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評美國外交政策上新的口頭禪「基於規則的秩序」

花俊雄
(旅美評論家)


「基於規則的秩序」一詞在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上幾乎已經成為新的口頭禪,在拜登與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聯合聲明中出現了兩次,在美國與七國集團和歐盟政府發佈的公報中各出現四次,在北約發佈的宣言中出現六次。拜登及其外交團隊的高官如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國務卿布林肯均指出,現今的世界是「民主」與「專制」的鬥爭。「基於規則的秩序」一詞已經相當於冷戰時期的「自由世界」一詞,用來劃分敵我。它把美國及其盟友歸於維護這一秩序的一邊,而將中國和俄國歸於破壞這一秩序的敵對一邊。

毋忘《聯合國憲章》宗旨

「基於規則的秩序」一詞,拜登政府並未給予充分的定義,指明到底是哪種秩序,哪些規則?如果是指二戰後「美國領導下的自由國際秩序」,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世貿組織前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全球性政治、經濟、金融、貿易、文化秩序,那麼中國既是這個秩序的維護者、建設者,同時也是貢獻者和獲益者。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中國是擁有否決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目前,中國是聯合國會費和維和行動的第二大出資國。中國從自由主義的經濟制度中亦獲益頗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轉眼已歷20年,已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

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關稅總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於入世承諾的10%。更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貨物進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這些數字說明,中國入世,實現了與世界共贏。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亦有所增加,已成為第三大成員國,目前還擔任著重要的副總裁職位。

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教授指出,中國不會對美國的存續構成威脅,「中國並不想橫掃世界,也不想踢翻牌桌,它只想在當前的牌局裡獲得更多利益」。他說:「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適應新形勢。在未來的合作競爭中,我們既不應忽視合作,也不應忽視競爭」。

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其基礎和核心是聯合國,其標誌是《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無論是冷戰時期的東西對抗和美蘇爭霸,還是冷戰後美國的一超地位和南北分歧,都只是動搖而沒有改變這一基礎和核心。70多年過去了,儘管新的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國際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但聯合國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仍得到會員國的認可和支持。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5月7日以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身分主持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維護多邊主義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高級別會議。他說:「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的旗幟。堅持多邊主義,就必須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這是當代多邊主義的應有之義,與單邊主義絕不相容。」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不等於世界

王毅指出:「中方主張: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各國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對話合作。任何國家都不應盼著別人輸,而要致力於同他國一道贏,實現普遍安全、共同繁榮。要公平正義、不要霸凌霸道。核心是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由各國共擔治理責任,共促和平發展。關鍵是推動國際關係法治化,恪守普遍公認的國際法則,信守共同商定的國際協定。國際規則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和特權,不能搞例外主義和雙重標準。……以意識型態割裂世界,與多邊主義的精神背道而馳,是歷史的倒退。」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議上直言不諱地指出:「西方國家面臨無法將其單邊或極權主義強加給聯合國其他國家的現實,他們正試圖開歷史倒車,阻止構建多中心世界的進程。為此,他們正在推動所謂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的概念,試圖取代國際法。西方的目標是反對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通過暗箱操作制定自己的規則和秩序,然後強加於其他國家。……繞過聯合國的這種做法非常有害,其目的是篡奪全球性決策通過的程序。」

在中、俄兩國外長不點名的批判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得不澄清,「美國沒有尋求通過維護這一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來壓制其他國家。我們幫助建立和捍衛的國際秩序使我們一些最強大的競爭者得以崛起(暗指中國)。我們的目標僅僅是捍衛、維護和振興該秩序……我知道,近年來,我們的某些行動破壞了基於規則的秩序,並導致其他人質疑我們是否仍致力於這一規則。我們是否信守諾言,要世界通過我們的行動來判斷。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美國已積極參與多邊機構。我們重新加入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重新加入了世界衛生組織,我們正在尋求重新加入人權理事會。我們正在開展外交工作,以恢復相互遵守(伊朗核問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並加強核不擴散制度。」

布林肯說:「我們也要以謙卑的態度採取步驟,以解決我們自己民主制度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我們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即使這是在醜陋的環境中,即使是在痛苦的環境中。」

王毅在總結發言中強調,國際社會需要真正的多邊主義。「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秉持開放包容、厲行法治、協商合作、與時俱進的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國際規則必須由各國共同制定,而不能被少數國家或國家集團所把持。」

有一個相關短語有更清晰的含義:「國際法」。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學者一直用它來概括規範國家行為的書面和非書面規則。正是因為「國際法」的定義更為清晰,所以拜登政府的外交團隊在僅代表美國發言時很少使用這個詞。如果拜登或布林肯宣佈美國維護國際法,批評人士可能會問,這與華府兩黨繼續熱衷制裁的做法是否一致。這些制裁極具懲罰性,以至現任和前任聯合國特別報告員都把它們比作經濟戰。懷疑論者可能會問,為什麼美國拒絕簽署或批准幾十個國際條約,其中許多條約得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包括拜登用來譴責中國侵犯南海行為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或者,他們可能會質疑,為什麼美國仍然保留一項法律,授權美國總統使用武力來解救被國際刑事法庭起訴的美國人。

美國還能拿出什麼榜樣?

