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推進中國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此一宏偉的發展藍圖和規劃,便成為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經貿政策的主要內涵,並帶來積極和具體的成效,但是由於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政治、宗教、文化體制各異,以致「帶路」戰略的推展也面臨諸多不可預期的地緣政治風險。為加強與各國間理念和政策溝通,2017年5月中旬,中國舉辦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今年4月25-27日則召開第二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充分利用此一「外交主場」優勢表達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政策立場,並藉此宣示中國對外開放的具體政策和措施。近六年來「一帶一路」發展策略的推展,不僅改變了國際經貿格局,更展現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的能力。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近期發展

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主題演講,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構想。9月習近平訪問哈薩克首先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10月習近平訪問印尼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並倡議籌建亞投行。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國高層已明確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

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提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明確發起並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設立絲路基金是要利用中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11月8日,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12月29日絲路基金正式註冊。

「一帶一路」發展策略的提出對中國而言具有如下的政經意涵:1.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維繫大陸經濟的永續發展;2.與亞太地區周邊國家增進合作關係,以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3.「一帶一路」進程中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4.推動中國對外援助轉型,並藉此為開展「新南南合作」創造新的合作平台;5.配合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展,加速中國經貿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中國融入全球化;6.化解美國重返亞洲與亞太再平衡戰略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五年多來,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充分溝通協調,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共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寫入聯合國、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APEC)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截至2019年3月底,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洲延伸至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等區域。

二、高峰論壇揭示「帶路」精神

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中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演講,會議所發表的聯合公報期望「一帶一路」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倡議,各國應深化合作,提供發展的機遇,而合作的原則將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礎上,本著法治、機會均等原則加強合作。至於合作的重點則在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今年4月25-27日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主題下,有37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長出席圓桌峰會,並有來自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名嘉賓參加論壇。

習近平在國際高峰論壇開幕式,發表題為《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題演講,強調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我們應該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中國將同各方繼續努力,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托的互聯互通網路。我們歡迎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通過多方參與實現共同受益的目標。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在演講中,習近平宣佈中國將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些政策和措施為:第一、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准入;第二、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第三、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第四、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三、以市場化融資緩解債務外交的質疑

據統計,2013-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六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於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27.4%。同期間,對外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陸續推動。這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貿易投資,為世界經濟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的優先方向,其中,最受關注便是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設的推展。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等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將亞洲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聯繫在一起,為建立和加強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係,構建高效暢通的亞歐大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鐵路、公路、港口、航空運輸、能源設施和通訊設施建設等均是設施聯通的重要項目。

從發展趨勢來看,「一帶一路」合作的項目正在由以產能合作為主,逐步向產能合作、服務貿易並重轉變。由於「一帶一路」國家很多是尚處工業化初期、中期的發展中國家,產能合作是首要需求。此外,這些發展中國家基本上基礎設施落後,又缺乏應有的建設資金,因此在短期間內,基礎設施仍將是中國推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重點。對中國而言,一方面有助於國內過剩產能輸出,另一方面可提供他國資金完成基礎建設使其與「一帶一路」路線結合。然而,近來中國大規模投資或提供貸款,引發了「債務外交」的質疑。譬如,中國過度建設資金的投注導致他國無法在可預期範圍內獲利或是償還貸款,導致借款國家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

基於此,目前中國正試圖透過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商業銀行尋求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拓寬多樣化融資渠道,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穩定和透明的金融支持。

四、擴大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空間

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對內積極進行體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對外則大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並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工作。2014年「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北京會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2016年G20杭州峰會,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區域發展打造合作之路。2017年9月廈門金磚國家峰會提出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再加上「亞投行」、上合組織等多邊合作平台,期望國際社會能分享彼此的發展機遇和成果,共同參與構建全球治理和國際新秩序。

「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發展重要戰略,一方面可以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實現供需平衡,拉動國內基建投資,維持經濟增速,同時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強經貿合作關係,也將為有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提供發展的機遇。從國際視野的角度看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順利推展,不僅能為全球經濟提供增長和發展的動能,也能增強全球經濟治理模式變革的能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中國便積極在中東歐地區展開系列投資,建立合作機制。2012年中國-中東歐簽訂「16+1」平台,與中東歐之間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中國推出「16+1」平台包含11個歐盟成員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五個地處巴爾幹半島國家(塞爾維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維納、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在此一機制下,中國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每年定期會晤,並且在政策、經貿、金融、人文、觀光、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建立協調機制,中國可以藉由項目合作完成「一帶一路」倡議所需的互聯互通,以及通往歐洲各地所需的基礎設施。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召開之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便於今年4月12日赴歐參加第九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並承諾將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培育貿易新增長點、深化投資和產能合作,以及紮實推進互聯互通等四方面合作計劃,顯現出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已相當穩定和制度化,中國在中東歐的影響力日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