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馬英九兩岸政策的觀察
選後馬英九兩岸政策的觀察
在大選期間,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斷受到對手的攻擊和質疑。在重重險阻中,三月二十二日,台灣人民以七百多萬張選票替馬英九背書了他的主張。並且,在第二天的國際記者會中,他即呼籲兩岸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下,可擱置主權爭議,雙方就經濟與和平展開談判。他並且強調一九四七年制定的憲法,「一中」就是中華民國。(《自由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三月二十六日,新華社發佈胡錦濤和布希通話的內容,為馬英九的「九二共識」提供了證實。新華社的中文原文為:「胡錦濤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二千年陳水扁就任總統後,即否認兩岸曾經有過「九二共識」,而使得九二年參與「九二共識」的馬英九、蘇起等國民黨人百口莫辯,終於胡錦濤以大陸最高領導人的身份替馬英九向布希親自證實了。
胡布通話的消息傳來,馬英九還將信將疑的表示,胡錦濤的說法「是否為善意,他仍須進一步查證對方當時提出的具體內容」。(《中時電子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除了新華社的消息發佈外,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轉述胡布通話內容說,「胡錦濤提到『九二共識』,也就是承認兩岸只有一個中國,但兩岸也同意彼此對『一個中國』有不同的定義」。(《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胡錦濤不但承認「九二共識」,更同意了「九二共識」的意含為「一中各表」。「一中各表」是北京自九九年李登輝「兩國論」後就絕口不提的,因為當時台灣方面把「兩國論」作為「一中各表」的扭曲表述。
至三月二十七日,除中文稿外,新華社又發佈胡布通話的英文稿。原文為:“He (胡錦濤)said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譯文:他表示,這是中國大陸一貫立場:大陸和台灣應以「九二共識」的基礎展開協商和談判,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定義可各自表述。)
陳水扁為了「一邊一國」,反對「一個中國」,而否認「九二共識」存在過的謊言終於徹底被揭穿,而成為一個國際上的「政治騙子」。二十八日,陳水扁在接見薄瑞光時猶在作困獸之鬥,說胡布通話提到「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是非常奇怪的事」,「是當時陸委會主委蘇起杜撰出來的一個新名詞,八年來沒有人聽過或看過這個「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四個字在歷史真相中根本不存在,北京也未曾說過接受一中各表」。在哈德利和新華社都證實了胡錦濤同意「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後,陳水扁還要在美國人面前耍賴,但薄瑞光可不是可以被陳水扁催眠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而給了陳水扁一個釘子碰,自稱自己「不是很好的歷史學家,不想在媒體面前,公開討論這議題」。(《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說白了,陳水扁幼稚的謊言,沒有人理會了。
在確認了胡布通話的英文稿後,馬英九於三月二十八日即分別接受了《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的專訪,詳細的說明了他對台灣、中華民國、兩岸關係的理念,尤其是對台獨立場的《自由時報》,在記者咄咄逼人的追問下,耐心而仔細的解說,以期爭取台獨讀者的理解。
民進黨和台獨,一向主張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國號,或限定「中華民國」之主權領土僅止於台澎金馬,馬英九在訪談中再次說明了他的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的理念,他說:
「我從來沒有講過『中華民國是台灣』,我用英文講『Taiwan』,接下來就會說「officially known as Republic of China」,如果我說「Republic of China」,接下來也會加「commonly known as Taiwan」,因為Taiwan比中華民國更popular,大家比較熟悉嘛,你參加一個國際組織,我們說是自己是中華台北,人家還不是叫我們台灣,我們在使用台灣時,指涉的就是中華民國。
我講得非常清楚,我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可以說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也可以說是台灣的總統,但不是台灣國的總統,國家的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但平常提的時候講『台灣』,可以接受,因為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known as Republic of China」這種說法在我們外交圈早就已經定型了。
有人問我,難道我們現在的領土還包括中國跟外蒙嗎?外蒙是不包括了,因為它已不是我們固有的領土,但依憲法規定中國大陸是啊,同樣的,大陸一九八二年的憲法,也是把台灣列為它的領土。兩岸統治當局,分別統治傳統中國的一部分領土,雙方都主張對所有領土有法理上的管轄權,實際上有效的管轄權只有它那一部分,我們只限於台澎金馬,它們只限於外蒙以外的其他領土。」(《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講到「憲法一中」,民進黨和台獨總是以蒙古共和國為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領土,來突顯「憲法一中」的荒謬,《自由時報》記者也以這項台獨八股追問馬英九,以下是他們問答的記錄:
「問:未來教科書是否也是教我們的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古?
