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委選舉的冷選情談民意轉向

紀欣
(律師.法學博士)


陳水扁難看地連任後,藍綠政黨的勢力消長受到高度關切,而2004年底的立委選舉,正是決定台灣未來政治版圖的一次重要選舉。另外,陳水扁雖在五二○就職演說、雙十談話及十一月十日演講中釋放了偽「善意」,但立即被識破為「緩和是假、台獨是真」,加上他強迫推銷6108億軍購案,又藉修改歷史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導致兩岸關係更加險峻,而立委選舉結果也就被視為觀察台灣統獨走向的指標。

然而,距離投票日只剩下十幾天的立委選舉的選情,竟是出奇的冷。儘管藍綠兩大陣營大聲疾呼,此次選舉關乎台灣前途;幾百位候選人挖空心思、各出奇招、擠破頭想露個臉;李登輝、民進黨的四大天王,及連宋王馬均馬不停蹄,全島輔選;各大媒體每天炒作選舉新聞、作民調;但選情卻始終熱不起來。民眾對樂透開獎、職棒大賽、名模緋聞的關心遠遠超過選舉,年輕人更是以「麥擱吵啦」表示對政治的厭惡。

據估計此次投票率不但將比三二○低,也將比以往數次立委選舉低。當然,藍綠陣營皆有基本支持者,加上台灣的投票率一向很高,選民不論是基於習慣、人情、或因拿了候選人的錢,多半會去投票。只是選民的熱情不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而選舉結果是否能代表台灣民意的轉向,更值得解析。

一、各陣營的選舉策略

此次選舉,雖仍保持藍綠對決,但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者數量多,性質亦很多元。

(一)民進黨及台聯黨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結束後,即表示立委選戰將是一場「割喉戰」,並提出「泛綠過半,國會才能安定」、「立委過半數、安心大進步」等口號,希望立委能過半,確保民進黨能長期執政,順利推動憲改、正名運動。為拉高民進黨當選席次,民進黨已決定在提名多席次的選區配票,如配票成功,可望進一步壓低泛藍當選席次。民進黨知道不可能靠自己過半,因此希望加台聯過半,可算是泛綠過半,如總數仍不能過半,也希望席次增加,再收買少數無黨籍,即可做到「實質過半」。民進黨在此次選舉四處策反、拔藍樁,已得到一定成效,台東縣長徐慶元帶槍投靠,極可能產生骨牌效應,亦將牽動明年縣市長選情,以及藍綠在地方上的版圖。

對陳水扁個人而言,此次選舉結果意義重大。陳水扁心知肚明他是靠著兩顆子彈當選,雖然槍擊事件至今未有重大轉折,當選無效之訴亦一審勝訴,但社會爭議始終不斷,其統治的正當性亦一直遭人質疑。如泛綠過半,陳水扁不但可大言不慚地昭告天下,其勝選是因得到選民肯定,也可避免立法院繼續羞辱他。另外,陳水扁連任後一方面急於向美國表態,表明自己不是「麻煩製造者」,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推動全面「去中國化」,甚至將中國視為「外國、敵國」,導致兩岸關係更形惡化。如泛綠過半,陳水扁可向美國表明、向中國大陸示威,其走獨是有民意基礎的。

面對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及其綜合實力已「超日趕美」,李登輝及台聯黨對制憲、「正名」,比民進黨更有急迫感。他們一面痛斥連宋「賣台」,一面小批陳水扁沒有膽對抗中國、美國,這可為其爭取到台獨基本教義派選票。如果台聯當選席次增加,他們不但將成為力挺扁政府的力量,也將推著陳水扁繼續向台獨邁進。

(二)國親新三黨

對泛藍而言,此次立委選舉更是生死決戰。連宋不明不白地、心不甘情不願地輸了總統大選,博愛特區的群眾抗爭運動,在內部意見分歧,又得不到台北市長馬英九的支持只好停擺,轉而寄希望於司法解決及成立真調會查明真相。半年來,真調會好不容易成立了,卻根本無法運作;當選無效之訴敗訴後,藍軍幕僚還表示將在最高法院得到最終勝利,而且另一場選舉無效之訴勝算比較大,讓早已預知結果的泛藍選民啼笑皆非。國親新政治人物皆知,如果立法院再敗,泛藍就將失去政治舞台,不要說無法在2008年奪回執政權,就連明年的縣市長選舉也難以維持現有局面。

