擊退。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W. Le Gendre)深入瑯嶠地方調查,與當地頭目卓杞篤說和,李仙得掌握了當地民族地區的第一手資料。此次在台南登陸失敗,證明美國國力還不夠強。此後,美國 便與也對台灣懷有野心的日本聯合起來。

機會終於等來了。1871年發生台南琉球漂流民事件(即牡丹社事件)。1872年,日本迫使琉球為藩屬國,封琉球國王為藩主。這樣日本對 琉球漂民被害看作是日本臣民被害。1873年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奉命來華,向中國「伸理」。日本不但否認琉球是中國的屬國,而且否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清 政府總理衙門指出台灣和琉球均為中國「屬土」,台灣「生番」殺害琉球漂民該如何裁決、撫恤,與日本無關。日本對華交涉不得要領,便在美國唆使下,聯合起來 向台灣進攻。美國駐日公使德隆(C.E. De-Long)勸說日本外務省大臣佔領台灣,並向日本政府推薦了熟悉台灣番地事務的美國前駐中國廈門領事李仙得,副島種臣隨即聘請李仙得為日本外務省 「征台顧問」(外務省二等出仕),李仙得盡力教唆日本佔領台灣。美國政府全力支持日本侵佔台灣。1874年日本成立台灣番地事務局,李仙得被聘為台灣事務 局二品官,現役美海軍少校凱塞爾為參謀,指揮九艘日軍艦隻,退役美軍工兵中尉華遜負責指揮日軍構築工事,美國「紐約號」船還受雇為日軍運兵。清政府為因應 事件發展,派大臣赴台灣。這時候,美國、日本國力都還不夠,英法等國反對日本佔領台灣,美國也改變態度不支持日本。中日之間簽訂《台灣事務專條》,清政府 賠償日本50萬兩白銀,日本軍撤出台灣,確保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甲午戰爭爆發前,美國站在日本一邊,擔心日本打不過中國。開戰後,美國表面「中立」,實際上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日本身上。美國駐朝鮮公使 向美國政府報告,日本主張朝鮮內政改革是「一舉而消滅中國之宗主權」,對美國的好處。清軍平壤失敗、黃海大戰後,清朝政府請求各國調停,美國立即表示拒絕 調停。美國政府認為,現在日本尚未全勝,如果參與調停,會有利於中國,不願意參與英國主張的調停。清朝駐美公使楊儒也請求美國調停,美國國務院答覆,等中 國打了勝仗再參與調停。這分明是騙人的話。清軍在戰爭中一路失敗,才要求調停,你讓他打勝仗,分明是挖苦他不能打勝仗。馬關談判中,美國經過中國議和代表 李鴻章的顧問美國人科仕得,支持日本對中國多方威脅,除「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國」外,將中國澎湖群島、台灣與遼東半島永遠割讓給日本。割讓 遼東,引起俄、德、法三國干涉,美國還在後面進行反干涉。據陸奧宗光記載:「美國務卿承諾在不與局外中立之主旨相矛盾範圍內,與日本協力,而對批准講和條 件之事,已訓令在北京美國公使勸告中國政府加速實行云。」要求請政府儘快在條約上簽字,可見美國是如何急迫地與日本站在一起。

日本的再崛起與美日合作制華

日本的崛起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通過明治維新是日本成長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二是國力增強,軍國主義勢力隨之增強,通過甲午戰爭進一步取得了大量財富,日 本軍國主義從中獲得了侵略亞洲各國的動力,擴張了它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野心,終至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策源地和亞洲爆發點。日本軍國主義不僅要打中 國,也要打美國、蘇聯,還想要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的德國握手。這不僅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和反抗,也激起了美蘇等各國的憤怒和反抗。1945年 8月,日本在中國、美國、蘇聯的共同打擊下,無條件投降。這一次投降,把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成績幾乎全耗光了。

但是,二次大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從此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向著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富強的國家邁進。美國基於反對共產 主義的原則,又開始扶植日本,幫助日本發展,經過30年,日本再次崛起。日本上一次崛起,美國與日本合作對付中國。日本再次崛起,是美國支持日本對付中 國。

美國應該記得,二次大戰中,是中國、美國、蘇聯合作打敗日本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報》關於對日本的處分和形成戰後的世界格局,是美國、蘇聯、中國都同意的。美國還應該記得,1941年12月珍珠港的教訓。美國再次扶植日本,是不是會再來一次珍珠港事變呢?

我們學習歷史,必須記住這個歷史教訓。

2015年4月5日清明節於北京東廠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