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主義在朝鮮半島還魂?

從尹錫悅修訂歷史教科書說起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一、韓日教科書爭議由來已久

國家教育首重建立民族精神,透過歷史教育、養成相應於該國政治理念和政治體制的歷史觀,這對增強國家認同,維繫社會凝聚力,建立民族精神極為關鍵。不同國家對相同時代歷史的解釋通常有些差異,尤其在過去敵對的國家更是司空見慣。針鋒相對的歷史解釋和教育,屢次勾起當事國間的摩擦,甚至爆發衝突。日韓雙方就因歷史解釋和教科書問題出現多次爭議和衝突,至今不能解決。

日本與韓國地理位置相鄰,僅對馬海峽一水之隔,心理距離卻極其遙遠,兩國間綿延數百年的仇恨,至今都未解開。

朝鮮半島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國際承平時期,連結中、日間的政經和文化交流,互通互惠;中、日政治關係不穩定時期,給半島帶來不幸。元代忽必烈進佔朝鮮後攻打日本,日本控制朝鮮後侵華。進入近代,朝鮮人民受日本毒害更深,1910年日本併吞朝鮮半島後35年的殖民統治,亡國之痛,朝鮮人民刻骨銘心。

日本官方常不顧外界指責,改動歷史教科書,支配歷史教育,引來南北韓嚴厲撻伐。中國的台灣、大陸、港澳和東南亞曾遭日本侵略的地區,也出現強烈的抗議。1982年7月,日本文部省審查通過某些出版社高中歷史教科書修訂版,淡化日本侵略行為,把「侵略華北」和「全面侵略中國」中的「侵略」改為「進出」;把南京大屠殺改為「占領南京」,引來中、韓等鄰國不滿。日本聲稱1910年併吞朝鮮係基於朝方「自願」,稱韓方所屬獨島為日方的「竹島」,否認「慰安婦」事實等,引發韓方激烈抗議。

南韓也多次出現改動教科書事件,動機並非反制日本,主要出於國內政黨的傾軋與國家領導人的意志,其中不乏私心和權謀,影響了千萬民眾的受教權,引發了不斷的質疑和對立。

二、南韓威權時代曾修訂教科書

除與日本的教科書爭議,南韓內部也因領導人意識型態和作風不同出現多起更動教科書的情事。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蘇強以北緯38度線劃分朝鮮半島為南北韓,南韓經聯合國安排進行民主選舉,蘇聯控制下的北韓自然被排除,分裂至今。1948年華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南韓第一任總統,中華民國政府支持的金九政府遭邊緣化。金九早在1930年代便奔走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曾被尊為韓國國父。

金九主張南北韓儘速統一,要求美、蘇勢力撤出半島,卻在1949年6月遭暗殺,至此美國勢力主宰南韓。建國之初,南韓政府基層行政人員極為欠缺,基本上沿用日本教育出身的行政官僚,唯那些官僚的角色相當尷尬,常被質疑為日本殖民主義在朝鮮半島的「還魂」。

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進駐南韓,境內親美勢力成為主流。1961年,軍事強人朴正熙以不流血政變推翻張勉政府,1962年成立新憲法後,翌年成為南韓最高領導人。一方面,朴正熙推動南韓經濟現代化,充分發揮軍事化領導,帶領勤奮的政府官員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計劃,在1970年代初使南韓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另方面,自由派人士批評朴軍事獨裁,壓制民主運動,朴在1979年10月的政變中身亡。

1974年,朴正熙政府把當時初高中使用的合計11種歷史教科書壓縮成初中高中各一種歷史教科書,開始施行全國統一的歷史教科書,其中關於現代史部分有嚴重爭議。朴正熙曾是日本軍人,軍事政變奪權上台,合法性屢遭各方質疑,其國定教科書就淡化朴與日本軍方的聯繫,他領導的軍事政變則美化為「革命」。

朴遭暗殺後,經一連串政治動盪,1980年另一軍事強人全斗煥壓迫文人總統崔圭夏退位,掌握實權。在全斗煥主導下,同年通過新憲法,是進入「第五共和」,總統任期七年,享有極大權力,全在教科書也稱自己領導的政變為「革命」。

三、民主化後歷史教科書的修訂

全斗煥政權任期1988年結束。1987年,南韓通過新憲法,「第六共和」肇造,選出盧泰愚為首任總統,任期五年,不得連任。

盧泰愚之後,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成為總統,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金大中和盧武鉉,兩人是所謂自由派政治人物,合計10年任期。他們的歷史教科書誠實地對朴正熙做出應有的陳述。2011年後國定教科書被分階段廢止,支持廢止的主力是教育界耆宿和自由派學者。

