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的基本認識

王仲孚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大約在去(二○○三)年此時,教育部公佈了《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把明朝中期以後列為世界史,因此使《明史》一半屬中國史,一半屬外國史,並且「清史及中華民國不見了」,因此受到了各界的指責和批評,咸認不可思議。在立法委員嚴厲的質詢下,教育部長黃榮村答應修訂,延緩一年公佈。

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台灣經過了總統大選,內閣改組,教育部長換上了具有歷史學者、院士頭銜的杜正勝,原來《課綱》的負責人辭職。由杜正勝「力邀」逢甲大學的周梁楷教授負責修訂。十一月九日教育部在網站上公佈了修訂後的《課綱草案》,各報相繼報導。修訂後的《課綱》雖然將《明史》列入了中國史,但把中華民國史截成兩半,一九四五年以前列為中國史,一九四九年以後列為台灣史(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這一段則予以「饃糊化」不提)。杜正勝以部長兼學者身份說,因為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這是歷史的事實,一副「官師合一」的模樣,大言炎炎。適巧(也許不是巧合)考試院典試長林玉體委員,主張「本國史」就是「台灣史」,院長姚嘉文附會之,要在明年一月公務員普考時付諸實施,與其他考試委員引發爭議。姚嘉文、林玉體更指稱孫中山是「外國人」,孫中山不是「國父」,因為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外國,所有武昌起義的人都應該是國父。一時媒體爭相報導,社會沸騰,尤其是莘莘學子神經幾乎為之錯亂。

就新《課綱》而言,除了把中華民國歷史從一九四九年切成兩半以外,更提出《開羅宣言》不具法律效力之說,強調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約》雖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但未明言歸屬中國,以彰顯台灣地位未定,這些主張與李登輝一再公然高喊「中華民國不存在了」的政治動作,不無相互搭配之嫌。不過這些喧囂顯然讓陳水扁總統老弟(借用康有為對袁世凱的稱呼,但作者不敢自比康南海)意識到問題嚴重,因為台灣地位未定,中華民國不存在了,那麼自己又算是「啥米碗糕」?因此趕緊跳出來「滅火」,先是說沒有「中華民國不存在」的問題,繼又肯定中華文化的價值,說是《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並沒有「去中國化」。

我們大略檢視一下《課綱草案》,看看有無「去中國化」。第一《課綱》的基本架構,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分開不說,而「台灣史」分成四大單元:一、早期的歷史(史前至十九世紀),二、日本統治時期(二十世紀前半),三、戰後的台灣(二十世紀後半)(一);四、戰後的台灣(二十世紀後半)(二)。從「台灣史」課程的四大單元中,明顯地看出,把清代在台灣二百四十二年(一六八三~一八九五)的統治與經營一筆抹煞,台灣史號稱四百年,而清代佔了一半,而且已經建省,今竟隻字不提,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台灣史課程,算不算是「去中國化」?

第二,「中國史」方面,雖把明清史回歸到中國史的領域,但將過去高中三冊後減為二冊的中國史,今濃縮成一冊,擬於一個學期之內草草應付過去,其中《課綱》所列單元粗糙錯亂,例如先講太平天國、義和團,再讓西力東漸,鴉片戰爭,將來五千年中國歷史集中一冊的教科書如何編?教師如何講?中國史沒有連貫性,被切成「柔腸寸斷」(一位史學界大老的話)中華民國史切成兩截,「中國的歸中國」,「台灣的歸台灣」,與「一邊一國」的台獨口號隱約呼應,這算不算是「去中國化」?

第三、《課程綱要》首先要列出「目標」,各科皆然,這次《高中歷史課綱》的目標,籠統含混,連一、二、三等次序也未標示,茲將前二行抄錄於下:

幫助學生就時間脈絡來瞭解現在;

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諸如此類文字,幾近不知所云。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在讓學生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從而產生歷史認同與愛國心,這「自己的國家」在以往數十年來,指的當然是中華民族、中國或中華民國,現在既不便寫「台灣國」,亦不肯寫中國或中華民國,而用一些模糊的字眼,這應算是「柔性的去中國化」吧!

自從李登輝發表了著名的與日本人司馬遼太郎的談話,指出台灣的歷史教育充滿了「大中國思想」,而欲進行改造。先是一九九七年在國中課程設「認識台灣」,完成了將中國史與台灣史的切割,繼又在二○○二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把國中的歷史完全取消,改以「社會科」,其目標是從歷史教學上,改變青少年對中國歷史認同。此一消除「大中國意識」的動作,基本上已有極大的進展,據十一月十四日在台灣師大舉辦的《高中歷史課綱》北區公聽會上,一位國小教師發言說:十年前她問小朋友,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小朋友都說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則都說自己是台灣人,沒有人說自己是中國人。言下之意,目前形勢己不可再有大中國思想的歷史教育。

去年《高中歷史課綱》遭到反對的浪潮,黃榮村部長未能「挺住」。李登輝在他自己的學校──李登輝學校對「學員」大吼說:「現在的教育部長已經是台灣人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仍充滿了大中國思想,叫他改他不改」,這個「他」就是黃榮村,這段話也透露了黃榮村部長下台的原因。台灣青少年的歷史思想改造是台獨建國的文化基礎,自不能在高中階段受到阻擋,因此才有匆促草草修訂、內容荒腔走板、而要迫不及待的公佈及實的《課綱》推出。(十月九日公佈,三天之後開公聽會,本擬隨即定案公佈,現延至立委選後),因為這《課綱》是在執行一項政治任務,並不是改革歷史教育,鑒及於此,《課綱》內容的荒腔走板以及過程的草率,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