國際法備受爭議且脆弱,各國並不能平等地參與對這些法律的塑造。但與「基於規則的秩序」不同,它並不純粹是美國人的創造,這意味著它提供了一些獨立的標準,用以評估美國的行為。對許多川普時代的共和黨人來說,這正是它有害的原因。實行「美國第一」,正意味著把美國人從「需要關心非美國人」這種想法中解放出來。這不是拜登政府的觀點。拜登及其外交團隊的高層官員承認,國際合法性構成了一種權力形式。他們迫切希望美國的盟友以及美國的選民相信,美國在海外的行為不像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那樣反覆無常,那樣具有掠奪性。他們只是不願意讓這一主張接受任何考驗,除非這個考驗是美國自己制定的。因此,「基於規則的秩序」成了拜登政府替代方案的代名詞,成為將美國與其日益強硬的挑戰者區分開來的一種方式。

「基於規則的秩序」主要是針對中、俄兩國,將它們扣上「專制獨裁」的帽子,是「世界秩序」的破壞者。對拜登及其外交團隊而言,俄羅斯只是一個「干擾因素」不足以成大患。而中國則是一個特殊的挑戰,是唯一「同時擁有經濟、外交、軍事與科技力量,能夠持續挑戰國際體系的穩定與開放」的國家。拜登認為,應對中國挑戰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美國及其盟友的統一戰線,也就是構建「基於規則的秩序」的「民主聯盟」來圍堵中國。拜登的歐洲行以及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此之前的亞洲日、韓、印之行無不以此為目標。

拜登說:「美國已準備不僅以美國力量為榜樣,而且將以榜樣的力量再次領導世界。」人們不僅要問目前美國還能拿出什麼榜樣?在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後,美國還能自詡為「民主燈塔」嗎?丹麥哥本哈根「民主聯盟基金會」最近在53個國家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世人仍然認為,美國對本國民主的威脅比中國或俄羅斯更大。

作為全球最富裕、科技最發達、醫療最先進的國家,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截至2021年7月15日,全美確診34,876,861人,死亡624,140人,均高居世界第一。這樣的治理能力如何讓世界各國效法?

美國慣於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他國內政,最近,最顯著的例證就是帶頭將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職業技術培訓營誣衊為集中營,謊稱發生種族滅絕情事。事實是,新疆維吾爾族人口從1950年的500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1,271萬人,人均壽命從30歲延長到72歲。而反觀原先是美國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現在只有560萬人,僅佔全國人口的1.7%,其中22%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區,缺水、少電、偏遠荒涼。有人說一部美國發展史就是美國印第安人從「被滅絕」到「被遺忘」的「血淚史」。所以,當美國人夸夸其談人權時,只消問他「印第安人都去了哪裡」!

中美關係歸根到底是崛起國與守成國關係。中美戰略競爭不僅是權力競爭,也是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之爭。近年來,隨著中美實力差距縮小,中國在爭取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的能力和信心在增強,而美國在維持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的能力和信心在減弱,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很多菁英人士認為自由國際主義秩序已經遭遇到挑戰並將在未來面臨更大危機的原因。今後中美的話語權和秩序領導權之爭將相互交織、相互激盪。雙方在全球治理和安全合作領域的權力競爭和制度競爭已迅速展開。中國堅定地做現行秩序的維護者與改革者,不主張對現行秩序推倒重來、另起爐灶,顯示出中國高超的政治智慧。

「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

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沃爾特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上撰文呼籲美國人不要自認為美國的價值觀優於中國。他還強調,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可以證明,中國的價值觀更具吸引力。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並被多次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僅致力於增進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更致力於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意味著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的塑造,已經進入了創造性構建的新階段,即以體現中國智慧的新理論、新概念、新表述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以體現中國特色的中國話語權構建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為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踐行「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呼籲「文明交流互鑑」的共處之道,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家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與國際道義通常表現出「正相關」關係,亦即遵從國際道義會強化國家話語權和國際秩序領導權,反之則會產生弱化的後果。大國博弈必須以道義為先,否則就會「道不行則名不正、言不順、事難成」。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道義性,就體現在它強調各國在追求本國正當利益時應該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應該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必然會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提出的方案,是出自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基因,它既「條理清晰」又「務實有效」。其「博大精深」絕非拜登政府為鞏固美國霸權提出的「基於規則的秩序」語焉不詳、含糊籠統可以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