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蔡政權的空防規劃

毛鑄倫


美國國防與全球戰略事務「權威智庫」的蘭德公司,4月5日發表專題「研究報告」,針對台灣面對的中國大陸人民解放軍軍力的快速更新壯大,應該採取怎樣的「防衛戰略」問題,提出分析建議。這份研究報告,係應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辦公室的委託,組織多名專家撰寫而成,在台灣民進黨勝選執政前夕吹風發布,用意非常清楚,蔡英文政府除了唯命是從,恐怕不容許有其他選擇。

回顧國民黨1949年退守台澎金馬後,1954年與美國完成簽訂《中美共同防禦協定條約》,正式編入第一島鏈接受美國軍援,美國設計打造的國軍空軍武力,乃得能於上世紀50-60年代取得在台灣海峽的制空優勢,充任直接服務於美國的傭兵,在西太平洋扮演對中國大陸冷戰海、空軍事圍堵戰略的角色。這是困守台灣後中華民國的空軍建軍主要背景。華盛頓與台北皆心知肚明,這支空軍並不足以擔負「反攻大陸」的重任,但是在美國的關照下,持續保持著能夠捍衛台海安全的作戰機能。

1958年八.二三台海戰爭漸息後,北京理解了在華盛頓的控遏箝制下,台灣不可能發動全面反攻大陸軍事行動,美國亦隨即深陷越戰泥淖,並與蘇聯關係緊繃,中國大陸獲得極難得的機遇,可以抓緊時間努力去辦自己的大事,尋求並完成在美、蘇兩大超級霸權的包夾下,國家更確定的安全福祉與自主發展。在這個前提下,「武力解放台灣」已是相對次要的問題,台海兩岸也因此步入「冷和」時期,長達近30年。

因此,台灣即便是要用以防備大陸「武犯」的軍力,事實上也出現大可降低放緩的寬鬆空間。這意味國共關係朝非軍事性轉化的傾向,是兩岸問題可以和平解決,實現國家統一的預告。在台灣的國民黨,此時完全可以以一個在中國之內政權的平等競爭者或監督者,界定自己的角色與職責,為結束分裂敵對狀態後更合理的國家前途盡心盡力。這是上世紀60年代中葉之後兩岸問題的真實,對雙方而言,同樣是可貴的機遇,必須牢牢抓住。

美國何嘗不明白,它敏銳與故示善意的通過「三公報」,肯定並堅持兩岸以和平談判達成最終統一的目標,將北京與台北分別框在「水到渠成」的樂觀等待狀態,在因此而形成的較長時間範圍內,美國從容的操作運用它的「優勢條件」與「先期規劃」,在兩岸分頭進行「和平演變」,一步步的架空/扭曲掉中國人的善良願望,企圖摧毀我們民族的歷史使命。

從1990年到現今,美國基本完成台海問題或兩岸關係的重新軍事化扭轉。也就是說,在近30年的和平互動過程中,中國因國共內戰所留下的兩岸對峙現實,卻蛻化惡變成以美、日為主的跟中國的權力對抗,台灣在物質與精神上反而已結構為敵對國家聯盟中的一員。這個「中國內政問題」,對北京當局來說,在處理上將更趨複雜棘手,其後果也嚴重難測。

回到蘭德公司的「專案研究報告」。它的思考核心仍在兩岸的終須一戰。美國軍方與情報部門的慣性考慮,仍在於台灣做為第一島鏈防線要害基地的戰略價值,用以阻擋中國大陸力量向東擠壓切入,可保障美軍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海空領域,鞏固這塊緩衝區,護衛美國本土的安全。

所以,蘭德對台灣的「建議」,其實是規劃一個延伸到大陸鼻子之前的最前線軍事基地,正式推翻美國在「三公報」中向北京所做的承諾,以台灣肩負美國對中國「再平衡/新冷戰」的新階段任務,執行遏制與威懾。弔詭的是,台灣藍、綠近幾年分工合作炒作升溫的「台獨虛熱」,不過是製造一個由無辜/無知台灣人民甘於付費構建的美式空軍,在第一線為保衛美國霸權不惜犧牲生命,卻自以為是為中華民國台灣的獨立主權而戰的卑鄙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