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台灣獨立」、「正名制憲」已成陳水扁貪腐集團的「遮羞布」,只幾個「台獨基本教義派」還把它當真。台獨固然快給陳水扁玩完,但並不表示兩岸和平統一 的形勢隨之好轉。兩岸統一,目前除了和平手段,在今天兩岸與國際的格局下,其餘都不切實際,本期刊出楊劍先生大作,提出重建和平統一動力的問題。動力在哪裡?如何重建?王曉波先生也論重建和平統一動力大作中,提出部份具體可行建議。毛鑄倫先生則提出阻礙和平統一後動力的外部因素,不能不予以正視。

人畢竟是理性動物,陳水扁的胡作非為終激起親綠學者與戒嚴時期政治犯的「呼籲」,在當道多年蓄意營造的台獨法西斯與閩南沙文主義氛圍中,這些親綠學者與政治犯也給壓得透不過氣來,今天他們終於站出來,發出正義之聲,我們表示歡迎,但對「呼籲」中「以認同立場來壓抑對民主理想的追求」之「認同」,我們略有疑問,請閱本期社論。

歷史脫離不了史觀,史觀脫離不了主體性,站在一個被壓迫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立場,與站在一個壓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的殖民者立場,對同一個歷史事件會有絕然相反的看法·十幾年來的台灣,前有李登輝皇民化政府後有陳水扁抱美國大腿政府,台灣人看日據時代的摩史日捧漸看不到台灣人的主體性·在部份人嘴裡,「日據」成了「日治」,淪為當年殖民者應聲蟲而不自知。許介鱗教授站在一個台灣中國人立場,要克服當今台灣社會中這種「戰勝者」史觀。本期刊出許教授對銼美日本殖民統治者的總批判,文長,今起連載。黃文雄是日治台灣史觀的一個代表,本期刊出李理小姐對他的批判。戚嘉琳先生的大作則為奔赴祖國參加抗日戰爭的台胞留下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