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盛頓郵報》抨擊《聯合早報》說起
從《華盛頓郵報》抨擊《聯合早報》說起
在美國沉迷大國戰略競爭,拼湊遏華統一戰線的背景下,非友即敵的冷戰思維又開始大行其道,國際社會成員選邊站隊的壓力與日俱增。今(2023)年7月,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刊發長文,抨擊新加坡《聯合早報》呼應北京的宣傳口徑,甚至影射新加坡政府立場親中便是這一現況的縮影。為此,不僅《聯合早報》刊文自證清白,新加坡駐美國大使呂德耀也致信《華盛頓郵報》總編輯,澄清新加坡一貫的中立原則。雖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口口聲聲「美國不要求他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隊」,但世人有目共睹的卻是近年來美國到處拉幫結派,挑撥離間,不遏制中國誓不甘休。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團結,不要分裂,要發展,不要折騰,乃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心聲。美國逢中必反,炮製反華陣營終究不得人心。
一、《聯合早報》和新加坡「親中」?
當地時間今年7月24日,《華盛頓郵報》刊登馬赫塔尼和錢德拉達斯的文章《新加坡積極響應北京立場令人不安》。透過檢索《聯合早報》去年和年初刊登的逾700篇文章,兩位作者發現該報立場偏向中國,「日常性地呼應北京最刺耳的謊言」。證據包括至少有兩名中共黨員在該報言論版發表文章,卻隱瞞了他們的政治身分;該報對去年底中國爆發的「白紙運動」和今年2月中國「間諜氣球」在美國被擊落的報導,都採用了北京的論述等。根據作者的分析,北京以海外華人作為實現地緣政治野心的工具,在新加坡乃至整個海外華人世界享有盛譽的《聯合早報》則依賴中國市場的收益,故而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正越來越親近中國。
對於上述指控,《聯合早報》迅速作出回應。關於兩位中共黨員作者的身分,該報指出中共舉國體制意味著許多被稱作民間的單位或個人其實背後都有官方背景,這是觀察當代中國的常識,故不能因黨廢言或因人廢言。更何況這兩名作者過去一年總共只刊登了7篇文章,占該報刊登評論總數的不到0.5%。被點名的鄧清波隨後也在《聯合早報》撰文澄清其言論與中國官方和中共組織無關,並且強調他對中國的評論既有肯定,也有批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海內外讀者認識真實的中國」。關於所謂的新聞報導不平衡,該報堅持其追求的論述不是西方的論述,也不是北京的論述,而是作為新加坡媒體的論述。比如,針對「白紙運動」,該報發表了多篇實地採訪與評論,絕非只採用中國官方的論述。該報還指出,力求公正平衡,相容中西方的觀點,努力讓中國受眾閱讀到中國國內媒體不一定報導的國際資訊與視角是其長期以來的追求,其網路版因此曾多次遭中國大陸遮罩。
總之,《聯合早報》不接受深文周納的「親中」指控,也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並且批評一些西方媒體「你如果不反中,你就是親中」的狹隘認知。有同情《聯合早報》的評論員指出,在美國發動「新冷戰」的背景下,西方媒體紛紛進入到認知作戰模式,被描繪為北京「應聲蟲」的《聯合早報》就是最新的戰鬥目標。在這位評論員看來,「獵巫」《聯合早報》的《華盛頓郵報》才是美國政府的代言人。由於《聯合早報》被視為新加坡輿論的風向標甚至新加坡政府的喉舌,因此這兩家報紙的筆墨官司很快上升到外交層面。新加坡駐美大使給《華盛頓郵報》總編輯的信柔中帶剛,「美國新聞媒體期望《聯合早報》效仿《華盛頓郵報》,或者新加坡效仿美國或中國,是錯置的期望」。
二、美國抓緊拼湊遏華統一戰線
雖然《華盛頓郵報》捕風捉影,非友即敵的認知操作不能和美國的政策直接劃等號,卻反映了華盛頓政客典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自從川普政府將中國正式定性為「戰略競爭者」以來,美國便將對華遏制完全檯面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美國不僅要「單挑」,還要「群毆」中國,為此華盛頓在國際社會拉幫結派,挑撥離間,企圖拼湊遏華統一戰線,以便孤立、抹黑和打壓中國。
