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史為鑑


繼美國10月12日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以色列跟著宣佈退出。按照章程,美國明年12月31日退出生效。美國宣稱將繼續以永久觀察員身分,為世界遺產保護、文教、新聞自由與科學工作,貢獻美國觀點。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博科娃表示「深感遺憾」,並稱此舉為「多邊主義的損失」。其實這並不是美國首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4年,前總統雷根主政時美國就曾宣佈退出,到2002年,小布希總統才又宣佈重返,直到2003年重新加入。

美國在退出理由中明確指出,包括對欠款的抵賴,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需要根本改革,美國也擔憂該會持續反以色列,而自認此一退出決定並不輕率。

據瞭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1年讓巴勒斯坦國成為一員後,以巴無論歷史、文化和教育就衝突不斷,而作為以色列長期盟友的美國因長期袒護以國,就以不再繳交每年約7,000萬美元,約佔組織年度預算22%的經費做杯葛。2013年美國因積欠三億餘美元的會費而失去投票權。其實美國很想動用否決權,只可惜依憲章只有在安全理事會中,中、美、英、法、俄五個常任理事國才擁有否決權。

美國副總統彭斯早在9月20日於紐約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時發言,批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名無實」,未能發揮應有的職能,指控該會長期無視部分成員國持續違反人權的做法。他呼籲聯合國應對人權理事會的會員資格及運作,進行改革。他指出,人權理事會成員國中許多就是違反世界人權標準的國家,比如古巴和委內瑞拉。彭斯也點名俄羅斯、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伊朗和朝鮮,都是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然而美國在人權理事會同樣無否決權,與其他委員國都只是一國一票,使其孤掌難鳴。

聯合國安理會中否決權大多是由前蘇聯和美國行使。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行使否決權最頻繁的國家。據統計,1945至2012年年底,5個常任理事國共行使270次否決權:

1.俄國:129次(蘇聯121次、俄羅斯8次);

2.美國:83次;

3.英國:32次;

4.法國:18次;

5.中國:13次(中華民國1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