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北韓都在「等飛彈落下」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一、北韓核武危機日益高漲

進入2017年以來,東北亞局勢就沒有一天穩定過。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在1月20日就職,他的四年任期開始,引領了不但美國內部分裂,世界也無所適從的困局。金正恩則繼續努力充實他的核武庫存,不但北韓核武庫存更加豐富,核武試爆的頻率越發密集,彈頭當量越來越大,直到北韓宣佈今年9月3日試爆氫彈。

川普和金正恩代表兩個素來敵對的國家基於仇恨不斷互嗆,放出挑釁意味強烈的重話,甚至以戰爭相威脅。他們不畏懼國際輿論,也似不把核戰在朝鮮半島引燃的威脅放在眼裡。雙方誰也不願讓步,敵對不斷升級增溫,已接近「不可挽回的臨界點」,美國和北韓的戰事隨時可能會爆發,周邊國家更害怕,將以東北亞的諸多國家作為犧牲。

今年7月28日北韓宣告成功發射了洲際彈道飛彈(ICBMs),ICBM技術的成功,使北韓更有信心地應對美國、盟國和安理會的壓力,即使不能使美國屈服,至少北韓具備了強大嚇阻能力,而且這樣的嚇阻能力進步得出人意料地快速!不但日本、南韓,相關的大國如中、美都無法想像。

北韓誇稱其ICBM可攻擊關島和阿拉斯加,甚至美國西海岸城市,東亞的美國盟邦就更不在話下了,因此北韓的威脅看似立即且危險。最近美國與北韓領導人增加隔空叫陣的頻率,朝鮮半島為核心的地區大有風雨欲來景象,美國與北韓領導人在想什麼?他們彼此叫囂的本質又是什麼?危機升級的情況至今怎樣?有無升高至大戰的危險?更重要的,這地區情勢又怎樣影響東北亞諸國的命運?以上恐怕都不容易回答,但值得思索。

二、外界不知北韓武器發展程度

平壤核武的發展舉世關注,但也因為政權封閉,外界少有知悉它的武器發展究竟到了什麼程度,起先西方國家咸認北韓武器研發進展緩慢,但事到如今,對北韓軍事武力大幅躍進又大感意外。北韓的咬牙努力,收效宏偉,它的ICBM射程不斷加大,核武器微型化快速進展,倘若連準確度也提高,美國擁有的核武器對北韓將不再成為罩門,反而是川普的反覆無常和進退荒誕,使東亞盟國如日本、韓國等大失信心,紛紛尋求其他出路。最明顯的趨勢,即在於南韓對中國的積極改善關係,以及日本在東海議題的極力克制。

2017年7月28日平壤宣告成功發射了可以攻擊美國本土的ICBM,金正恩並且誇口,北韓可將微型化的核子彈頭設置在這些ICBM上,8月份便有能力以火星-12號攻擊美國關島基地,引起川普總統的憤怒和關島上下的緊張。川普立即「推特」表示美國如受攻擊,北韓將會嘗到美國空前的「憤怒與火力」。

雙方的大動作,已非僅限於你來我往回嗆,北韓官方媒體8月15日報導,北韓軍隊已經進入備戰狀態,隨時可以突發攻擊關島。不過金正恩稱,北韓不採取主動,「如果美方在半島周圍繼續輕舉妄動」,他將作出「重大決策」,意涵美、韓聯合軍演也在考量之列。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則說,如果北韓攻擊美國本土,將會「立刻激化成為戰爭」,並表示美國將擊落所有北韓針對關島發射的飛彈。這樣「口頭交火」在過去是少見的,成為國際關係的一種特色。

美國及其盟國在金正恩快速發展核武與ICBM後,恍然大悟已失去先機。而北韓在核武及洲際彈道飛彈議題上則是頻頻出手,讓美國吃足了被動挨打的苦。北韓的叫囂可能使美國沒面子,這樣的超級強權居然被金正恩擺佈捉弄到僅剩耍嘴皮子。

