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東北亞的兩個「澤連斯基」

評美日韓大衛營峰會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一、前 言

今(2023)年8月18日,美日韓三國元首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在美國大衛營舉行首次專屬會議。由美國牽頭,加強美日安全保障條約和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拉近日韓關係,頗像拜登在烏克蘭之外,好不容易在歐亞大陸東岸找到兩個「澤連斯基」!會後三人發表共同聲明,強調在目前國際形勢中加強合作的重要,毫不掩飾地指出其目標在因應中國的擴張和北韓的連番發射飛彈。面對中國在南海、東海和台海的若干軍事作為,三國「表示憂心」,提議集體行動;他們自稱是在維護地區穩定,遵循聯合國憲章,維持開放和自由的印太地區,這對支持穩定的國際秩序有「關鍵作用」。

美日韓峰會在台海議題頗多著墨,聲明指出「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企圖改變印太地區海域現狀、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峰會後三方發表名為「大衛營原則」、「大衛營精神」、與「三方協商承諾」三份文件,作為今後三國合作的指針,蓄意將三國峰會的結論具體化、固定化和長期化。 面對這一新形勢,中朝俄三方的反應世人矚目,特別是北京的反應。北京外交部的回應相當率直,指明美國的冷戰思維與不當行徑。美國劃設的印太地區,特別是東北亞區域,最近更是波詭雲譎,山雨欲來。

二、美日韓峰會緣起和經過

《華爾街日報》報導,三國峰會的主要目的是應對中國和北韓,其次才是俄國。這次不是藉著多國會議「搭順風車式」的場邊峰會,而是有計畫地安排,也是拜登2021年就任後,首次在大衛營接待外國元首。

二戰結束後,美國勢力進入亞洲大陸,美國和蘇聯在朝鮮半島劃定北緯38度線,作為接受日本最終投降的南北兩區,形同雙方勢力範圍的緩衝,因此造成南北韓的分裂。1950年爆發韓戰,在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定,但至今未簽訂和平條約,今年是停戰的70週年。

美國視日本為圍堵共產勢力擴張的前哨,日本的國防和外交,則以美國馬首是瞻。日本與南韓號稱戰後美國的「友邦」,實則美國在兩國皆有為數不少的駐軍。不過因為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殖民統治和殘酷壓榨,日韓最後是在美國壓力下於1965年建交,但民間的隔閡深刻,兩韓人民對日本的仇視尤其強烈,影響著美國在亞洲主導的三方合作。

時至冷戰結束,美日韓三國領導人雖不乏在大型國際峰會舉行三方會談,但日韓始終無法盡釋前嫌,川普總統就無功而返,拜登上台後,積極設法消除兩國敵意。去年3月南韓舉行總統大選,主張對北韓採取溫和政策的文在寅政府任滿,意欲改善和美日關係,加強反制北韓,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以些微差距擊敗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政治素人之姿主導南韓政局。

尹錫悅主張修好與日本關係,今年3月1日紀念韓國獨立運動104週年,一改過去南韓歷屆總統強烈批判日本對韓國殖民的態度,首次主張日本已非敵國而是夥伴國,意味雙方的共同威脅是北韓。此外,尹錫悅政府也不再糾纏於戰前日本強徵朝鮮民工的歷史和補償問題,由日韓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私人公司還清南韓人主張的賠償。尹錫悅今年3月15日訪問日本,成為破冰的第一步。日本首相則於5月7日回訪,雙方的「穿梭外交」正式啟動。

拜登大肆讚揚日韓雙方的改善關係。在小布希政府擔任國安會官員的韋得寧(Dennis Wilder)指稱,「能在大衛營安排這次三方峰會,相當令人驚訝,我們以前根本無法讓南韓和日本領導人與我們在同一個房間內坐下來談。」美日韓三國外交官也紛紛指出,「日益強勢的中國和三不五時狂射飛彈的北韓,可說是促成日韓願意攜手合作的主要因素。這些外交官說,最大的推手應是尋求連任的拜登,藉此為其造勢。岸田和尹錫悅則配和合拜登演出,國內民調支持度僅23%的尹悅特別來勁。

