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新觀點」的一小步

王睿
(自由撰稿人)


2013年教育部還發公文說「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台北」。「中央」坎坷曲折,走到哪就被包圍到哪,但不論國內外是否承 認,中華民國國號沒改。蔡英文近日更聲明要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奮綠營10名「地方」執政縣市長之餘威,入主台北「中央」,誓言「要用所有的力量來改變這個 國家」,卻仍沒說要改變國號及憲法。面對兩岸這種各說各話的局面,柯文哲的「一五新觀點」引人注目。

綠營既想入主台北「中央」,又企圖繞過「九二共識」之類的議題,藉地方執政縣市設立「兩岸小組」。其表現的正是對兩岸地方(城市)交流持 開放態度,而省卻沒有國際市場的一個中國「中央」是誰的議題。事實上過去藍營也這麼做,日前闖關亞投行創始會員國敗北,就說明他也只能這麼做。在華府看 來,蔡說的「維持兩岸現狀」,與馬說的「不統不獨不武」,根本同一回事,藍綠雙方到底是走在同一條道上。

至於蔡一再強調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這緣於馬英九主張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整個綠營人馬因而過不了「九二共識」這個坎兒。 蔡等於向藍營告白:「九二共識」那裡面沒有綠營的政治份額,且扼殺了綠營和華府在台海問題上可能的合作想像。就這個視角來看,柯市長不對當今世上不成為問 題的一個中國叫板,他自己關心的毋寧謂是在一個中國的定義和尺度下,台北和內地城市交流往來的好處有多大?那麼,「一五新觀點」談話,就像一位地方首長對 大陸官媒輸誠,次日由國台辦「讚賞」柯市長有利兩岸城市交流的作為,完成一次象徵「地方」與「中央」的政治互動,北京豈不樂於這麼看待?

柯市長說:「我認為不必太去強調某一個詞句或某一個符號,更應當重視實質的內容,這是我目前的一個看法。」所以他主張「尊重兩岸過去已經 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云云;而尊重兩岸過去任何互動的基礎,就是不超出「一個中國」的框架,無 論戰爭與和平。

若綠營在去年勝選地方首長的邏輯發展,就是蔡的明年大選必勝,那麼在台灣方面的兩岸政策基本路徑就可預期不會改變。試看柯在選前說「中華 民國是底線」,到現在說「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就是個證明。「兩國論」固是蔡英文的初戀或舊愛,那時她的位置不同;如今島內以全民公投與佔領街頭為動能 的新興勢力如狼似虎,而華府因素更是關鍵,綠營勒馬的底線就只能是與藍營的中華民國論述相吻合。童振源與洪奇昌釋出「中華民國決議文」作為探子,正是為綠 營前進民國「中央」找順風路。

但主張台、陸共組「兩岸國際合作委員會」的童振源卻說:「國、民、共三黨都應該積極尋找、兩岸新共識,不要再糾纏於九二共識內容或存在與 否。柯文哲市長的一五新觀點便是新的創造性模糊與互動新模式。」又特別強調唯有民、共對話,「才能根本化解兩岸的政治分歧」,說「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方 案,必然需獲擁有半數民意支持的民進黨同意」。這使人聯想李敖形容柯文哲根本不是個政治人物,講話都語無倫次,行事也瘋瘋癲癲的話。所謂兩岸政治分歧的根 本,與其說是民進黨,莫如說是兩架F-18戰機。李光耀《觀天下》說台灣前途不是由島內民意決定,而是由台海兩岸及太平洋兩岸的力量對比來決定,統獨民調 因而毫無意義,正是此理。

亞投行證明北京才有駕馭國際戰線的能力,從而說明島上兩國論與台獨論是一樣的童話。柯的「一五新觀點」便是認識到國際戰線洵非台北可以寄 望,語無倫次和瘋瘋癲癲只是這種認識逆反他初衷的表現形式而已。2008年台灣大選時,馬英九與綠營唱和抵制北京奧運;去年反服貿成為一時氣候,也並非綠 營一個巴掌作響的結果;到今年因藍綠政治侷限的掣肘,而見棄亞投行。凡此總總,說明台北已在國際戰線上出局,轉向只是換一種選擇。「中國台北」與「中華台 北」一字之爭,壓得中文人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終於壓得聰明人瘋瘋癲癲地說出實在話。擺脫國際戰線的精神窒息,餘剩一個中國「中央」與「地方」之爭,綠營 主席所說的兩岸是府對府關係,在這個意義上就有了後話。

兩岸關係的歷史表明,在「一個中國」國內戰線上,至於誰是中央政府?誰是地方政府?那再說。既然歷史進程到了無可迴避的政治深水區,藍綠 所謂「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論述是不是正解,就要在兩岸一中的國內外尺度中檢視。語無倫次是台灣民主政壇的常態,從「兩國一制」到「兩岸一 家親」,「不必太去強調某一個詞句或某一個符號」;而北京會鞏固這類政客的形象與宣傳效應,讓台灣社會逐漸明白自己的政治份額,只是「一個中國」中的地方 或自治政府。就此而言,「一五新觀點」若是柯市長的歷史註腳,大家何不樂觀其成?統派多年苦口婆心,實不如投機政客的一時逆轉。蔡英文若成為下一個柯文 哲,也不在意料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