基此,國親新三黨在大選後均表示泛藍必須合併,保住立法院過半席次,制衡扁政府,但幾經轉折,除了新黨七個候選人加入國民黨外,親民黨始終未能與國民黨合併。為避免內哄,影響當選總席次,國親號稱在提名上做了總量管制,但選戰開打後,兄弟廝殺依舊慘烈。現有候選人要求配票,但阻力甚大,是否可行,尚不可知。另外,此次選舉有不少無黨籍參選,其中絕大多數在瓜分泛藍選票,就連民進黨的沈富雄,及過去為綠營的蘇盈貴、施明德、許信良也在搶奪泛藍選票,對國親當選席次有一定影響。至於這些無黨籍當選後是否可算為藍軍,必須逐一分析。

在選戰訴求方面,連宋敗選後,國民黨內雜音四起,本土派更大放厥詞嫌獨的或本土的不夠,有人建議改採「兩個中國」政策,有人建議以「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重回政治光譜的中間版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陳學聖竟然組成「拋棄一中推動聯盟」。看來國民黨至今未學到敗選的教訓,不改拿香跟著拜的習性,依然只想以「在地化」,與民進黨比愛台灣。

國民黨此次提名較前次保守,應可避免前次得票數與當選席次不相當的問題,也可望繼續坐穩泛藍第一大黨,只是如親民黨席次滑落太多,國親要想保持過半,並不容易。如兩黨當選席次大為減少,在無行政資源的情況下,將很難吸收到足夠的無黨籍立委,保住過半江山。當然不管國親是否過半,國民黨都可保住泛藍共主的地位,進而推出2008年總統候選人。依目前民調看來,馬英九的氣勢無人可比,但世事難料,他是否能在三年後代表泛藍參選,又是否能打敗民進黨的候選人,都在未定之天。

(三) 無黨籍

選前才成立的「無黨團結聯盟」推出十八位候選人,大多憑本事、財力參選,不講理念。如藍綠皆不過半,無黨聯盟立委將成為立法院的關鍵少數,藍綠陣營爭取的對象。但民進黨憑著執政優勢,可望順利收攬其中大部分人成為綠營過半的棋子。

「民主學校」原計畫全島參選,最後除許信良本人外,僅招募到鄭麗文、藍博洲參選。許信良雖號稱他們將另行開闢中間選票,不會影響泛藍選票,但結果將證明,他們所得到的每一張選票均來自藍營,這正是陳文茜上次選舉的翻版。許信良在選舉中大力爭取統派的支持,但若他不改變其「歐盟模式」論述,能吸引到的統派選票恐怕不多。

無黨籍中還有林正修、吳育升及蘇盈貴以「正牌馬家軍」參選,他們加上新黨推薦、國民黨提名的賴士葆,成為馬英九親自佈局的四位「正字標記」。他們一面強調「馬家軍」兼顧擴張與回歸選票功能,一面自許「我們是不一樣的藍」,其實說白了還是在搶泛藍選票,這也說明了他們四人來勢洶洶,又得到馬英九力挺,但只有新黨基本票源的賴士葆選情最穩(可惜如他當選,一定不會承認是靠新黨當選,如他落選,則會像上次一樣將責任怪在新黨身上)。

以無黨籍參選的李敖、施明德亦可能當選,李敖除了搶藍營的票,也可望爭取到不少賭濫票。如能當選,李敖大概不會改變其反獨立場,唯他一向只知突顯個人,無團隊精神,在立法院能有何表現很難估計。施明德雖反扁,但在統獨議題上則與泛綠較接近。

二、選民冷漠以對

此次立委選舉,從南到北的選舉造勢場合幾乎都是冷冷清清,有人形容競選活動「宛如寒冬一般冷」,有人說選民患了政治冷感症。

(一)泛綠選民

儘管陳水扁將立委選戰視為他個人榮譽的保衛戰,不惜每天在民進黨候選人的造勢場子,造謠生非、胡說八道,一下是「柔性政變」、一下是「鬧革命」,搞得媒體團團轉;民進黨將其視為確保民進黨長期執政、讓泛藍陣營泡沫化的戰役,但綠營的支持者卻未像以往一樣隨之起舞。理由大概不出以下幾點。

首先,陳水扁連任的半年中,台灣經濟未見好轉,失業率繼續攀升,這在大力支持陳水扁連任的中南部縣市特別嚴重,加上貧富懸殊,社會兩極化,走投無路者或心有不甘者不是去偷去搶,就是以暴力向家人強取,或乾脆自殺了斷,搞得家庭暴力事件頻傳,社會治安敗壞到婦女不敢出門,父母不敢讓小孩走路上學,自殺率更高居全球第二。生活的困境使不少泛綠選民承認:選陳水扁,就得忍受苦日子,再看到第一家庭的看護及小狗都可雞犬升天,更是感慨萬千。當這些人想通:政治對他們而言畢竟是奢侈品,熱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其次,三二○後,不少淺綠選民對於陳水扁以兩顆子彈勝選,多少覺得有些難堪。他們雖然不願承認槍擊事件是自導自演,但也覺得陳水扁靠此當選缺乏正當性,希望陳放下身段,盡速化解爭議,作全民總統。當這些人看到陳水扁連任後,不但不對泛藍選民表達善意,反而頻頻挑釁,人事佈局又只任用獨性堅強卻完全不適任的人選,導致社會動亂不安,政局更加混亂,不免有些失望。選戰開打後,綠營候選人提不出任何政見,就看陳水扁、李登輝表演個人秀,但其中所說又不過是些老掉牙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捏造故事,就更失去興趣了。

