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半世紀美中關係
評半世紀美中關係
半世紀的中美關係有時平靜,有時顛簸。然而卻無時無刻在尋思如何「收拾」對方,不僅要強大自己,更重要的思維是如何縮小對方的實力,或以致命手段,或拿出笑臉虛情,50年如此敵對手段將繼續下去。或偶爾相聚一室,互敬乾杯,然而中美之間那飛來飛去的和平鴿已隨風而逝,剩下的空間將仍是一個無奈。
雙方均瞭然這太平洋雖大,然而也只能容納一個超強;中美雙方均無一個「老二」存在的位置。也就是說,今日兩強之爭,沒有和平空間,因為雙方均深信當前的世局中是不會允許「老二」存在的。
當前的國際緊張局面多由美國主動型塑。如在今(2023)年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領袖於華府附近馬里蘭州「大衛營」舉行「近似北約」之軍事峰會,這一舉措將中美關係推向另一個緊張之高峰。
這一呼朋引伴之行為以美國收穫較多,成效也較大。美國加上日韓,聯成一線,制約中方。此一作為,證明美國制約北京是玩真的。雖然拜登期盼與習近平在今年11月見個面,然而見面絕不是善意。
「大衛營」峰會,就是劍指北京,是一個全然針對中國所設立之國際同盟,是正式揭開對敵中國之帷幕,這一具有特性之國際盟約已然指明其對手就是北京。會議結束時發表的三項公報中,以「大衛營精神」為名之聯合公報,是後冷戰時期美國專為對付某一國之盟約。
此盟約帶來後冷戰時期之「類冷戰」,坊間或有「新冷戰」來代表後冷戰時期之國際動盪說法,不妥,因當前冷戰形式非新舊問題,而係今日之冷戰規模根本不符「冷戰」稱號,因此只能用「類冷戰」說明,因為「新舊」之分在時間不同,而不能說明「新」與「舊」有無分別之處。
這一聯合聲明具有嚴重之針對性。然而拜登又一心想與習近平在今年11月時會面,這一行為充分說明拜登一方面列華為第一對敵,然而又放煙霧彈,表示雙方領袖應以和為重。在這三項公報中之壓艙石是軍備動作,最嚴重的文句藏在聯合聲明中,那就是強烈反對有關主權爭議的改變現狀。
由此以觀,可知拜登今日已由美、日、韓三國共組亞太軍事同盟,而美國將利用本次約定堅定反對台灣問題搬上檯面,事實上這一系列聲明政治性很高,實際上這就是「亞太北約」的正式成立。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十分擔心,然而又不願意負擔與中「脫鉤」之責任,是以就衍生出一個意義不明的說法--「脫險」。至此美國有了一個較完備之論述,那就是防止與中高科技來往時產生風險,也就是說,少來往才保險,但這只是字彙的遊戲,成不了大事。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James Monroe, 1817-25)宣布「反對任何來自歐洲之殖民國家」於美洲施行殖民政策。這一宣示顯示美國已具大國實力,在外交問題上發佈「門羅主義」,是為大國之風範。
甘迺迪總統在1960年代展現以實力堅守美洲之決心,成功封阻了蘇聯在古巴之擴張發展。這類堅實作風在不同的時代彰顯出美國在國際問題上之實力及決心,美國已在世界建立了一片「勢力範圍」。
美國在後冷戰時期加強其海外影響力。華府在國際政治中塑建三個重要勢力範圍:第一個是利用美國之堅實武力,結合經濟、商業、金融等領域交織成一個以商業、金融為主之世界領導地位。第二個美式制約範圍則是有關核武國家之國際行為,這是因為核武所帶來之危害將毀滅全人類,故不得不對核武國家有所檢視。第三個必須處理之問題是中美間之矛盾及競爭,而這也就是現今世界最重要的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2022年5月26日公開發文,言及中國在未來積極發展之事實:「……中方軍事力量急速增長,為世界軍事大國,並且將成立印太區域之世界級武力」。他還認為中國當前正發展科研而成為高科技領袖。
為了抵抗中國當前之高速成長,美國已發起全國實力運動。不但在軍事預算上每年均有大幅增加,也就是說軍事武力之發展已成為當代美國發展之重心。面對中國之挑戰,美國政學界領袖亦呼籲各界應重視軍力發展。
事實上,美國軍事預算在2023年已是八千多億美元,若這樣子的比拚下去,再過數年,也許到2027年,美國軍備將可能達到每年一兆美元。由是美國將成為一個軍武大國,就在同時期,中國之軍事年預算僅約3,000億美元上下,從這一層面以觀,美國今日之要策就是發展武力,以成為第一軍事大國。
