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頓的師父們:2003波灣戰爭製造者

李本京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前 言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古人錢福這一「明日歌」用在今天緊張的波斯灣風雲變幻,是再也恰當不過的。回顧2003年10月2日,美軍興起了第二波進軍伊拉克之行動,彷彿看到今天華府正在炮製另一次波灣戰爭氛圍,往日痛苦不幸成為今日之寫照,難道這場戰爭非打不可嗎?審視一番,前一次進軍伊拉克之真實狀況,瞭解這一動人心弦波灣衝突是如何發生的。到底是那些人製造了如許震動國際之武力噴發?他們如何能輕率地製造國際火戰?對今人有任何影響嗎?

國安會顧問波頓(John Bolton)力主強力應對伊朗,伊朗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原來波頓在老布希時代進入政府工作後,就顯現出他無理性之極端思想。是誰導致他做出此類挑戰伊朗之動作?要找此源頭,就要查閱一番,他在布希父子時代任職政府時,受到哪些人之影響?也就是說,要看看當年他從誰學到這些強勢外交伎倆,亮劍域外,威懾他國之策略。看看他的師父們到底是誰?教了他哪些花招?

當年這一決策圈主要人士僅三人耳。是為副總統錢尼(Richard Cheney)、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H. Rumsfeld)及副部長伍弗韋茲(Paul Wolfowitz)。令人感到興趣的是當今白宮激進派大頭目波頓與他們也有著密切之關係。本文就將此一線索予以分析,看看這些大頭們為何要「製造」波灣戰爭?也要研究一番他們是如何製造了這一不名譽之戰爭。首先要介紹的是軍師──伍弗韋茲。

靈魂人物:伍弗韋茲

伍弗韋茲最高職位是國防部副部長,卻是這夥人之靈魂人物。學歷高、聰慧,見識廣,有著不凡之見識,他的意見易為他人接受,他的世界觀有著鮮明的個人主義色彩。坊間有人認為他的想法就是一個特殊的理念,而冠之為伍弗韋茲教義。在其有效推動波灣戰爭後,影響力也更形重大,成為小布希政府鷹派之軍師,因其不妥協之好戰理論,就有人戲稱他是在與世界對敵。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學就是漢斯.約阿希姆.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等主張現實國際權力理論者之大本營。

伍氏於1943年12月22日出生於紐約市,康乃爾大學畢業後再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時,深受幾位主張美國第一的老師們影響,而這也成為他一生為政之基本理念,這位來自波蘭之猶太難民,一生痛恨共產黨,也是仇中派之領頭羊。然而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保守派,而自稱是「自由派之鷹」。

他對數學科目情有獨鍾,日後從政之理由是「從數學走向政治,才能妨止核戰」。他在1994-1999年之間著述豐富,也有不少粉絲,其理念為伍弗韋茲教義

他首任駐印尼大使,這位猶太外交官往印尼任事,似不相宜,然而他勤懇地「本土化」,並且下苦功,學會了印尼話。這一來他就會五種語言了(英、法、德、阿拉伯及印尼文)。他出使印尼與他在芝加哥大學讀書的背景有關,因為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中東地區核武擴散問題」。因此伍氏是個中東問題專家。在1970年前,他是個民主黨自由派,自稱「冷戰自由派」。

然而他隨後就在雷根政府時代改奉共和黨。其中心思想就是要美國強盛。卡特曾聘其為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就在此時,他開始有反中傾向,並強烈攻擊季辛吉之友中政策。1982年出任國務院中亞太助卿,1989-1993年出任國防部助理部長,2001-2005為國防部副部長;他是個道道地地的新保守主義者。

新保守主義者

伍弗韋茲的世界觀很是簡單直接,他認為這個世界不可能太平。平均每年都有一件國際大事,假如不能洞燭機先,則一定會後悔。而最可能出事之地區就是伊拉克,因為老布希之首次出兵伊國,並未解決問題,是以處理伊國問題是必先為之。9.11後,伊拉克可能成為恐怖分子之溫床,美國不可能靜待恐怖分子消失,需要主動除去之。

綜合上述,可知伍氏成功地將他的思想傳遞給其他「新保守主義者」,而他也就成為公認之「伊拉克戰爭之設計者」,也可稱他是一個鮮明的「投機的現實主義」的奉行者。

倫斯斐:伊戰總司令

倫斯斐可說是青年得志之典型。1932年出生於芝加哥,其先人來自德國,從小就參加「鷹級童子軍」(Eagle Scout)。1954年自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他活力十足,擔任全校柔道隊隊長,也是該校美式足球隊隊長,可見他體格上乘,又有領導能力。大學讀完後,自1954-1959年服役於海軍,他曾任職潛艦部隊飛行官,表現突出,1989年得到海軍上尉官職。

