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今(9)日午間搭乘直昇機訪視彭佳嶼,為「和平東海 國疆永固」紀念碑揭碑,並發表重要談話,說明彭佳嶼與我北方三島在地理與歷史上的關係,亦重申政府致力推動區域和平及打造「三海和平」之努力與決心。
總統抵達後,首先至彭佳嶼機動巡邏站聽取簡報,瞭解島上各項勤務作業情形,並步行至氣象站及燈塔瞭解相關設施。總統也致贈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及彭佳嶼駐島單位加菜金,慰勉渠等鎮守海疆的辛勞。
隨後,總統步行至東海和平倡議紀念碑廣場,與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內政部長陳威仁、外交部長林永樂、農委會主委陳志清、海巡署長王崇儀、學者代表宋燕輝及蘇澳區漁會理事長陳春生等,共同為紀念碑揭碑。
總統致詞表示,豎立東海和平倡議紀念碑的目的,係為紀念《台日漁業協議》簽署三周年。該協議解決了台日雙方存在40年的漁業爭議,達到「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的目標。台日的漁業糾紛也從每年的10多件,減少到現在的零件,更讓漁民的漁獲量大為增加,該協議的簽署並廣獲國際社會支持與肯定。
談及今日來到彭佳嶼的緣由,總統說,彭佳嶼三個字經常出現在電視新聞的氣象報告中,民眾也知道其為台灣的北方三島之一,然而彭佳嶼也是台灣距離我國領土釣魚台列嶼最近的台灣屬島。而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與釣魚台列嶼一樣,在地質上均是新第三紀岩層被火山噴出物貫穿後形成的「幼年錐狀島嶼」。類此島嶼均是台灣北部海岸山脈觀音山、大屯山等延伸入海後的突出部分,在地質上一脈相承,因此在水文、動植物等方面,彭佳嶼與釣魚台也相當接近,例如兩地以前均有有信天翁、海芙蓉、鯖魚及鬼頭刀等物種。其中海芙蓉是一名貴罕見的中藥材,相傳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就用海芙蓉醫治高血壓。彭佳嶼的面積是1.1平方公里,是釣魚台4.5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可說是一小釣魚台。
談及彭佳嶼與北方三島的歷史淵源,總統說,從15世紀開始,每當琉球王國有新王登基,明清兩朝均會派特使前往冊封並祝賀,每一位冊封使都會寫一份「使琉球錄」,紀錄中出海路線都是從北方三島出發,經過花瓶嶼、棉花嶼與赤尾嶼,在越過黑水溝後就到達琉球,「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證據」,此亦顯示北方三島與釣魚台列嶼在歷史及地理上均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總統表示,上一次他是在民國101年9月7日來到彭佳嶼,同年8月5日是《中日和平條約》生效60周年,他也在當天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期待各方以「降低緊張、展開對話」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東海爭端。而他上次來到彭佳嶼時,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主張從「台日對話」、「兩岸對話」與「陸日對話」等「三組雙邊協商」,到「一組三邊協商」的構想,做為實踐「東海和平協議」的具體步驟,共同探討合作開發東海資源的可行性。
總統指出,民國101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引發主權爭議,宜蘭縣蘇澳區漁會隨即在9月24日發動「為生存、護漁權」的行動,前往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維護漁權,總計有58艘漁船、292位漁民參加,政府也派出12艘海巡艦艇全程護衛,當時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出的34艘船艦開始阻擋干擾,並陸續以噴灑水柱等方式,阻撓我國漁船前進。我國海巡署艦艇立即調整部署、強力回擊,全力保護船隊前進,並與日方船艦互噴水柱,對峙長達四小時,展現漁民的訴求與政府護漁的決心。此一行動亦備受國際媒體關注,成功地向全世界表達我國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捍衛周邊水域漁場的堅定立場。包括美國《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倫敦《金融時報》及法新社等多家國際媒體相繼報導,讓原本對我國主張不予理會的國際社會開始瞭解,中華民國也是釣魚台列嶼主權聲索方的主張。