馬:外蒙有點問題。憲法在一九四六年制定時,外蒙已經投完公投獨立了,但因蔣廷黼後來在聯合國提出蘇聯侵略中國案通過,立院就要求不承認一九四五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進行公投的結果,但在國際法上,一個處分性的條約是不能改變現狀,就地圖來說,秋海棠的正確性是不如老母雞啦。我們教國際法的人,從沒說外蒙還是我們領土。
問:所以你上任後會改為中華民國領土是老母雞?
馬:我沒說現在要改變地圖,聯合國通過蔣廷黼提出的控訴案後,一九五三年立院就據此否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要內政部將地圖畫回來,迄無任何改變。
問:在你統治下,中華民國是老母雞還是秋海棠?
馬: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只有台澎金馬,地圖畫再大也沒用。
問:固有疆域呢?
馬:我們是在外蒙獨立後才制憲。依據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決議,不得變更之。所以固有疆域已經不包括外蒙,這是我的解釋。但因為立院有決議,內政部仍依決議畫地圖。我沒說要把領土變老母雞,我是從國際法角度來看,國際法那一套與實際國際政治運作有時會有差距。
問:你是總統當選人,這應該會成為未來政策?
馬:我剛剛是以馬教授身份發言。
問:你認為中華民國的疆域是包括中國大陸?
馬:對,這是憲法上規定的。
問:將來教科書也變成這樣?
馬:現在應該就這樣吧?中華民國的領域是依照憲法,做總統的,宣示要遵守憲法,我不能另外發展一套理論出來。」(《自由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馬英九還婉轉的說到「九二共識」,是被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法理台獨」所破壞的,並宣示他就任後,「不去搞兩國論和法理台獨」。他說:
「當初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等於是第一個嘗試,一炮而紅之後,簽了四個協定,很漂亮,沒有九二共識怎麼能做得到呢?只可惜後來發生千島湖事件,整個衰弱下來,再加上李前總統訪問康乃爾,演變成九六年飛彈危機。之後大家設法彌補,九八年辜振甫去大陸,邀請汪道涵過來,但兩國論出來,汪又不來了。
現在這種問題不存在,我不會去搞兩國論或法理台獨,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張九二共識。全世界講九二共識最多的大概就是我。」(《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至於「一中各表」,馬英九也指出其實是有所本的,是本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而不是他和蘇起所杜撰的。他說:
「事實上,即使中共的邦交國也是承認一中各表,例如中共與各國建交時簽署的建交公報,出現六種模式。儘管各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有關中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主張,美國模式是『認知』( acknowledge)。(按:上海公報用『認知』,到建交公報用『承認』馬說對一半,中文是用『承認』,英文還是用acknowledge。)
再者,中共與加拿大建立邦交時是「take note of」,這是『我們注意到』。而日本在一九七二年是用「understand and respect」,『瞭解與尊重』。使用accept(接受)的都是小國,更有二十多個國家是什麼都沒有寫。這就是各國的『一中各表』。
所以『一中各表』不是敝國的專利,更不是蘇起或馬英九所創的,是早就有的。你說美國會不會支持?它如果不用這個模式,保留空間,怎會跟我們打交道呢?
兩年前我訪美回來去看陳總統,我一再說服陳總統接受一中各表,就是基於這個原則。或許民進黨對於一中會很不舒服,可是總統的高度必須如此。」(《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在選舉期間,馬英九也說過一些「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台獨也是選項」之類的「選舉語言」,《自由時報》記者基於台獨立場也不忘追問之。其問答如下:
「問:你競選時曾表述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如果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疆域內的中國人為何不能決定台灣前途?
馬:即使中國(大陸)公投要兩岸統一,但我們反對還是不成,這要兩相情願。男女要結婚,要兩相情願,不能只有一方決定,只要台灣不同意就不成了。
問:你當主席時,國民黨曾表示台灣未來有很多選項,無論統一或獨立,都是開放的,這有改變嗎?如果在你任內有人主張獨立呢?
