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沒事不關日本的事

從侯友宜訪日與麻生太郎訪台說起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緬懷中華民國國父

國民黨總統提名人侯友宜今(2023)年7月31日出訪日本,8月2日傍晚歸國,此行拜訪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及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並在「日華議員懇談會」安排下,於國會議員會館發表演說。

行程的最後,侯友宜參訪位於東京日比谷公園內的百年松本樓。松本樓的創辦人梅屋莊吉為支持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二次革命的重要友人,至今展示中山先生在日本期間的文物及宋慶齡當年彈奏的鋼琴。侯友宜為繼前總統馬英九後造訪此地的國民黨政要,藉緬懷中山先生革命史蹟,突顯自身承繼中華民國百餘年歷史的政治認同,有別於民進黨斷開中國聯結的「中華民國台灣」。

「降低風險者」的角色

侯友宜訪日提出「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安心」的「三安」承諾,表示「兩岸要有對話,才能避免衝突」,侯友宜強調,其主政下的台灣會扮演「降低風險者」的角色。隨團訪日的國政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指出,此次交流與馬政府時期最大的不同,在雙方關心的內容從經濟、觀光等議題,轉為對兩岸關係的憂慮。「台灣有事」為日本國人最為關切的問題,侯友宜如何穩定台海局勢為日本政界、媒體所注目。

日本媒體對侯友宜的「三安」承諾反應不惡。NHK強調侯友宜「重回與中國大陸關係穩定的『現狀』」,而非台灣目前「瀕臨戰爭的現狀」。《朝日新聞》則突出侯友宜試圖緩解日本「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不安,降低台海戰爭的風險。《產經新聞》亦認為侯友宜在穩定兩岸關係的同時,兼顧「對日重視」。

雖說日媒以「親日家」指稱賴清德,但其「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自我角色定位及「走進白宮說」,令日本擔憂賴清德若主政台灣,「台灣有事」將成為日本「周邊有事」的源頭。侯友宜的「三安」承諾,使日本再認識國民黨的「重美、友日、和陸」政策。

對美日同盟而言,扮演「降低風險者」角色的台灣更符合美、日的外交期待,華府與東京亦支持兩岸對話,但賴清德的「走進白宮說」不啻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更無從重開兩岸對話,「和平保台」徒為選舉話術,無怪乎國民黨將2024年選戰定位為「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民進黨惹事 日本舉棋不定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說詞,被民進黨政府大肆宣傳為「台灣有事」時,日本將義不容辭相挺,認為安倍是日本歷來最「挺台」的首相。因而台灣許多人認為,兩岸一旦發生衝突,日本出兵相助機率大於美軍馳援,但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FSS)7月16日在東京舉辦一場台海危機兵棋推演,卻給了國人一個失望的答案:「台灣有事,日本舉棋不定」。

另外,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日官員過去一年著手擬定應對「台灣有事」的計畫,美國提醒日本應審慎思考自衛隊在台海問題的角色,但受制於「和平憲法」及不願與中國正面衝突等諸多顧慮,至今仍未獲得日本政府任何具體承諾。換言之,對「台灣有事」是否派自衛隊與美國等盟國在第一線並肩作戰,日本政府不置可否。

日本慶應大學法學院教授森聰曾表示:「若問日本民眾願不願意為台灣而戰,此刻九成的人會說『不』」。何況日本民意普遍不允許自衛隊逾越「和平憲法」,日本首相難以跨越永久放棄以國權發動之戰爭的「憲法第九條」,何況出兵台灣使台海戰爭升級為中日戰爭。日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光一直言,除自民黨的保守派外,幾乎沒有人支持日本捲入台海戰爭。

憲法與民意將制約「台灣有事」時,日本內閣的軍事與外交決策,絕非安倍前首相快人快語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JFSS的兵推結果只是道出日本面對「台灣有事」的實然面,但在此一兵推中扮演「台灣總統」的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似乎對此感到意外,承認「日本政府對一些事情的法律層面的思考,是台灣包括政府裡面不少人都不知道的」。賴怡忠見識到日本政府並非對美國言聽計從,親見日本應對「台灣有事」受到的諸多限制。

其實,二戰結束後的日本為謹守法律規範的國家,周恩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面對日本所堅持的律法困難,即以日語「法匪」相稱。日本「和平憲法」下的「防衛法制」制約自衛隊在「台灣有事」時該如何應對,政治難以凌架法律,此在JFSS的兵推中展露無遺,非蔡政府「以今度之,想當然耳」之解釋所能左右。

東京難以應對「台灣有事」

琉球知事玉城丹尼為避免琉球淪為美國應對「台灣有事」的前線戰場,反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蔡政府外交部竟然打臉玉城知事,發表聲明表示,地方縣長的發言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場,殊不知岸田內閣至今未背書安倍前首相「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主張。4月6日針對立憲民主黨籍眾議員末松義規的質詢:「若台灣有事,日本受美國請託出動自衛隊的話,該如何因應?」岸田首相表示,將遵從憲法、國際法、國內法做個別、具體的判斷。岸田對「台灣有事」所持的立場與JFSS的兵推結果並無二致。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7月底以「台灣風險」為封面故事,深入分析「日本有事」的全般想定。對日本而言,「台灣有事」須絕對避免,其不僅存在捲入戰事的風險,遍及中國在內的東亞供應鏈若斷鏈,對經濟的打擊將難以評估。此外,「台灣有事」對日本不但「撤僑」困難,更無法應對「難民」問題。民進黨政府若罔顧事實,指鹿為馬,執意曲解安倍前首相的「台灣有事」說,徒令日人升高「日本有事」的不安。