即使如此,北韓真正想的是,打擊南韓、日本士氣,讓它們不再相信美國,與川普政權離心離德。正是採取這樣的戰略,北韓獲得了相對的成功。這點有如發生在1962年10月古巴飛彈危機的場景,古巴原先想這麼做,但甘迺迪總統反使蘇聯撤退飛彈,古巴飲恨失敗。無獨有偶,川普總統就任後先後退出了TPP、退出了巴黎氣候公約、標榜美國優先、壓迫韓、日增加駐紮美軍的財政負擔,川普這麼做,恰巧為北韓的「離間計」鋪設了最佳的溫床。

三、川普政府進退失據窘態畢露

川普原本是商人,並無外交經驗,他的脾氣直率、暴躁且口無遮攔,即使自己團隊的高官也常無法與他合作,在他就任之後多人掛冠而去。他對北韓常不假辭色,話說得很重,常威脅北韓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通常不會有進一步的行動,或者是持之以恆、前後一貫的政策,致使川普行徑遭到北韓看穿,也使美國與北韓關係說死之後,即無轉圜餘地。

美國的政策還必須仰賴中國的支持。尤其是今年4月和習近平在佛羅里達棕櫚灣對話之後,川普似將北韓議題交到習近平之手,寄望中國給予北韓更多壓力,促使北韓重回談判桌,最終外交解決朝核問題。不過,川普仍不改強悍個性,多次展露軍事壓力的本質,以及不排除軍事(包括對金正恩施行「斬首」)行動的可能,加之以密集的美韓或美日軍演,使原先即薄弱的一點點信任感頓時消逝。

大凡解決國際衝突國際危機,大國與小國的幅員、人力、資源、國際支持度相距甚遠,為達到目的,他們使用的手段大相逕庭。在大國而言,外交與軍事(亦即胡蘿蔔與棍棒)都是有效的工具,兩者交相為用,若非顧忌國際輿論批評,常視一己需要或領導人決策,在棍棒作為壓力之下,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小國各種秉賦相對貧乏,通常較少胡蘿蔔,更少可觀的棍棒與大國抗衡,他們要嘛選擇「扈從」、要嘛擺出一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姿態,採取「戰爭邊緣」的策略嚇退敵人,讓敵人知難而退,達成自身生存發展目的。不過,採取「戰爭邊緣政策」的弱小一方亦存在風險,倘若大國不接受嚇阻,也沒被嚇退,反而掀起一場大型戰爭,小國弄巧成拙,下場可知。

川普與他的高層外交和軍事官員在處理北韓核武議題不同調已是習以為常,常有媒體形容川普對北韓若不是沒有成熟的政策或想法,就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或許是想由自己扮黑臉,他的外交官扮白臉,因此話說得很重,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常需打圓場,卻根本讓北韓看穿了川普的弱點,也就是美國既無資源,也無意志,更無一致的政策與北韓「周旋到底」。

美國官員說他們希望透過外交途徑結束這場核武危機,但仍說不排除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人人都知道,外交官員對軍事行動相對生疏,且不願走到軍事行動那一步,否則說明外交政策的失敗,因此他們在威脅對手的時刻,常是語帶心虛、有氣無力的。只有川普總統砲火四射,樂此不疲,且常打臉美國國務院官員,讓他們無所適從。

川普要「徹底摧毀」北韓言猶在耳,10月1日,當提勒森還在思索如何與北韓代表在紐約聯合國秘密接觸時,川普居然說提勒森與北韓談判是「浪費時間」。北韓領導人寧願相信一個情緒激動的川普也不願相信美國外交官要求對話的誠意了。金正恩在回答川普給他「小火箭人」的綽號時,也給了川普一個從沒想過的艱深英文totard(瘋老頭),可謂一報還一報,再也沒好話了。

