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陳水扁繼承李登輝「去中國化」「志業」,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甘休之勢。然而本刊本期封面圖片,配以壽翁先生的解說,加上轉載的辜寬敏妻子王美琇的自供,維妙維肖說明李扁推動的哪裡是「去中國化」,完完全全是如假包換的「新皇民化」。難怪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當天,民進黨當局要宜蘭學子在火車站 月台向「東巡」日本軍國主義餘孽石原慎太郎行九十度禮也,難怪陳水扁要痛罵批評他這位「國賓」的愛國人士。

認識到「新皇民化」路線,本期王仲孚教授、李功勤先生批評的高中新課程綱要為什麼會出籠,自就不難理解。然而歷史是無法倒轉的,執行這一路線的李扁與他倆御用的教育部長杜正勝終要為此付出代價,正如本期社論的結語:「你們即使逃得過一時,但能逃得過未來歷史最嚴厲的審判嗎?」寄語杜正勝,懸崖勒馬,未為晚也。

「去中國化」也罷,「新皇民化」也罷,李扁至少是在後台華府默許下推行。究竟會推進到什鎳鍍,當然不能不看華府的戰略部署。如今小布希連任。是繼續對李扁發出「錯誤」信息,還是改弦更張,言行一致。本期熊玠教授與高雄柏先生從鮑爾訪北京的公開談話,對形勢有較為樂觀的分析。毛鑄倫先生看著一向反反覆覆的華府,而有其不同的解讀。張麟徵教授則指出美國兩岸政策固然起起伏伏,但主軸不變,也含蓄的提醒中共要有清楚的認知與堅定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