1957年至眾議院擔任議員丹尼森(David Dennison, Jr)之助理,開始了他一帆風順之公職生涯。1962年當選伊利諾州眾議員,那年他才30歲,一直到1968年他均順利連任,並曾是「外交軍事小組」成員,這一經驗給與他未來工作上甚多營養劑。

倫斯斐友人稱他「倫咪」(Rummy)(本文沿用此名)於1969辭掉眾議員一職,至尼克森政府服務,開啟了他在行政部門工作之大門。首先擔任經發會(OEO)之主任。倫咪於1973年被任為駐北約(NATO)大使,地位重要,視同內閣閣員。1974年尼克森因水門案下台,繼之上台的福特總統即任命倫咪為白宮幕僚長,是為其在政治圈中最高階之任命。1975年倫咪改任國防部長。老布希則出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在倫咪之下。兩人時有不同意見,雙方並不融洽。1977-2000年,卡特上台,倫咪轉至民間公司,1990-1993,他擔任著多之「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的執行長(CEO),2001年經小布希任命,他二度出任國防部長。由這一天至2006年,他的政治生命再達高峰,卻成為最後的一站。

反恐好戰者:倫斯斐

近代美國史中最有權力的兩位國防部長之一就是倫斯斐,另一位則是詹森政府之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麥克納馬拉之有名,是因為他執行越戰,在越戰也吃了敗仗。戰後他寫了本自傳,向國人賠不是,因為越戰使得美國社會為之分裂。而小布希政府時代的伊拉克戰也是集爭議於一身的國際戰爭,倫咪因此戰而下台,因此戰而挨罵,成為千夫所指的歷史罪人。

對倫咪而言,9.11就是他一生榮與辱之分水嶺,此前,他在議會在政界一帆風順,命好得不得了,然而在9.11後,他卻不由自主的成為國內外抨擊的主要對象之一(另兩人為錢尼及伍弗韋茲)。而應對9.11後之恐怖主義之方策就給說成「倫斯斐主義」。

這「主義」由兩個概念支撐,一為動員軍力消滅恐怖勢力,二為如何整治恐攻來源之國家,如阿富汗及伊拉克。按照倫咪之說法,恐攻均由中東、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等國而來。9.11發生後,一定要有敵我意識。那就是加強軍備,對與恐攻行動有關國家施行掃蕩,而伊拉克就自然成為倫咪之目標。

倫咪的此一大動作,自然而然引起輿論批評,在此後三年之間多本專書對此有所批評,下述三本書最有代表性,西摩.赫許(Seymour Hersh)的《指揮鏈》(Chain of Command);瑞克斯(Thomas E. Ricks),《慘敗》(Fiasco);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只會否認的和眾國》(State of Denial)。輿論加上民意,小布希不得不在2006年11月8日炒了倫咪之魷魚,終結了後者的政治生命。

伊戰:倫斯斐受傷

伊拉克之戰始於2003年元月,終於同年12月海珊被俘之時。戰爭時間不到一年,然而其源起及經過卻為眾人非議。而其中當然以倫咪責任最大,他是戰爭執行者,勝敗不足論,最為人詬病的是為何目標是伊拉克。作戰之原因是因為伊拉克有核武器及非傳統性武器,事實並非如此。倫咪當然知曉內情,仍與錢尼等人合夥欺騙世人,也是他為何讓人噁心之主因。

倫咪為識者責難最深的是,他以過人的正面方式來解釋軍國大事。最鮮明的一個例子是他多次信誓旦旦地宣稱美軍一旦進入伊拉克,一定會受到當地人民歡迎,事實上並非如此,當地人民並未如倫咪所大言的熱烈歡迎美國「救世軍」。相反地雙方關係日漸惡化,終至多年後有伊斯蘭國(ISIS)之興起。由此可看出他在發動對伊戰爭時並未對伊拉克國情民風有充足之認識,以致一旦開戰,美國即陷入「錯綜危難」。而成為一個不可收拾之「進軍陷阱外交」。

倫咪另一項個人特質是他的決斷態度,他在政策決定時頗有「朕即天下」之架式,有似「幫派老大」般。自雷根深獲民心後,不少重量級共和黨大老就常愛「以雷根為師」,倫咪也不例外。然而他除了學會像雷根般愛說笑話外,卻缺少雷根的氣質。

