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蔡政府審查思想的《反滲透法》及其後
評蔡政府審查思想的《反滲透法》及其後
在中國防控新冠肺炎艱辛過程中,相當多的醫護人員自發投入前線「戰疫」,被稱為「逆行者」,贏得正在積極尋求互助的人們的尊敬與掌聲。大陸的「逆行者」帶著素樸的使命感,逆著病毒蔓延趨勢,貢獻一己之力,在傳染病所體現出「環球同此涼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前,助人即是自助。
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則扮演了另外一種「逆行者」角色。在二戰之後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面臨挑戰,另外一種追球包容與融合價值觀的新秩序逐漸浮上檯面時,過去倚靠美國霸權羽翼、踩在兩岸分斷造成的「近親憎惡」而享受冷戰紅利的台灣,則選擇往分裂、對立、仇恨的戒嚴體系退縮,以此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1月11日817萬人做出的抉擇,就是台灣對大陸和世界的一種宣示性表態。
選前吵得沸沸揚揚的《反滲透法》,選後一如既往被忘得一乾二淨,而817萬張選票,象徵多數台灣民眾對此法的默認,甚至授權。猶記去年12月31日,主帥蔡英文一聲令下,民進黨急切地在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而幾位國民黨籍委員戴著口罩靜坐於議場中央,事後來看,正預示著國民黨即將迎來的慘敗。
當天在議場之外,一個畫面淹沒在選舉的喧囂中。一群曾經在戒嚴時期受到國民黨政府關押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身披以黑字寫滿「我坐過牢、我將再坐牢」的白衣,抗議這部走回兩岸對抗老路的「新戒嚴法」。
他們是冷戰內戰體制走過來的老人家,當《反滲透法》正式通過後,不少民眾在網上表達讚揚,甚至認為沒有死刑是不夠的,算是對他們那微弱的呼聲的回應罷。
勝選當夜蔡英文宣稱未來兩岸政策將遵循「和平、對等、民主、對話」,1月15日正式公告《反滲透法》,她在總統府發表「敞廳談話」,指該法絕對不是「反交流」。然而,這部與戒嚴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一脈相承的「惡法」,對內行思想與言論審查,對外則和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戰略相互呼應。
過往國民黨政府的白色恐怖,是借韓戰時期美國以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之機,肅清台灣內部的左翼愛國人士。如此一來,既鞏固了台灣偏安政權的統治基礎,同時入夥美國統治集團對共產陣營的包圍與清洗圈。如今的《反滲透法》,背景即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與《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民進黨將台灣改造成美國在新冷戰時期劍指中國的一把利刃,在切斷兩岸交流、喚醒台灣人心中那座「小警總」方面,蔡英文可謂步蔣介石後塵,她掌控的民進黨正積極衝鋒陷陣。
《反滲透法》為蔡英文提出的「民主防護網」補足最後一塊拼圖,如同戒嚴時期「反共」國策,在社會層面發酵出來的,就不止寒蟬效應,而是造成人與人的互相監視與檢舉,回到「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時代。電影《返校》開頭廣播裡不斷重覆的那段話:「檢舉防諜,人人有責;隱匿匪諜,與匪同罪;煽動思想,從嚴處置;顛覆國家,唯一死刑」,宛如緊箍咒在台灣人的心靈之中復萌。
大選前後的兩個案例可將這一正在瀰漫的社會氛圍烘托出來。其一是台大政治系教授蘇宏達2018年在臉書批評故宮政策,經過一年後竟遭檢調單位約談。事後台大校方發表聲明,呼籲有關單位恪遵憲法第11條意旨,確保人民言論自由。台大學生會竟跳出來批評校方,指「言論自由不應無限上綱、恣意解釋」,還影射校方才是這套「加害體制」的延續。
其二則是選舉過後的1月17日,公視「紀錄觀點」播放了由「五眼聯盟」成員澳洲製作的紀錄片《新疆再教育營》,製作單位戴著西方立場和意識型態的有色眼鏡,詮釋他們眼中的「新疆再教育營」。為平衡片中觀點,主持人邀請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做為來賓,以其台灣少數新疆專家的專業知識,為觀眾帶來不同於影片的見解。
結果紀錄片在網路平台上架後,即遭網友圍剿,致使公視以「訪談造成的不安觀感」為由,道歉並暫時下架;《自由時報》隨之加以渲染,惡毒地在吳啟訥頭上扣上一頂「學術界吳斯懷」大帽子。事後公視經過「檢討」重新將影片上架,還發表一篇聲明,指節目來賓「立論過於單一」,「未能提供多元觀照角度與平衡論述」。
