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後的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

張麟徵(台大政治系教授)


在選情沸騰,舉世矚目之下,布希連任成功。不旋踵鷹派的萊斯又取溫和的國務卿鮑爾的地位而代之,在整個團隊都是鷹派,或稱「火神隊」當道之下,未來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否更為強硬?對華政策會否有所調整?美中台三邊關係有何變化?頗值探究。

一 美國對華政策有起伏,但主軸不變

筆者以為,雖然布希連任,鮑爾掛冠,團隊中不再有溫和派牽制,美國對華政策也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個推論可以由選戰中中國議題的缺席,以及美國今後的外交需要兩方面得到支撐。

這次大選,反恐及對伊拉克用兵是主要的外交議題,中國議題完全無人觸及,但事實上,美國與中國大陸及台灣目前的關係都呈現不少問題,諸如台海和平、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人權問題、對台政策等都是,為何不見候選人著墨?

其實,選戰中中國議題的缺席正說明,當前美國在外交上需要中國的合作。它顯示:一、兩個候選人在中國政策上並無根本的歧異,任誰當選,戰略上都要繼續與中國大陸合作,以解決目前棘手的國際問題。二、兩人都認知,中國的崛起雖可能是機遇,但也可能威脅到美國在亞洲,甚至世界的利益,所以任誰當選,都不會輕易放棄台灣這顆牽制大陸的棋子。三、無論是對大陸或台灣,布希與凱利最多只有戰術上的偏好與差異。由於現階段大陸對美的重要性遠超過台灣,布希與凱利無論誰當選都會向大陸傾斜示好,向台灣施壓,只是傾斜程度多少,施壓力道輕重有所不同而已。

回顧歷史,中(共)美關係自一九七一年破冰以來,歷經七任美國總統,對華政策雖然幾經調整,但大方向始終不變。小布希在第一任開始時,本想將中國政策徹底翻修換軌,但不久卻因國際情勢突變,只得再將其納入舊軌。這也說明政策不能不遷就形勢。

二 布希連任後的外交政策及中共角色

美國的對華政策只是其全球政策的一環,當然隨主軸轉動。不過也與中共本身實力,以及她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份量有關。由於布希此次以勝出對手三百三十餘萬張選票贏得大選,信心大增,一般咸信將繼續其原來單邊強硬的外交路線,萊斯取代鮑爾就是明顯的徵兆。

就布希團隊而言,美國外交的總體目標:一是確保美國單超獨霸的地位於不墜,二是推廣美國的價值理念於全球。在此總體目標下,當務之急有四。一是繼續強硬的反恐政策,確保美國國土安全;二是盡快結束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的任務,減少美國的經濟負擔,國內分裂,並且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其他國際問題;三是儘速解決北韓、伊朗的核武問題,避免核子擴散;四是穩定以巴情勢,在阿拉法特過世之後,避免中東出現更多變數。

就上述美國急切待解決的議題來看,幾乎無一不需要中共的支持與合作。所以就現階段而言,無論布希極右派的班底骨子裡喜不喜歡中共,擔不擔憂中共崛起後的威脅,都必須交好中共。即便萊斯取代鮑爾,在華政策上也無法掙破這一框架。

布希政府一直對中共採取了兩手政策,拉攏與圍堵並重。一方面極力爭取中共合作,所以在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人權等議題上,雖然有所施壓,但力道都不大。在台灣問題上,也不斷順應中共要求,向台灣嚴詞表態,諸如布希在去年底對溫家寶說,反對台灣領導人破壞海峽現狀的言行;今年夏國務院東亞事務助卿凱利強調,「現狀」的定義並不能由台灣拍板;10月鮑爾訪華時,更直言台灣並非獨立,不享有做為國家可擁有的主權等,都是顯例。

至於佈局牽制中共,可以由下述幾方面印證。

首先,美國以反恐為名攻入阿富汗後,即以重金拉攏中亞國家,如烏茲別克、塔吉克、阿塞拜然等,並在各該國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並在中亞實施雙重標準的反恐政策,不承認新疆的東突組織為恐怖組織,甚至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不久,還警告北京不能借反恐之名,鎮壓少數民族。其後雖然在2002年8月勉強承認中國的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將東突納入,但是今年10月下旬美國官員卻表示,被關押在古巴關塔那摩美軍基地的東突維吾爾族中國囚犯,不具威脅,將被釋放。而且由於擔心他們回國後受迫害,美國拒絕將他們引渡回中國,並將安排他們前往第三國。