愛說笑的此一特質在承平時期對倫咪是有加分的,然而一旦大禍臨頭,反倒成為眾人推的一面藩牆。這一特質助他以30歲年輕人的身分當選了眾議員,自此每到選舉時,他的好人緣給與他「誇張式的成長」。

人人愛聽他講演,他的講演方式極接地氣,為了與群眾達成一氣,他儘量用低俗之語句,拉攏與聽眾關係。然而當他在發動伊戰後,卻與大眾有了鴻溝,當年熱愛他的媒體,更一馬當先對他重砲轟擊。認為他以美言、笑談、拍肩等動作包裝了他的野心。當年媒體朋友不就是因為他這樣作而喜歡與他相處嗎?總體而言,他在伊戰開始後即人格破產,成為人人開罵的對象。小布希遂於2006年底請他下台,結束了他的這一升得高,也跌得重的政治生命,而他與錢尼的「協力」合作更是政壇上兩巨頭聯手的經典之作。

錢尼:美歷史上最有權勢之副總統

2019年春奧斯卡有一部名為《為副不仁》(VICE)的片子得了化妝獎。這部片子非常搶眼,倒不是因為得了一項獎,而是這“VICE”一字代表的不是「副」而是「壞」,事實上這片子就在解釋「副」及「壞」的雙重意義。而這兩字均直指小布希政府(2001-2008年)時的副座錢尼友人多稱他為狄克(Dick)。

世人公認錢尼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力之副總統。然而他在下台時卻是民調最低者,13%而已。本文將詳實敘述他如何攬權,也如何失掉民心,成為國人群起憎惡之對象。但是首先需瞭解伍弗韋茲、倫咪及錢尼三人之關係。就伍弗韋茲而言,倒簡單一些,伍就是其他兩人之精神導師、理論大師,然而倫咪及錢尼兩人之關係則相當複雜。

若就時間早晚而言,倫咪則為師。若就職務高低而言,錢為長官。就風評而言,都是不及格而且愈到後來愈益低落,令人不忍卒睹。

整個故事要從錢尼--這個問題學生開始。錢尼1941年元月30日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父任職於內政部。耶魯大學就學時,曾兩度遭退學,在此時段,他並因酗酒駕駛兩度被監控,可說是一個問題多多的青年。失學後即任職電力公司工人。及後轉讀懷俄明大學並取得學、碩士。當其在最低潮時得識蓮恩(Lynn)而結婚,由於蓮恩大力鼓勵,予以勉力,錢之生命得從無望中上升。

關鍵在其在1969年至眾議院實習,得識倫咪,其時後者已是眾議員,並任錢之導師,實習生訓練完畢後,就出任倫咪助理,兩人可謂投緣,錢尼還因倫咪為共和黨,也參加共和黨,在這段時間內,倫咪不但傾囊相授為政之道,並介紹共和黨重要人士認識錢尼,對錢尼之幫助不可以道里計。沒多久他就被引介入白宮工作。當尼克森因水門案離職後,福特接任後,即任命錢尼為幕僚長,距他當倫咪助理時僅有五年時間,可謂是坐直升機上來的。飲水思源,倫咪對錢尼之恩德是宏大堅實的。

1974年被任為幕僚長後,僅三年就因為卡特上台而丟了白宮工作,不過此時的他已因為當過總統幕僚長而成為共和黨中領導人士,他乃於1979年競逐懷俄明州眾議員並當選,連五次競選均大勝,奠定他在共和黨如日中天之崇高地位。也在1989年當上共和黨眾議院之黨鞭。他的這兩項工作(白宮幕僚長及共和黨眾議院黨鞭)賦與他黨、政兩方面之實力地位。

果不其然,當老布希上台後(1989年)就被派任為國防部長,自是年至2008年,錢尼在國防部之影響力是無人可比的,因為日後是倫咪當了部長,錢尼之勢力當然也留在該部,及後克林頓在1993年就任總統職,錢即轉至「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擔任研究員,此研究所為極端右翼之智庫,養精蓄銳,準備不日再出發。

1995-2000年,他到著名國防及石油公司哈里伯頓(Halliburton)公司擔任執行長。這位從未任職於任何商業性質之公司,卻平地一聲雷當上了巨型之國際大公司頭頭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錢尼從政後與共和黨商業巨子均有來往。

今日哈里伯頓對錢尼慧眼識英雄,知道這位華府大人物定可拉攏國際生意而請來此一大政治人物。當他於2000年離開該公司時,得到2,600萬美金之離職費。足證他對該公司之貢獻是巨大的。雖然錢尼獲得巨大金錢報酬,而這也成為他為人詬病之不當行為之一。

