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分裂衰敗與消亡

毛鑄倫


中國民族自救運動

檢視近當代中國歷史,似可歸納出一個重點,即以思想與行動的救亡圖存結束落後為目的成立的(民族主義)政黨,主導了這段歷史的主要發展,也構成了這段歷史的主題情節,推動了我們國家(台海兩岸)逐步曲折走到今天的面貌。而這樣的政黨,又可以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歷來的主張、行動與雙方互動關係,做為中國國家/社會近百年史的主體架構。離開對這一主體的認識/理解,便無異於是否定或拒絕(承認)近當代中國;如果一個中國人出於主動抑或被動的如此,則等同於選擇/接受放棄或讓渡掉本我的身分/人格。

近當代中國的根本問題,來自東西資本主義工業化霸權帝國鍥而不捨的侵犯威脅,彼等的目的主要為拆散中國成許多個分裂的部分,俾使中國分裂後的各個部分淪為它們的經濟/文化上的殖民地,同時驅迫中國的各個分裂部分成為其戰略傭兵充當代理人。所以,中國近當代的政黨的建立與所進行的革命鬥爭,核心目的歸結在抵抗帝國主義霸權對我們國家的這一侵害,它是中國民族自救運動。然而巨大與兇惡的敵人本能的不會中止對這一民族自救運動手段多樣的破壞、導誤,因此對立的雙方進行的是一種不僅是在實力上(軍事、經濟的)長期博弈對抗,也是不同文明間的漫長多形式攻防角力,它是中國人為爭取在未來歲月中能享有生存權利/國家安全的奮鬥。中國國民黨的創建領袖/國民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人生事功與三民主義理論,充分的突顯與闡明了中國這一歷史也是現實的問題,也提供或建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方法。各個歷史階段投身中國國民黨事業的同志,都自誓信仰並實踐力行這一救國理論,以追求黨國目標的實現,依循民族、民權、民生主義重建統一富強的中國。因此同時,中國國民黨的同志,便沒有理由無知/無視於對黨的此一救國建國目標的敵人/破壞者的辨識,也因此,中國國民黨人乃負有不能旁貸的職責--反帝自衛。而放棄此一職責甚至去屈從依附聽命於黨國之敵,當然是對黨的宗旨目標與理論精神的背叛。如果這種背叛既然在黨內孳生,卻不克/不思予以糾正補救,則這個政黨即便尚能存在,亦不過是行屍走肉,等同消亡。

中國國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抗日聖戰取得最後勝利後,卻落入美、蘇等霸權帝國的佈局圈套,偏執失智的企圖通過全面內戰建立一黨統制的國家秩序,很快的便因為嚴重的失去民心、黨內分裂與經濟惡化,致內戰接連大敗而退守由日本殖民統治50年後新近光復的台灣省。黨的強人領袖蔣介石在海島台灣省得以遂行其原先決意在大陸推行的統治,在政治上確立/鞏固中國國民黨的一黨體制,以所謂「十年白色恐怖」肅清政治異端,最高度的濃稠化台灣社會的反共宣傳教育,人工打造出一個「無菌社會」;在經濟、軍事建設上則運用「盟友美國」提供的援助,穩住光復初期以至撤退來台初期的混亂貧弱風雨飄搖窘境。

