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衝突加劇 美國進退維谷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前 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是朝鮮脫離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獲得民族解放的一天,也是韓國獨立紀念日。朝鮮半島日後的發展卻完全背離朝鮮人民的熱望,國家陷於分裂至今。雖然如此,半島上的兩韓政府仍在每年的8月15日,昭告國人毋忘日本對於朝鮮民族鎮壓剝削的悲苦,更不斷提醒同胞懷想朝鮮民族艱辛困頓的奮鬥歷程。

今年這一天是朝鮮半島光復74週年,南韓總統文在寅發表紀念演說,表示期望2045年可以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韓國」,因而能夠屹立於世界。雖然不可避免地必須談到過去朝鮮人民悲苦的受難過程,但文在寅也意有所指地表示,「我們並沒有停留在過去,而是不斷與日本在安全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嘗試與日本一道療癒殖民時期的受害者的傷痛」。又說,「我們以史為鏡,堅持攜手合作的立場,期能擺脫歷史走向未來。」

雖然不打算針鋒相對,文在寅的演說裡仍批評日本,「在國際貿易分工體制下,任何國家若把自身的強項化為武器,便無法繼續維持自由的貿易秩序」,暗示日本今年7月初宣布對南韓加強半導體原料的出口管制,是一種「不智的行為、傷害南韓經濟、且不利於自由貿易的舉動」。

文在寅對日本的批評,顯示韓國與日本近年來的衝突已經到白熱化程度。這些衝突的層層積累之下,美國在東北亞最堅強的兩個盟友出現了深刻的裂痕,尤其近年來雙方關係降至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的最低潮,美國政府面對日韓關係演變,缺乏遠見在先,無力因應在後,而目前以美國利益至上為號召的川普政府,更顯示美國對日韓兩國政策已走到進退維谷境地。

日、朝的歷史舊恨難以化解

這些年日韓關係本就詭譎動盪,2019年適逢朝鮮半島反抗日本殖民的「三一愛國主義運動」100週年,可說為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1919 年3月1日,韓國獨立人士在今日的首爾向世界宣布獨立,引發朝鮮各地大規模的反日示威遊行。三一運動獨立浪潮迅速席捲朝鮮半島,整個事件也使朝鮮人付出了慘痛的傷亡代價,八千人遭殺害,萬餘人被捕入獄。「三一運動」增強了朝鮮民族的凝聚力,對韓國的獨立產生催化作用,促成爾後大韓民國政府的成立。「三一運動」因此是韓國人深層的記憶,他們不會忘記當年日本帝國主義鐵蹄如何蹂躪朝鮮民族,因此「三一運動」的反日情緒,似已融入韓國人的血液。南韓政府將「三一運動」紀念日命名為「三一節」,為國定假日。雖然二次大戰已經結束多年,今年的三一節更容易激起韓國人對日本的同仇敵愾情緒。

日本二戰後被美國佔領,1952年才恢復憲政治理,成為正常國家,不過外交及安全政策受美國支配,1951年簽訂《舊金山和約》的當天,日本便與美國簽訂《美日安保條約》,等於日本接受美國的核子傘保護,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對應冷戰的前沿基地。不過當時韓戰正在進行,直到1953年7月結束,南韓才結束戰火,美國、南韓也迅即在當年11月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自此美、日、韓形成圍堵亞洲共產勢力擴張的「鐵三角」。

不過因日本殖民朝鮮半島35年,令朝鮮人深惡痛絕,南韓與日本關係在戰後相當時間內,一直無法建立外交關係。韓戰期間,美國積極調解下,1951年10月開始預備性會談,雙方對歷史問題的爭議和分歧過大,歷經13年又8個月的艱苦談判才在1965年6月22日簽署《韓日基本關係條約》,建立外交關係,當時韓國總統是朴正熙,日本首相為佐藤榮作,美國則是詹森總統任內。

當時南韓民眾對朴正熙與日本交好的政策並不滿意,相當數量民眾認為南韓不該屈從美國壓力,認為日本並未真誠道歉。1965年雙方為建交簽署的協議,日本方面提供的無償三億美元,有償兩億美元,僅是援助,並非「賠償」,他們認為朴正熙作法草率而極力反對,南韓尚且出現反對韓日建交的大型示威。經過南韓政府威力掃蕩,雙方終於建交。當時的南韓政府與日本同意,此後兩國及其國民之間關於戰爭期間求償權「已獲解決」,任何一方不得再行主張。

