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掀起貿易戰後,向來追隨美國的日本也不甘寂寞,6月底大阪「G20」峰會開完,7月初即用同樣理由對南韓打貿易戰,南韓不甘示弱,立即反擊,雙方攻防的激烈,不亞於中美貿易戰。
由於歷史因素,日韓關係一直很脆弱、敏感。1592年,日本戰國大名(諸侯)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半島,將所殺朝鮮人、明朝人的耳朵或鼻子割下,共20多萬,埋在京都市東山區,稱做「耳塚」或「鼻塚」。明治維新後,日本再度侵襲亞洲大陸,1910年併吞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直到二戰日本戰敗投降。因此,南北韓都對日本有極深的仇怨。偏偏日本對亞洲國家從不誠心、認真地道歉、賠償,使得歷史意識爭議,及其延伸遺留下來的慰安婦、徵用工問題,經常成為日韓糾紛的導火線。
2018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判決,二戰期間涉及強徵朝鮮半島勞工的日本企業如三菱重工、新日鐵住金等必須賠償;12月又發生南韓驅逐艦用火控雷達瞄準日本自衛隊飛機的事件。日本認為,賠償事宜1965年所簽日韓請求權協定已解決(南韓民主化後現在的新政府認為,那是軍事獨裁政權沒經民意認可所訂,而且很不平等),再三要求磋商、談判,南韓毫不理會,並準備拍賣涉及徵用工案的在韓日本企業資產,以支付賠償。於是日本按捺不住了。
今年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突然宣布,嚴格加強對南韓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同時聲明要把南韓從出口優待(限制少、通過快)的「白名單國家」(27國)中剔除(南韓是第一個被除名的),以後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轉移、零組件出口到南韓,都須審查。7月4日啟動管制,首先是半導體製程中所需的三項重要材料:生產手機螢幕、OLED顯示器所需的氟聚酰亞胺(Fluorine Polyimide)、光阻劑(resists)和用於蝕刻矽晶圓的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將從現行的簡便程序改為每次出口都須審查,耗時約需90天。
日本採用的方式,不是像川普那樣加徵關稅,也不是禁止出口,而是「管制」出口。但這對南韓三星電子(全球半導體第一大廠)、SK海力士(第三大廠)傷害還是很大,因為南韓占全球半導體供應量的70%,這一定會干擾半導體的全球供應。智慧型手機(蘋果、華為等)、個人電腦(HP、聯想等)、電視(新力、松下電器等)都需要半導體,日後的5G通訊、自動駕駛、物聯網也需要半導體,這等於是對南韓發動貿易戰。
起先,日本出口管制的理由很曖昧模糊:「發生不適當的事情」,經質疑追問,拖了數天才說,是因南韓半導體材料等戰略物資管理不當,包括氟化氫,2015-2019年3月有156件違法出口至越南、伊朗、敘利亞等國,事涉「國家安全」。這難道不能透過外交管道提出警告或要求改善?一定要用貿易當武器來突襲?可見,日本只是找藉口罷了。然而,貿易戰是兩敗俱傷,日本也會付出比賠償徵用工還要高的代價。
半導體製造是南韓產業的王牌,但依賴日本的比率非常高。日本管制對南韓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精準擊中南韓的痛處。
日韓在歷史意識上三不五時就會爭論,但經貿、旅遊仍很密切。日本供應機器、零件、原材料,南韓組裝,再銷到全球,這是過去的分工和默契;南韓民眾赴日旅遊數十年都是日本外國觀光客人數的首位,直到2015年才被中國取代。日本這回在經貿上輕率啟釁,砸毀了原有的分工和互信。