「建設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光復後日本人留在台灣的不少「皇民」與「台籍日本兵」,他們懷有「亡國之恨」的仇中負面情緒,是台灣本土各階層社會中永恆存在的對國民黨(「外來政權」)的負面宣傳系統,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免引爆生事。這個問題在上世紀70/80年代後,因美、日因素的介入,更加以多重面貌此起彼伏於台灣,卻以「民主化」「本土化」為面具,掩蓋/合理化其所謂「黨外運動/顏色革命」的真相。此外,國共內戰關係全中國包括台灣的未來安危禍福,台灣當然也有一定的反對國民黨迎接「全國解放」的紅色力量。這些都是光復了台灣而後又撤守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要長時間面對處理的威脅與憂患,俾得能在台灣立足存續。在反共立場與國民黨高度一致的「盟友」,其駐台北大使館的新聞處官員,在上世紀70年代後,竟開始熱心的協助台大等大學的某些學生取得馬克思主義「禁書」,「啟迪」彼等的革命思想與意志,以及學習地下革命的技能,無寧是進行在國民黨治下啟動左翼革命行動實驗。但是國民黨在台灣的「50年代白色恐怖」,卻是一項跟美國高度配合以交換保護支持的政策。因此,國民黨的權力上層不會無感於美國的兇險難測。一可以看到的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因應的兩手措施:一是社會戒嚴控管/新聞、出版審檢/學術箝制等,其關鍵作用即在消弭各種美國可以利用來取代國民黨獨大權力與領導核心的可能人物或條件。國民黨狡智的以共產黨的罪名加諸被它肅清的對象,回應美方「關切」的干涉介入;二是著力於穩定與發展經濟,縮小貧富差距,撲滅各類傳染病,提升庶民(物質)生活水準,普及國民教育等。 這建構出上世紀50/60年代的台灣面貌,是此後台灣的一切的基礎或原點。亦或可稱之為「台灣的中國化」,國民黨當年官式的說法是「建設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蔣介石巧妙與遠慮的將這些「資產」轉移到其子蔣經國名下,於是這些被讚美的、被譴責的業績全由蔣經國繼承,並變成他的正面遠大於負面的形象或「歷史定位」。在1979年元旦北京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國民黨拿出「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為回應。於今回顧這應該是台北在此後對付北京「和平統戰」的太極推手第一招。而一旦以「政治學台北」要求/反擊北京,也就同時突顯了國民黨撤台後的中華民國政治體制與戒嚴統治的臃腫與「理虧」。這無寧打開了以配合/聽命美國對中國大陸新階段大戰略下台灣部分的操作:台灣的走上「去中國化」路線,通過分階段/分層次的「顏色革命」以在未來能確定的拒絕統一而與中國作正式切割/從中國拆散出去,做為固定/永久的西方海權帝國霸權「平衡中國」的前哨航母。

美國是中國國民黨的真正上級?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確曾堅持以三民主義理論之實踐而締造的國家建設成就,這是用這樣的實例在兩岸之間證明自己對全中國的服務忠誠,以及所奉行路線是有效可行造福人民的。這也就是不放棄這個黨對全中國國家民族的承諾,祈求重獲全民的接納,並給予為國為民服務的機會。這是民主的本義真諦。中國共產黨至遲在1979年公佈的全新對台政策,意味它展現決心追求與國民黨取得和解,建立雙方合作「振興(統一的)中華」的新型國共關係。隱含中國的民主前景。其真意是對當年蔣經國的國民黨台灣治績的肯定與雙方合作的期望。

但是最遲在1979年開始的中/美/台三角「矛盾現況」,中國國民黨做出的是荒謬自毀的選擇。蔣經國在歷史轉折現場以「三不」回應,透露了他對美國對台威權的嚴重忌憚,也表現出他在爾後與北京的新的互動中,拉住美國做為靠山以防吃虧的心態。但也因此,美國很輕易的取得對這一階段的國民黨更大更深入的干預主導信心與機會。在進入80年代後,美國成為在台中國國民黨的真正上級。

美國在這一位置上,得到非常方便的改造光復後「中國(國民黨)化的台灣」的優越權力,可以肆意的驅動台灣去走美國要求的發展道路,簡單言之,就是「去中國化」系統工程/路線。而蔣經國是受挾持者,其後的台灣領導人都是工具代理人。

這整個路線從啟動到各步驟的展開,都透過國民黨各級組織與各專業部門重要幹部的認真執行,做的卻是前期必導致分裂內亂,後期終至於癱瘓失能喪志淪為空具軀殼的廢物。這是一個由上世紀70年代一步步走到2016年國民黨第二度輪替下台的過程。

再趨分裂而內鬥加劇

今年5月20日,國民黨要改選黨主席,有六位黨內要角出馬競逐,每一位都以挽救(黨)之衰亡內鬥與爭取勝選再執政為訴求,但唯現任主席洪秀柱有自主與遠見的大陸政策表述,其他莫不以迴避拖延,與民進黨實為同調的兩岸政策為得計,因此,即便洪能異軍突起,膺選大位,國民黨亦不可避免的再趨分裂而內鬥加劇,直接否定掉再執政的微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