再者,泛綠選民聲稱不怕中共武力犯台,並非不相信中國有軍事實力犯台,而是認為有美國保護台灣,中共不論是不想與美國為敵,或打不過美國,都不可能犯台。他們不相信台灣有自我防禦能力,「恐怖平衡論」也只是個笑話,但他們普遍認為美國為其自身利益,加上收了台灣的保護費,不可能不盡一切力量保衛台灣。基此,鮑爾十月二十五日的「和平統一」及「台灣不具有獨立主權」談話有如晴天霹靂,讓泛綠選民醒覺美國人不一定可靠。鮑爾雖已辭職,但隨著中國大陸的強大,美中關係持續友好發展,泛綠選民也不得不承認基於台獨危害台海安全,「中國機會論」大於「中國威脅論」,美國不無可能表態支持兩岸走向統一。再加上親朋好友幾乎家家戶戶有人靠大陸吃飯,基於自身經濟利益,泛綠選民也開始對扁政府在兩岸關係上不能突破感到憂心及不耐。

(二)泛藍選民

泛藍選民中仍有不少人至今認為「泛藍不過半,台灣就完蛋」、「挺藍就是反獨」,但大多數人則已漸趨冷淡。當然,由於苦無其他選擇,又不願看到李登輝及陳水扁太囂張,台灣進一步走獨,大多數泛藍選民仍會將票投給藍營候選人,但有不少人會放棄投票,或投賭濫票。

泛藍選民之所以對立委選舉冷淡,大概不出以下幾個理由。首先,大選後泛藍選民普遍希望泛藍能夠整合,成為強而有力的在野黨,監督、制衡扁政府,但半年下來,泛藍整合還是破局了,而且口水戰不斷。選戰開打後,泛藍候選人爭的是馬英九站不站台、配不配票,什麼時候斷尾求生,而連宋王馬除了拚命喊「泛藍過半,救台灣」,就提不出其他足以號召人心、鼓動風潮的選舉主軸。這些看在泛藍選民眼中,不灰心失望也難。

其次,泛藍選民在總統大選中可算是見識到了連宋與陳呂爭相比獨的表現,多少會懷疑泛藍過半,兩岸關係真的會有所不同。尤其當陳水扁提出「九二香港會談」時,國民黨的反應不是鼓勵陳水扁接受「九二共識」,把假善意變成真,反而提醒陳水扁,他曾說過「一中」就是「一國兩制」,這是國民黨絕不能接受的。這樣以劃清界線來表明自己比較愛台灣的妄想,不但沒有效,也凸顯出連宋至今未對自己的敗選作深沉的檢討,亦未提出任何新的論述。對於連宋寄望於司法解決政治問題,或透過真調會查明真相,泛藍選民不是直呼連宋既迂腐又不切實際,就是對泛藍重新奪回政權失去信心。

再者,從最近國親新立委的表現來看,泛藍選民不禁質疑,即使藍軍現在立院過半,也並未發揮什麼制衡作用,憑什麼要我們相信泛藍保住過半席次,將來會有所不同?以下且試舉幾例,稍加說明。第一,兩千億的一般性軍事預算,居然在無人把關的情況下,十幾分鐘內草草通過。第二,藍軍立委雖力阻6108億預算案交付院會表決,但從其言論可看出,其立場遠不如民間反軍購團體堅定,選民甚至猜測,藍軍立委為了選票在選前不願表決,但選後,該案即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交付表決通過,或稍加刪減即放水過關。第三,扁政府企圖用修正高中歷史教課書全面「去中國化」,而平日號稱關心教育的立委則只在立法院做個秀,就只顧忙於競選活動,對教育部以掩耳盜鈴方式召開的三場公聽會不聞不問,徒然失去凝聚及表達民間反對聲浪的機會,這讓死忠的泛藍支持者感歎不止。

