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日皇明仁退位,為30年的「平成」劃下句點。此不僅為自1817年光格天皇禪位以來之「生前退位」,更為戰後日本憲法規範之象徵天皇制下退位之首例。安倍內閣為此費心思量,調和平安時代所傳下的「貞觀儀式」與憲法,使「退位禮正殿之儀」及「劍璽等承繼之儀」無違憲之虞。
在儀式上,明仁上皇及德仁天皇先後發表談話的共同關鍵字為「和平」。明仁上皇在位30年,日本經濟雖深陷「平成蕭條」,地震、強颱及暴雨等天災頻仍,但「平成」卻為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未受戰亂、兵災之苦的承平時代,此為明仁上皇最感欣慰之事。
1933年出生的明仁上皇對戰禍的慘痛刻骨銘心,其囿於憲法,雖無法對歷史問題此具高度政治性議題表態,但卻極具智慧,以造訪二戰戰場,為昭和天皇所發動的侵略戰爭反省、補贖。此舉使日本保守派認為明仁上皇具自由派色彩,對之頗有微辭。
德仁以59歲之齡即位為天皇,僅次於《續日本紀》中所載60歲登基之奈良時代(770年)的光仁天皇,但其出生戰後,未經歷戰爭,亦為首位曾負笈英倫留學的天皇,不似其父皇生在戰爭時期,有著鮮明的戰爭記憶。
然而,在即位後的首次談話中,德仁天皇矢言牢記明仁上皇步伐,祈願國民幸福、國家進步發展及世界和平,而德仁天皇在2015年二戰70週年時,亦曾言「對戰爭的記憶在逝去的時候,以謙卑的態度回顧歷史,將日本飽受戰爭不幸的一代人的歷史正確傳給未經歷戰爭之下一世代,乃極為重要之事」。
德仁天皇強調「正確」記憶戰爭歷史的重要性將保證延續明仁上皇對戰爭反省及珍視和平的精神,使之不為日本右翼所利用,重蹈戰爭歷史覆轍。
對「慰安婦」、「徵用工」等殖民朝鮮歷史,與安倍內閣拮抗,致使日韓關係陷入1965年建交以來最嚴峻狀態的文在寅政府正面評價明仁上皇反省戰爭歷史的態度,認為天皇對此異於安倍內閣。文在寅總統致德仁天皇的即位賀電中,冀盼天皇對日韓關係予關愛之情。
此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日皇德仁賀電中,亦扣緊「和平」此關鍵字,「共促和平發展,共創兩國關係美好未來」。「和平」不僅為兩代天皇所心繫,更為中、日、韓關係中的共同語言。
日皇德仁即位後,日本外交進入一波高峰期。首先登場的即是5月26-28日美國總統川普訪日。此雖非川普任內首訪日本,但卻為2014年4月後,美國總統的再次國事訪問。
川普將成為新日皇首位在皇居中接待的外國元首,此應為日本對美外交「大義名分」,因美國為日本戰後的首要盟邦,但此卻不意味美日關係琴瑟合鳴。日本對川普的來訪惴惴不安,因無法保證川普在晉見日皇德仁時會有何驚人之舉。
然而,安倍首相對美外交仍極盡「撒嬌」之能事,除屢屢上演「高爾夫球外交」,此番更可能邀川普至東京兩國國技館登上日皇伉儷「天覽相撲」時所坐之二樓貴賓席,觀賽「夏之場所」的「千秋樂」,並與日相安倍同頒優勝獎盃,此應為日本給川普的最大殊榮。
惟安倍內閣如此費心安排,美、日能否賓主盡歡,不無疑問,因川普不會為此即將其念茲在茲的日本對美貿易享有近700億美元出超的帳一筆勾銷。在川普訪日前,不僅美、中貿易談判再生波瀾,美、日貿易摩擦亦頻添變數,川普雖同意推遲對日本輸美汽車加徵關稅措施,但卻可能變相祭出數量限制。日本認為此舉無異對日毀棄於《貨物貿易協定》(TAG)談判期間,不對輸美汽車加諸懲罰性措施的承諾。美、日TAG談判似乎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關稅人」之稱的川普執著於揮舞關稅大棒迫使中、日及歐盟等在貿易談判中作出讓步。《紐約時報》報導,盟友及歷史學家皆認為,川普對關稅獨沽一味,源自於80年代與日本貿易及競爭的失敗經驗。至今,川普主政下的美國,與日本之貿易摩擦方興未艾,川普堅信以關稅足以挫敗安倍。
