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21世紀人類歷史的主旋律中美博弈
評21世紀人類歷史的主旋律中美博弈
中美大博弈是人類歷史21世紀的主旋律,主旋律進入2021年之後,出現的則是台灣樂章。
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觀察台灣樂章是如何演繹的。「小」形勢,是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在近乎屈辱下訪華。首先,期待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談而不可得,只能與中國外交部排序第四的副部長謝鋒舉行會談;然後,接受王毅部長的會見。其次,堂堂全球首席大國的二品官員來訪,卻不能入京,罕見地只能在天津「打尖」。第三、在與謝鋒會談及與王毅會見時,分別收到了中方的兩份清單(「糾錯清單與關注清單」)的作業及三條底線的警示。如此安排之下,舍曼仍訪華,因為她有一個必須促成的任務,安排她的上司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的外長級會談。至於後者,原本也不是什麼太至關緊要的事,但這次不同,布林肯如能接著訪華,美方要建議在今年10月底的義大利羅馬G20峰會中,額外安排中、美兩國元首峰會。
「中」形勢,是近年來大家都注意到的美國對華的強硬態度,以及中國終於也不抱幻想,開始對美國展開的強硬反擊。美國自2017年川普上台後,就發布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列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的三大對手,中、俄被視為「修正主義強權」,排名在獨裁政權及恐怖組織與恐怖分子之前,中國又在俄羅斯之前。自此之後,川普即展開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對華打擊,力道之猛,下手之狠,形同把中國往死裡打,但綜合評效不佳,甚至往往適得其反。川普下,拜登上,沿續川普策略,甚至力道更猛、更狠,而且改川普的單打獨鬥為合縱連橫,建立全球統一戰線,逼全球一眾國家選邊,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終於逐漸看清了形勢,不再抱持幻想,從思維與行動上展開了對美國的反擊。
2012年年中,中共十八大習近平上台後,針對中美關係及全球形勢,向美國充滿善意地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與倡議,中國的動機想必是希望繞開美國老大、中國老二,甚至不久將來還會發展為風險更大的中國老大、美國老二(以GDP為指標)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四條倡議:1.不對抗;2.不衝突;3.相互尊重;4.合作共贏。未料中國屢次提出,美國始終未作回應,其緣由在接下來的大形勢中會分析。事實上,美國對中國「新型大國關係」的真正回應是反其道而行:1.對抗;2.衝突;3.毫不尊重中國;4.破壞合作,尋求獨贏。美國的蠻橫霸道,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把中國往死裡打的跡象,終於讓中國在2021年3月18日的阿拉斯加最高級別外交官員會談時展開了反擊,中方代表中共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楊潔箎當面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安顧問蘇利文說:「你們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中方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也說:「你們美國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這是序曲,接下來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中美雙方在「天津會談」的場景。
至於「大」形勢,這才是一切現象的本質。大形勢是我認為作為21世紀的全球兩強,中美兩國邏輯上很難繞得開「修昔底德陷阱」。最早提出此一概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在研究並統計了人類近500年來全球一共16對老大、老二關係後指出,其中12對即75%概率的老大、老二發生了戰爭,倖免一戰的是剩下的四對即25%的概率。看來中美之間要進入25%概率的機會不是很大。
主要的邏輯之一,是美國非做老大不可,或美國絕不能不做老大。因為從上世紀下半葉以來,美國作為全球霸權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個「美債、美軍、美元」的正向循環之上的,即「以美債養美軍,以美軍挺美元,以美元撐美債」。只要維持正向循環,美國就能靠這「三美」不斷壯大其綜合實力。但問題是這三美循環在循環中不能出現那怕是任何一個小環節的斷鏈,一旦斷鏈,那就一垮全垮,也即是說美債、美軍及美元全垮,而且還會止不住的持續垮。此即意味著美國一旦做不成老大,不像別人還可以退而求其次做個老二,美國一旦做不成老大,那麼老二、老三甚至連老四都未必做得成。所以說,美國絕不能不做老大,任何會威脅它老大地位的對手,都必須一律往死裡打。對付上個世紀的英國、德國、日本、蘇聯是如此,現在對付中國也必須如此,沒有絲毫妥協餘地。
主要的邏輯之二,是中國(最終發現)也非做老大不可。應該看到,中國從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就一直以「韜光養晦」自持,儘量放低姿態。但30、40年的快速增長,讓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很快從1979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0年超過日本的第二,並且,如無意外,當在2030年之前(即2028年前後)超過美國成全球之首。目前美國老大、中國老二的形勢已讓美國對中國作出如此強烈反應,可以想像幾年之後,美國已做了超過一個世紀的GDP霸權果真被中國取代,將會出現何種強烈反應。所以,中國遲早會發現中國只想做個低姿態的老二絕難如願,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是絕對不會手軟,肯定是下決心要打趴中國的,這是我早些年就看到的邏輯推論。所以,形勢一定會發展到最終讓中國不得不面對現實,現實是形勢逼得中國也非做老大不可,否則老二、老三也未必做得成。
