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台籍志願軍素描

閻崑
(文史工作者)


本文介紹的幾位台籍老兵,都是從島內有關出版物中找到,雖隻言片語,仍可看出他們都經受過朝鮮戰爭戰火洗禮——

在朝鮮落下終生殘疾的鍾玉輝

鍾玉輝,高雄美濃鎮竹頭角人,生於1923年10月1日,曾於昭和十七年(1942年)被日人徵召為「南方派遣軍」,到南洋跟美軍作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返台。1947年因參加二.二八事件在清鄉時被捕,坐牢四個月後被送入軍隊。1947年5月,隨原國民黨軍到上海,在營炮兵排當兵。鍾玉輝參加過江蘇、湖北等地的大小戰役,在山東作戰時被俘,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內戰結束後,他被調到華南,準備過海解放台灣。此時,朝鮮戰爭爆發,他隨所在部隊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在戰場上大腿受傷,一直沒有治好,成了殘疾人。復員後定居福建廈門。

守橋部隊的「眼睛」楊德傳

楊德傳,1929年生,台南縣大內鄉人。日據時期在鋼鐵公司做過童工。台灣光復後經誘騙參軍,時年17。1946年9月隨軍來到大陸。在秦皇島登陸後到了北平。守了幾天城門,就去攻打河北固安。接下來是平津戰役,他在天津被俘後加入人民解放軍。後來在天津通過同鄉會聯絡到台盟,台盟推薦他到華北軍政大學學習,兩個月後又被送到瀋陽的炮兵學校進修半年,畢業後被派到北京中區防空司令部炮兵團當兵。

朝鮮戰爭爆發後,楊德傳所在的部隊分兩批赴朝參戰,楊德傳是第二批,時間是1951年1月。所在部隊駐紮在清川江與大寧江之間的中間地帶,擔負著守護這兩座大橋的任務。這兩座大橋是交通要道,前方志願軍需要的武器、糧食、彈藥都要通過這兩座橋運過去,所以這裡一直是美軍轟炸的目標。楊德傳當時負責操作雷達系統,指揮高射炮往哪個方向射擊,稱得上是守橋部隊的「眼睛」。據楊德傳回憶:「我們部隊的傷亡情形還好,我所屬的部隊是第一營,只有兩個人非戰鬥性傷亡。我們隊上的第三營全部被殲滅,他們炮打不出去還炸膛,接著美軍轟炸,把這個營全消滅了。」

雖然是在戰時,但軍中的整肅工作仍在進行,沒等停戰,楊德傳就因「歷史有問題」被當成「壞分子」遣送回國接受調查。後來,他被安排在浙江長興縣農場接受勞改,結束勞改後在長興縣官埭鄉務農,後回台定居。

三年後從朝鮮活著回來的張文才

張文才,1928年5月25日出生,台東人。由於家境貧苦,公學校畢業後就開始打工賺錢,幫助家計。太平洋戰爭末期被日人抽當壯丁。日本投降後復員回家,因找不到工作,看到國民黨誘人的招兵佈告,擅自報名當了兵,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他本以為在家門口當兵不會走遠,萬萬沒想到會被送到大陸打內戰。1946年12月,18歲的他隨著國軍70師在上海吳淞碼頭上岸後,改搭火車到徐州。一身單衣,難擋嚴寒,他沒被凍死,隨部隊轉戰山東、安徽、河北、河南、江蘇各省,1947年7月被俘,加入華東野戰軍,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參加過渡江戰役。大陸解放後,曾隨台灣籍士兵留在軍中集訓,準備解放台灣。這時,朝鮮戰爭爆發,他被調回部隊,赴朝參戰。在朝鮮參戰三年,他在槍林彈雨中活了下來,後隨部隊撤回東北。

1954年,張文才被轉業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國營第一浴池工作,終生未娶。1993年10月,從台灣遠道而來的台胞許昭榮先生為尋訪大陸台籍老兵,在全國台聯和黑龍江省台聯的幫助下曾經到浴池採訪過張文才,那時他大病初癒,後來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朝鮮戰場上的重機槍手陳力芬

陳力芬,台灣基隆人。日據時期曾被徵為軍伕,後被派到大陸當翻譯官,不久,因為他體格健壯被編入重機槍分隊派到前線作戰。日本戰敗後回到台灣,參加過二.二八,被鎮壓後,因他曾擔任過學生隊指揮,被清鄉掃蕩的軍隊抓捕。之後被編入國民黨軍隊一個連的重機槍隊到大陸打內戰。在徐州戰役中被俘,加入人民解放軍,一路追擊國民黨殘兵,直到舟山群島。

朝鮮戰爭爆發,陳力芬所在部隊渡過鴨綠江,來到溫井一帶與美軍對抗。在戰鬥中,為了對付美軍的猛烈炮火,志願軍採用游擊戰術。在第二次38線爭奪戰中,陳力芬胸部和右腳兩處負傷,險些送命。他被送回國內養傷。傷癒後又被送回部隊。在軍中開展的「三反五反」運動中,陳力芬成了鬥爭對象,之後被下放到位於中蘇邊境的黑龍江紅星農場。文革中,因不堪受辱,跳井自殺。

三年逃過多次險境的林偉喜

林偉喜,屏東縣潮州區內埔鄉人。曾在日本神奈川海軍空C廠工作過(日本在戰爭期間勞力不足,曾在台灣招募大量工人赴日)。日本投降後回台,失業在家。因國軍70軍在台整編,受「民族精神」和「愛國心」以及富有「誘餌」氣味的招兵廣告吸引,與五個同伴一起參軍,加入國軍。沒多久,被誆騙到高雄港,在荷槍實彈的士兵警衛下被押上船。部隊要調往大陸作戰的消息不脛而走,林偉喜的父親趕到碼頭來看他,但軍方硬是不讓他們見面,只能站在甲板上揮手與父親告別。父親高聲喊著讓他千萬注意身體,到了戰場上要機警靈活一點。岸上的哨兵趕走了父親,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林偉喜淚如雨下,沒想到高雄碼頭一別再也沒有見到過父親。

隨軍到大陸打內戰,林偉喜參加過多次戰鬥。1949年1月,淮海戰役已經進入尾聲,林偉喜所在野戰醫院被解放軍包圍,當了俘虜。按照解放軍當時對待俘虜的政策,他本可以領取路條和路費回家,但像大多數台灣兵一樣,一來路途遙遠,有家歸不得,二來語言不通,為了生存,他們都選擇加入人民解放軍。由於他在日據時代當過日本海軍工員,所以被分配到華東野戰軍汽車連,擔任司機和修護教員。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林偉喜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經過好幾場戰役,逃過好幾次險境,1953年7月停戰後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