8月21日起至31日止,美國和南韓舉行今年度「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美日在北海道舉行的聯合軍演也持續至8月28日,顯係祭出大動作對平壤施壓。美國放話嚴厲,增派軍機至南北韓邊界巡邏,引來北韓回嗆將予以擊落。情緒持續緊張之際,美國雖未動員駐韓美軍,但10月16日美韓開始了為期10天在朝鮮半島東西兩水域聯合海軍演習,川普派遣了核動力航母雷根號、密西根號和兩國多架戰機參演。同一天,北韓駐聯合國副代表金仁龍在16日警告「朝鮮半島核戰隨時可能爆發」。

10月23至27日,代號為「英勇通道」的演習,正是為「演練美軍人員和家眷準備好因應各類危機事件」,如撤僑、自然和人為災害等,美國軍方此舉曾造成南韓部分人士恐慌,怕距離開戰不遠了。

正是雙方的你來我往,頻頻亮劍,導致危機不斷升溫,終至距離大戰越發接近。作為堂堂大國,美國既無力防範危機於未然,也無法有效遏制其升溫於後,可謂整個策略進退失據,不知如何善了。

四、對北韓的經濟制裁效果有限

美國曾在8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由華府起草的對北韓經濟制裁案,獲得安理會15個成員國(包括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通過。這項經濟制裁案,禁止北韓以其自然資源向外國輸出賺取外匯,禁止出口的項目包括各類的礦產,影響北韓外匯收益至每年10億美元(為北韓外匯總收益的三分之一)。北韓為此在8月7日發表強烈譴責聲明,堅稱它將繼續走強化核武的道路,並且揚言會讓美國為犯下的罪行「付出千百倍代價」。美國本以經濟封鎖的方式揉合武力展示,亦即「極度施壓」策略,迫使北韓改變態度,但換來更大反彈。

另一場國際經濟制裁,是在9月3日北韓進行氫彈試爆之後。為了表示對北韓的憤怒,安理會在9月11日通過了歷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制裁」方案,禁止北韓相當多數的能源礦產出口,禁止各國與北韓進行國際貿易,並要求全球一體遵行。雖然在中國與俄國的協調下,沒有禁絕北韓的外來石油及能源供應,北韓受到經貿重創殆可想見。不過,金正恩不願在壓力下低頭,9月23日,即使在美國軍機B-1B沿著北韓外海巡航,北韓外長李永浩兩天後表示,美國「已經對北韓宣戰了」。次日川普又在推特上表示「美國已經完成攻擊北韓的準備」。

美國也祭出了外交制裁,潘斯副總統曾在8月中旬出訪中美洲國家,也強烈敦促智利、巴西、墨西哥、秘魯等國斷絕與北韓的外交及商業關係,認為透過經濟與外交孤立北韓將更能達成和平解決方案,並且重申美國的「戰略耐心時代已經結束」。美國對北韓的外交和經濟壓力排山倒海,只是北韓仍然不動如山。

南韓文在寅政府地位尷尬,在此緊張時刻,南韓固然屢次抨擊北韓窮兵黷武,也要求美國不可跳過南韓逕自採取對北韓軍事行動,南韓的考量在於,首爾2,400萬居民的生命財產應受到保全。

中、俄在朝鮮半島的角色,比美國具有地理和戰略上的優勢。他們比較關切北韓是出自本身的重大利益考量,因一旦朝鮮半島開打,他們即無法置身事外。中、俄外長王毅和拉夫羅夫通電同意當前情勢下,中、俄應進一步加強戰略溝通,「聯手管控局勢、全力維穩促談」,「不允許任何人在中俄家門口挑起事端」。中方則在最近宣稱不再進口北韓的煤鐵原料,以配合聯合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