早在日本殖民時期,南韓民眾常被迫為日本在韓政府和企業提供勞動,1997年四名南韓民眾以殖民時期曾被迫為日本企業新日鐵住金(原新日本製鐵)從事強制勞動為由,在日本提起訴訟,大阪地方法院認定該企業無賠償責任。四名當事人敗訴後,回到南韓繼續興訟,在一、二審時南韓法院均維持日本判決,但在最高法院出現逆轉,2018年10月30日裁定,新日鐵住金需賠償每人一億韓元(約折合新台幣270萬元),日方朝野聞訊譁然。日方認為在1965年日韓關係正常化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徵用工的補償問題已獲「最終完全解決」,但南韓最高法院裁定,請求權消滅的時效主張「違背信義誠信原則」,原告的個人索賠權不因《日韓請求權協定》而消失。

原告律師團表示,倘若新日鐵住金拒不賠償,將聲請強制執行,扣押資產,但由於該公司在南韓沒有資產,考慮向第三國提出扣押手續。《朝日新聞》報導,類似訴訟案件已超過15件,影響日本企業約70家。針對南韓最高法院裁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極為不滿,說這是「不可置信的判決」。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召見南韓大使抗議,表示不會接受。對此情勢,日本政府主張交由第三國仲裁,遭南韓政府拒絕,兩國關係急速惡化。

1982年日本開始修改教科書部分內容,淡化日本在二戰期間侵略的史實,日本首相也接二連三地參拜供奉有軍國主義分子的靖國神社,引來北京和首爾強烈抗議。日韓間更有慰安婦問題,經常引起彼此惡感,朴槿惠時代,雙方曾努力解決。2015年,朴槿惠與安倍晉三達成《慰安婦問題協議》,成立基金會,日本同意向基金會撥款10億日圓當補償金,但南韓輿論批評該協議有「縱放」日本之嫌,不滿談判全程沒有民間慰安婦組織參與。

慰安婦代表拒絕從基金會收取撫慰金,並以南韓在日本拒絕認責情況下與對方達成協議為由,於2016年8月狀告南韓政府。文在寅入主青瓦台後,履行競選時清除積弊的承諾,下令外交部長康京和重新調查《慰安婦問題協議》。康京和的調查報告批評朴槿惠決策時沒有考慮受害者意見。指朴槿惠將慰安婦問題與日韓關係綑綁導致雙方關係惡化。

新仇加深日韓敵對

在雙方敵對感加深的情勢下,日本政府7月1日宣布,自7月4日開始將對南韓實施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控管相關原料輸出南韓。日本政府人士乾脆直接透露,這是對南韓採取的經濟報復,對韓日出現的「徵用工賠償」訴訟「表示不滿」。

日本確定採取經濟報復後,南韓外交部長趙世暎立即發表聲明,表達對日本的措施「深刻遺憾」,並要求日本撤回限制。而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成允模則表示,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依照國際法和國內法原則,以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針對南韓的反應,日本倒是胸有成竹。安倍向媒體表示,日本的所有措施都沒有違反WTO與國際貿易的法規,限制措施是「重新檢討日韓雙方的信賴關係」。

國際媒體透露,南韓有意聯合中、美合力對日本施壓。康京和說,「對此,(南韓)希望與可能受到日本這一舉措間接受害的國家進行合作」。據信南韓進口日本原材料生產的半導體向中、美出口,供兩國生產智慧型手機和電腦所用。國際貿易競合本就各懷鬼胎,如此直率地邀約美、中兩國為南韓出頭,未免一廂情願。另外南韓表示已準備進行反擊,聲稱「等WTO做出裁決的時間太長,不排除對日本發動對抗的舉動」。最近南韓已出現拒絕購,銷毀日貨,拒絕日企,要求政府不用日產設備,拒赴日本旅遊的大規模市民運動。