7月下旬至8月初,日韓雙方在瑞士世界貿易組織(WTO)唇槍舌劍,美、日、韓三方外交人員頻頻交叉或共同對話,無法化解爭端。8月2日日本內閣執意將南韓從「白名單」中剔除,同月28日生效,南韓受制於日本的,因此還會殃及半導體以外產業。南韓民間掀起澎湃地拒買日貨運動,涵蓋使用日產原料的韓企製品。
日本出手如此之重,鐵定會滯後南韓企業原材料、零件的調度。南韓擔心這也會打擊到下一代產業,特別是未來主力的燃料電池車(FCV)零件和原材料。尤其是碳化纖維、電池正極材料方面;量輕而強度高的碳化纖維,飛機、FCV燃料電池的正極都不可或缺。而南韓的生物科技領域也會動搖,因為醫藥品受委託公司過濾不純物質的過濾器,部分是由日本供應的。
8月5日,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原材料、零件、裝備競爭力強化對策」,據此設定半導體、顯示器、汽車、電機.電子、機械.金屬、基礎化學六大範圍的100個項目為戰略項目。日本企業握有70-90%的氟聚酰亞胺、光阻劑、氟化氫等20個項目,要一年內做到「穩定供應」;其他80個項目五年內達成,但具體項目該部以「公開不利」為由未公布。
「穩定供應」意味從日本以外的地方籌集,推動擴大由其他國家進口或國產化。韓國政府支援企業研發,七年要投入78,000億韓圜。促進三星電子等需求極大的企業與國內零件製造商共同開發,提升國產化比率,儘早脫離「依賴日本」。更以24小時通關、簡化手續、降稅等催促企業行動。
韓國對日貿易赤字的主要品項為電子零件、化學製品.化學物質、橡膠.塑膠、一般機械零件、精密機器零件、非鐵等一次金屬製品。2018年韓國對日貿易赤字達240億美元,正是因日韓分工的結構。今(2019)年1-6月對日赤字,電子零件就超過20億美元。
變更結構耗費成本、時間,儘管有企業私下還不想打破日韓分工,但「籌集不確定性升高是事實、必須研究替代方案也是事實」。其實,韓國從2000年代初就注意到太過依賴日本零件、原材料的問題,而推動國產化,現在韓國政府是明確加速這項措施。儘管開發零件、原材料需要較長時間,能否實現尚未明朗,但南韓下了決心去做。
8月12日南韓宣布,自9月起,也要將日本從貿易優待的「白名單」中除名。
安倍政府「管制」對南韓出口,日本也會自傷,企業出口銳減,全球市占率降低,日本企業也希望政府間的對立能儘快解除。也有遭阻擋的日本企業立即尋求「變通」,如產製氟化氫的日本森田化學就計畫今年內轉移到中國大陸生產,供應中國、南韓的廠商。
日韓雙方現在已有點為對立而對立,帶有意氣、火氣而情緒化了,彼此都討不到便宜。而日本更憂心在對付北韓上,讓北韓看到日韓的不和與矛盾,逮到分化切入的機會。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的紀念日,也是南韓的光復節,文在寅當天的演講非常克制,沒有「反日」味道,也未提慰安婦、徵用工,可以看成是對日本釋出善意,盼能優先消除雙方的貿易對立。
文在寅還替日本找下台階說,戰爭結束,也是日本自身擺脫軍國主義,從侵略戰爭中解放出來的日子。南韓不會停留在過去,將持續與日本進行安保、經濟合作。
文在寅表示,面對日本實施「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南韓要走一條負責任的經濟強國道路。他認為,拿自己國家有利的部分作武器,會破壞自由貿易;先發展國家不能阻礙後發展國家。
只是,安倍並沒有把握善用文在寅的善意,當天仍以自民黨總裁的名義向靖國神社進貢,讓韓國民眾不快。
日韓對立會波及經貿到何種程度,目前還看不出來,貿易戰也沒有停歇的跡象。可以肯定的是,如裂痕持續加深,一定會影響到美國的亞洲戰略。南韓近代對日本的仇怨尚未得到撫平,如今雙方又結下新的樑子,看來的確很難善了。◆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香港騷亂
108高中歷史課綱與台灣問題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