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東亞文明地緣板塊的崩塌與重構

龔忠武
(體制外退休歷史學者)


近代以前的數千年來,中華儒道文明在東亞文明板塊中,毋庸置疑,處於核心地位,其價值理念,典章制度,為其中的次文明,被大和文明、朝鮮文明、越南文明等視為典範,從而仿效遵循。

福澤諭吉的島國生存之道

但自海洋文明的英國於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之後,機器文明,取代了人力、獸力文明,依靠自然力和人力、獸力的跨洲際大陸中華農業文明,大幅落後了,西方的機器文明取而代之,主導人類文明的進程。這就是福澤諭吉之所以要倡議日本脫亞入歐的根本原因。島國的生存之道,只能順應世界潮流。

西化後的大和文明,垂涎地大物博的中華帝國,自甲午戰爭之後不斷侵略中國,中華帝國和中華文明在大和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雙重擠壓下,加上內亂蜂起,以致徹底崩解。這次的崩解,不是歷史上朝代的循環更替,而是儒家文明本身的分崩離析。在此背景下爆發的辛亥革命和五四文化革命,不但革了滿洲清朝的命,也革了儒教的命。既顛覆了政統,也顛覆了道統。中國陷入了李鴻章所謂的兩千年年來甚至亙古以來未有之變局。中華文明的發展失去了內在的動力,被動地隨著西方文明亦步亦趨。

接下來的是百年來仁人志士,為了避免陷入張之洞所謂的「國亡、種滅、教毀」的慘禍,前仆後繼,從事不斷的文明探索與重構;魏源、曾國藩、李鴻章的師夷長技,張之洞的中體西用,康有為維新變法,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晏陽初、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等的努力,但都未能力挽狂瀾,使中華文明脫出危難之險境。

直到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接受了批判資本主義的歐俄的馬列主義,並將之中國化後,中華文明始重獲生機。馬列主義,不但產生了起死回生的奇效,激發蓬勃生機,還揚棄資本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創造性地糅合為毛澤東思想,從而引領中華文明度過危機,進而走在人類文明的前列,在價值和理念上,主導人類未來文明的走向和終極目標。

為萬世開太平

就這一點而言,中共奉行的共產主義,不僅為往聖繼絕學,復活了中國古代禮運大同篇中所揭示的「天下為公」的終極價值和政治文化追求的目標,還為萬世開太平,逐步具體地落實了《大同篇》內的具體主張。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最早鼓倡天下為公,奉為終生革命追求的終極目標,惜未能及身實現。中共監國的這70年來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將天下為公的價值理念變成事實,不但取消了私有制,還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機械化,從而將落後的中國的農業文明,創造性地轉化為先進的工業文明,較之歐美的工業文明,已不遑多讓;而且就文明的終極目標而言,有意識地遵循張載鼓倡的「大德」的宇宙觀、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即中華文明追求的終極價值理念。

於是,悠久古老的中華文明,經過上述的探索、重構,從而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重新煥發朝氣。誠如中共的第四代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揭示的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所說的: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這段話扼要地概述了近現代中國在儒家文明崩塌後艱辛的探索與創造性的重構的進程。中共監國74年後的今天,這個進程基本上已經完成。今後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任務,就是踵武前賢的腳步,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再接再厲,力求完善充實中國社會主義,使中華文明再顯輝煌,成為人類文明的先進文明,甚至是領頭文明,從而恢復中華文明以往在東亞文明中進而在人類文明中既有的崇高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