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2013年2月就任總統,提及南韓朝野應有「正確的歷史觀」和「均衡的歷史教育」,在野人士批評她是為父親平反。南韓自由派報紙《韓民族日報》直指朴槿惠欲實施教科書「國定化」,是想在2017年朴正熙百歲冥誕時通過教科書為其「恢復名譽」。

2015年10月12日,朴槿惠不顧在野黨的強烈反對,宣布對歷史教科書施行「國定制」版本,形成南韓政府和教育界的激烈對峙。原先南韓有八種不同版本的歷史教科書,其中差異過大,內容相當混亂,政府要接手制訂統一的版本。南韓學界則以所有教科書都通過了審查反駁,若政府統一版本出爐,將抹殺不同解讀歷史的角度和方法。2015年10月的民意調查,47.6%贊同政府統一編寫歷史教科書,47.4% 反對。民意勢均力敵,政府「有恃無恐」,朴槿惠說是「傳授青少年正確的國家觀念」。

因「閨密案」和收取不當政治獻金,朴槿惠遭國會彈劾下台,文在寅於2017年5月就職總統。文出身自由派,曾以金大中和盧武鉉的接班人自許,開創與北韓的和解,並以此促成朝鮮半島的「永久和平」。在此背景下,南韓歷史教科書再次出現更動,引發熱議。

2018年5月2日,文在寅宣布對2020年上路的新版初中高中歷史教科書做出修正。刪除「大韓民國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和批判北韓的「北韓挑撥」等部分。此外,「北韓世襲制度」、「北韓住民人權」、「自由民主主義」改為「民主主義」……,引起部分學者和政治人物強烈批判。有的學者甚至抨擊「沒有自由、哪來的民主主義」?《朝鮮日報》指出南韓是經過聯合國認證的「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唯文在寅政府堅持「考慮1991年兩韓同時加入聯合國」,故「韓國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的敘述並不合適」。

四、最近修訂歷史教科書再度引發議論

南韓媒體SBS報導,2015年教育部頒布的課綱當中,包含129個歷史重大事件,但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教育課程修訂方案」,以簡化課程為由,對現行的129個重大歷史事件大幅刪減,僅保留了「三一獨立運動」、「815光復節」、「韓戰」等27個歷史事件,刪除了102個項目,其中包含「日軍慰安婦」。

這麼一來,引發學者與網民不滿,認為即使是威權時代,朝野也不曾忘記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何況是民主化後的現在?有網民更直言,「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整個教育,最不該被簡化的部分就是歷史」,甚至質疑「難不成今天的韓國是被親日派支配的國家?」

跟歷次教科書修訂一樣,尹錫悅政府腳踩修訂教科書的紅線。不過這次讓民眾無法理解的是,日本迄未面對歷史之前,尹錫悅為什麼做出這麼大讓步?議論紛紛,甚至懷疑尹錫悅在日本或美國壓力下做出讓步?尹政府所說「為了簡化課程」,理由相當牽強。

五、結 語

七十多年來,南韓歷史教科書內容出現多次變更,多數出於領導人在支配歷史的解釋權,維護其政權存續,經常以行政命令要求「使命必達」。特別是1948至1988年將近40年施行威權體制的長時間,保守派和自由派政治人物交替出現,歷史教科書的內容便經過不少變動,已然傷害原先教育目標所追求的「凝聚國民團結、增進國家共識、維持社會穩定」的目標。

在1988年南韓政治民主化完成後迄今已三十餘年,政治民主化過程帶來許多變革,不過領導人的政治理念對歷史教科書的影響仍在,個別人物如朴槿惠等人插手教育,依然鑿痕處處。朴槿惠太在意其父的歷史定位,想以人為的方法,特別是修訂教科書的方式,結果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2002年南韓實行歷史教科書審查制度以來就不斷出現「路線之爭」,自由派質疑美日,對北韓和緩;保守派的親近美日,對北韓針鋒相對。這樣的反覆,無助廓清歷史事實,累了學生教師,更無助國家團結。

2011年以來,南韓採取檢定教科書方式,由民間編寫,國家審定;2017年後,由教育部依行政程序委託下屬機構「國史編纂委員會」負責編訂,成為所謂「國定版本」。

尹錫悅競選總統時,標榜自己屬於保守陣營,對外誓言加強與美、日的合作,共同應對北韓威脅。若尹政府是為了「簡化課程」而修訂歷史教科書,顯係開錯藥方;不過,如果是為了加強和美、日聯盟的原因而喪失民族立場,無異為日本纂改侵略、殖民南韓的歷史背書,是顛到歷史,是精神錯亂,得不償失,徒留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