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應是全球公共產品

評西方發達國家的「疫苖外交」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啟動「疫苗外交」

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Craig S. Faller)示警中國「疫苗外交」使美國影響力正在敗退,美國總統拜登對此嚴肅面對。

3月12日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聚焦「疫苗外交」,透露出新冠疫苗不僅攸關防疫成敗,更為各國遂行外交目的工具。Quad會後在《共同聲明》中表示,美國製藥公司Biological E. Limited將在2022年底前,向印度提供能足以製造10億劑疫苗的資金援助,日本亦將通過國際合作機構(JICA)向印度提供日元貸款,協助疫苗製造,使印度成為足以抗衡中國的「疫苗強國」。

Quad的聲明意味,在美國、日本、英國及德國無法如中國或印度一般大舉向他國捐贈疫苗時,美、日意圖操作印度疫苗與中國疫苗分庭抗禮,維繫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新冠疫苗的研發、生產及分配,不僅是公衛或醫學領域,更在中、美維繫或爭取權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中、印皆聲稱,向他國捐贈疫苗或推動有關疫苗國際合作沒有政治考量。針對美、日等國質疑中國利用新冠疫情大搞「疫苗外交」,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無論是中國疫苗,還是外國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疫苗應是全球公共產品,當造福全人類。

全球新冠疫苗供需失衡

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已向國際社會提供逾3.5億劑疫苗,包括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其中有歐盟成員國匈牙利。此外,對新冠疫情嚴峻的義大利及多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以技術轉讓及合作生產方式製造中國疫苗。歐盟對27個成員國無法公平分配疫苗,接種進度遲緩,引起成員國不滿,其他歐盟國家今後恐陸續接受中國疫苗,以解燃眉之急。疫後,中國將與這些國家相互承認「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疫苗護照),率先重開國境,透過人員往來,擴大經濟及政治影響力,創造有利「一帶一路」開展的國際環境。

當下全球的疫苗供需極度失衡,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指出,目前佔全球人口15%的富裕國家手頭握有45%的疫苗,他警告道,全世界正處於「災難性道德淪喪」的邊緣,此將為全球防疫的致命傷。美國總統拜登為確保民眾優先施打,延續前總統川普的管制疫苗出口政策,致使數千萬劑未獲美國食藥署(FDA)核准的AZ疫苗囤貨於美國倉庫內無法轉供他國。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搶購量居冠,超過人口所需劑量。

5月底前美國僅向海外輸出不到800萬劑新冠疫苗,遠遠落後於中國,為不讓中國專美於前,拜登5月中旬宣布,將在6月底捐贈8,000萬劑新冠疫苗,協助全球抗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將根據需求分配。在「七國集團」(G7)峰會前,拜登在英國康沃爾(Cornwall)宣布向全球捐贈五億劑輝瑞疫苗。將「疫苗外交」落實在團結盟國的行動中,G7峰會後的「共同聲明」承諾將捐贈10億劑疫苗,以阻止新冠病毒在全球擴散。

日本在疫苗援助上不落人後,菅內閣取得足以覆蓋全日本16歲以上人口接種的「輝瑞BNT」及「莫德納」兩款疫苗後,決定暫時將有藥害救劑之虞的AZ疫苗轉供「疫苗外交」之用。6月2日,日相菅義偉在與推動開發中國家疫苗普及的「Gavi疫苗聯盟」共同舉行的線上「疫苗峰會」中承諾,日本將在適當時機透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等管道,提供各國與地區3,000萬劑日本製造的AZ,並在對COVAX的兩億美元捐款外加碼八億,希望協助WHO解決因國家間的經濟落差而產生的新冠疫苗分配不均問題,以使全球儘早形成「群體免疫」,重歸常態的國際社會。

在西方國家中吝於將手中握有的過剩疫苗釋出,援助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時,北京積極提供發展中國家疫苗。日本顯然配合美國首波欲釋出的8,000萬劑疫苗,共同強化對開發中國家的疫苗供應,避免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過度依賴中國。

日本「疫苗外交」的起身炮

「疫苗峰會」上,菅義偉決定以援台疫苗做為「疫苗外交」的起身炮,約124萬劑委由日本JCR​製藥生產原液,明治製藥裝瓶製劑的AZ疫苗,火速於6月4日運抵台灣。距離5月28日日本政府表達意願短短一週。日本如此的火速決策及行動極為罕見。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指出,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迅速送來捐款,提供疫苗是基於此種與台灣間的友情。

蔡政府峻拒大陸供疫苗,對日本援台AZ疫苗,態度積極,藉此向美、日在外交上表現親美、日遠中國的態度。

「疫苗外交」雖為人道救援,但終難擺脫政治。布林肯3月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指出,中國等國家皆在進行「疫苗外交」,但各國不該將疫苗跟政治綁在一起。

日本AZ疫苗的及時送達,民進黨視之為天賜的反轉民意良機,透過大內宣全力放送蔡政府囿於「大陸介入」而不得不的「良苦用心」。日本表達願意提供台灣AZ疫苗的第一時間,蔡英文即在「推特」以日文表示,「台日之間的羈絆顯現出,民主國家能夠透過彼此互相協助,以強化對國家的治理,就像疫苗能給予人們免疫力一般。我很高興,在這困難的時代台、日間彼此支持,一起渡過難關的態度變得比以往更加鮮明,我對雙方深厚的友誼深表感謝」。

蔡英文推文的「強化對國家的治理」,對比陸委會堅拒大陸捐台新冠疫苗的「假好心」說法,不過突顯蔡政府藉疫苗站隊美、日「抗中」,表態第一,公衛與國民健康靠後。台灣目前取得COVAX分配的71萬劑AZ疫苗,15萬劑莫德納疫苗,加上124萬劑的日本AZ疫苗,距形成「群體免疫」所需3,000萬劑需求尚遠「群體免疫」,遙遙無期。

回顧「根除天花項目」的歷史

全球79億人口,但目前僅18億劑新冠疫苗,平均每百人分配24劑,供應嚴重短缺。美國杜克大學推估,至2023甚或2024年以前,難有足以覆蓋全球人口的疫苗數量,何況尚有供不應求疫苗遭富國攔截的問題。

回顧冷戰時期WHO設立「根除天花項目」(SEP)的歷史,由美國提供大部分經費,蘇聯承擔疫苗供應,最終天花於1977年得到控制,實現「零天花」目標。

新冠疫苗不應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物資,既有的SEP經驗提供我們開闊的視野,在亟需「去冷戰化」的當下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