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工複合體是戰爭販子

從美方「支持烏克蘭人民保家衛國」說起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一、引 言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華府旗幟鮮明地選擇「抗俄挺烏」,同時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對俄羅斯施加制裁。北京堅持「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中國與烏克蘭也有戰略夥伴關係。北京駐基輔大使范先榮最近就表態:「中國對烏克蘭永遠會是一股良善的力量,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我們將永遠尊重你們的國家」。

二、美國:煽風點火,火上澆油

北京時間3月18日晚,習近平在和拜登視頻通話指出,除俄烏之間要對話,「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烏克蘭危機升級到俄烏戰爭,美國可說是罪魁禍首。

從1999-2020年,北約連續五次東擴,增加了14個成員國,其中不乏前華約組織成員國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美國連先是在烏克蘭策劃顏色革命,在基輔扶植親美政權。利用克里米亞事件在烏克蘭煽動反俄仇俄情緒,誘使烏克蘭放棄不結盟政策,向西方快速靠攏。最後美方宣佈對烏克蘭敞開北約大門,此舉不啻兵臨莫斯科城下。大陸學者王鵬在《冷戰後美西方是如何對俄步步緊逼的》一文中總結道:「在蘇聯解體後的近十年間,俄羅斯反復向西方表明『心意』,希冀融入歐洲、加入北約,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西方對俄境內分離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資助,以及對東歐後蘇聯地緣空間的步步蠶食,被逼入死角的國家最終只能選擇反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更是發出靈魂拷問,「一些國家應該想一想,在美方違背同俄羅斯協議,五次將北約東擴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並且部署大量先進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時候,他們有沒有想過把一個大國逼到絕地的後果?」

美國漠視俄羅斯合理的安全關切,一意孤行在先,俄羅斯對烏克蘭大打出手,禮崩樂壞在後,這就是烏克蘭局勢不斷升級的前因後果。美國在烏克蘭煽風點火,惹怒普京後又拒絕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已經很不負責任了。戰端一開,美國想的不是反省錯誤,勸和促談,而是如何火上澆油,漁翁得利。

道義上,美方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千方百計搶佔道德制高點,妖魔化普京和俄羅斯。政治上,美國利用歐洲盟友對俄羅斯的恐懼感,組建反俄統一戰線,修補川普時期千瘡百孔的美歐關係,重新樹立美國在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領袖地位。經濟上,美國拉攏歐洲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史無前例的制裁」,迫使歐盟與俄羅斯「脫鉤」,增加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更不用說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大發戰爭財,賺得盆滿缽滿。

烏克蘭呢?本來就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棋子,戰爭爆發後更是淪為炮灰。美國不想冒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在按兵不動的同時,積極向烏克蘭輸送軍火。僅3月中旬一週,美國就宣佈向烏克蘭提供總額高達10億美元的軍火援助。這些美式裝備包括800套防空系統,9,000套可攜式高精度反裝甲系統,7,000件機槍、榴彈發射器,以及2,000萬發炮彈和子彈。名曰「支持烏克蘭人民保家衛國」,實則為軍火商消化庫存,讓烏克蘭當代理人,為美國火中取栗。據聯合國統計,截至3月中旬,戰火已導致烏克蘭上千平民傷亡,兩百多萬難民流離失所,而在接收難民方面,華府沒有消化軍火商庫存那樣積極了。

三、中國:主持公道、勸和促談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說公道話,辦公道事。為此美國一再施壓,一會兒暗示中國不肯「站出來捍衛自由、自決和主權的基本原則」,一會兒點名中國應該與其他國家一道譴責俄羅斯,還有聲音認為中俄狼狽為奸,共同危害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似乎當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著一小瓶洗衣粉當化武證據大舉入侵伊拉克,以人權為藉口狂轟濫炸科索沃,倒是在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了。

面對美方的壓力乃至中傷,中方堅持自己的立場。無論是和法德領導人溝通,還是與美國總統對話,習近平開門見山都是中國不願意看到烏克蘭局勢升級乃至失控,對歐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習近平還對拜登申明,「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和平安全才是國際社會最應珍惜的財富。」

習的上述表態是向世人說明中國雖然同情俄羅斯的處境,但並不是完全跟普京站在同一戰線。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近期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鄭重指出所謂中方事先知情、「默許」、「縱容」等說法完全是虛假資訊,意在推卸責任,抹黑中國。「在烏克蘭有6,000多名中國公民生活學習,中國是俄、烏最大交易夥伴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俄烏發生衝突,於中方沒有半點好處。中方不可能在知情情況下不予勸阻」。換言之,中國如果事先知道俄羅斯要動手,肯定早就撤僑了,怎麼會像今天這樣被動?中國自身也是戰爭的受害者。

在和法德領導人通話時,習近平提出了「四個應該」,包括「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在和拜登溝通時,習近平又談到,「中方歷來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們向來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宣導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辦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這些大的原則是中方處理烏克蘭危機的立足點」。中國是綜合考慮歷史經緯與現實狀況,平衡各方合理的安全訴求,主持公道,勸和促談,既解燃眉之急,也思治本之道。

為防止烏克蘭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3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提出了六點倡議,包括全面關注烏克蘭的流離失所者,幫助他們得到妥善安置;切實保護平民,防止烏境內出現次生人道災害等。中國紅十字會決定向烏克蘭方面提供一批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等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價值500萬元人民幣。截至當地時間3月15日,中方援助的三批人道主義物資已抵達烏克蘭。習近平還表示願向烏克蘭和受影響的其他國家進一步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一邊是源源不斷提供武器,一邊是竭盡所能援助食品,世界人民都看在眼裡。

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並非僅僅追求息事寧人,而是同時思考解決問題的長久之道。這就是中方反復宣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新安全觀的重要原因。

所謂「共同」,就是安全應該是相對的,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同時,安全也應該是包容的,應當尊重並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所謂「綜合」,就是要通盤考慮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所謂「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地區和全球安全,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求同化異、和睦相處。所謂「可持續」,就是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持久安全。

顯然,美方以俄羅斯的安全關切為代價,追求其絕對安全。俄羅斯與美方的談判之所以無疾而終,進而淪為相互指責的文字遊戲,是因雙方在「綜合安全」上無法形成共識。美方所以對和談興趣不大,一再火上澆油,背後就是不認同「合作安全」。至於來勢洶洶的單邊制裁,更是與「可持續安全」相悖,只會雪上加霜,無益烏克蘭問題的全面解決。習近平就不無痛心地對拜登指出,「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受罪的還是老百姓」。到底是誰唯恐天下不亂,把「盟友」當槍使?又到底是誰悲天憫人,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

四、小結:誰是繫鈴人?

習近平在和拜登就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時提到,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句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務之急是繼續對話談判,避免平民傷亡,防止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早日停火止戰。長久之道在於大國相互尊重、摒棄冷戰思維、不搞陣營對抗,逐步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

的確,美方忙著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指責中國「為虎作倀」的同時,完全忘了自己是烏克蘭危機的「另一個巴掌」,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繫鈴人」。

「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習近平這句話說的含蓄。其實就是美方這個「繫鈴人」隱身烏克蘭澤連斯基政府身後,激化矛盾,力阻談判結束戰爭,把烏克蘭老百姓推向深淵。說什麼與中國合作,和平解決,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全是對牛彈琴,得問問實際掌控美國的高科技軍火商與華爾街金融資本家答不答應!

2022年3月19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