馬:我說過,任內不會與大陸談判兩岸統一問題,不會支持法理台獨,不會支持任何非和平方式改變台海現狀的主張或行動。
問:選項仍是開放的嗎?
馬:民主國家本來就這樣。
問:如果台灣公民透過公投決定獨立,與你的『三不』有所牴觸,你會尊重嗎?
馬:公投要經過半數同意,若是獨立,還要動到憲法,要立院四分之三通過,目前沒這可能。如要公投決定獨立,還沒開始談,就會產生很大混亂,因為此時認為這是優先議題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把經濟弄好,陳水扁與民進黨就輸在這上面,搞錯了優先順序,如果還有人繼續主張,如果是個人意見,我不反對,如果是政黨意見,那就準備永遠做反對黨。」(《自由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老實說,台灣已是民主社會,不但統、獨都是選項,甚至於戰爭毀滅也是選項,李登輝、陳水扁不正是幾乎將台灣帶向戰爭毀滅的邊緣嗎?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是以民主的方法選擇了戰爭,毀滅了德義。如果這次「入聯公投」通過的話,台灣是否會走向戰爭毀滅都未可知,否則美國何必加強台灣防務至五二○政權交接?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什麼好處?他說:
「我的觀點是,包括美國、大陸,國民黨與民進黨四方關切台灣議題,倘若三方已接受九二共識,那就是很正面。目前仍待進一步查證的是,大陸是否真的能接受『一中各表』?接受是一個進步,對大陸台灣都有利。對岸接受的話,台灣人民也會有更多人接受,主張台獨自然會減少,這對美中都是好事。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代言人。現在美、中、國民黨、民進黨四方,有三方接受,若能加把勁,大家都能接受,不敢講百年和平,至少長期和平是有機會的。當然,我並非要求對岸承認中華民國就是一中,而是雙方互不否認,彼此相安無事就好。
北京去年提出願與台灣談和平協議,這是滿大的進步,代表他們更成熟、更技巧、更熟練,如今又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顯見大陸願意往中間靠攏,美國也樂觀其成,一個好的局面就出來了。
對我們來講,如果有這樣局面,不去故意搞入聯公投,我們就不會整天被人家看成麻煩製造者。
我希望這次勝選,給台灣帶來新的時代。這不是我好高鶩遠,而是台灣需要一個新的時代,台灣可以向前走;大陸方面也樂觀其成,他們知道台灣不會搞法理台獨,我們就穩穩在這方向大步前進,至少兩岸維持幾十年和平,就是很大的貢獻。」(《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據各方估計,至二○五○年中國就可能追上美國並駕齊驅。不必「幾十年和平」,能有馬英九再連任,一共八年,中國大陸的和平發展,就無人可以撼動了,台獨就根本不可能,也不是問題了。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還有其現實的必要性,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實驗了八年,證明是錯誤和失敗的。馬英九說:
「我們與大陸可正常交往,可就經濟、安全、國際空間的問題去協商談判出一個模式,談不出來就算了,但如果談出來,就對我們有利。如坐在這裡,什麼都不能做,只因不接受『一個中國』,八年下來結果就是這樣,只好不斷在這個議題做文章,不但與大陸關係沒改善,連美國關係也搞壞,劃不划得來呢?」
「國民黨與我個人都認為九二共識是存在的,民進黨可以反對,但不能否定它存在。香港會談沒結果後,雙方透過函電往返,達成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內涵雙方可以口頭各自表述,這是有白紙黑字,不是偽造,『一中各表』的字眼則是媒體使用的。在所有方法中,九二共識算是較合理的,為什麼?我們沒吃虧,我們的解釋就是中華民國,如果一定不接受一個中國,那就無解,八年就變成台灣現在這個樣子。