中國學者趙明昊指出,構建盟伴體系是拜登上台以來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突出特徵。所謂「盟伴體系」,就是透過打通條約盟國與所謂「志同道合夥伴」之間的聯繫,在對華施壓方面進行成本分擔與分工協作,從而實現在大國競爭的力量運用中橫向耦合的戰略目標。借助美歐「中國問題對話」機制、美歐貿易和技術理事會、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五眼聯盟」以及七國集團等平台,拜登政府與盟國和夥伴就如何應對「中國挑戰」展開密集磋商與協調,在貿易政策、供應鏈重塑、投資審查、技術出口管制、應對「影響力行動」和公共衛生等諸多領域打造「議題性聯盟」,加強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涉華政策上的一體性、協調性和聯動性。概言之,美國試圖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行為主體在「中國挑戰」上的不同利益訴求、不同政策關切,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靈活的「統一陣線」,更加有效地應對日益複雜的「中國挑戰」。
近年來,拜登政府尤熱衷於在亞太地區拼湊各類針對中國的小多邊機制。首先,華盛頓將QUAD視為推進「印太戰略」的核心平台,為此不斷拓展這一機制的合作領域,圍繞海上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關鍵和新興技術、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等議題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在海上安全方面,四國多次在孟加拉灣、菲律賓海等區域舉行聯合軍演,還力圖在東南亞、印度洋和太平洋島國等多個區域提升海上安全情報蒐集能力,深化海警和海上執法合作。不僅如此,這一機制還試圖拉攏韓國、越南、加拿大、紐西蘭等地區「中等強國」,目的是增強對華戰略牽制。
其次,美英澳三國於2021年9月正式建立AUKUS機制。該機制被稱為美國的「盟中之盟」和「最重要的戰略創新」,目前三方已經簽署《海軍核動力資訊切換式通訊協定》、在澳東部海岸新建潛艇基地、圍繞核動力潛艇加大聯合演訓,未來美英將向澳洲提供核動力潛艇,以增強盟友的遠洋作戰能力,建立跨越多島鏈的對華威懾網路,協助美軍在戰時封鎖主要海上通道。此外,AUKUS還注重加強在前沿軍事科技和國防工業方面的協作,包括高超音速和反高超音速、電子戰、網路戰、人工智慧、量子技術以及海底能力等。相比QUAD,AUKUS顯然更具針對性和進攻性。
再次,拜登政府大力整合與深化美日韓合作。去年親美的尹錫悅政府上台後,美韓關係如膠似漆,美國也竭力撮合韓日和解,為美日韓合作更上層樓排除障礙。美東時間8月18日,美日韓在大衛營舉行首次單獨的三方峰會。據日本媒體報導,美日領導人要在峰會期間進行雙邊會談,討論共同研發新型反導攔截彈等問題。此外,美日韓三方正在協調每年舉行首腦會談,且外長、防長和安全保障事務高官每年分別定期會談。在日媒看來,美日韓合作愈發鞏固是基於「遏制加快核與導彈開發的朝鮮以及應對中國」。在大衛營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經明確表態,「反對有關國家拼湊各種小圈子,反對加劇對立,損害他國戰略安全的做法」。
除了拉攏鐵桿盟友和重要夥伴,美國還試圖分化中國在發展中世界的朋友圈,竭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在非洲方向,2020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訪問塞內加爾、安哥拉和衣索比亞時多次放話,非洲應該與美國結成「經濟同盟」,以獲取所謂「真正的解放」。雖然蓬佩奧非洲之行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矛頭所向不言而喻,即鼓動非洲國家抵制中國在非影響力。
在西半球,視南美為自家後院的美國就指名道姓了。2019年4月,蓬佩奧在訪問智利時赤裸裸地恐嚇與拉攏--「中國和俄羅斯正在你們的家門口,一旦他們進入你們的家裡,我們知道,你們看到的就是債務陷阱。他們會製造債務陷阱,對規則漠視無睹,在你們家裡搞得亂七八糟。令人欣慰的是,你們南美洲並沒有搭理他們。你們應該知道,美國會支持你們。」
在東南亞方向,2019年6月東盟峰會召開前夕,負責印太事務的時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在美國-東盟商會35週年晚宴上稱,東南亞國家在美中兩國之間要選擇獨立、自由、公平、開放的夥伴關係,毫不掩飾地要求東南亞國家選邊站隊。美國的挑撥離間近來終於收到成效,去年菲律賓小馬可仕政府上台後,一改前任杜特蒂政府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路線,在安全政策上對美一邊倒。