其次,由於擔心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上升的影響力危害美國.,美國已經在戰略上採取了許多措施,維護自身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為此,布希今年8月宣佈調整全球兵力部署,根據計劃以及日本要求,原駐紮在最接近台灣的沖繩島美軍,可能進駐更靠近台灣的下地島,以便一旦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戰機可以在20分鐘內抵達戰區,協助台灣自衛。媒體報導也傳出,台灣將出資興建下地島軍事設施。

美國現今在亞太軍事部署的特點是將「前沿存在」、「靈活進入」和「遠程投放」相結合,以後兩者作為前者的補充。在減少前沿部署駐留在日韓的美軍部隊一萬五千人的同時,她增加了在此區海、空軍力量,以提高亞太地區美軍的整體戰力。因此增強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遠程投放」能力,特別是在關島的海空軍力量,以應對突發事件,就是必要安排。美軍現已將太平洋總部預備前進指揮所,設在關島阿普拉海軍基地,還將繼續在關島部署B-52轟炸機,和可發射巡航導彈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除此之外,美國防部還將在西太平洋增加一個與「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相當的航母攻擊群,並部署新型武器儲備船,充當出擊據點。凡此種種,固然也符合防衛北韓核武攻擊的需要,但更精準的說還是在圍堵中共,防範可能的台海軍事。

再次,美國的台灣牌仍然打得虎虎生風。雖駐防範激進台獨「呷緊弄破碗」方面,美國如上所述,也對台灣政府做了一些煞車工作,但是陳水扁如能在推動台獨一事上,只做不說,他拒統的立場還是符合美國基本利益的。因此,布希致力於強化美台軍事交流、情資合作、增強台灣軍備、特別是在軍售台灣方面,十分積極。因為對美而言,將台灣作為美國圍堵中共的前沿,用台灣自己的錢,武裝台灣與北京抗衡,對美國而言確實惠而不費。所以在對台軍售一事上,無論北京如何威迫利誘,布希政府絕不鬆口,原因至為簡明。

三 中共如何看待布希連任

對於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共知之甚詳。但中共對於布希連任還是抱著較為正面的看法,原因也不難理解。第一,北京方面認為四年下來,累積了不少與布希政府打交道的經驗,繼續交手有駕輕就熟的好處。凱利雖然強調國際合作,反對單邊主義,在台灣問題上似乎也比布希妥協,但是民主黨出身的背景,將來在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人權問題上似乎並不好相與。第二,由於布希急於解決反恐、伊拉克、朝核等問題,就特別需要北京的配合,北京的談判籌碼相對可以拉高。第三,布希如果延續原有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就難以改善與歐盟、乃至於絕大多數其他地區國家的關係。美國這種孤立的處境不僅使北京不必擔憂美國在日本之外,再結合歐盟或其他國家來孤立中共,中共的安全較有保障,身價也可以抬高。

考量本身實力,以及致力發展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北京基本上極願交好美國。除了台灣問題無法讓步之外,北京願意在各方面與美配合。北京努力建立自己形象、誠信、融入國際、與美合作的作為,相當程度也獲得美方肯定。

北京以為布希連任後,中美雙方彼此的基本戰略定位不會有太大的調整,雙邊關係也不會發生意外的轉折,主要是因為中美兩國所處的國際與國內環境都依然如故。雖然雙方對兩國關係都不盡滿意,但在加強戰略對話,推動地區安全、反恐合作、經貿與民間交流上,原有政策都會繼續。至於台灣問題,中共視其為中美關係上的核心議題,將會持續向美國遊說施壓。美國則將繼續推行雙重政策:一方面,仍將奉行「一中政策」、「和平解決」、「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等方針;另一方面,美國將繼續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對台軍售和在價值肯定。中共雖然不滿美國一再「對台灣發出錯誤的訊息」,但除了持續外交交涉,也無可奈何。

針對美國從中亞、南亞綿延到東亞,對北京所形成的包圍圈,中共也力圖有所反制。於此,北京採取了幾種不同的作法。其一是由政治切入,如強化上海合作組織」,藉以加強與中亞國家的關係。再者是改善與俄羅斯及印度的雙邊關係,為可能的中俄印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其具體的作為就是先解決領土糾紛。十月份中俄達成的有關「黑瞎子島」劃界協議,對改善雙邊關係頗有助益。中共與印度間的領土談判據傳也成功在望。中共上述外交努力不僅可以突破美國在中亞的圍堵,還可以解決中共的能源需求,以及打擊東突恐怖行動。其二是由經濟切入,如增加對東協國家商品採購、投資,倡導「十加一」、「十加三」等區域自由貿易區,強化東協國家對中共的向心力。其三則是由軍事切入,從不斷提升的軍力,間歇舉行的軍事演習,海調船與潛艇的遊弋,對台飛彈的部署,一方面展示不容輕侮的實力,另方面凸顯維護疆土的決心。