總統表示,民國101年10月,日本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向我國釋出善意,呼籲避免升高對立,並表示能體察《東海和平倡議》及「推動綱領」呈現的基本想法與精神。同年11月,台日雙方在東京舉行了第17次台日漁業會談的首次預備性會議,重啟了中斷近四年的談判。101年12月,日本自民黨贏得大選,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相當重視台日關係的發展,對於台日重啟漁業會談也抱持著正面的態度。台日雙方自民國85年舉行第一次台日漁業會談以來,17年間歷經16次漁業會談,都無法達成協議。直到民國102年4月10日,在我國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後的八個月後,台日雙方簽署了《台日漁業協議》,有效解決了台日之間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
總統指出,根據此項協議,我國漁船可在面積約74,000平方公里、面積為台灣兩倍大的「協議適用海域」作業而不受日方干擾,作業範圍超越「暫定執法線」,擴大面積約達1,400平方海里,大約是4,530平方公里,漁民的作業範圍大為增加,在「台日漁業協議」簽訂的前一年,雙方的漁事糾紛共有17件,現在則是一件也沒有,充分顯示了「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的成果。
總統表示,《台日漁業協議》的簽署在國內外均獲得普遍的肯定與支持。除了國內漁會人士對協議成果均表肯定外,國內媒體與國際政治、海洋法相關學者,也發表相關文章表達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亦表示:「台灣是日本的重要夥伴,台日簽署漁業協議,對雙方而言均甚為正面」;國際社會也普遍表達肯定與支持。美國國務卿凱瑞也曾公開表示:「《台日漁業協議》是推動區域穩定的典範」。另包括美國國會議員、歐洲議會及澳洲政府官員等都讚譽《東海和平倡議》是達成區域和平的有效方法,凡此均充分證明《東海和平倡議》中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方式確實可行,也因為該倡議對促進區域和平的貢獻,「國際國民外交協會」也在民國103年9月19日頒發「艾森豪和平獎章」給他,「這是我們在這件事上共同參與努力後的結果」。
談及南海主權爭議,總統說,我國在去(104)年5月將「東海和平倡議」中以「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延伸到南海,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降低緊張,增加對話,遵守國際法,保障各國航行與飛越自由,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因為「和平是我們最高的價值」。在民國102年5月9日發生的菲律賓海巡人員射殺我國漁民事件,我政府採取「態度理性、立場堅定、措施強硬」的策略,促使菲國道歉、賠償與調查懲兇,其後台菲雙方更依循《台日漁業協議》模式,召開三次漁業會談,持續進行協商談判,以建立符合國際海洋法規範的海上執法機制,最終確立了「避免使用武力」、「執法前一小時相互通報」及「扣捕人船需在三天內釋放」等三項原則。台菲也在去(104)年11月5日完成簽署《台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期能大幅緩解過去數十年在台菲重疊海域發生的漁業糾紛,真正做到保障我國漁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談到先前他至太平島訪視的目的,總統說,他在今(105)年1月28日親自登上南沙太平島慰勉駐島同仁,並且向國際社會宣布以合作、共享、務實為原則架構的「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並表達我國在推動太平島成為「和平與合作之島」的努力與決心。登島以來,國際媒體高度關注,相關報導已達421篇,顯示我國主張終於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足夠的注意與充分的討論。
最後,總統強調,我國從台海開始,逐步將和平的主張與作法推及東海與南海,迄今亦取得重大而豐碩的成果。過去這幾年,政府循序漸進打造出「三海和平」願景,亦盼望今日在東海彭佳嶼立下「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的紀念碑,能展現我政府推動領土主權與追求和平的堅定決心,「一步步讓台灣人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 隨後,總統也針對此行登島時機、南海情勢與卸任後規劃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37106&rmid=514,公布日期,中華民國105年04月09日)◆
社論
國際與外交
保衛釣魚台
大陸「十三五規劃」
文化台獨與歷史教科書
兩岸關係
蔡英文上台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