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局變化和兩岸關係的展望

社論


今日的兩岸關係是戰後發展而成的。

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國號為中華民國,兩岸同屬中國。至1949年,國共內戰,中華民國退守台灣,台灣地區以外的中國領土遭中共佔領,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繼承中華民國為中國的代表政府,但仍有台灣地區的領土和22個邦交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而還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行使主權,或稱之為「不(未)完全繼承」,而出現了「一國兩區」、「一國兩制」或「一國兩治」的現象,兩岸中國的主權領土屬於兩岸人民共同所有並未分裂,故雖中國主權的行使權和代表權分裂了,然兩岸領土的主權仍同屬中國。

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

1979年,中共《告台灣同胞書》以「和平統一」取代「解放台灣」;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並開放大陸探親,後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1991年,通過公佈《國家統一綱領》,其原則的第一條即「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1992年,而有「九二共識」,雙方均以口頭主張一個中國,而不追究其內涵,在台灣方面是謂「一中各表」。爾後而有「海基會」、「海協會」的成立和協議。《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亦明定我國為「國家統一前」,主權領土分別為「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這當然也是兩岸同屬一中。

至1999年,由蔡英文操刀,李登輝發表「兩國論」,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共即停止與台灣官方的一切交流。2000年,陳水扁上台,否認「九二共識」,中止「國統綱領」,甚至宣稱「一邊一國」,兩岸關係陷入空前緊張。2005年,連戰赴北京與胡錦濤達成「五項願景」,國共和解,形勢才緩和下來。2008年,馬英九上台,重啟「九二共識」,而有八年的兩岸和平發展,使得全球戰爭危險度最高之一的台灣海峽,成為兩岸同胞和平交流的海域。

習近平老早就警告過,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兩岸關係將會「地動山搖」。從戰後兩岸關係發展來看,否定「九二共識」就是否定「兩岸一中」,就是否定台灣光復和抗戰勝利。習近平可以接受在未統一的「兩岸一中」下兩岸和平發展,但無論如何不能接受否定犧牲3,500萬人才贏得的台灣光復和抗戰勝利。滿清雖貧弱無能,割讓台灣尚且要甲午戰敗,習近平又豈能不費一槍一彈,不戰一兵一卒,就割讓台灣?

韓戰後,美國有「兩國中國」的企圖,並與中共有大使級談判,從華沙談到日內瓦,歷時15年,共136次,一談到台灣就散會。一直到1971年「驅逐蔣幫代表」,中共才進入聯合國。一直到美國接受「一個中國」,才有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的《上海公報》。直到1979年,美國承諾斷交、廢約、撤軍三條件,中共才與美國建交。當時中共一窮二白,「小米加步槍」,寧願讓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在聯合國及與美國邦交,也不肯接受否定「兩岸一中」,今天的中共已「超英趕美」,能接受否定「兩岸一中」嗎?

戰後台獨起自於日本軍國主義與美國遠東戰略小組。1945年8日15日,日本宣佈投降,16日,駐台少壯軍人中宮牾郎和牧澤義夫即在台北辜家太和行,秘密召集台籍御用紳士會議,陰謀以駐守台灣的日軍和御用紳土共組自治政府,拒絕台灣光復,但因總督安藤利吉反對而未遂。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為因應太平洋戰爭而成立遠東戰略小組,1942年小組提出《戰後台灣問題處理意見書》,主張戰後美國托管台灣,托管期間尋求台灣人政治領袖,經居民自決成立台灣共和國,並稱其戰略思想來自19世紀的美國遠東艦隊司令培里將軍。

佔領台灣,以台制中

1854年培里將軍派艦登陸基隆,考察後,給華盛頓當局上了個備忘錄,建議美國佔領台灣,理由有二:一、佔領台灣即可控制東南亞海運的樞紐;二、若有一支充分的海軍,即可控制中國的沿海港口,即可控制中國。但當時美國因南北戰爭,力有未逮,而沒有接受其建議。培里的主張或可稱之為「佔領台灣,以台制中」。

1871年,中日條約天津續約談判,有準軍事同盟條款外洩,美國國務卿費雪即指示,利用台灣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的事件,支持日本攻佔台灣,制衡中國,而有「牡丹社事件」。但因原住民抵抗,中國援軍亦至而未果。費雪的戰略或謂「日據台灣,以日制中」。

遠東戰略小組雖回到培里將軍的戰略思考,但美國當局卻因基於中國戰場的戰略思考,沒有接受遠東戰略小組的意見,而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受了蔣介石的意見,戰後,台灣、澎湖和滿洲歸還中國,故有《開羅宣言》。

