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下台,拜登不善罷甘休

俄烏戰爭週年的省思

湯紹成
(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至2023年3月為止,俄烏戰事已超過一年,目前還沒有結束跡象。依經合組織(OECD)的資料,此次俄烏戰爭將會造成國際原物料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與不少國家的通貨膨脹,其中高昂的成本與不斷上升的利率,以及大幅增加的政府債務,將導致未來兩年全球經濟的衰退,其中歐洲國家所受到的影響較大。再加上,烏克蘭國內外上千萬的難民流離失所,更是讓一些歐洲國家難以因應。

1.難民問題

此次俄烏戰爭,造成了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截至2022年11月,整個歐洲紀錄在案的烏克蘭難民人數超過780萬人,其中最多的波蘭就超過120萬人,而其他國家如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摩爾多瓦,也分別為接收了數萬名烏克蘭難民,在烏國國內也超過590萬人流離失所。

由於烏國限制65歲以下男性出境,故大多數難民均是婦女和兒童,他們在危機期間最容易受到人口販運者的剝削和虐待,烏克蘭的兒童難民教育也中斷,甚至與家人離散。再加上,醫院與發電廠等基礎設施遭到破壞,衛生系統崩潰,醫院停擺,許多民眾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和重症監護。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說,成千上萬的人有患肺炎和體溫過低的風險,再加上COVID-19繼續存在,常規疫苗接種中斷,甚至可能導致脊髓灰質炎病例激增。

尤其烏克蘭寒冷的冬天,衝擊更為巨大,僅在11月中旬,就有超過700萬人被斷電。此乃俄羅斯對付入侵者如拿破崙與希特勒等一貫的戰術,以嚴冬換取時空,靜待春天的新局。

2.糧食問題

俄烏戰爭也對全球市場和糧食供應產生重大影響。由於烏克蘭歷來是糧食出口大國,2021年,烏克蘭糧食養活了全球四億人。在此次俄烏衝突的前五個月,由於黑海被俄軍封鎖,糧食無法出口,再加上氣候變化,導致中東和非洲的幾個糧食進口國,索馬里、伊索匹亞和肯亞已有超過1,400萬人處於飢餓邊緣,非洲薩赫勒地區也有多達1,800萬人正遭受嚴重糧荒,其中約一半是兒童。如果世界不採取緊急行動,其人數可能會上升。儘管國際努力協助恢復了部分糧食的運輸,但形勢依然嚴峻。

在中東,烏克蘭的戰爭導致小麥和燃料價格飆升。敘利亞難民是受災最嚴重的群體之一,因為許多人無法支付急劇增加的生活費用。在中美洲,玉米等主食的價格遠高於五年平均水平。加上氣候變化和持續的不安全局勢,該地區近1,300萬人面臨日益嚴重的飢餓。故在2022年7月,烏克蘭和俄羅斯就分別達成了協議,為烏克蘭恢復穀物出口達成協議,此乃緩解日益嚴重的全球飢餓危機的關鍵一步。

3.經濟影響

依照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估計,在發達經濟體中,10個有9個經濟增長將放緩,相對的,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將來自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國家將佔世界經濟2.9%增長的一半,而美國和歐元區加起來將貢獻僅十分之一。今年的預測比IMF在2022年10月份提高了0.2%,這要歸功於中國經濟在解除三年以來的嚴厲疫情防控,以及許多經濟體被壓抑的需求。

IMF警告說,許多國家通過廣泛的政策,來支持個人和企業應對生活成本危機,對許多政府來說是一顆苦果。其中許多措施代價高昂,而且越來越不可持續。

經濟危機的陰影,首先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顯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已開始實行能源配給。鑑於進口壓力,日本幾十年來首次著手解決通貨膨脹和食品價格上漲問題。

4.西方各國反應

自俄烏開戰以來,美國與歐洲國家對於支持烏克蘭的態度有所變化。首先,美國的高利率政策,已吸引了不少歐洲資金前往美國投資,導致後者大失血。再者,依拜登所提出的「抗通膨法案」,在美國的企業將獲得高額補貼,這也使得歐洲的廠家也被美國吸引,而引發法國馬克宏總統抗議。

還有,同樣是馬克宏總統,早在幾個月前就抗議美國以四倍高價對歐出售液態天然氣(LNG),這同樣會推高歐洲通膨,逼得企業出走。美方發戰爭財還振振有詞,使得一些歐洲國家只能忍氣吞聲。

德國一直遵循二戰後的和平政策,不向交戰國提供致命的軍事技術,但為了應對俄烏戰事,德國結束了這一政策。隨著國防預算的增加,總理朔爾茨宣佈設立一個德國聯邦國防軍的特殊資產約為1,000億歐元。以前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民間社會關係和政治對話的外交政策方法現在被認為已經失敗,因此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新定位發生了。