美國與中國,邏輯都弔詭地會發展到「絕對非做老大不可」,這即是21世紀中美大博弈的主旋律發展到2021年的新形勢。
瞭解了宏觀的大形勢後,就能很容易地看懂「中」形勢下美國自2017年川普上台以來連續兩屆美國政府對華的強硬戰略了。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觀察與解讀「小」形勢--即從今年3月阿拉斯加到7月天津雙方在兩埸會談中越來越尖銳的硬碰硬新形勢。
應該看到美國自2009年歐巴馬上台對中國採取重返亞太戰略,到川普時代的印太戰略再到當前拜登合縱連橫版的印太戰略,都未能起到遏制中國崛起的作用,而且,整個中美博弈態勢還在朝三個不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
一、中國崛起勢頭不減,而且還有越來越全面化的現象。除了GDP,中國在產業、科技、軍事、太空等各方面都在緊追美國,更甭說在製造業、基礎建設、扶貧小康社會建設等領域早已碾壓美國了。
二、美國對中國的針對性打壓封鎖非但往往無效,甚至反而出現倒逼中國困中求活的結果,從全球定位北斗、預警機、航母阻攔索、太空站、亞軌道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等等不勝枚舉。對美國而言,往往陷入了無計可施的窘境。
三、更讓美國憂心的,是中國快速崛起,讓美國「美債、美軍、美元」的三美循環的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被衝擊的威脅。此等形勢,在全球去美元化方興未艾,美國債台高築,持續QE(量化寬鬆)導致通膨壓力日增下,尤其顯得嚴峻。2008年的世紀金融海嘯,當時靠中國向美國大舉購入美國國債及中國採取極為擴張性的經濟政策的方式紓緩了壓力,化解了危機。但中國也因此面對了產能過剩、庫存過多、槓桿過高的昂貴代價。在當前已然不再和好的中美關係下要中國再次伸出援手,應無可能。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手中只剩下了三張牌:新疆人權牌、病毒溯源牌、台灣交換牌。其中新疆人權牌效果有限,情況類如香港,美國使不上勁,出拳打到了棉花上;病毒溯源牌是隻刃劍,搞不好會傷到自己,而且將必然更進一步惡化兩國關係;最後還剩下的就是台灣牌了,但台灣牌真管用嗎?我認為,或許也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了。
美國拜登總統任命的現任國安顧問蘇利文,2011年歐巴馬時代擔任國務卿希拉蕊的辦公室主任。2016年公佈的維基解密揭露一段秘聞,在一封蘇利文給希拉蕊的電郵中,蘇利文引用一篇海軍戰隊軍官的「棄台論」,建議美國以放棄台灣換取抵銷中國持有的1.14兆美債。當時希拉蕊回覆:「我看過了,覺得是個聰明的建議,我們可以討論看看。」
事隔多年,2019年9月,他與前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目前被拜登任命為印太協調總監的坎貝爾,在《外交雜誌》共同具名發表《沒有災難的競爭》,文中提到,「由於台灣涉及複雜的歷史因素,一個不片面改變現狀的默契也許是可能想出的最好狀態。」但這或許是蘇利文的美好的期望。因為2020年5月他又表示,「也許是今年或明後年,中國有可能會對台灣採取某種『不對稱的軍事行動』」。看來,蘇利文對中美關係及台灣在中美關係中的角色及台海局勢的變化一直有著相當準確的掌握。但不知又過了一年多之後的現在,特別是在今年3月身為國安顧問與國務卿布林肯一道在阿拉斯加與楊潔箎和王毅硬碰硬之後,對台海形勢與中美關係有無新的觀察與看法。
我如果是蘇利文,對中美關係及台灣牌在中美關係中的作用,當會有「大勢已去」之感。
邏輯分析,根據的是我認為的「北京對台策略的路線圖」。分六個部分:
決心 應無任何懸念。以下三個考慮中的任何一個,都讓北京當局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統一,下定百分百的決心;1.國家領土與主權必須完整,不容分割;2.追求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地緣戰略上,衝破第一島鏈,直出太平洋,徹底扭轉西太平洋中美雙方的戰略態勢。
方式 儘量爭取和平統一,但若和平統一無望,「也不能讓它一代一代拖下去」,不排除武力手段。如若採取武力手段,則需具備及考量以下四個條件與形勢。
軍備 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決定「一切以經濟建設為優先」,所以國防擺在次要,軍備發展明顯滯後。以致在江澤民任期內,中國面對的四次軍事挑戰,1993年中美之間的銀河號事件、1996年的台海危機、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錧被炸事件及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國不是處於下風,就是應對吃力。北京當局乃從1996年海峽危機後決定加強軍備發展,將軍費支出增長率經常提高至兩位數字,至少超過經濟增長率。此一趨勢基本延續至胡錦濤時代迄習近平時代,至今已有25年。中國軍備現代化成效明顯。2013年習近平上任後,在此基礎上更進行強力反腐、南海造島及軍事改革,這一切,都是在強大的經濟增長動力下獲致的。一個國家以25年的時間,持續超強發展軍備,這在和平時期絕無僅有,肯定有極強的針對性。
戰術與演練 軍備與軍改條件具備後,必須有同樣是針對性的聯合作戰操演。近一、兩年,解放軍五大軍種頻密性地圍繞台島演練,事非尋常,有目共睹。
民心民意 大陸民間針對台灣台獨形勢的反感持續升高,對於儘速解決台灣問題的民意極為強烈。目前此等民意與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官方有意的緩和及冷卻的。
時機 最後,就是時間點的拿捏了。美國印太司令前後任司令官分別預測是六年內或更早,蘇利文則判斷有可能在今、明兩年,見仁見智,但同感迫切,卻相當一致。
「台灣牌」不會一直擺在牌桌上
最後,再談談「台灣牌」之於美國作為談判籌碼,其效用之動態理論分析。很簡單,在西太平洋,若美軍實力遠大於中國,則台灣牌效用很高;若雙方實力相近或旗鼓相當,則台灣牌效用下降;若中方實力已較美方勝出,且差距還在拉大之中,則台灣牌失去效果。
所以,美國能打台灣牌的時間窗口是有限的,稍縱即逝。至於現在是否還在窗口之內,也許蘇利文心中有數。◆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關係
東奧與兩岸
政學余英時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
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