小布希於2000年競選總統時,強力邀請錢尼當搭檔,他也成為未來八年之副總統。而錢尼之毀譽也因這八年表現而顯現。就某種層面講,這八年是錢尼為官之頂峰時段,也是他不當行為不斷推出之重要時期。他與倫咪及伍弗韋茲均成為出兵伊拉克之三個罪犯,三人同時扺達政治高峰,也同時重摔直至地底。

華府鷹派進軍伊拉克

在錢尼、倫咪及伍弗韋茲三位鷹派大將製作下,終於抓到9.11事件的邊際效用,那就是立即訂下進軍伊拉克策略。此時錢尼身居副座高位,立即成為三人幫之領袖。他們共同犯下多層次的法條。錢尼當屬頭號罪犯,他當然受到最多之指責,卻從未有任何向國人領罪之舉,這也是他至今仍為千夫所指之原因。

錢尼的罪過之一是攬權,他任職副總統,卻自認他可以在外交及軍事上作決策。他曾在應允出任小布希競選搭檔時要求日後可在這兩項工作上之發言權。卻在就職後將此發言變為發令權。小布希無任何行政經驗,更無決策經驗,自然就將自己之外交、軍事指揮權旁落錢尼之手。由於此一現象,錢尼之副總統辦公室,儼如小號之總統辦公室,無德之小布希也就變得更無能了。當然在架空小布希工程上,倫咪是非常努力的。

第二項重大缺失是錢尼擬訂之國家方針,與倫咪幾乎一致,那就是國際上單邊主義,不甩國際合作組織,這些作風有如今日川普的行事翻版。要能如此,就需要有一個強力之武裝部隊,簡單一句話,就是增加軍費。當然也就增加了與國防工業的互動關係,說穿了,就是一種官商合謀之型式。人們當然有所警覺,因此就送給錢尼一個頭銜--黑武士(Darth Vader),這一來自電影《星際大戰》的反派角色當然是對錢尼的諷刺。錢則欣然接受,認為這是他「近年所收到綽號中較可取的一個」。在影片中,黑武士於劇終時轉為正義的一方。

令人們最不滿的是他為了尋找出兵之正當性,而編織假新聞,並強迫時任國務卿之鮑威爾(Colin Powell)在安理會中謊稱在伊拉克境內有化武及非傳統性武器。這一國際級笑話是鮑威爾的「不安及難過的一天」。然而美國是世界霸權國,雖謊言連篇,他國也只好沉默,無以為言。當然小布希雖身為總統卻也無力糾正這一荒誕無比之笑話。人們也真的相信美國已有「雙總統制」。

當伊戰開打後,民間反戰聲浪逐漸上升,小布希已無法控制局面,乃思炒倫咪魷魚,以解救本身之困境,此時錢尼向小布希表示他可擺平此事,乃在這一無法挽回之情況下,通知倫咪此一不愉快之消息,倫咪當然不快,認為錢尼為了救自己,稱小布希開除了自己,至此三人幫完全解體。僅剩錢尼獨個自行應付艱困之局面,因為此時之小布希已認識到錢尼等三人在府中所製造之殘局是無法補救了。

錢尼民調之真相

眾所週知,錢尼民調之低令人不敢想像,其退休時僅有13%,這一紀錄尚無人能破,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他在政府中塑造了小圈圈政治。與倫咪合作推出甚多一般人不易接受之措施。而他本身又與財團關係太過密切,傳說他的個人財產至少在五千萬美元之上。他與哈里伯頓石油公司之關係太過密切,引人關切。事實上,此公司因曾聘請錢尼為執行長而建立了堅實之國際關係,而這使得該公司大發財。

另外一項令眾不滿意的是錢尼開始對位於古巴之關達那摩(Guantonamo)拘留所非人性重罰之不人道行為,三人幫的理由為:A.此處在加勒比海,不在美國境內,無需引用美國法律;B.犯人均為恐怖分子,唯有嚴刑才得到口供,錢尼從未承認這些手段均為不當,反倒說:「如有下一次,我會照作」。錢尼認為他在副總統任內未作過一次不合規矩之事,他的這習性,人們乃稱其為「不會道歉的狄克包」(unapologetic Dickbag)。

受關押人犯在美軍看管下受到水刑等極慘酷刑罰。還包括使用污辱式方式摧殘犯人之人格,而小布希卻未曾對此置一言,換句話說,一切都是錢尼說了算,於是人們又稱錢尼是「馬奇維里式玩木偶戲者」當然小布希就是那具木偶了。