三、「峰會三項文件」內容透視

峰會通過「三項文件」,其中「大衛營精神」是聯合聲明,聲言將妥為建構三邊磋商溝通機制,承諾在面對攸關集體利益與安全的威脅時,迅速協調因應。聲明中點名中國近年在南海的危險又「咄咄逼人行為」,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大衛營精神」表明,強烈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印太水域現狀的企圖,重申對包含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的航行飛越自由在內的國際法,給予堅定承諾,反對對主權爭議海域軍事化,危險運用海警或海上民兵等任何強制活動,並謂「三國對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沒變」。

另一文件為「大衛營原則」,指出三國元首將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峰會;三國外長、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及國家安全顧問,每年至少開一次會議進行磋商;三國每年也將進行一次「印太對話」,由各國司長、局長及高級官員參加,協商對印太事務的意見和作法。

「協商承諾」,則寫入影響三國共同利益和安全的區域挑戰、挑釁和威脅,三方將迅速磋商制訂因應方案。「協商承諾」與既有的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不衝突,不過在規避三國複雜的國內法。

此外,三國元首就強化安全,半導體等供應鍊,科技、太空、清潔能源和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安全部分涵蓋三國聯合軍演、共享情報資訊、共同飛彈防禦,以及聯合因應北韓飛彈與網路攻擊。

針對北京和北韓批評華府在東北亞建立「小北約」,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強調峰會僅象徵美日韓三方合作的「新時代」,聲稱不是「太平洋北約」。

四、大衛營峰會引發的國際回應

美日韓峰會的同一天,北京已針對該峰會作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究竟是誰在製造矛盾,加劇緊張?國際自有公論。」「亞太地區是和平發展的高地,合作發展的熱土,絕不能再成為地緣爭奪的角力場。拼湊各種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將陣營對抗和軍事集團帶入亞太的企圖不得人心,勢必招致地區國家的警惕和反對。」

8月21日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再度表示「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會晤在台灣、涉海等問題上對中方進行抹黑攻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汪文斌指出,當前亞太地區呈現兩種趨勢,一種是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為代表的地區國家加強團結合作,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努力;另一種是以美英澳、美日韓、美日印澳等各式封閉排他的『小圈子』為代表的煽動分裂對抗,企圖復活冷戰思維的行徑。令人遺憾的是,前者看不到美國的身影,後者卻都以華盛頓為軸心。」中國外交部的網站,則以「停止製造分裂對抗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為題,回應了美日韓峰會做成的決議。

2022年俄烏開戰以來,北京多次警告美歐不要在亞洲製造北約,美日韓三國峰會顯未理會北京的警告。《紐約時報》指出,美日韓峰會可能強化中國被西方國家圍堵的感覺,北京感受強烈,後果難料。習近平公開指責這是美國帶領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施行「全方為的遏制、圍堵和打壓」。

遼寧省社科院的兩韓問題專家呂超對《環球時報》說,大衛營峰會可以說是新冷戰的開端,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的措辭,可被解讀為警告北京不可試圖用武力收復台灣,意味日本和南韓將被拉入台海爭端。

在美日韓峰會前,拜登採取多種對中國敵對措施,包括限制先進晶片技術出口,與英國澳洲達成三邊協議,加強與澳洲印度日本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甚至和菲律賓、日本等進行聯合軍演,「拜登舞劍,意在北京!」

北京則在加強和俄羅斯關係。8月17日三國峰會的前一天,日本防衛省稱發現一支由六艘中共軍艦和五艘俄羅斯軍艦組成的艦隊穿越日本南部琉球和宮古島之間的水域。日本宣稱這支艦隊大部分7月已參加過中俄兩國宣布的「太平洋聯合巡航」,那時艦隊駛過北海道和庫頁島之間的宗谷海峽。這次中俄艦隊聯合演訓,對日本的意義相當明顯,汪文斌則稱「中俄艦隊的海上巡航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

