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法國對獨立自主外交的堅持
評法國對獨立自主外交的堅持
4月5-7日,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法國總統馬克宏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在今年兩會後接待的首位歐洲國家元首,也是馬克宏作為法國總統的第三次訪華;此行,他不但受到中國官方高規格接待,所到之處也廣受大眾的熱情歡迎,其間最具亮點之處,在他提出於法國主導下,歐洲應尋求戰略自主,打造一個獨立於中美之外的第三極。身為聯合國五常之一,法國境內沒有美軍駐紮,在軍事、科研與戰略的發展上,其所能展現之獨立自主性,遠遠超過經濟體量比之更大的德國。然而,上述觀點一經提出,無疑挑動了美國霸權的神經,隨即燃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輿論的譴責、抗議乃至威脅。
4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馬克宏舉行會談;7日下午,兩位領導人又在廣州松園舉行了非正式會晤。
會談中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的歷史變化,中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獨立自主傳統的大國,作為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堅定推動者,有能力、有責任超越分歧和束縛,堅持穩定、互惠、開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大方向,以健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並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談及中歐關係時習近平特別強調,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關乎雙方福祉,亦關乎全球穩定和繁榮。中國對歐政策將保持長期穩定,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中的獨立一級,堅持恪守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的態度。
馬克宏則表示:雖然,法中兩國發展的模式各有不同,但雙方相互尊重、坦誠交流,在各項領域實現了互利互惠;同時,在合作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方面,亦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明年法中將共同慶祝建交60週年,60年來法中關係保持了穩定健康的發展,法方始終尊重並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馬克宏還表示:法方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策略,並主張歐洲應踐行戰略自主,反對搞對立分裂與陣營對抗。法國不會選邊站隊,而是主張團結合作,大國關係應保持穩定。法方願與中方保持坦誠深入的溝通,增進互信、求同存異、開放合作,進一步推動歐中關係的發展。
兩國元首還就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習近平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一以貫之、清晰明確,核心就是勸和促談,政治解決。化解危機沒有靈丹妙藥,需要各方從自身做起,通過積累互信,創造止戰和談條件。中方支持歐方在政治解決危機發揮作用,願同法方一道呼籲國際社會保持理性克制,避免採取使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的行動;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襲擊平民和民用設施,保護婦女、兒童等衝突受害者;切實履行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的承諾,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生化武器,反對武裝攻擊核電站等民用核設施;儘快重啟和談,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兼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尋求政治解決,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合作應對烏克蘭危機在糧食、能源、金融、交通等領域造成的外溢效應,減少烏克蘭危機對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中方願同法方就此保持溝通,為危機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
今年2月,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為解決危機提出全面、綜合、可行的方案,已得到包括當事方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同月,中國再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與可行的舉措。馬克宏則介紹了法方的看法,主張重啟政治談判,以外交手段解決危機,實現歐洲的持久和平,希望同中方加強溝通,為和平做出共同努力。
這次隨馬克宏訪華的包括電力公司、空客、阿爾斯通、威立雅等法國各類大型企業及其管理高層;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相關農業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續發展、文化交流等20餘項的雙邊合作文件,展現出中法在深化互利共贏方面的廣闊空間。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雙方將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深化體育合作,進一步推動教育、語言、出版、影視、旅遊、地方與青年等各領域的交流,以重啟兩國人員全面往來。同時,法國將擔任該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和第七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賓主國;兩國還將建立「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鏈條快速偕同機制,使中國國民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法國」。
中方航空公司允諾16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雙方隨即將開展工業合作,除在天津推進建設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外,還將共建中法碳中和中心,設立中法科研夥伴交流計畫,藉以深化傳統上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的項目,並進一步培育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的合作增長點。