三、冷選情的啟示

選戰尚未結束,選舉結果亦不可預知,但不論結果為何,此次選戰至少讓吾人看清楚以下幾個事實。

(一)選舉結果不代表統獨民意有進一步發展

從藍綠雙方均提不出具體的競選主軸,及陳李連宋之間的口水戰看來,此次立委選戰基本上是總統大選的延續戰,但選民的熱情不見了,因此藍綠雙方所採取的策略都只在於固票,導致整個選戰是一場藍綠陣營各玩各的,沒有理念及辯論的選戰。泛綠過半或「實質過半」,陳水扁難免向世人昭告台灣民意偏獨,但只要中美關係持續友好,美國擺明不支持台獨,陳水扁大概不敢得意忘形。泛藍過半,固然能讓陳水扁繼續有芒刺在背,能在扁政府全面「去中國化」時遭遇一些阻力,但兩岸關係不見得有所轉機,也不見得阻止得了扁政府以修憲之名玩制憲把戲。因此,選舉結果對藍綠陣營在台灣政治版圖的消長有決定性的影響,卻不代表民眾對統獨有進一步的傾向。

(二)選後,藍綠區別將更不分明

台灣政治版圖雖有藍綠區分,但從此次選戰中,泛藍政治人物為了搶資源及考量自己的政治前途,翻臉如翻書,足見藍綠之別其實並沒有堅定的理念基礎。如泛綠過半或實質過半,在明年縣市長選舉前,帶槍投靠民進黨的藍軍恐怕不在少數,屆時泛藍勢力將更式微。如泛藍未過半,國民黨雖可繼續擔任泛藍共主,但國民黨中的本土派將有人為了自己政治前途,透過與李登輝的老關係加入台聯黨,或與民進黨暗通款曲,藍綠界線將更加不明,泛藍將更式微。另,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馬英九為確保能爭取到2008年總統候選人資格,將更積極爭取國民黨內大位或至少擴大其影響力,但如他不改凡事討好選民、不願表明立場的習性,恐怕很難憑其個人魅力,暫緩泛藍式微。

(三)藍軍必須大破大立、重新出發

從此次選舉造勢場子冷清的程度可知,選民的熱情不見了。這對藍營的殺傷力大過綠營。藍營在沒有行政資源,主流媒體大多被民進黨控制,國民黨黨產日益減少之際,如泛藍選民的熱情也散去,泛藍的命運可見一斑。如泛藍想重新再起,在2008年奪回執政權,就必須在立委選後,立即進行最嚴肅、深刻的檢討,痛定思痛、大破大立,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歷經失敗,泛藍領導人應該學到教訓,在統獨議題上,想瞞混過關,左右逢源,不但爭取不到獨派的票,反而將逐漸失去泛藍選民的信任,喪失繼續打拼的意志。藍軍不必擔心被扣帽子,中國大陸不只政經軍實力日愈強大且已掌握國際優勢,這些都將逼使台灣無法迴避統一的議題,藍軍只要能及早提出高瞻遠矚的論述、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方案,在2008年前仍有充分的時間,帶領及扭轉民意從獨轉向統。只要藍營掌握了主流民意,自然可以奪回執政權,也可透過與大陸的對等協商,為台灣人民爭取到最有利的統一條件。

(四)統運必須走自己的路

從民進黨2000年上台後,島內外反獨促統的力量均把希望寄托於泛藍重新奪回執政權。連宋敗選後,該力量又再寄希望於立委泛藍過半、馬英九早日成為泛藍共主、泛藍在2008年奪回政權。這樣的期待、落空、再期待,不但浪費了原本就極有限的人力、資源,也削弱了自己人的志氣。雖然統派力量有限,又沒有政治代言人,被主流民意漠視,被民進黨當局打壓,但只要思想統一,力量集中,應仍有可為之處。

統運要有所作為,首要工作在於超越藍綠,細膩地瞭解及分析台灣島內各種立場及其成因;例如本省籍對「當家作主」的強烈訴求、對於國民黨的愛恨情仇;外省人的反共心理、捍衛中華民國情結等等。經過抽絲剝繭式的解析,不難看見:支持綠營者未必支持台獨,支持藍營者未必支持統一;本省籍中有最堅定的大中國思想,外省籍雖很擔心不能繼續做中國人,卻只會哀聲歎氣、不知所措;不論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或「台灣共和國」的支持者,都以美國馬首是瞻;不管主觀意願如何,幾乎所有人,不分藍綠,都知道統一是大勢所趨,台獨是走不通的。

以上各種複雜幾近錯亂的心理,其實正是過去六十年來國民黨的反共教育、李登輝的獨台及民進黨的台獨統治所造成的,其中大多無關乎藍綠,正需要反獨促統者逐一加以釐清破解。當然,兩岸統一的前提必須是中國更加茁壯、全面法制化,這或非吾人所能左右,但作為生長在台灣的中國人,總得為統一作一點事吧!吾人該做的,也是兩岸問題能否和平解決的關鍵,就是爭取台灣民意的轉向。要達此目的,首要工作即在突破綠色恐怖,早日建立自己的平面及/或電子媒體,駁斥台獨及所有似是而非的言論,並提出一套反獨促統的論述及可操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