今年2月,菲律賓宣佈同意向美軍新開放四個軍事基地,從而使美軍可以在菲律賓利用的軍事基地從五個增加到九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三個基地位於菲北部,距離台灣島僅約五百公里。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對美國而言,菲律賓是一個可供介入台海局勢的潛在的部署火箭、導彈和火炮系統的地點。今年5月,小馬可仕訪美,菲美兩國同意分別與日本和澳洲建立三方合作框架。此前菲律賓駐美國大使何塞‧羅穆亞爾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曾表示,雙方正在協商,可能會讓澳洲和日本加入南海聯合巡邏。最近,中菲兩國因仁愛礁再起爭端,美國國務院隨即發表聲明,公開為菲律賓背書,指責中方違反國際法,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聲稱對菲海警的武裝攻擊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顯然,美國火上澆油就是為離間中菲,把菲律賓拉向其領導的遏華統一戰線。
三、國際社會不贊成選邊站隊
雖然美國費盡心機,拉幫結派,但拼湊遏華統一戰線終究難以得逞,國際社會成員不輕易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以美國的歐洲盟友為例,儘管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歐在意識型態、經貿、科技等領域加強了對華政策協調,但雙方的分歧也不容忽視。
在對華認知方面,美國視中國為「唯一既有意圖重塑國際秩序,又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方面越來越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競爭對手」。 但歐盟的對華認知是多向度的,即同時視中國為「合作夥伴」、「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與「制度性對手」。在對華政策方面,由於美國完全從戰略競爭的視角看待中國,故處處針對中國,執著於零和博弈。追求戰略自主的歐盟則既要加強與美國的協調,又要避免淪為美國的附庸和打手,所以會相對審慎地處理對華關係,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條件與美國站在一起,遏制中國。更不要說美國一手打造AUKUS之舉本身就損害了盟友法國的利益,激化了西方陣營內部的矛盾。
美國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拉幫結派,逢中必反的行徑在非西方世界更不得人心。在今年2月的慕尼克安全會議上,發展中國家代表的共識是不希望在大國競爭中被迫選邊站隊,不希望看到世界出現陣營化。其中多哥外長羅貝爾‧迪塞(Robert Dussey)的觀點很有代表性,「非洲無意與任何方面發生衝突,應與所有國家展開合作,為促進全球和平作出貢獻。非洲目前關注的焦點是非洲大陸發展,希望以中國為榜樣,努力增進非洲民眾福祉。」
雖然許多地區國家歡迎美國擴展其存在並深化與它們的夥伴關係,但是這些國家期待能夠以「穩定地區形勢」的方式展開,而不是「引發來自中國的報復」。比如,近年來,美國一直不遺餘力拉攏與中國存在歷史恩怨和領土爭端的越南,但越南並不想因為與美國接近而使越中關係受損。相反,越南副總理陳流光最近在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時鄭重表態,中國對越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無可比擬,發展對華關係始終是越外交政策頭等優先,越南反對並警惕外來干涉。
最後再回到新加坡,李光耀曾說過,當兩頭大象打架時,地上踩的草就會遭殃。新加坡當然不想做被踩的小草。現任總理李顯龍也曾多次公開表態新加坡希望與中美兩國都做朋友,不希望被迫選邊站隊。新加坡駐美大使在給美國媒體的信中援引了該國通訊及新聞部在去年7月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的資料,結果顯示86%的新加坡人認為他們的政府的行動應該始終以新加坡的最佳利益為依歸,而不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認為新加坡應該傾向中國或者美國的各只占4%!
社論
仁愛礁風雲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青年看兩岸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