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在國民黨2020初選民調勝出後,綠營弔詭地發出蔡英文必勝的喊話。
眼下大約六成高雄市民反對韓國瑜參與2020年選舉;而罷免韓市長職位的連署書也已超過16萬,估計今年超過20萬分或不在意外。
綠營與蔡英文原先恐懼韓國瑜堅守高雄,為藍營2020的參選人收獲大量南部選票,韓打破國民黨原先的布局和預期,給了綠營調整戰術的契機與空間。看來,蔡英文至少掌握三成台灣選民的支持,她或能贏在對手陣營的不夠團結,互相瓜分選票上面。
韓國瑜聲稱「拒絕一國兩制」,卻提不出更明確、更可行、更有願景的方案,格局不超過蔡英文。
眼下,韓國瑜在年輕選民的支持率方面,相較去年已流失過半,這恐怕不僅僅是綠營的網軍攻擊所致。大家的政治邊界既然相同,韓國瑜的選情就會相當被動,而蔡英文卻能集中黨政資源來打這場不對稱的選戰。
有個弔詭現象:明明台灣的經濟問題困在兩岸的政治壁壘,但藍營人馬都主張不碰政治;綠營則相反,他們會將作繭自縛的經濟困境和民怨導向有利自己的政治解釋。
香港民生經濟的貧富不均,比台灣嚴重許多,被導向認知為一國兩制的問題。這就讓綠營控制台灣選民、拒絕一國兩制有了活教材。
藍營靠韓粉、靠民怨,而不是靠組織、靠理念,這場選戰看起來便像舊時的一個草莽英雄揭竿而起,領著一群「粉」對上一個現代系統的團隊。
韓國瑜聲稱要在「美中台之間成為彼此都能接受的人選」,是「維持現狀」的另一種說法。看來拱韓國瑜,拱蔡英文,都「堅拒一國兩制」,不管誰上台,能有什麼不同?
然而對不少台灣選民來說,每四年一度的領導人選舉有「變天」的意義,許他們未來一個憧憬。這種選舉民主,在某種意義上是「選主」,只不過被塗裝了現代的「公民」。
參選人為求勝選與連任,必然也得平庸、媚俗與權變。選舉民主在台灣,經常是折損菁英,而不是選賢與能。於是,真正的菁英不在政治、不掌政權;庸人當道,沉淪無可避免。
直選搞了20多年後,聰明人可能變多了,對「選主」懷抱希望的人少了,在「維持現狀」裡獨台與台獨的輪迴,已無法安定其神經。不論「民主自由」還是「維持現狀」,都需要新的組合與新的思維,需要新的秩序和取向。
雖然蔡、韓與美國都在努力把持舊的框架,但無論意願或條件,他們既「統」不了,也「獨」不了,只能持續的壟斷與內耗。
老派選民多傾向政黨認同,新選民或已不在意柯文哲消費歷史人物,也不在意其黨名黨章了。
關鍵是,柯文哲的所謂第三勢力,除了「共議一國兩制 壯大現狀生活」之外,能提出比「不統不獨 維持現狀」更進步、更務實、更有前景的方案?◆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香港騷亂
108高中歷史課綱與台灣問題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