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了「台灣中國人立場」

馬英九日本行的效應

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律師)


才因「罷扁」不成,支持度首次降至五成以下的馬英九,於7月10日赴日訪問,卻又因碧利斯颱風來襲,縮短行程,匆匆回台。

馬英九在返台前的記者會上表示,見到日本政界朋友後發現,雙方對共同利益的看法差不多,國民黨會努力,讓台灣今後能在中日之間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行的立委回台後也紛紛表示,日本行雖僅有短短四天,卻「相當成功」、「成果不輸給訪美行程」,不過從有限的報導中,吾人幾乎看不到對該行的評價,媒體唯一的焦點,只圍繞在馬英九究竟會晤了哪些日本政要,以及晤談內容為何。馬英九是否成功表達其「知日但不反日」立場,並澄清「反日親中」的誤解,以及該行是否衍生其他效應,值得吾人探討。

一、馬英九是否達其赴日目的?

馬英九一向被日本甚至台灣媒體貼上「反日親中」標籤,因此當他要出訪日本的消息傳出,社會普遍不看好,也對其動機有所猜測。有政論家說,「馬英九想藉著到日本進行政治消費,如意算盤打得太精、但也將失算。」也有政論家說,馬英九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對軍購的立場,也希望化解日方長期以來對他「反日」的疑慮,以提高個人在日本的聲望,最終目的則是「出口轉內銷」,「希望擴大爭取國內老一輩親日、年輕哈日族群的認同。」至於馬本人則表示,他對日本媒體常以「反日親中」來形容他大感不服,此行最大任務就是要澄清這個誤會。

其實,聰明如馬英九者當然知道,除非他改變一貫立場,否則要想翻轉「反日親中」形象談何容易。但作為2008年總統候選人,他又不得不親自前往日本尋求支持,而且此行已是他台北市長任內的第14次行程,再不去,恐怕就太遲了。馬英九最想達到的目標,應該是希望日本能在2008年總統選戰中支持他,若爭取不到,他也希望日本至少能保持中立立場,如連這也不可能,他將希望日本反對他的力道不致於太大。雖抱此厚望,馬英九仍選擇在日本實話實說,顯然是他看準了在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時的假話或客套話,說了等於白說,還不如誠實以對,落得坦承大方,讓日本人早有心理準備,並尋求適當的溝通之道。

雖然日本媒體揭露,呼聲最高的「小泉接班人」--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前官房長官福田康夫與外相麻生太郎等人,確實都與馬英九有接觸,但《自由時報》卻報導知日管道表示,馬英九隻見到安倍的幕僚,而非安倍本人。這一場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之所以上演,雖與日本政要要求保密有關,但也顯示獨派看不得馬英九被高規格接待。但正如琉球大學任教的林泉忠所言,日本既為美國盟邦,就不可能過分冷落曾經受到美國高規格接待,且是最有希望的總統候選人,而日本對馬英九的接待規格,正顯示其對馬的微妙態度,是既想拉攏,又有疑慮。

二、馬英九是否化解「反日」疑慮?

日本對馬英九會有反日的疑慮,主要來自馬英九與李登輝及陳水扁有「截然不同」的日本觀。馬就任國民黨黨主席後,即提出「從台灣連結中國」的台灣歷史論述,為區隔自李、陳以來媚日皇民化史觀的「本土化」,馬英九又提出了反殖民史觀的本土化。為緬懷抗日英雄,馬英九不但舉辦、參與紀念抗日活動,也在黨中央外牆掛上蔣渭水、李友邦等台灣抗日先烈圖像。在具體事情上,李登輝贊成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台聯主席蘇進強還親自前往參拜;馬英九則反對抗議,還支持高金素梅率團赴日,向靖國神社要回「高砂義勇隊」隊員的靈魂。在維護釣魚台主權與漁權等涉及與日本領土的爭端上,馬不但親身參與了三十多年前的保釣運動,至今依然堅持其一貫立場。

馬英九的以上種種,早已牽動日本右翼的神經,特別是去年三合一選舉後,日本主流媒體在報導民進黨大敗的同時,都指責勝選的國民黨懸掛台灣抗日英雄相片是「反日」行為。島內綠營也開始對馬的「反日」提出批判。在馬赴日前,就有政論家說,馬英九作為黨政領袖,甚至準備競逐總統大位,就沒有反日的本錢;一個負責任的台灣領導人,不能為了個人情感好惡或意識形態上的偏差,而把台灣的利益拒於門外。