四 扁政府的「中國政策」及對布希連任之期待

陳水扁的「中國政策」也是兩手策略,對外一套,對內一套。2000年就職時所提的「四不一沒有」,「沒有廢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是真的「沒有」了,其他的「四不」改頭換面,藉由推動「公投制憲」實質上成為「四要」。雖然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進行包裝,將「制憲」改為「修憲」,但本質上並無變更。

由於強烈的時不我予感以及對選票的飢渴,陳水扁從去年以來加快了台獨、去中國化的腳步,到今年雙十達到頂峰。他雖然極度技巧的包裝台獨聲明,但稍微留意,還是怵目驚心。他說:「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實」。又說:「台灣是一個主權在民、享有充分自由與人權的國家,土地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陳水扁雖然還不敢貿然去掉中華民國的稱號,但卻不斷將其內涵竄改、掏空、虛化,最後將其矮化到等同台灣。將此撇除,陳水扁真正的主張就是: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口兩千三百萬,土地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值得指出的是,這是在官方的雙十文告、以總統身份正式的宣告台獨。也許「法理台獨」的實現還有困難,但是「官方台獨」已然實現了。中共能視而不見嗎?

在這樣的兩岸定位下,陳水扁再提什麼「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尋求雖不完美、但可接受的方案」、兩岸共同「管制武器以降低台海軍事威脅的狀態」。「研議海峽行為準則」、開展「人貨包機便捷方案」、籌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等,以及稍後補提的「十點談話」就都是假的橄欖枝,對方當然不會去接。更何況陳水扁還在正式文書中把對手形容為「恐怖陰影」和「黑暗勢力」?加上最近加速推動的去中國化運動,如重編歷史課程、重炒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北京對於陳水扁政府的台獨定位將更牢不可破,這可以由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接受路透社訪問的談話中看出。

至於美台關係,從去年陳水扁執意推動公投以來,美國就體會到陳水扁故意濫用美國的善意,毫無誠信,刻意拖美國下水,至此美國對台政策就不得不調整。就美國而言,布希既然需要中共的合作,當然不能不考慮中共所一再強調的「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上的核心議題」。所以在陳水扁故意忽視、曲解、或裝作聽不懂美國委婉的外交警語時,美國政府只好用非外交語言,赤裸裸的告知其美國立場。布希、凱利、鮑爾等人的談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的。

雖然布希政府對民進黨的態度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但是基於布希是有史以來對台灣最友好的政府,陳水扁堅信,由於台灣的戰略地位,民主價值,及其拒統的基本立場,只要布希當選,美國當然不會棄之不顧。布希連任陳水扁政府鬆了一口氣,歡喜異常。不過,陳水扁應該注意的是,第一,布希政府已經看透他的花招,如果不考慮美國的立場與利益,在躁進台獨的路線上不思有所調整,美台關係要恢復互信是很困難的。第二,鮑爾掛冠,國務院一系列親台官員,如阿米塔吉、凱利等人都將隨同退場。而即將上台的萊斯,一則與兩岸並無淵源,二則是以美國全球利益的宏觀角度看兩岸,不會有什麼人情牽掛,對台灣有害美國利益的躁進作為可能不會姑息。

五 美國台灣政策的調整幅度繫於台獨前進速度

由於國際大環境的改變,以及陳水扁執政後台獨走向越來越急,美國對台政策似難回到2000年的蜜月期。合理的推測是美台關係在未來可能難以完全修復,之所以如此預估,除了美國對中共的需要外,台灣本身也有結構性困難。

就台灣而言,美台關係能否好轉繫於兩個因素:第一,躁進台獨政策能否趨緩?這是關鍵因素。第二,軍售特別預算能否如數通過?這是相關因素。

激進台獨政策在陳水扁與泛綠政黨持續推動炒作,加上選戰激盪下,要想馬上打住似不容易。泛綠如果取得立院過半議席,甚或接近過半,危險只會更高。此時中共動武的可能也會隨之升高,美國被迫必須進一步明白表態。美國眾議員李奇說得很明白,眼前中國大陸對台已經沒有溫和派,武力解決已形成共識。「爭取談,準備打」正是一種盡人事的說法。如果美國對中共的需要不變,又不能力阻台灣越過中共視為紅線的法理台獨,此時只有向台灣使出殺手鋼,明白告知台灣,如果台灣主動挑起軍事衝突,需獨自應付!美國不會干預。這也是美國許多學者所做的建議。

