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人王宏、新竹人范天喜
彰化人王宏、新竹人范天喜
王宏是著名的教育家,長期從事日文教學,1925年11月出生在台灣彰化鹿港鎮,9歲時隨全家遷居大陸,在東北長春讀完小學,又到北京日本中學讀了四年。1943年,他考入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學預科,隻身到上海讀書。一年半後預科結業,學校停課,學生被徵調到工廠做工。在此期間,日本由於兵源枯竭,開始對台灣人頒發了徵兵令,王宏也在被徵之列。1945年2月,他在上海接受徵兵體檢,被判定為「第二乙種合格」,必須於4月入伍。他不想去當日本兵,一直在徬徨猶豫中。入伍前他回北京,受到姨夫曾明如(老台共黨員)的指點和鼓勵,決定投奔解放區。1945年3月底,他從上海出發,途經揚州,前往淮南蘇皖,來到瞭解放區。日本投降後,他從解放區返回北京,進入私立華北文法學院經濟系二年級第二學期就讀。在校期間,他參加了抗議美軍暴行、反饑餓反內戰和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等學生運動,被剛成立的台灣省旅平同學會推選為副會長。
1948年6月,大學畢業後,王宏來到華北解放區,被安排在華北軍政大學台灣隊學習了一年,曾隨台灣隊一起到北京天安門觀看了開國大典。同年年底,南下到上海,之後就有了上面的那段文字。
從朝鮮回國後,王宏轉業到上海對外貿易系統工作,曾多次被上海、北京的外地單位調去擔任日語翻譯。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成立,王宏被調去擔任日語教師,先後擔任教學小組長、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代主任、主任、名譽系主任等,專業職稱從普通教員一直到教授。1994年離休,教齡34年。還曾擔任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會長、顧問。
可惜作者沒有留下更多文字講述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上面那一段文字,但僅此寥寥數語,便足以證明,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九兵團的序列裡,曾經有過一個名叫王宏的台灣籍戰士,而且獲得過朝鮮軍功章。
范天喜是和新婚妻子一起跨過鴨綠江的。1998年第3期《台聲》一篇文章《台聯就是我的家》,是時任南京市台聯會長的古斌寫的。古斌到北京出差,曾經來過《台聲》編輯部,跟編輯部的同事都認識。他詼諧幽默,好開玩笑,跟大家自來熟,人緣不錯。
古斌文筆很好,雖身為會長,但寫東西從不假人手,這很難得。他於任內在《台聲》上發的文章就有五、六篇之多。
在這篇文章中他稱范天喜為范老:「范老出生於台灣省新竹縣湖口區和興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為了養家餬口,他做過苦力,幹過雜工,最後敲敲打打挑擔子成了剃頭匠。他糊裡糊塗地踏上了國民黨西去的軍艦,成了國軍中的一員,並捲入了戰火連天的內戰戰場。1946年他在山東魚台戰鬥中被人民解放軍收編,從此,走上了革命的征程。他懂得了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人生觀的改變,使他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他英勇奮戰,多次立功受獎。不幸,在一次戰鬥中,他負了重傷,必須轉入後方部隊醫院治療。在養傷的日子裡,美好的事情發生了。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賢慧的護理人員——葉慶華。葉慶華姑娘是一個孤兒,她的家鄉在哪裡,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倆人萌發了愛情,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他們結了婚。他們並肩戰鬥,一同跨過鴨綠江,投入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在《大陸台灣省籍老兵名冊》中記載有范天喜,他出生於1916年1月10日,算起來入伍時在台籍老兵中是年齡較大的。名冊上沒有註明他隸屬於國民黨哪個部隊,只在通信地址一欄中寫著「江蘇省江寧縣東山鄉」。
據說從朝鮮歸國後,葉慶華從部隊退下來,定居在江寧縣東山鎮務農;范天喜則隨軍南下。1956年,他要求到東山鎮與妻子團聚,組織上安排他在供銷社任職。這對夫妻無兒無女,憑著樸實的感情和退伍的積蓄,在農村有了地,蓋了房,日子過得也不錯。他們十分喜歡小孩,妻子又特別溫柔,鄰里關係處得很好,認了不少乾兒子、乾女兒……但好景不長,鋪天蓋地的階級鬥爭,把這對火線相愛的伴侶,帶入了他們自己也無法說清的那個年代。由於極「左」路線的干擾,范老夫婦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們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范老只能靠拉平板車、做小工來養活自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給范老夫婦帶來了新的生活。各級政府部門和南京市台聯在各方面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
江蘇省台聯編撰的紀念文集《我與台聯40年》中,名譽會長陳神民撰寫一篇《那些記憶中的往事》,他說:「1981年9月,中共中央下發『38號文件』,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居住大陸的台灣籍同胞政策的重要文件,有了這個文件為依據,許多台胞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才得以糾正。當年11月,江蘇省台聯組建。在人員少,辦公條件差,交通工具短缺,台胞資料不全的情況下,省台聯以及各市台聯從無到有,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並積極組織著手落實中央『38號文件』精神。」
陳神民在文章中特意提到了范天喜,「六合縣老台胞范天喜是被國民黨軍隊徵召入伍的台灣人,後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瞭解放戰爭。由於歷史原因,他沒有戶籍,孤身一人在鄉下勞動,基本生活難以維續。我瞭解情況後,會同南京市台聯與六合縣有關部門聯繫,宣傳中央『38號文件』的相關政策,查找范天喜的檔案資料,對照文件為范老落實了戶籍和對應的優惠政策,使他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據說,范老夫婦共同生活了35年,1985年葉慶華病故。三年後,按照政策,范老享受離休幹部待遇,這使他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又過了十來年,范天喜在江寧縣東山鎮敬老院去世,享年85歲。
范氏夫婦走了,當然也帶走了他們的全部故事,包括夫妻倆在朝鮮戰場上的那一章,那一節……。◆
社論
俄烏戰爭週年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出版與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