中國還是希望以外交方式對北韓施壓,最好是恢復六方會談,北京又提議「雙暫停」,即美國暫停和南韓、日本等盟國的軍演,以換取北韓暫停核武發展或發射飛彈。這類的提案,首先就不可能為北韓所接受。儘管如此,北京還是維持每年支持北韓五萬噸原油的定量,以維持北韓的生存,否則北韓的經濟將全盤崩潰。倘如此,不僅北韓受害,南韓也將面臨北韓的孤注一擲和奮力一擊,或許淪為火海。同時中國也不會好受,中韓邊境將出現大量難民,增加東北的不穩或動亂,北韓設若崩潰,代表美國的勢力範圍將拓展直至鴨綠江和圖們江畔,大大不利於中國的國防安全。正由於中國與北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北京重也不得、輕也不得,川普因此深感北京做得不夠而頻頻表示不滿。

五、結 論

北韓發展核武、ICBM,是平壤長年進行的基本國策,這是該國舉國上下一致的目標,延續三代北韓領導人的堅決意志、國家的尊嚴、北韓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的威權和內部控制等多種因素,對北韓來說,核武與ICBM不是一個「可談判的」的議題。自從1982年北韓正式啟動核武研發至今,超過35年的時間,是無法取代的國家目標,而且是核心的利益,北韓至死也不會放棄核武,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金仁龍在聯合國大會裁軍委員會的說法相當直白,他說「除非美國完全放棄其敵意政策和核子威脅,否則我們永遠不會在任何情況下將我國核武和導彈火箭放在談判桌上。」美國副國務卿蘇利文則在與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杉山晉輔會談之後顯現了些許悲觀。他說,「我們致力於用外交手段化解北韓危機。不過,萬一外交手段失敗,我們跟日本、南韓和其他盟邦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美國現在由川普當家,他的施政實質上出現了官員各吹各的調,以及川普自己並無良方解決北韓核武危機,加以川普支配慾過強,因前後失據,領導力出了問題,且簽了約也不見得忠實履行,相關盟國均視與美國交手為畏途,更甭說毫無安全感,必須奮力圖存的北韓了。雖然國務卿提勒森說美國正與北韓直接溝通,有兩三個直接溝通的管道,正設法為川普和金正恩的關係「降溫」,不過這也僅僅是提勒森的樂觀估計,不是必然可以成就的事情。

蘇利文並沒說「最壞的情況」將會是什麼、或者美國盡力了沒有,以及倘若發生第二次韓戰,核武冬天會籠罩東北亞多久,多少人會因此失去生命。而且,僅僅美國和日本、南韓等等幾個盟邦能處理這樣棘手的難題嗎?顯然也過分樂觀了!倘若北韓態度沒有軟化,中國與俄國加入協調,光靠美國與那幾個「盟邦」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的最終想法是借用外交與軍事力量,把北韓拉到談判桌上來,但這也並非易事,蓋美國與北韓談判多次,常無法履行承諾,1994年雙方達成的《日內瓦核子協議》即是明顯的例證。當初美國答應北韓建造核能電廠、每年供給北韓50萬噸石油,以及最終與北韓建交等均未實踐,一切回到原點。

英國《衛報》曾指出,北韓與美國的僵局可能會有以下七種發展,即預防性戰爭、強硬制止、刺殺金正恩、施加經濟壓力、重啟談判、美韓停止軍演,乃至無條件會談等等。其中各種發展看似都是美國可選擇的選項,美國似也具發起之力量,但利弊得失則遠非常理可以預見或樂見。前三種選項必定招徠戰禍,殆無任何一方可以得利,施加經濟壓力已被證明效果有限,美韓停止軍演在今日並非現實,而重啟談判或無條件會談,在對立的雙方均覺得毫無誘因之際,又談何容易?或許11月8日川普訪問北京時,可當面跟習近平就此問題進行協商,但冰凍三尺,非一夕可以解凍。

美國外交官在談到美國和北韓關係時,提到他們會努力以赴,直至北韓丟下第一顆炸彈;北韓外交官在提到雙方關係時,卻說北韓在沒確認北韓ICBM能夠攻擊美國本土時,不會與美國談判!看樣子,雙方談判還有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