5.可能結果

5.1.芬蘭化

所謂「芬蘭化」(Finlandization),是指弱小國家面臨強大鄰國,為保持名義上的獨立,避免遭到對方併吞,因此在外交、內政上採取順從強權的政策。二戰時蘇聯向芬蘭提出割地要求,隨後芬蘭戰敗割地賠款,且在往後的幾十年,芬蘭只能在國際事務上順從蘇聯,事事皆以蘇聯馬首是瞻,直到蘇聯解體。

烏克蘭芬蘭化意味著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NATO)。相對的,克里姆林宮不會讓烏克蘭芬蘭化,因為普京要的是屬於俄羅斯的烏克蘭,避免烏克蘭再往美歐靠攏。

5.2.喬治亞模式

2008年普京對付喬治亞,與當前俄烏情勢有高度相似性。當年普京先是單方面指控,喬治亞對境內兩處俄裔人口占多數的南奧塞提亞、阿布哈茲進行「種族清洗」,接著便趁南奧塞提亞與喬治亞政府爆發軍事衝突之際,以「保護自家國民」為由,大舉進軍,順勢承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獨立。

自此,即便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沒有正式併入俄羅斯,但已成為俄羅斯實質保護的附庸。對照2022年2月21日,普京宣布烏克蘭東部親俄地區頓內茨克、盧甘斯克獨立,下令俄羅斯軍隊進駐當地維和,與當年的喬治亞模式有著高度的相似之處。

6.中國角色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獲利不少,但是歐洲國家反之。歐洲國家將會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一方面自保經濟,另外可以增加與美國博弈的籌碼,而中俄雙方互利互惠。

日前,俄羅斯二號人物梅德韋傑夫訪問北京,提議劃出東西伯利亞696萬平方公里土地來設立超級特區,對中國投資者放開,並簽署礦產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以及汽車工業等79項重大合作協定,而中方將相應投資1,600億美元開發。此特區面積相當於俄羅斯40%與中國70%的領土,約200個台灣大,震撼各界。

此特區的俄國人口不到八百萬,但地上與地下資源極為豐富,包括礦產、木材及油氣等。相對的,東北地區的人口約1.2億,相差極為懸殊,雙邊貿易形成中方為賣家市場。中國農民勤奮,已多處跨境租賃與購買俄國土地耕作,俄方缺乏發展條件,因而敞開大門與中國合作。依此,中方可以大舉開發資源,俄方則可以借力發展IT產業,相得益彰。

如今俄烏開戰已逾一年,而俄羅斯的對手乃整個西方國家,但俄國的GDP只有西方國家的4%。雖然俄羅斯擁有核武器,但只能是用來威懾,而中方至今仍保持中立勸和促談的態度,且已成為俄烏雙方最為信任的國家。但無論如何,戰爭終將結束,俄烏雙方將會先停火再停戰,最後簽屬和平協議。

屆時,俄烏兩造之間必要接受調停,因這裡牽涉極為複雜的領土與賠償問題。但放眼望去,西方國家必不被俄羅斯所接受,其餘國家的實力又有限,雖然聯合國也很適當,但俄烏兩國可能還是首選中國,強化了中方在國際上的地位。

小 結

俄烏戰爭對全球都已產生重大影響。雖然俄羅斯擁有核武器,但只能是用來威懾,而中方至今仍保持中立,勸和促談。整個俄烏戰爭可以歸納為:西方煽火,俄國開火,烏克蘭著火,大陸勸和助談不成,只能維持中立觀火。

前以色列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Naftali Bennett)2月6日受訪時爆料,戰爭初期他頻繁地穿梭在普京與澤連斯基之間,積極促成雙方的和平談判,雖然取得普京與澤連斯基各自讓步,並同意進行談判,但最後被拜登否決。

貝內特非常直率地表示,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的策略從一開始就是「助長和擴大戰爭」,而不是「遏制戰爭」。拜登政府不容澤連斯基與普京和談,至少是美國鼓動戰爭的。另外普利茲獎得主赫什(Seymour Hersh)被美國主流媒體封殺的拜登炸毀北溪海底輸油管調查報導,雖無其他佐證,至少是符合拜登不容俄烏停戰的意向。

貝內特的穿梭外交沒有成功,這場戰爭多打這一年失去了多少無辜的生命!俄烏戰爭早晚要結束。但好像只要普京還在位,拜登就不會點頭。解鈴還需繫鈴人,看拜登何時收手,或國內接二連三的天災與人禍逼其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