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選擇

徐武軍


在中、美歷經11輪談判,以雙方均加徵收對方的進口關稅收場後,長期對抗的局勢明朗化。在未來幾十年中,雙方將各自凝聚共識、集中力量,能取得技術的領先,成為首強。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

一方面,中共在主權問題上從不妥協:1962年中、印戰爭,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以及1979年的懲越戰爭,都發生在國力極弱之時。另一方面,大陸之所以避過2008年金融海嘯,是因為沒有對美國開放金融市場。這明證了中國依自己的進程來開放的正確性,也加強了走自己的路的自信。

作為小弟,台灣總得找一個大哥依靠,小弟和大哥之間可以「利」合,可以「義」合。這裡說的「義」,包含了由相同的血緣、歷史和文化累積的認同和情感。

歐美倫理道德的基礎是宗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回教都是一神教,也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他們的價值觀都不同,以至於是相衝突的。蔡英文所拜的廟,90%以上都來自開台祖先,媽祖、關公、文昌君、保生大帝、玉皇大帝、觀世音和佛祖,一個都不缺,但她卻對洋人說:「我們的價值觀相同。」這是超級的無知。台灣和美國之間以「義」合的基礎在哪裡?

如果以「利」合,小弟的首要職責就是要替大哥挨刀子:美國在南韓設薩德雷達站,南韓的樂天集團喪失在大陸的整個投資,其他的韓國集團在大陸的市場一併大幅度下降。美國完全沒有對南韓的損失提供任何補償。這就是做小弟的「義務」。

陽明山上的天線陣和樂山測距超過3,000公里以上的雷達,都是台灣自身沒有能力運用,純為對美國所做的奉獻。這是「利」的結合。大陸沒有對台灣報復,是顧全了「情」的「義」的表現。 台灣在「利」與「義」之間,作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