綜觀這兩位學者的遭遇,莫過於其根據專業素養得出的評論,不見容於台灣官民的政治正確,從而引來「主流民意」反撲。以「保護言論自由」為名,實則對異見者施以眾暴寡的霸凌,法西斯式地進行言論與思想審查,不斷扼殺台灣對於敏感議題的討論和對話空間。
台大學生會的「言論自由不應無限上綱」,是開歷史的倒車。1971年經過保釣運動洗禮後的台大校園,由《台大法言》社等學生社團發起而爭取言論自由的運動,在師生合作下破天荒舉辦了「言論自由在台大」座談會,試圖破除校方「審稿制度」的箝制。
當時《台大法言》發行一期「快報」,刊載《天聽甚邇,人言曷病!》一文,力陳「言論自由,是人類文明進步至今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將近50年後的今天,主客易位,竟變成台大學生會主張「言論自由不應無限上綱」,扮演起當年警總的角色。
台灣對「政治異教徒」的追殺、對「中國」「仇恨政治」的形成,追根究柢其濫觴不始於也不囿於民進黨台獨勢力,做為台灣政治藍綠格局重要組成部分的國民黨,實際上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特別是在2020年大選挫敗後,國民黨內不分世代對身上「中國元素」的深惡痛絕,可見一斑。
過去威權時期,台灣浸淫在國民黨的反共宣傳中,李登輝任黨主席台灣分離主義崛起後,「反共」與「反中」複合成台灣主流意識型態,因此毫無中心思想的國民黨勢必走上一條自宮之路。
選後國民黨黨內「菁英」百花齊放,既有青年世代力主「清黨反紅統」,也有參選主席者要求對岸「承認中華民國」、否則不惜「斷三通」,與另一位被視為中壯世代明日之星所主張的「民主優勢」與「台灣優先」不謀而合。
馬英九執政八年的兩岸和平發展期,恐怕是國民黨歷史任務的完結篇。2020年後的國民黨將會與「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民進黨,聯手將台灣拉回那個僅容黨國單一思想的年代,從「親美反共」快速走向「親美反中」。
世界不斷前進的同時,台灣在國、民兩黨共謀的情況下,讓歷史凝固在冷戰戒嚴時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隱沒在幽暗角落裡的反中情緒,從政府到民間隨之爆發。一句簡單的「中國加油」或「武漢加油」,在台灣卻變成一種「政治瘟疫」,難以啟齒。
過去兩岸發生重大災難時,儘管官方免不了政治口水,民間仍能煥發同胞之情與關懷。2008年汶川大地震,PTT等網路論壇,雖出現「為何要捐款給敵國」的雜音,但社會上仍以聲援四川為主。這些年經過幾場大型反中運動淬鍊,加上去中國化教育瓜熟蒂落,聲援汶川已成絕響。
民進黨動員反中而贏得817萬選民支持,政客挑動社會仇中心理更是有恃無恐。蘇貞昌一句「自救才能救人」,到2月3日首架武漢台人包機返抵後,官方藉由「知情人士」操作「非本國籍人士」爭議,到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公開表示「選了國籍自己承擔」,再到蘇貞昌指責「中國」「不在我國人護照蓋章」造成防疫漏洞,以及在WHO為肺炎定名後,蔡政府仍堅持「武漢肺炎」,所作所為無不「仇中」。
由於從李登輝到蔡英文妖魔化「中國」產生的各種「中國臆想」,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台灣民間形形色色的假消息層出不窮,不分藍綠,幸災樂禍,盡情嘲諷、抹黑中共的防疫努力。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稱苦於返家的滯陸台商為「生化武器」;網紅意見領袖,因血友病童母親曾發表「親中」言論、未感謝台灣政府云云,便公開主張「直接放生不要浪費資源救了」。此外,不說對陸配與陸生的歧視,甚至任何對大陸懷有善意的言論,都可能被台灣網軍「出征」,簡直就是法西斯。
民進黨引領下的台灣人,靠著「非民主」方式「保護民主」,靠著「不自由」手段「守護自由」,空喊「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卻在集體召喚冷戰對立的仇恨幽靈。
今年大選過後不久,中共《人民日報》發表《歷史大勢不會因一場選舉而改變》的評論文章,看在那幫台灣人眼裡格外刺眼。
然而選舉會結束、疫情會過去,世界前進的腳步卻不會停歇,正如同中山先生說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每個國家或地區都要在這個新舊秩序轉軌期有所選擇和適應。台灣要做「王道的干城」?「霸道的鷹犬」?以「逆行者」之姿開歷史大勢的倒車?若繼續以「民主燈塔」、「民主拜物教」的虔誠信徒自居,睥睨一切,恐怕只會沒頂於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中。【張方遠撰稿】◆
社論
國際視窗
新冠肺炎疫情與政治
兩岸三地
其他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
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