中美間最大矛盾在於美國各界人士莫不認為美國應是世上第一超強,也是唯一的超強。奈伊(Joseph Nye)即大力主張美國就是世界領袖。在此一觀念下,人們唯一的分歧在於美國應當仁不讓,以堅實武力達到世界霸主地位呢,還是另外一派認為美國應是世上經濟第一之大國,美國當利用最超強之軍武及經濟力量對中國予以制裁及出口管制。
為了達到經濟制裁北京的目標,美國必須提高高科技之水準,然而也應與北京在某些領域採取合作,如氣候、水資源等問題,均須雙方認真合作,才可能有好的結果。
美國一直對中國發展高科技懷著萬分敵意。因此千方百計設置路障,阻止中國發展高科技,禁止資本或私募基金與中國高科技公司發生買賣關係。華府對此之解釋倒是簡單,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盡全力封殺中國高科技之發展,然而華為仍能維持穩定之腳步,保持全球5G龍頭之地位。
也正因為中國仍能站穩腳步,未曾衰敗,這就等於賦予中國一個機會繼續從事高科研工作。北京也排除萬難,在壓制下繼續努力於高端科技之研究。畢竟,唯有如此才能維持其商業及金融之發展。
美國在過去20年中,無時不在思索如何「管制」或「限制」中國發展。回顧1970-2010年,美中經歷了非常和諧的歲月。在這一段時日中,雙方採取了「交往」政策,然而自2020年後,雙方關係有所變化。這新來的雙方關係就叫作「競爭」。這一時期的關係,雙方都不適應。而「競爭」也導致與人對立的狀況,雙方友好的氣氛,急速變為猜疑、失信的狀況。當然這只是開始,隨著日月更迭,雙方之間有了感受不舒服與不滿的情況。
當時,雙方均視俄羅斯為對手,就在卡特時期,美中合作照常,然而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雙方關係立即有了變化。至1991年後,美國之假想敵再度轉為俄羅斯,中美關係大有進展,然而1995-1996年之李登輝訪美事令致美中關係又產生變化,雖然雙方未因此壞了關係,然而本來具有的友誼,也就有所受創。
從1989年後,美中雙方在貿易及人權問題上不時有激烈之爭辯。2001年中國進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自此即以高速手藝達成外銷之目的,而成為世上重要出口國,中國實力直線上升。
自此中國對東南亞及東亞亦因貿易成長迅速而有了區域戰略重要性,希拉蕊國務卿亦於此時宣示美國重返亞洲。在2011年年底,歐巴馬政府發動「重回亞洲」運動,自此雙方間之衝突上升。
2017年元月始,雙方對商貿有了糾紛,中國來美之留學生開始大幅度減少,反華情緒日漸高漲(詳見拙著《傳記爭議:川普與分裂之美國》之第三章頁95-128)。
拜登上任後限制更形嚴格,終於在2023年起,不少留美學人及學生返回大陸,「孔子學院」亦遭封閉,雙方文教關係斷絕,反中、衰中、抗中、恨中成為川普與拜登兩人對華政策之主軸。
中美關係自川普登基至2023年年底,雙方關係大不如前;中國留美學生大幅度減少,雙方各自尋找戰友,如美與澳、英、紐、印成立「四方會談」(Quad)及美日韓軍事同盟,均在備戰。
川普及拜登兩人之對華政策大同小異,對中之關係是「反到底」,然而兩人在對華政策有一點不同。就川普而言,絕不言戰,對華要抗、要反,然而絕不互發核彈。對於中國人權問題則非主要關切事項。然而拜登則是一個標準民主黨,對民權非常重視。
就總的關係而言,川普及拜登均視中國為第一號對敵者,當然採取非友誼手段,不過,美國至今仍採取穩健步伐,絕對不發生意外。
另有一個統計數據明白指出,美中雙方在備戰方面是不會缺席的,例如在2015年美方軍備為7,000億(美元,後同),中方為1,750億。到2023年美方為8,000億左右,中方僅為2,750億,可見美方之軍備正走向每年破兆之路程。毫無疑問,這幾年軍備競賽係美方領導的,也說明了美國長期來的戰略目標--世界只能有唯一超強,那就是美國!◆
社論
仁愛礁風雲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青年看兩岸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