1948年,「徐蚌會戰」後,接著大陸赤化,美國又企圖策動台民自治,或以麥克阿瑟的駐日美軍解除蔣介石的武裝,將台灣「歸還」日本。唯國務卿艾奇遜考慮不利於分化中共與蘇聯,而由蔣介石牽制中共,並在海外培養台獨勢力,以免蔣靠向中共。尤其在韓戰後,艾奇遜的這套戰略或可稱之為「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制蘇」。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蘇聯百萬雄兵壓境,「以共制蘇」的戰略時刻來到,而與毛澤東的「反霸統一戰線」一拍即合,故有季辛吉的秘訪毛澤東和《上海公報》。一時間,中共幾乎變成圍堵蘇聯的遠東北約了。

雖然美國「以共制蘇」,但也沒有放過中共,尤其是建交後,美國勢力直接進入大陸,中共在改革開放後,放棄了「革命輸出」,但美國可沒放棄「人權輸出」和顏色革命,而有1989年的「六四事件」。

1991年,蘇聯瓦解,美國以為可以有骨牌效應,以《紐約時報》為首「拆散中國」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共不為所動,繼續改革開放,經濟不斷以10個百分點上昇。1995年,美國違諾,讓李登輝赴美演講台獨,中共連續兩年對台飛彈演習,《人民日報》社論云:「證明了中國人民和政府有能力和有決心捍衛中國主權領土完整。」

1988年蔣經國去世,蔣家政權結束,接著蘇聯瓦解,美國只剩下了「以獨制共」, 而中共絕不接受台獨,台獨即意味著回到台灣光復前的抗戰和二戰。曾任美國國務卿的鮑爾亦言:「台獨即意味著要流美國子弟的血」。不能流美國子弟的血,又不能放棄「以台制中」,於是美國的政策又有了調整,或可謂之「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

如果台灣宣布獨立導致兩岸戰爭,美國公眾是否應當支持美國進行軍事干預?這個問題過去九年在美國華裔菁英「百人會」組織的美國公眾民調中連續三次被提出,三次都有絕大多數人表示反對美國進行干預。最新民調發現,59%美國人說不應當干預,39%說應當。

受到美國不顧干涉內政的指責

在2007年和2012年前兩次「百人會」組織的民調中,分別有60%和53%的美國公眾表示反對美國干預因「台獨」引發的兩岸戰爭,分別有32%和37%認為應當干預,近一成的人沒有表態。

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與美國的「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不同,馬英九不但沒有「不和」,而且還以「和平協議」作為其競選總統的政見(後來終於沒有簽成)。所以,當時就有美國智庫擔心馬若當選,「遠東將出現一個和韓國(金大中、盧武鉉)一樣,不配合美國亞洲政策的民主國家」。歐巴馬「重返亞洲」後,又有學者說,馬英九「使得美國對中國的C型包圍出現了戰略缺口」。繼「馬習會」後,馬英九又親自登上太平島宣示南海主權,而受到美國不顧「干涉內政」的指責。

當年吳廷琰呼籲南北越和談,美國即支持楊文明軍事政變,而將其亂槍打死。韓國總理張勉主張南北韓和談,即遭美國支持的政變推翻。朴正熙主張南北韓和議,青瓦台辦公桌下即發現竊聽器,並兩次遭暗殺而亡,暗殺者當場被擊斃,擊斃暗殺者的人當場被捕,被判死刑立刻槍斃。全斗煥即率駐守38度線的部隊進入漢城,而發生「光州事件」。後朴槿惠向北韓領導人求證,被告知,朴正熙之死「無北韓因素」,而至今成謎。故時有《醜陋的美國人》一書之風行。

金大中當總統堅持與金日成「雙金會談」,雖獲諾貝爾和平獎,卻被抹黑成貪腐,而結束政治生命。堅持「陽光政策」主張南北韓鐵路重新接軌的盧武鉉總統,不但被抹黑,而且在有隨護的情況下,無緣無故的跳崖「自殺」。

美國不願為台獨而戰,所以必須不獨、不戰;但又要以台制中,故必須不統、不和。台灣獨立固然不符美國政策,同樣的,兩岸和解、和平協議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在美國對台政策的約束下,蔡英文固然不敢踩法理台獨的紅線,以免引起《反分裂國家法》的制裁,把美國扯下兩岸統獨內戰。但也不能接受「兩岸一中」或「九二共識」,以馬英九的八年來看,一接受「兩岸一中」或「九二共識」,兩岸就「和平發展」了,就「兩岸一家親」了,美國又如何能「以台制中」。

戰後,國民黨還能在台灣生存發展,和台獨勢力之所以坐大,其實都是在「以獨制蔣,以蔣制共」的策略下,得到美國支持的。國共和解,不可能得到美國支持,美國能支持者唯民進黨,蔡英文能放棄美國的支持去接受「兩岸一中」的「九二共識」,建立「民共互信」嗎?