至於大手筆的對美軍事採購,由於台灣社會認知到台灣的經濟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軍購費用不勝負荷;台灣安全威脅其實並非由於軍備不足,而是由於民進黨激進台獨政策所致。所以軍售特別預算要照美國所定的數額通過,除非民進黨取得立院過半席次,希望不大。但即使泛綠席位過半,軍購案如數通過,台獨與軍購這兩個政策相互抵消,美台關係也難以復原。如果泛藍立院過半,台獨勢力可以得到一些牽制,美國在海峽衝突上可以鬆一口氣,美台關係也許可以穩住下滑的趨勢,但也不一定可以完全修復,因為泛藍在軍購問題上可能無法讓美國完全滿意。

台灣內部對於為數高達6,108億的軍售案,除執政黨曲意護航外,在野一片反對聲。泛藍雖然反對,但是由於怕得罪美國,所以只在程序與金額上著墨,如拖延立院審議程序,批評價格太貴,當了冤大頭等。其實社會上另一種聲音則是根本反對這筆特別預算的軍購。泛藍既未執政,何必為執政黨幫腔?又豈能無視於民意?軍購案如果在泛藍殺價下過關,或在民意杯葛下無法順利過關,布希政府顯然都會不滿。美國相關官員已經一再放話強調:如果台灣對於自己的防衛都不願出力,就不要指望美國的援助。

美國一方面壓制激進台獨衝過底線,一方面又透過軍售案武裝台灣,分攤美國東亞圍堵大陸的防務責任。這兩個策略在邏輯上顯然矛盾,這是何以中共在軍售案一事上,一直批評美國是向台獨發出錯誤訊息的原因。但布希政府無論基於軍火商的利益、防務費用的分攤或東亞戰略的需要,對這筆軍售都不容台灣打折。

六 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走勢

至於兩岸關係,現在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時刻

陳水扁的雙十談話及目前躁進的去中國化政策,如果僅僅是為了立委選舉過半的選戰策略與語言,選後可以回歸到較為務實的立場,則美台關係容或可以逐漸修復,兩岸情勢也許可以僵持而不惡化。但這恐怕不容易。證諸陳水扁一再信誓旦旦的說,不管是透過修憲或制憲,都將在任內給台灣量身打造一部新憲。這便是企圖在法理上切斷與中國的任何關連。如果這麼走下去,問題不是美台關係能修復,而是海峽和平能否維持。

就中共而言,台獨勢力的上升,陳水扁的急獨政策,逼得其不得不正視解決台灣問題的急迫性。中共覺得挫折是,這幾年來一再做政策修正,譬如一中三段論、三通航線的定位等,但是都換不到台灣善意的回應。「一國兩制」被徹底污名化。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台灣人民、泛藍、乃至於美國,結果都泰半落空。目前對台灣人民及美國的爭取不過是盡人事而已。

中共今天對下述幾件事已有清楚的認知與堅定的立場。那就是:

第一,陳水扁的基本立場就是台獨,他所遞出的橄欖枝,無一不是建立在「一邊一國」的基礎上,中共絕不可能接受。不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兩岸難以展開任何形式的對話。

第二,寄望於泛藍翻盤或輪替不切實際。泛藍既無力整合,又守不住原有路線與立場,跟著民進黨「拿香對拜」以「維持現狀」做為台灣前途的訴求,根本是自欺欺人。即便政黨輪替,兩岸情勢稍有緩和,獨的走向也難有根本改變。

第三,美國對台灣的牽制不可靠。雖然現階段在阻止激進台獨上,中共可以借美國一臂之力,但美國有其自身利益考量,不會大力對台灣施壓,反獨促統,解決台灣問題終究還是得靠自己。

第四,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做最壞的打算與準備。和平統一是兩岸雙贏。以拖待變,也一直是中共的選項。但是如果情勢明顯是越拖對統一越不利,甚至台獨根本不給拖的機會,中共也只有訴諸下策,否則何以對大陸民意?何以保政權穩定?何以捍衛領土完整?

兩岸確實是在獨木橋上走向衝撞,誰該智慧的閃讓?會是強大的一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