馬英九明知此行攸關他能否洗刷「反日」形象,卻堅守了立場,並直言不諱。馬英九在面對記者提問,見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將說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參拜靖國神社原是日本國內問題,會成為國際問題,主要是裡面供奉著甲級戰犯,因此他希望小泉能改變態度,停拜靖國神社。而當馬英九被前防衛廳長官石破茂等七十多位「日華議員懇談會」議員質問釣魚台主權時,他回答說,在釣魚台問題上,他與日本有不同看法,但兩國不可能對所有問題持相同看法,因此應透過接觸協商,減少歧見。

馬英九的直言,當然難以洗刷其「反日」形象。《朝日新聞》就指出,馬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嚴厲看法,似乎無法抹去一般人對他的「反日」印象。馬英九在日本多次表示,日本應有足夠的反省能力來面對過去,似暗指只有日本鷹派才不願承認侵華及殖民台灣的史實,但不幸的是,馬英九這次拜訪的日本政要,不論是石原慎太郎,或是安倍晉三、麻生太郎,都曾發表過右翼言論,看來日本的政治氣候一時還很難改變。唯一對馬英九比較正面的評價來自NHK。NHK在專訪馬英九後,評論馬是一個形象清新、反應快且有智慧的領導人,並指出台灣以往有許多像李登輝的親日派,而馬英九則算是實務派的政治家。由該評論可推斷,如日本想繼續利用台灣牽制北京,就不得不與台灣維持友好關係,而當日本必須面對「非親日」的馬英九時,或許反而會試著在中日台三邊互動上,表現出較大的善意。

另外,馬英九明知將繼續背負反日標籤,仍勇敢直言,雖不為大多日本人歡迎,看在兩岸中國人眼裡,卻是很受用。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承認釣魚台是日本領土,任何一個被日本侵略或佔領過的亞洲國家的人,都不會同意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如馬英九能因此拉回一些因「罷扁」不成對他心生不滿的深藍選民,也算是日本行的意外效應吧!

三、馬英九是否脫去「親中派」標籤?

在馬英九啟程訪日之前,就傳出日本政界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很有意見,甚至認為立院遲遲未通過向美國軍購案,是因為國民黨在阻撓,因此部分重量級人士已經放話不準備與馬會面。6月赴日訪問的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表示「日方屢屢表示對馬主席不瞭解」,「如因在野黨領導者個人好惡,使台日關係出現發展的停滯,對台灣整體國家利益是不利的。」而趕在馬英九早一步訪日的王金平也表示,日本政壇對軍購案延遲兩年未通過甚表關切,希望立院新會期開議後,朝野能一起努力讓軍購案通過。

其實台灣要買的是美國軍備,大筆鈔票是要付給美國的軍火商,軍購案過不過關,干日本何事?2001年小泉純一郎上台後,逐步深化美日安保聯盟,原本是為達日本國家正常化的目標,但美國既想利用日本在亞洲扮演其馬前卒,日本又想利用台灣問題作為中日關係的平衡桿,當然樂於主動關注起軍購案。即令如此,馬英九此次還是見到了不少日本重量級人士,也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暢所欲言。就連最敏感的軍購問題,他在外國人記者俱樂部被媒體詢問時也直言,「軍購不是什麼都要買」,也「不能全靠美國」。