日本台灣親善協會副會長並木正芳表示,該會前會長安倍曾說「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但其希望「台灣平安,即是日本平安」。重拾「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對話,台、日皆安,侯友宜的「降低風險者」主張是台灣的正道。

日本不會為挺台犧牲中日關係

日本前首相、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8月7日抵台訪問三天,此為麻生睽違12年的台灣行,亦是東京與台北斷交後,現任自民黨幹部訪台最高層級。麻生除會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並與台北市長蔣萬安舉行會談,還在「凱達格蘭論壇」發表演說。

麻生認為,阻止台海發生戰爭需要靠嚇阻,嚇阻分三部分,第一要有實際軍備上的「嚇阻能力」;第二要有「執行能力」,亦即動用武力的意志必須得到人民認同;第三是最重要的,需將有能力嚇阻的事實讓對手充分瞭解,此三項前提皆成立始能發揮嚇阻效果。麻生表示,國家必須有普遍覺悟,萬一需要發揮嚇阻能力,要有打仗的心理準備,要將此明確的意志力讓對手知道,為維護台海安全穩定,有可能動用武力。

麻生太郎挺台獨、獨台立場鮮明,強調「希望維持困難時互相幫助的日台關係」,但民進黨將麻生的「挺台」意有所指的解釋為「信賴」、「挺賴」,試圖藉此為「疑賴論」降溫。其實,日本在台灣明年的大選中與美國態度類似,未偏袒任何參選人,柯文哲與侯友宜訪日時都見到麻生,他還歡迎侯友宜的「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安心」的「三安」承諾。

麻生強調為「和平」計,建立「嚇阻能力」的重要性,但此非意在挑起與中國的軍事衝突。麻生直言,「確保區域和平穩定,對日本安保是攸關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日本尋求與中國透過透明公開對話,建立建設性穩定關係,呼籲兩岸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並希望明年選出的台灣新領導人能堅持共享的普世價值,與日本共同合作,面對外部挑戰威脅。

麻生雖言「阻止台海戰爭靠嚇阻」,但「嚇阻」需配合「對話」,否則將加劇彼此的「安全困境」,使緊張局勢螺旋升高,最終導致各方皆不樂見的戰爭。下屆中華民國總統對印太和平最主要的貢獻將是重啟兩岸對話,問題是賴清德不認「九二共識」,一心想走入美國白宮,只會與日本對和平的想望背道而馳,坐實「麻煩製造者」的角色。

日本雖「挺台」,但無意犧牲對日本至關重要的中日關係,期盼美、中重啟對話能成為重新調整中日關係的契機。岸田首相數度表達訪問中國的想法,探索中、日「首腦外交」的可能性,岸田雖在戰略安全上與中國針鋒相對,但重視雙方經濟關係,力爭打開困境。

日本經濟「疏美親中」

日本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美國,造成中日關係持續滑坡,但仍維持「政冷經熱」格局,2022年中國繼續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地位,雙邊貿易額為3,574億美元。中、日未「脫鉤」,經濟共生模式文風不動。日本外務省調查顯示,在中國的日商超過三萬家,約占海外日商總數四成,在中國的日商的平均盈餘則為15%,是日本海外及國內商社的兩倍,可謂獲利「金雞母」。日本JB Press預測,隨全球產業鏈逐漸縮小,各國因中、美對立各自形成經濟圈,日本經濟「疏美親中」的情形將益發明顯。

然而,日本財經界擔心,日本政府對輸中半導體製造設備設限,不僅將使相關日商損失近三成獲利,更可能影響日商在中國的未來發展。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中國8月1日開始管制半導體生產所需之稀有金屬鎵及鍺的出口,此將對四成供應依賴中國的日本材料產業造成衝擊。日本經濟界呼籲岸田內閣對中全面恢復對話,將中日關係拉回軌道。

東京展現對話誠意

岸田訪中現階段雖未做任何決定,但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代表(黨魁)山口那津男決定打頭陣,已於7月底訪中,助攻岸田對中外交。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5日在日中友好協會主辦的「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週年研討會」上表示,無論中日關係遇到多大困難和阻力,皆應堅守初心,「排除干擾」,確保中日關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

中日關係短期雖難結構性改善,但雙方皆展現「對話」的誠意,力圖走出滑坡,穩步向好。民進黨切莫錯誤解讀麻生在台的「戰爭覺悟」說法,對岸田內閣呼籲的兩岸對話充耳不聞。在美、日重開對中對話下,台灣應順勢趕上,重拾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含義的「九二共識」,為兩岸展開對話夯實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