外弛內張的美日關係促動安倍致力改善中日關係,此表現在中、日領導人「穿梭外交」的重啟。習近平將支持6月28日於大阪召開的G20峰會,親自與會,此行雖定位為工作訪問,但乃大陸國家主席睽違九年的日本行。之後,安倍將繼去年10月的正式訪中,於今秋再度走訪中國大陸,而習近平亦可望回訪日本,實現任內首度正式訪日,會晤日皇德仁。中日關係可望全面恢復常態。
川普的「美國第一」使中、日彼此在外交需求對方。5月16日,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訪日,除會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外,17日赴輕井澤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共同主持中、日第六次「高級別政治對話」。中、日不僅將在北韓核武及綁架日人等問題解決上合作,面對川普的關稅保護主義,亦將共同推進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維護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
其實,日本與美國不僅在雙邊貿易上存在矛盾,對北韓飛彈問題,雙方亦感受到明顯的溫度差。5月9日舉行的美、日、韓防務官員對話中,日本主張不應限於中、遠程,短程飛彈亦是問題,但美國並未認同日本的看法。日本共同社轉述日本外交消息人士評論指出,日本正被川普說了算的美國所擺弄。誠然,在外交上,日本不會放棄美日同盟,但不同意川普的態度溢於言表。
7月21日,安倍將在參議院定期選舉及可能同時解散改選的眾議院大選中,接受民意考驗。為求勝選,再續安倍內閣,安倍首相須在對美TAG談判中,力守底限,並在北韓問題上尋求突破。此等外交難局在在需要中、日彼此策應,中、日關係改善為日本實現戰略利益之重要路徑。
大陸新任駐日大使孔鉉佑為朝鮮族,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專攻日語,曾擔任駐日公使長達15年,不僅為北京外交系統中的知日派,更為「六方會談」的中方代表,熟稔北韓事務。孔鉉佑使日符合當前中、日在朝核問題解決中合作的外交需求,應可助力急於打開日朝關係之「安倍外交」,為中、日關係升溫添柴火。
改善中、日關係為安倍實踐國益之路徑選擇,台灣難以等待安倍回頭,棄北京,就台北。台灣政壇各路志在下屆總統大位者,於競相走訪日本之餘,應審視台、日關係的虛與實,洞悉日本友人寓意在「建前」(場面話)中之「本音」(真心話),始能期望台灣與東亞國家相向而行。
隨著民進黨初選啟動,2019年總統選戰加溫,蔡英文總統以「辣台妹」自居,在大陸政策上持續升高對立,無視東亞周邊國家在外交政策上採取的「對沖外交」,孤注一擲,「對美一邊倒」,在美、中貿易爭端中站隊美國,甘為川普對中外交的「台灣牌」,更一廂情願向日本喊話,希望實現台、日安保合作。
其實,在兩岸關係不睦,中、日關係升溫之際,蔡英文不僅難以突破台、日關係,更易使「台灣問題」擺到中、日關係議程中,重新栓緊「72年體制」。對日本而言,台海安全情勢穩定攸關其南面安全,安倍首相不會等閒視之,但此不意味日本將為台灣挺身而出,犧牲中、日關係的利益,共同對抗中國大陸。
日皇德仁即位時,蔡總統透過推特發文,期待在令和的時代,台灣與日本相互扶持,持續彼此的最佳夥伴關係。惟台灣應定位己身為東亞「和平紅利製造者」,與域內各方心之所向的「和平」共鳴,而非寄望美、日於兩岸緊張升高或可能的衝突中,為台灣挺身而出。
明仁上皇在位30年,為明治維新以來首見之未受戰亂、兵災之苦的日本承平時代,實現年號「平成」所寓意之「內平外成」,此和平之冀盼亦為「令和」的「美麗的和諧」意境所承繼。在「令和」之伊始,日本各神社民眾紛至沓來,祈願和平永續。「莫忘足下,深掘立地,必有甘泉」,和平為橫跨平成與令和世代的價值。台灣在對日關係上,應以「和平」為「絆」,促台、日成為「價值夥伴關係」。◆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五四 100週年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