日本8月2日宣布,8月28日起將2004年加入「白色清單」的南韓移除。「白色清單」上有27個開發中國家,可享有對日貿易的最惠國待遇。不過南韓已聲稱,從8月12日起將日本自南韓的「白色清單」移除。

除了經濟、貿易牌,南韓也威脅日本,兩國簽訂的《軍事情報保護協議》,2019年8月底到期後可能逕予廢止,停止與日本分享(特別是來自於北韓的)情報,以目前狀況看,約滿之前雙方真誠商討該協議是否繼續延長,似乎是難上加難。

2019年日本防衛省即將出版的「防衛白皮書」,計畫將南韓作為國防盟友的排名,由目前的第二降至第四位。2018年的日本「防衛白皮書」,「準同盟國」中南韓排名第二位,僅次於澳洲。8月10日的日本媒體報導,2019年南韓的排名,已落居澳洲、印度和東協之後,成為第四位。「防衛白皮書」還列出多項日、韓的各種紛爭,如南韓選在存有爭議的獨島(日方稱竹島)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如2018年12月,南韓一艘驅逐艦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內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本自衛隊飛機等等。

基於歷史恩怨,「徵用工賠償問題」導致雙方完全失去信任,憎惡感與日俱增,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人討厭南韓的比例高達74%,已達不可忽視,甚至不可扭轉的地步了。至今雙方都不願給彼此台階下,遑論真誠地解決對抗。

華府頭大但協調無方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日、韓關係緊張將置美國於不利境地。川普為此呼籲兩國快速而具體地改善雙邊關係,並稱「日韓兩國總是在吵架,我們必須好好相處,以免使我們陷入不利情勢,他們應該是盟友」。日韓豈僅只是「吵架」,說雙方已達劍拔弩張的境地也不為過。

不過大部分時間川普只是沉默以對。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韓國問題資深研究員史奈德(Scott Snyder)發文提及,美國向來會介入日、韓的爭端,因為共同面對北韓的安全威脅,也因為中共軍隊的強大,威脅著美國。但近年盟友吵架,川普顯然「缺席」,川普主要的考慮似乎在美軍駐守日本和南韓的功能(特別是花費),曾多次表示質疑,認為美國並未獲得實質利益。史奈德提到川普沒有公開行動緩解雙方衝突,或讓日、韓以為「可以放手繼續爭鬥」。他說,川普雖然不希望美國兩個東亞盟友關係緊張升級,但顯然已「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川普的沉默和不作為,將不可避免地讓危機升級。

川普7月19日證實,文在寅希望華府介入日韓貿易戰,他說如果「日韓兩國都想讓我介入,我就願意涉入其中,這像一份與日本和韓國打交道的全職工作,而我喜歡這兩位領導人」。川普或欲進行調解,但若有一方感覺勉強,甚或感覺被迫,川普的角色即大打折扣。

結 語

日本與韓國的衝突有歷史的因素、現實的因素、領土的糾紛、民族情緒。川普即使想充當調人,恐怕也不容易。再說,他壓迫日韓提高各自的軍事分擔比例和經費,增加兩國和美國國防合作的額外負擔,也傷害兩國朝野的自尊。

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設計與日韓也出現相當可觀的落差,甚至危害日韓各自的國家利益。日本主要的威脅來自北韓,但川普太注重與金正恩的「私人關係」,常自詡和金正恩的關係極佳,他那名言說自己與金正恩「談戀愛」成為國際笑柄。川普所作所為,日本普遍認為不尊重日本的想法也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在韓國問題上川普也我行我素,少考慮南韓的立場和利益,特別是與金正恩的互動。川金三會下來,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依舊原地踏步,使文在寅背負國內保守派罵名。反倒是文在寅主張對日強硬,支持率從原來不到30%立即回升至幾近50%。

現在日、韓都由較強硬的民族主義者主政,皆有輸不起的壓力,他們對外強硬,其實有非常複雜的內部因素,無論文在寅或安倍晉三,都不可能倏爾做出讓步,反而為一己在國內的聲望,必須擺出一副不惜一戰的姿態。明白這一點,便可理解川普的努力(如果有的話)可能是白費力氣,難怪川普當和事佬也意興闌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