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戰術而非戰略的調整

評美國官學兩界不支持台獨的聲音

湯紹成
(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去(2023)年10月中旬,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上任後第三度訪台,之後有美國知名兩岸專家葛來儀等三人聯名為文,有金德芳教授刊登專文,分別表達了美方對當前台海兩岸關係的立場。在美方政治人物方面,從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到國務卿布林肯,甚至總統拜登,都期盼中方能有所作為,以防止中東戰爭的惡化,其對中國的態度,一反以往的趾高氣揚,略顯低聲下氣,值得關注。

美方政治人物的作為

羅森柏格第三度訪台時稱,主要是與三位主要政黨總統參選人分別見面,傳達美國所關注的優先事項。羅森柏格再度強調,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包括不支持台灣獨立,同時呼籲兩岸展開對話。「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是美方一貫立場,此次羅森柏格還加上「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說法,或與以色列哈瑪斯戰爭,更與伊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關。

因為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背後都是伊朗。伊朗長年在西方抵制下與中國建立了緊密關係。早在去年10月9日,也就是中東戰爭爆發後第二天,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六名跨黨派參議員訪問團訪華,在北京受到習近平接見。此次訪問乃四年來僅見,雙方會談氛圍甚佳,從旁促成11月的習拜舊金山峰會。

10月9日與王毅的會談一開始,舒默就單刀直入批評北京當局,在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問題上只喊話停火,卻未批判哈瑪斯的恐怖攻擊。進而,舒默還要求北京利用其對伊朗的影響力,防止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惡化。

10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王毅會談時,就曾央請中方抑制伊朗,當時王毅沒有反應。11月拜習會時,拜登再度向習近平主席提出伊朗在中東的角色。

美方學者的憂慮

11月底,葛來儀(Bonnie Glaser)、白潔曦(Jessica Weiss)和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三位重量級學者,在美國重要的政論期刊《外交事務》刊登文章,主要觀點:對付大陸的有效威懾,既需要可靠的威脅,也需要保證對方的利益。其中「可靠的」用詞值得注意,因為北京曾不斷批評美方說一套做一套,一方面支持一中政策,另方面卻以各種手法將其掏空。

三人在文中強調「可靠」,就是期盼重塑美中間的互信基礎。文章還認為,台灣應保證絕對不獨,維持兩岸和統的可能,美方也必須不挺台獨。三人更進一步建議,若賴清德勝選,就應該凍結台獨黨綱,以便兩岸可以和平交往,台灣並應對和平統一留有餘地。

去年12月初,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資深的兩岸問題學者也撰文明白指出,美國已忙於應付俄烏及中東戰爭,因此要竭力避免在亞洲地區另生事端。她表示,拜登政府希望台灣未來的新總統避免採取可能刺激北京動武的動作,但華府亦不樂見台灣有置於北京控制之下的措施。

亞洲方面,北韓也是一大熱點,但美方沒有著力點,只能央求北京出力。相對的,在台海兩岸方面,美國的影響力較大,故先派羅森柏格來台,再度表達美方抑獨立場,期盼北京能在中東方面牽制伊朗,以防以哈戰爭惡化。

「事實獨立」與「法理獨立」

金德芳表示,拜登政府希望台灣未來的總統避免採取可能刺激北京動武的動作,華府亦不樂見台灣推動會將其置於北京控制之下的措施,美方「不統、不獨、不武、不和」的四不中,在國際現勢下,「不和」似有鬆動。金德芳這是在明年大選前再度警告民進黨,別在選舉時跨越紅線。

若是賴清德仍舊當選,就會出現當下美方十分擔心的狀況。金德芳指出,北京一旦認定,台灣試圖將目前的「事實獨立」(相對於de jure的de fact)進一步推向「法理獨立」(相對於de fact的de jure),就會有強烈反應。

台海兩岸的情勢與俄烏、中東與北韓三個熱點地區的情勢有關,三個熱點地區的區域危機日益走緩,美方就可增強對台海的關注度。若一直緩不下來,則拜登政府面臨的挑戰必將日趨嚴峻。

金德芳另一方面的憂慮是,若台灣出現接受和平統一的走向,則會對美國乃至日本的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侯友宜曾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一國兩制,若國民黨勝選後兩岸重啟談判,這也將是一個冗長的過程,絕非一蹴可及。由此可見,當前拜登政府的挑戰嚴峻。

小 結

由於近來中東戰爭的影響,加上川普的民調高於拜登,面臨國內外嚴峻挑戰的拜登政府,或不願再看到台海生波。

從羅森柏格與上述學者抑制台獨的言論觀之,一方面反映了拜登政府當前殷切期盼台海兩岸別再生波的意向,行動上則是做出抑獨姿態向北京表態,以期增在中東戰爭方面獲得中方更多的正面回應。這不但與國民黨的大陸政策若合符節,對侯友宜的選情有一定助益。

從舒默到布林肯到拜登,美方亟盼中方勸阻伊朗參戰的意圖明顯。筆者確信這與AIT主席羅森柏格訪台有緊密關聯。羅森柏格的反對改變現狀與不支持台獨的說法,表面針對賴清德,實際上是向北京示好。可見在中東以哈戰爭爆發後,美方為免節外生枝,疲於應付,在台海已有所收歛。

另外,拜登明年11月有競選連任的沉重壓力,內政外交自以其連任成功為考量主軸。值此俄烏戰火未熄,又乏力左右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政府,拜登政府業已無餘力在遠東經營「小北約」,從軍事上遏制中國。拜登為了連任,不得不先穩住北京,要穩住北京,不得不在台灣問題上暫時收手,或因此才有了羅森柏格與幾位學者的不支持台獨的言論,可說是一時戰術而非遏制中國戰略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