國家未統一,國民先統一

經過李扁20年「去中國化」及歷史教科書,加上馬英九委曲求全的八年,台獨似乎已成了台灣的「主流民意」。

3月13日《聯合報》發表民調國族認同,自認台灣人達73%,自認中國人僅達11%,自認台灣人又是中國人亦僅10%。另外,願意為台獨失去大部分邦交國者22%,願陸客大減者43%,願經濟被封鎖者16%,甚至願打仗者亦僅有20%。超過八成,至少超過五成,台灣的民意是不願意為台獨付出代價的。

台灣真有20%的人願意為台獨打仗嗎?蘇起最近引述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委託政大所做的民調。在大陸不打美國不救下,主張台獨者達60%;在大陸不打美國還會救下,達80%;在大陸會打美國也會救下,達40%;在大陸會打美國也不會救下,僅有14%。可見台灣的民意僅有14-20%願為台獨作戰的;其他則要依賴大陸不打和美國會救的條件。這14-20%可視之為基本教義派。

去年10月19日,「自由評論網」刊出中研院副研究員吳介民和廖美博士的民調研究,在統獨選擇上,選擇統一的僅16.1%,獨立的有46.4%,中間立場有37.5%。在預估走向方面,被統一達49.7%,獨立35.9%,維持現狀14.4%。換言之,即有64.1%預估未來不會台獨,故台獨並不被看好,台灣民眾已有「被統一」的心理準備了。

美國的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台灣的主流民意則表達了「不統、不戰」,但要達成主觀的「不戰」,即使心不甘情不願,也必須要有客觀的「不獨」,甚至於客觀的認定將來會「被統一」達將近五成。但「被統一」是「民知」的客觀,而不是「民意」的主觀。除了美國的對台政策外,蔡英文在民意的壓迫下,又不能不回歸到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

蔡英文和馬英九的不同,在於她的選民中有14-20%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蔡英文如果接受「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沒有了基本教義派,蔡英文還能競選連任嗎?所以,自參選至今蔡英文不肯表態接受「九二共識」,也不肯表態台灣獨立。

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中共能接受蔡英文嗎?我們可預見的,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一上台,兩岸的官方交流將全面斷絕,但大陸會在「九二共識」下,更加強兩岸人民的交流,甚至台胞國民化,國家未統一,國民先統一。

沒有使用「非和平手段」的必要

據大陸的十三五計劃,2020年大陸人均所得將達一萬美元,而進入發達國家之列,台灣能與一個13億人口的發達國家沒有官方交流嗎?屆時,不但外資不來,台灣的資本和人才也必流向大陸,台灣經濟不但邊緣化,也必然繼續萎縮。如果台灣人民堅持「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那只能應驗游鍚堃的名言「民主民主,人民當家作主,自作自受」。否則,快則四年,遲則八年,又將政黨輪替。再次政黨輪替後,或可恢復「九二共識」和兩岸和平發展,以待和平統一的機會。所以,不「法理台獨」,不觸犯《反分裂國家法》,中共也沒有使用「非和平手段」的必要。更何況,胡錦濤和習近平都說過,「未來兩岸復歸統一,不是領土主權的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結束政治對立」不是什麼難事,中國的和平統一還是有機會的,而不必武統,武統將頓挫中國的和平崛起和「一帶一路」,中國將得不償失。

兩岸「結束政治對立」最大的阻力是美國的「以台制中」。以往「以蔣制共」美國的代理人是國民黨,國共和解後,美國「以台制中」的代理人當是民進黨。大陸崛起後,未來台灣島內的政治當是美國和大陸的代理人之爭,也是美(日)國勢力和中國勢力之爭。大陸雖打而美國會救也要台獨的有40%,大陸會打而美國不救的台獨就只剩14%了,可見美國的勢力和影響力。不過,也只有26%而已。

雖然中國經濟力在向上崛起,美國在向下滑落,但美國的實力還是遠遠超過中國,所以,兩岸和平統一還是好事多磨,或有待於「一帶一路」的實現。美國的對台戰略,自培里以來基本上都是海權論的,「一帶一路」除了海上絲路外,還有陸上絲路,以高鐵將歐亞大陸連接起來,新疆將成中國國際貿易的前沿,歐亞大陸將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有學者估計尚需20年。屆時,中國的實力將追上美國,美國可能回到「門羅主義」,台灣只能成為美國的負擔,而不再是戰略利益,那當是兩岸結束政治對立或和平統一的時刻來到。【王曉波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