軍事專家指出,美軍長年以來分別跟日本欲與南韓合作,但南韓過去和日本並未深度發展防衛夥伴關係,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al)就說,日韓直接合作非常重要,三方峰會將「制度化」,日韓改善關係後,直接對話便可期待。日本會盡力配合、維護這一關係;尹錫悅的施政重點是與華府通聲息。華府則期望韓國即使政黨輪替,「也不會動搖三國的合作架構」。

針對三國峰會,北韓在8月22日向日本政府通報,將在8月24-31日期間發射一枚軍事衛星,外界解讀可能又是彈道飛彈。北韓官媒朝中社在8月22日發表評論文章,提到大衛營三國峰會宣言為「核戰挑釁」,美韓在8月21-31日舉行美韓年度「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UFS),北韓稱,一旦這場「戰爭預演」執行大衛營協議事項,核子戰爭便會距離朝鮮半島更近。美日領導人曾在大衛營會談時同意,將共同研發「滑翔階段攔截器」(GPI)的新型攔截飛彈,以應對中、俄、北韓等開發推進的極音速武器。

今年6月30日閉幕的歐洲峰會,在聲明中首次表明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現狀的企圖。歐盟理事會發布的聲明,意味與中國有多面向定位,即北京「同時是歐盟的夥伴、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雖然如此,歐盟國家對美日韓峰會的主張大致保持靜觀其變態度。官方媒體多見客觀報導,各國政府或沒有或避免明確表態。

台北方面則由蔡政府的外交部發出回應,指出三國在2022年11月三方峰會之後再次公開重申支持台海和平穩定的堅定立場,「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並稱「中國屢次藉故升高對台脅迫及軍事恫嚇,對區域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切」。又稱「台灣將持續與美、日、韓及所有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促進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這是與日韓一樣,照拜登的本子宣科,但又比日、韓矮一截,沒有得到拜登的「眷顧」。

五、結 語

南韓前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12月中旬訪問北京前,為鋪陳友善氣氛,面對媒體講述他的外交安保理念為推行所謂「三不原則」:「不追加薩德飛彈系統數量,不加入美國的全國飛彈防禦系統(NMD),不組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三不」買到了訪問北京的門票,文在寅做到在中國、北韓和美國之間的巧妙平衡。尹錫悅繼任後,標榜提升和美國關係,與日本修好,拋棄了南韓一再爭取的民族獨立與自主外交。尹錫悅與李明博前總統同屬南韓政治保守陣營,李明博完全信賴華府,卻犧牲了過去10年金大中和盧武鉉與北韓辛苦維持的和緩關係,導致兩韓邊境軍事摩擦不斷,終在2010年3月爆發震驚世界的天安艦遭魚雷擊沉事件,以及同年11月在延坪島的相互砲擊。尹錫悅不知記取李明博的教訓,又一面倒的依在拜登「懷裡」,難怪國內支持度岌岌可危;他毛遂自薦,盼望明年的三國峰會由南韓舉辦,渾然不覺自己像烏克蘭的澤連斯基一樣在玩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大國防開支後卻越發依賴美國。去年12月16日岸田內閣會議批准三份文件,其中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指出中國是日本「迄今最大戰略挑戰」(過去都是北韓)。中國駐日大使館當天發表聲明斥責日本「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三份文件也明訂日本將積極建設擁有對敵國基地攻擊的能力,並預計未來五年將大幅提高防衛支出。到2027年度,國防經費將達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日本國內經濟不振,老年化人口激增,國民負擔深重,日本政府只能以更重的稅賦維持財政收支。

東亞新冷戰格局已經出現,即使三國峰會稱「聯盟」不稱「軍事同盟」,但經由三國「共同行動」、「走向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及三國峰會「永久化」,大可媲美「北約」,刺激中俄朝的共同反制,東北亞從此將多事矣。

2023年8月24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