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中」可以這樣敘事?

從網上流傳的一張東奧圖片說起

張弘遠(大學教師)
林廣挺(國立台灣大學政研所碩士)


8月8日東京奧運最後一天的賽事中,美國代表隊金牌總數超過大陸隊,成為本屆奧運的第一名。沒多久,網路上流傳一張將港澳台的奪牌數算進去,顯示大陸隊贏過美國的圖片,圖片呈現的精神勝利狀態,讓部分台灣網民到處分享並恥笑,部分台灣媒體甚至出現:「東奧金牌冠軍拱手還給美國 中國上下一片嘆息」之標題,留下「10多億人在手機、電腦和電視螢幕前的聲聲喟嘆」等文字。

但隨後臉書有用戶發文指出:「這個圖片背景顯示的新浪微博獎牌榜,並沒有把港澳台算進去,甚至澳門根本沒有代表隊」。而且認真瀏覽微博,會發現因為被逆轉而生氣或謾罵的言論很少,鼓勵或肯定大陸運動員的留言才是大宗。換言之,這個先前流傳的圖片非出自新浪微博,媒體的報導與事實脫節。

本屆奧運,台灣選手表現傑出,牽動全台民眾情緒,但在賽事之外,充斥的「抗中」文宣與惡意否定令人反感。雖然相關敘事最終都經不起事實驗證而銷聲匿跡,但這一現象反映的動機和社會心理,值得警惕。

「非人化」與「妖魔化」敘事

在東奧進行中,台媒和網民針對大陸的負面報導和惡意貼文雖多,大致上不脫兩個敘事方向:一是將大陸運動員「非人化」,諷刺大陸以「舉國體制」進行運動賽事訓練,並引用如「沒有靈魂的獎牌工廠」的外媒相關報導,內容或多暗指大陸運動員失去人性,只是國家的奪牌工具……,將運動員連同整個大陸社會「妖魔化」,還說什麼大陸選手「輸了回去要勞改」,「驅使中國選手奪金的是恐懼,而台灣選手則是為熱情而戰」,以一己的想像把大陸政府說成極權,把大陸網民說成不理性。其他對大陸選手飆髒話,說他們輸不起的報導,就更不在話下。

當前大陸的體育事業早已跨過「舉國體制」,運動員參賽非奪金不可的年代。現今的大陸選手固然有奪牌壓力,但整體社會也開始呼籲重視個人在競技過程中的自我追求。與過去相較,許多大陸選手的臨場表現是更加從容自在,對於勝敗的態度也相對坦然。之前因「洪荒之力」爆紅的傅園慧,這屆的楊倩、張雨霏、張家齊等,無論是賽後發言還是與他國選手互動,都相當得體。對台灣選手如楊昀儒、莊智淵或戴資穎的優異表現,大陸網民也不吝給予肯定和鼓勵。

理性崩解則社會動亂

仔細追蹤比對,會發現這些扭曲報導大量出現的時間點,約莫就是台灣選手在女子羽球單人項目金牌戰中輸給大陸選手後的幾天內,或可理解為台灣社會反中情緒在運動競場上的反映。因為亟盼打敗大陸的期待落空而出現的情緒自我調適。台灣網民接受這些嘲笑大陸的偽劣圖文,不過說明自己才是心理上處於阿Q精神勝利狀態的一方。

當前台灣部分主流媒體和網民,根據台灣目前社會氛圍而致力建構大陸的負面形象,他們確立目標之後,往往尋找各種可能的負面素材,編寫想像出來的小說。

這種不健康的社會情緒,是當前台灣政府陷入與大陸對抗而在社會中蓄意營造的,同時透過主流媒體,強化台灣人對大陸的負面想像,激化兩岸對抗,轉移他們對政府失能的視線。

「非人化」和「妖魔化」對方多為戰爭前夕的思想動員。當代台灣朝野多未經歷過戰爭,不知道戰爭的可怕。主政者透過主流媒體與網軍如此操弄,哪天整個社會理性崩解,引爆戰爭,則生靈塗碳,禍及子孫。德國的希特勒和日本的裕仁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