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後,美國何去何從?

兼論美中關係有何轉機希望

熊玠
(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舉世注目的美國大選,計票結果顯示拜登獲得290張的「選舉人」票(78,701,133大眾票);相對川普的232張選舉人票(72,948,280大眾票)。所以拜登當選下一任總統無疑。但由於現任總統川普拒絕接受自己的敗選,儘管提不出證據卻矢言選舉有舞弊問題;不肯承認拜登當選。除了威脅訴諸法院查核選舉與選票(見下)的合法性,並且下令白宮與行政機構不可與拜登的團隊分享任何政府信息;更不許採取任何移交步驟。這一切會僵持到什麼時候,在此文著筆時,仍是未知數。

另外,拜登雖是得到290張「選舉人」票,遠超過所需的270張的門檻要求;但按照美國的選舉人制度,各州的選舉人於12月8-14日之間還須要例行公事再做一次投票以表示正式選出拜登;並出具正式的公證書。這些公證書送到國會的參院以後,還須待參院於1月6日正式認可,然後拜登方能於1月20日就職。所以川普與他共和黨的支持者還有足夠機會插手干擾,甚至幻想有翻案機會。

川普的藉口、策略與幻想

由於應付新冠疫情,這次大選特別採取兩項措施。一是允許郵寄投票;二是選民可以提早在11月3日投票日以前數日排隊投票,一直到投票日。孰料這些新措施給了川普一個機會(藉口)指控郵寄投票與如此拉長投票時間的作法富有舞弊機會。因此造成了川普對選舉與選票兩者的合法性一再提出雙重的質疑。由於在好幾州(譬如賓夕法利亞州、密西根州、喬治亞州等)計票開始時恰是川普領先,但以後卻被拜登趕上並追過,所以他的團隊以選舉舞弊為由向不同州的法院控告,務請法院能制止計票的繼續;並勒令一定要用手算方式重複計票。沒想到各地法院紛紛拒絕他們所請。早在選舉開始前夕,川普就已放出風聲:如果由於選舉的「非法」票源(主要指郵寄票)而造成拜登「偷取」了選舉勝利,他絕對不會讓出白宮。他以為這樣的姿態會給他贏來更多選票。但事實證明此計並未得逞。不過在他敗選後,對他那賴在白宮不讓出的誓言,似乎他是預備兌現的。

既是各州的選舉人還須在12月投他們的票以正式公證拜登當選,川普仍然還存有翻案的幻想。其理由頗為複雜。我們須要熟悉美國大選程序冗長瑣碎的步驟,方能瞭解川普為何有此幻想。雖然規矩是--而有些州還有立法規定--每州選舉人一定要選在本州贏得大眾票最多的得主,但也有選舉人逕行投相反的票,而這種情況在上次2016年大選時就發生過。所以,川普仍希望在他敗選的某些州裡的選舉人在投票時,會出現這樣的演變、並以那樣改變的結果(川普當選)發出公證書。當然這種機會可能性極微,但如果它發生,那麼依據法律,該州的州長必須再發出一份載有該州真正當選人(拜登)的公證書。

像這樣「選舉人團」的作業完成後,國會參院從所有50州收到的當選人公證書中,有的州可能是兩份,所載的當選人名也各異。雖然這種翻案的機會微乎其微,但至少促成了川普的幻想。何況參院的主席是川普的副手彭斯副總統。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川普極力拖延與攪局的意圖,未嘗不是因為這些跡近幻想的憧憬在作祟。

美中關係有何轉機?

以目前形勢來看,美國在川普四年任內除了天災人禍外,就是被帶入了全國迷失方向之厄運。更嚴重的是舉國分裂失衡;更喪失了國魂。所以拜登一再說他的最大使命,是要把國魂找回來;更須把美國失落了的(以往在世界舞台上)馬首是瞻的地位加以恢復。而在世俗層次上,當務之急是如何才能(比川普政府更有效的)克服新冠疫情的猖獗與因此而招來的經濟危機--以及由此帶來的10.2%的失業率(超過1,400萬人失業)。而要挽救經濟就非正視美中關係不可。他要糾正川普對華政策的雜亂無章與因此而留下來的爛攤子。在他與外交協會一個深談訪問中,拜登承認中國崛起的確是對美國一大挑戰。譬如由於來自中國的競爭,美國喪失了100萬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但,他認為川普隨意對中國產品橫加25%關稅的辦法,結果反而是害了美國的消費者。言下之意,他可能會取消川普所加的關稅。