錢尼之家庭成員中之小女兒是同性戀,父母親均採開放主義,接受現實。錢尼本人心臟病是有歷史的,他在1978競選眾議員時,發生了首次心臟病,此後他的心臟又接連發生四次問題,均經治好。錢尼是美國自由派分子的共同敵人,歐巴馬認為錢尼是美國歷史上最差的副總統。錢尼則回敬歐巴馬稱歐巴馬才是美國最差的總統。事實上,錢尼亦未當過兵,他的理由是「家庭因素」。這一點他與波頓一樣。

波頓的角色

波頓在錢尼當權時雖是個小角色,確是內圈中人。這對他日後在政壇打轉是有利的。他1970年仍在耶魯大學時即在尼克森副總統安格紐(Spiro Agnew)手下當實習生,因此與共和黨的黨務人員有了來往。1983年並成為該黨全國委員會提案小組召集人,1997-2001年曾在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擔任研究員,並曾擔任共和黨大老貝克(James Baker)之助理。

他在2001年被老布希任命為國務院「軍械管制助卿」,正式成為共和黨重要行政人員。波頓奉行單邊主義,不甩國際組織,在他一再強力推動下,美國正式退出國際法院,他在退出的這天高聲宣稱「這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他反對多元外交,他的這一習性,使得世人將他視為「反外交」、「反全球化」之代表人物。他是一個百分百之軍力主義者,雖然他自己利用手段逃避了兵役,並聲稱他不會參加無意義的戰爭而丟掉自己寶貴生命。

波頓在小布希時代進入錢尼領導之小圈子,是個小咖,在製造對伊戰爭時更屢次不守規範,製造假證明,說是伊拉克有化武之證據。在錢尼等人因此案灰頭土臉時,他也失去了靠山,不過因為非帶頭者,故未如錢尼等人受到國人唾罵,不過知道他行事作風者,亦未報以壞話,嚴格來說,他是一個投機者,一個極端自私爭利者。

波頓在川普政府成為重要的政策策劃者,他在2019年5月中以國安會之名命令國防部派遣一組航母戰鬥群開往波灣。國務院亦命令非必要者應撤離伊拉克,令人以為大戰將臨。對此,川普保持冷靜,未曾提油澆火。截至5月底,真相逐漸顯示:波頓即為當前波灣戰雲密佈之肇始者。從當代歷史演變而觀,看得出波頓是唯一貫穿2003年波灣戰爭至今伊朗情勢緊張之製造者。對波頓而言,錢尼、倫咪、伍弗韋茲可謂是他的師傅們,傳遞波頓不正常世界觀,扭曲的價值觀。

結 語

當錢尼進入眾院作實習生時,「老師」倫咪教他此後要遵行三訓示,是為「少說話、多作事、不二心」,他兩人奉行不違,成就了大事業。然而也肇致了大錯誤。他們彼此之間「不二心」,卻對小布希有所企圖,那就是奪權、攬權。

在《為副不仁》這部片子的開頭,有著這樣的警語,十分精準地素描了錢尼的畫像,這首詞是這寫的:

「小心那些不說話的人。別人說話說,他靜觀,別人行動時,他謀畫,等到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出擊。」

其重點就在「出擊」。錢尼在小布希邀請他任其競選夥伴時,提到副總統就是閒差而已,引導了小布希允其參與外交與軍事決定工作。於是他即開始「出擊」,最終由小至大,終於獨攬外交、軍事大權。這就是錢尼如何當上「雙總統」之秘徑。

錢尼加上倫咪成功地控制了國防部。錢尼當了四年部長,倫咪當了六年,成功地編織了一張人事網,主導10年國防軍事走向。也成功地發動了第二次波灣戰爭,間接製造了ISIS。

錢尼之響亮口號--反恐,仍是非常響亮。

ISIS之陰影在,伊拉克國土破壞,人民生活仍是無助。美國製造的戰爭,留下的殘局無人在意。這個國家是毀了,人們在漫長的黑夜中看不到一絲光亮。錢尼、倫咪等達官顯要正享受著高收入帶來的高檔退休生活。

今日當權的波頓則在思索如何對伊朗開戰,他在20年前就看伊朗不順眼,誓必消滅之,如今風雨驟而緊,戰雲密又黑。端看川普怎麼想,也許他在2020年大選前無心開闢戰場,以實現2016年競選口號--不再有國際戰爭。他與錢尼不同的是,當年錢尼無連任之虞,而他卻志在連任,暫時不致自己打臉,掀起一場大戰。另外一個原因是伊朗不是伊拉克,狠話是嚇不倒的。「明日復明日」,只是這明日是一個不一樣的明日。波頓的師父們在昨日教的課,他在明日念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