4月7日,雙方在為中法合作開闢新前景,為中國—歐盟關係尋求新動能的考量下,決定在2018年1月9日、2019年3月25日和2019年11月6日三個聯合聲明的基礎上,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聯合聲明》(簡稱「聲渡」),雙方一致表示「支持一切在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基礎上,恢復烏克蘭和平的努力」。
獨立自主意識的闡述,據法國《回聲報》和美國《政治報》網站4月9日報導,馬克宏在離北京赴廣州的班機上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馬克宏指出:在武器與能源供應方面,歐洲現在已更加依賴美國。因此,必須集中精力提升自身國防工業的發展,並在這一領域建立起歐洲的共同標準。
歐洲人必須清醒要為戰略自主而鬥爭,要成為兩大國之外的第三極力量。若是我們不想在關鍵問題上依賴他人,那麼,一旦要是在能源、防務自主、人工智慧等領域不再擁有相應的能力,就會失去選擇權而被歷史淘汰。
馬克宏還強調:歐洲不能在台灣問題上追隨美國的腳步,因為這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尤其不能像美國一樣煽風點火。
4月11日,馬克宏在訪問荷蘭期間,在海牙就歐洲主權問題發表講話時再次表態稱: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證明了歐洲主權的必要性,這一概念代表歐洲必須能選擇自己的夥伴,決定自己的命運。歐洲應成為規則的創造者,而非追隨者。捍衛主權並不意味要迴避盟友,而是在不依賴其他國家的情況下,獨立自主的選擇夥伴,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4月17日,馬克宏在法國電視上就體制改革問題發表講話,並強調須不依靠外力發展科技、工業與國防,以實現歐洲獨立的重要性。
歐盟國家正反兩面的反應 馬克宏的自主覺醒論,固然激勵了一些欲真正捍衛歐盟自身利益者的雄心,尤其以法、德為代表的「老歐洲」議員;不過,的確也遭到部分所謂「新歐洲」國家的強烈抨擊和反對。
跨大西洋派 所謂「新歐洲」國家多為新近加入北約組織的東歐國家,他們持反俄立場積極向美國靠攏,俗稱跨大西洋派。如波蘭總理莫拉維茲基就表示:歐洲應深化與美國的關係而非戰略自主,歐洲人的命運應該由美國來維繫與保障。波蘭總統杜達更怒懟歐洲戰略自主之說,認為歐洲不應分裂,只有與美國溝通合作,保持北約的團結,才能加強歐洲的安全。親美的德國綠黨和自民黨人士,指責馬克宏的立場對歐洲而言是不明智的戰略。法國和德國的一些媒體和智庫,則批評馬克宏的言論不合時宜、破壞了歐美的團結。
歐洲本土派 尋求歐洲一體化發展的本土派,眼見俄烏戰爭對歐洲帶來的傷害,對馬克宏的自立主張極為支持。德國聯邦議院議員艾莉絲.魏德爾在議會中公開力挺馬克宏:能頂住不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提出需要自身安全架構的主張,是極為正確的事。
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埃爾韋.朱萬稱:在歐洲戰略自主問題上,我完全贊同馬克宏總統。只有平衡我們與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歐盟才能實現戰略自主,這也必須實現。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雖然歐盟對與美國的聯盟存在著強烈的依賴,但如果因為這種聯盟就假定我們會盲目,系統地在所有問題上都遵循美國的立場,那就錯了。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說:歐洲應實現自主,不僅是經濟、軍事、金融領域的自主,還要實現思考自主。
匈牙利總理政治政策主任歐爾班.鮑拉日呼籲:歐洲,現在是醒醒的時候了!德國聯邦議院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羅爾夫.米策尼希則表示:歐盟必須儘可能發揮獨立作用,而不是在亞太地區成為美國的附庸,馬克宏是對的。
美國的反應 無論是《華爾街日報》或《紐約時報》,都對馬克龍在台灣問題上堅守一中政策,支持接近中國表示不滿。川普與共和黨議員盧比澳攻擊馬克宏破壞盟國的團結,靠攏中國。4月10日,華盛頓廣播節目主持人嘉蘭德.尼克松爆料,據海外媒體推特引述白宮內部消息稱:美國中央情報局在拜登總統授意下,要對馬克宏下黑手,直到他在中國問題上閉嘴,甚至不排斥支持他人來掌權。其做法有二:1.給馬克宏搗蛋,向法國抗議群眾運送磚塊或武器,直到推翻他的政權;2.精準打擊,將開啟調查馬克宏參與襲擊北溪管道一事,並組織國際法院的必要指控。12日,美方通令軍情六處,欲將諾為喬克神經毒劑塗抹在馬克宏必經房屋的門把上。
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與實踐,在法國有其歷史傳統。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由馬歇爾計畫(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畫),美國對戰爭破壞後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與重建;以美、英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原來是歐洲和北美洲國家為對抗華沙公約組織、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也是馬歇爾計畫在軍事領域的延伸與發展。透過馬歇爾計畫與北約組織的運作,致使歐洲國家日後的發展深受美國影響。
法國總統戴高樂(1890-1970年)堅持法國應力行俗稱「戴高樂主義」的自主外交原則;也就是說法蘭西的經濟、軍事、外交三個領域,不可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或某個群體,必須發展好自身獨自的體系和影響力。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
1.獨立的防務觀。建立整套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避免軍事受制於他國;最終,法國獨立完成了核武研發與陸海空武器工業。1966年,有鑑於美國對北約的宰制,法國斷然退出北約軍事指揮機構,驅逐北約駐法部隊,成為戴高樂主義中的著名事件;直到2009年才從軍事上重返北約。
2.獨立外交觀。對中東北非等前法屬殖民地國家,採行一種保持良好關係的政策。1964年,在美國的反對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權。冷戰期間(1947-1991年)法國奉行對蘇聯較少敵意的政策,提出了著名的「緩和、諒解、合作」三步驟,期望在美蘇間保持等距關係。
3.歐洲人的歐洲觀。為了擺脫不成為美國附庸國,達成歐洲一體化的目標,全力促進法德和解並創立歐盟。
「戴高樂主義」由法國政府遵循半世紀以上,2011年後薩科吉任內開始改變。如今,在面對俄烏戰爭給歐洲帶來的通膨與經濟衰退,加上全球糧食、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危機,土地退化、海洋和草原保護、修復以及可持續利用等世界性問題,馬克宏不能成為美國追隨者的表態,無庸置疑,確實在西歐,針對以實力說話的美國霸權,撕開了一條大大的口子。◆
社論
中國.美國.歐洲
馬英九大陸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神州政經
其他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