拜登的對華政策將遵循兩個原則來應付中國的威脅。第一是須要在法律範圍之內進行。因此必須強調透明度,以針對中國的網路作業,防範(川普常指控的)華商「竊取」美國高科技的行為。第二是如何透過攏絡亞太地區的國家,以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權勢地位。他表示為達到此目的,美國必須加強在亞太地區的海軍部署與深化美國和該地區國家的關係,譬如澳洲、印尼、日本,以及南韓。雖然這意味著潛在地包圍中國,但涵蓋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於11月15日簽訂。其中除了發起的「東南亞協約國」(ASEAN,東協;大陸稱之為東盟)的10成員國以外,再加中國與上述四國(澳洲、印尼、日本、南韓)。因此他原先的構想,恐怕勢將被迫從圍堵轉變為更廣泛與深入地與中國合作。譬如除了氣候、能源、核武禁運等,還可以在其他領域,包括環保、基層建設、甚至科技共同研究等。

拜登矢言他反對美國外交政策企圖以其雄厚勢力改變他國政府性質之目的。

此點意義非同小可,因為自尼克森(與季辛吉)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雖然是要聯合對付蘇聯,但其中暗藏了一個不可言喻的秘密動機。那就是希望通過交往會有更多華人仰慕美國的民主制度,因此會增強民間壓力,促使共產制度的改革。最近,川普的國務卿蓬佩奧口無遮攔地攻擊北京政府,也就等於反映了對美國這一企圖失敗的失望(但他沒想到:越是他罵北京,中國人民越是擁抱他們的政府,此乃民族主義使然)。而拜登的反對立場,是極為務實的。如果這個信念能做其外交指導原則的話,那將表示在拜登任內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比較正常與規律化。

在正常的美國對華政策之下,有幾項發展是可以預測的。譬如,川普任內的拒絕人文交流,可能會被扭轉。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問題大概也可以解決。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可能也會向中國取經,學習中國成功克服疫情猖獗的經驗。而且美國也會重返那2016年由195個國家簽訂的巴黎氣候協約(川普於2018年帶領美國退出該條約)。

總之,拜登與川普相較有兩點不同,而這些不同也會表現在他們的對華政策。第一、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川普做事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為人鮮顧情面,常常以自己幻想當作真實情況對待。如面臨責難,則不惜支吾應對而不說老實話(《紐約時報》曾有統計,說他就任不到兩年,就扯謊兩萬多次)。相反的,拜登為人則比較正常,循規蹈矩,待人較為寬厚。譬如競選期間在電視上與川普辯論,而在川普不按規矩地不停打斷拜登的發言,在任何人都會動氣的氛圍下,拜登卻以不動氣的口吻對聽眾說道:「我們是好鄰居;雖然鄰居會吵架,但事後我們仍然是好鄰居。」像這樣的寬宏大量絕非川普所有。

第二點兩人不同之處是,川普在2016年高喊「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當選總統以前,沒有做過一天任何政府的職務。所以他上來發號施令,完全是盲人帶路,常常迷失方向。他總以管理自己私人公司的辦法來治國,所以除了一意孤行以外,就是隨時亂炒屬下的魷魚。拜登則不同,他在出任歐巴馬的副總統以前,曾經36年(1973-2009年)擔任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成員與主席,所以他是有雄厚的公職經驗。而且是在外交問題上得心應手的老將。拜登曾語人曰:在他做奧巴馬的副總統時,他所接觸到無數外國元首中,沒有一個多於他見到中國習近平主席的次數。所以,這也許是在他身邊的外交顧問群迄今沒有中國專家之故;因為他就是自己關於中國問題的顧問。所以,基於這些考慮,如說在拜登任內的美中關係會恢復正常,大概可以拭目以待。

僅以此作本文之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