不理大陸可不可以?也許在大陸仍一窮二白的年代還做得到,現在她快變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又在我們旁邊,怎麼辦?大家都知道投資不應過度集中,但台灣在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百分之十的大陸旁邊,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必須承認現實,並將現實轉到對我們最有利的方向,這才是務實態度。如果連九二共識都不願接受,那對岸就不談了,不談對誰有利,當然是對她有利,因為我們資金還是不斷流過去。」(《自由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關係,馬英九認為既不能「相互承認」,也不必「相互否認」,而是「相互不否認」。因為「相互承認」就成了兩國論,而非一個中國;「相互否認」就無法談判和交流了。馬英九認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爭議,「這是一種有衝突的緊張,怎麼解決呢?現在無解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擱置,我們兩個做不到相互承認,但也不必相互否認,最好的辦法是相互不否認。你說你是台灣人就好啦,你說你是中華民國國民,人家問你是哪來的,你說你是台灣來的就好了嘛,完全不需要在這個問題裡去糾纏。」(《聯合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另外,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說:
「未來是否希望會見胡錦濤?馬英九說,兩岸交流之中還是有很多障礙,因為身份是總統對國家主席,存有雙方相互承認或不承認主權的問題,過去雙方是『相互否認』,甚至視為寇讎,但那年代已經過去,中共也沒承認台灣不存在。
不過,馬英九說,兩岸要從『相互否認』一步跳到『相互承認』,在憲法、制度上都不可能做到這點,他認為最好措施就是『相互不否認』。
他進一步解釋說,『相互不否認』的優點是,雙方互不否認對方存在,但要給對方一個正式承認是作不到。不過,他認為這可透過海基、海協兩會來達成,雙方只要同意就好。也因此,他與胡錦濤見面是兩岸發展到最後的事,現在見不見不是那麼關鍵。」(《中國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最後的事」就是解決主權爭議的事,就是解決兩岸統獨問題的事。
戰後美國對台政策,是從「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製蘇」,到蔣家政權結束和蘇聯瓦解後的「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莫不是「以台制中」的戰略考量。尤其是陳水扁政權上台後,為了取得美國的支持,而有邱義仁自承之「抱美國大腿」,對美國無不言聽計從,終至「入聯公投」踩上台獨紅線而遭美國拋棄。由於「抱美國大腿」製造兩岸衝突而「不和」,喪盡台灣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馬英九在大選期間提出兩岸政策為「不統、不獨,不武」,不唯沒有「不和」,還要簽訂兩岸和平協定。而且主張兩岸會談不須要,也不必要美國介入,兩岸事務當由台灣自主決定。在親美台獨立場的《自由時報》記者追問下,馬英九又重申了台灣自主的主體性立場,其問答如下:
「問:兩岸問題是國際問題,你跟對岸互動或簽訂協定,是否應讓更多國際參與?
馬:哎,這就不對了,如果真是國際問題,外國就不能參與,譬如美國要跟我們簽FTA,日本能夠干預嗎?當然不行,我不見得同意這是國際問題,縱使它是國際問題,第三國也不能干預。
問:那六方會談,大家共同關切呢?因為這也牽涉區域議題?
馬:問題是六方會談也要當事國同意才行,你說我們簽什麼東西需要把別人拉進來?
問:如在處理兩岸紛爭,例如涉及高階問題時?
馬:這種看法反而使台灣沒有主體性,覺得更沒有尊嚴,一個主權國家做這種事要經過別國,我做總統不能接受這樣的看法。
問:所以你的界定就是雙方談?
馬:當然,我們有這麼多民意基礎做支持,怕什麼呢?
問:問題是一個小國跟大國在交涉,這樣足夠嗎?