大部分日本政要都對馬英九表示,台海對日本而言,是很重要的生命線,中、日、台關係應該是「正三角形」,三邊保持密切的互動交流,才能確保區域穩定。對此,馬英九回應說,國民黨最近積極改善對中關係,主張「五不」、「五要」,促進兩岸和解,就是為了要穩定台海關係;國民黨所主張的維持現狀及與中國穩定交流,與日本立場相近。他也說,日本早與中國關係正常化,走上與中國親近的路線,現在國民黨只是實現日本所經之路,所以不能這樣就說他是「親中派」。日本高層又表示,北韓試射飛彈已經威脅和平,如果台海再啟戰端,日本將疲於奔命,馬英九則保證,國民黨的路線可確保「南邊無事」。如隨團人員轉述屬實,安倍確曾向馬英九當面表達他堅定反對台獨,主張兩岸應維持和平現狀,並在聽到馬保證南面不會有事,國民黨將盡一切努力維持台海和平後,「態度相當愉悅」,那馬英九已不虛此行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發生在馬英九與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會面時。石原雖然支持馬所提的「在中國民主化之前,兩岸不可能統一」,但他接著說:「中國共黨政權不瓦解,是不可能實行民主化的」,「中國經濟也許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後崩潰」,馬未當場加以駁斥,卻在會後立即對記者表示,目前的中國與數十年前不一樣,「我感覺今後中國可能會更好」。馬英九把中國民不民主,當作兩岸不能立即統一的理由,雖過分簡化問題也有其局限性,倒也符合其一貫立場。至於馬脫口說出「我感覺今後中國可能會更好」,不僅流露出他以作中國人為傲的真情,或許也間接說明了,在他心目中,中國民主化和兩岸統一並非遙不可及之事吧?!

當然,若馬英九確曾如《聯合報》所報導,當平沼赳夫惋惜台日之間沒有類似美台間的《與台灣關係法》時表示遺憾,此舉即令是基於禮貌,也極不恰當,亦已引發島內統派的質疑。但平心而論,馬英九能在這一大批反中色彩鮮明,且認定馬是因為「親中」才「反日」的政客面前,侃侃而談國共和解、兩岸必須和平穩定發展的意義所在,的確需要相當膽識。而且,儘管馬所說的「五不」、「五要」,都是訪問美國時的舊話重提,但由於講話的對象不同,所代表的意義,產生的效果,自然也大不相同。看大陸媒體對馬日本行的報導可知,馬所堅持的「台灣中國人立場」,似已獲得大陸當局的肯定,這或許又是日本行的另一個意外效應!

四、台灣不該是日本對抗中國的籌碼

民進黨執政六年以來,台日之間達到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日本視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為難得的知音,不僅主動積極介入台灣政局,亦刻意將自己塑造成國際間最瞭解台灣的國家,讓中美都不敢輕忽其影響力。也因此,台灣朝野政要爭相前往東京朝拜,林佳龍和王金平都硬趕在馬英九前走了一趟。

儘管日本對於台灣進入美日安保體系從未明確表態,綠營卻甘於淪為日本對抗中國的籌碼。在馬英九訪日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主動投稿《強化「美日同盟」是硬道理》,他主張只有強大的「美日同盟」能遏止中國在台海及區域冒進,並可撐起一個有利台灣參與的區域空間;而馬英九遠離「美日同盟」,將導致台灣戰略孤立。民進黨主席游錫坤在馬訪日期間邀請日本在台媒體茶敘,他不僅強調民進黨支持、願意強化與「美日同盟」合作關係,也「不認為日本會有軍國主義的危險」。針對靖國神社參拜問題,游錫坤明確說,「這是日本的內政問題」,台灣不干涉。馬英九回台後,賴怡忠要馬英九以行動表現出,他在日本所承諾的「不反對軍購」,並指出,國民黨持續反軍購,延遲國防改革,是台海軍事平衡自今年向中傾斜的主因,馬英九應深切體認國際對國民黨杯葛軍購的惡劣印象。

看來,馬英九日本行的另一個效應是讓綠營再次暴露其親日媚日心態。只因為他們認定「反中」就必須「親日」,唯有「親日」才有「反中」的本錢,他們居然漠視台灣被日本殘暴殖民的史實,以及為抗日犧牲的六十萬台灣亡靈。難道他們真的沒看出,日本修改歷史教課書、絕口不為侵略殖民道歉、否認慰安婦的存在,正是軍國主義的再現?難道他們真相信,台灣買了軍備,就可讓台海軍事平衡?連美國人都不敢與中國一戰,難道台獨份子會拿起美國的武器,對抗大陸的海陸空大軍?再說,台灣人哪一個不心知肚明,台海安不安全,完全決之於台灣領導人的態度及政策?

結 語

相較於澳、歐、美、新加坡等國的訪問,馬英九的日本行顯然艱鉅很多。從日本媒體的報導來看,馬英九似乎並未成功化解日本人對他「反日親中」的疑慮。至於馬英九是否達其預定目標,該行是否衍生本文上述之意外效應,就請看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