馬:抗戰勝利中共進行奪權革命時,馬歇爾也調停過,可是發生什麼事,美方絕對不會再介入,我們不要一廂情願認為美方會幫我們什麼,不會的,我們要自立自強,我覺得台灣人有能力談判,在李登輝時代我們跟大陸談了二十四次,也沒有吃任何虧。台灣人很優秀,台灣人知道如何處理這些事務,我做台灣的總統,我非常有信心。」(《自由時報》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選後馬英九兩岸政策的主張,不但得到「胡布通話」胡錦濤的肯定,並且促成了博鰲論壇的「蕭胡會」,北京不但為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趕辦補申請手續,並且促成了四月十二日的「胡蕭會」。蕭萬長帶來「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十六字訣,胡錦濤不但照單全收,並蕭萬長提出的兩岸直航由週末包機開始,盡快開放觀光客來台,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和恢復兩岸協商機制四項要求通通受到胡錦濤肯定。(中央社二○○八年四月十二日)
此外,在四月十三日的「台灣經濟與兩岸經貿發展圓桌會議」上,蕭萬長又大力推銷「愛台十二項建設」,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當場表示,其中有關二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合台幣一兆元)的投資,部分大陸企業會感興趣。(《中國時報》二○○八年四月十四日)
在選舉中,被謝長廷質疑的七月開始週末包機直航有了胡錦濤的背書,被質疑「愛台十二項建設」資金從哪裡來,也有了陳德銘的初步承諾。
唯在選舉期間,謝長廷即向薛福瑞和卜大年告洋狀,據《聯合報》報導:
「謝長廷向美方表示,這次大選牽涉重大戰略價值觀,民進黨主張『強化亞太地區、美日同盟』,和馬主張『美中等距戰略關係』不同,馬的主張會將台灣從傳統親美、日的路線轉移到與中國友善,變成跟中、美關係一樣,這是個非常重大的外交戰略轉變。
謝向美方表示,民進黨主張強化國防安全,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既然不武,採購武器就會有弱點,現在要使用武力的不是台灣,是中國,馬自己放棄強化台灣武力、國防,這點對亞太地區戰略平衡會產生重大影響。」(《聯合報》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美國《國防新聞》(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也轉述了馬英九當選後的三月二十四日,蕭新煌在「總統大選之意涵與影響」國際圓桌會議上的講話:「關鍵期在二○一○年至二○一二年,屆時台灣必須做決定。北京對民進黨過去八年搞正式台獨企圖非常惱火。腐敗的民進黨必須苦等到下次大選,不過許多人表示,到了二○一二年,要阻止統一進程為時已晚。」包道格也在新台灣人基金會的座談會上說:「北京的步伐緩慢,無法很快的改變方向。與中國的和平協定或會影響爭取美國武器的熱度,但真正的喪鐘恐怕是直航。」另外,有人表示:「儘管馬英九承諾任內不談統一問題,台灣已不少人表示,終極統一的步伐現在已無法阻擋。」(譯文見《海峽評論》今年五月號)
美國國會研究處更發表由鄧凱麗執筆的《台灣二○○八年總統大選》的報告,據報導說:「關於台灣與美國間的關係,報告說,美國期待改善對台關係,馬英九也說修補對美關係是優先任務,不過報告指出,若干觀察家已經說過,自從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以來,國民黨的兩岸思維有了重大變化,『美國可能低估了此一變化的重要性』。
報告說,這些觀察家擔心,可能的影響之一是『國民黨以更堅定的立場面對美國壓力或利益』,因此,『當美國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時,台灣可能抗拒美國此一壓力』,理由是花費太大、與對岸太過對立、對改善兩岸關係沒有助益。
報告說,同樣的,也有人擔心,面對台灣企業界的要求與壓力,國民黨會與對岸和解最終損害美國的區域利益。」(《大公網》二○○八年四月十七日)
這次「胡蕭會」,馬英九就可能未讓美國介入,故四月十五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特別前往拜會蕭萬長,報導說:「楊蘇棣主要是要瞭解蕭萬長與胡錦濤會面的情形,及聽取蕭萬長對兩岸未來發展的意見。楊蘇棣告訴蕭萬長,對於蕭萬長此次赴大陸出席會議,並與胡錦濤展開會談,建立良善的互動,美國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台灣的十五日正是華盛頓的十四日,故又有報導說:「胡蕭會前後,包括奈葛彭及國務院官員,對外都表明美國不特別評論胡蕭會個案,只願意重申美國的一貫政策,以及中國應與台灣民選的領導人對話的立場。不過,國務院官員十四日終於鬆口說了一句:『我們歡迎這項會面』。」(《聯合報》二○○八年四月十六日)
馬英九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當選,蕭萬長的博鰲行又滿載而歸重啟兩岸和解的新局,但也引起了美國強烈的疑慮。四年後或八年後,馬英九所開創的兩岸和解雙贏,會不會像韓國金大中、盧武鉉開創的「陽光政策」一樣,被美國所支持的李明博打斷,或者在未能實施前就遭胎死腹中,這不但考驗著馬英九的意志和勇氣,也考驗著兩岸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了。◆
社論
馬英九當選的意義
台灣大選後的國際反應
向馬英九建言
西藏暴亂與奧會
連 載
海峽短評
讀者來函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