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共 讀懂中國(三之三)

欣見《海峽評論》「青年看兩岸」欄目

姜新立
(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海峽評論》396期(2023/12)「青年看兩岸」欄目刊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鄭卓瑤寫的《我從海峽西岸來:台灣印象散記》一文,作者在該文最後一段如此說:「我從福建來台灣,看過了台灣的自然風光,領略了台灣的風土人情,我也同樣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人,特別是台灣的青年人,多去大陸走走看看,親自踏上承載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神州大地,親自感受祖國近年的繁榮與新變。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的同胞情誼,我從海峽西岸來,期盼你往海峽西岸去。」短短92個字,道出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淺窄的台灣海峽隔不斷兩岸同胞親情,這是同文、同種、同心的民族情感表現。

鄭同學上述的言說,我讀後心有戚戚,也正是我所謂的「讀懂中國」的經驗認知途徑。

蛻變中的社會主義中國

「走走看看」是讀懂中國的一種方式,也是走馬觀花,以旅遊觀光為途徑,由台灣登機飛越台灣海峽到大陸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到達機場下機後,所遇到的是入境海關人員親切地對待。用台胞證入境後,抬頭四望後現代主義的超級國際機場,會讓人嘆為觀止。搭乘豪華旅遊巴士離開機場,駛向通向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然後抵達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入住五星級飯店,次日展開觀光旅遊,先走馬繁榮的城市生活,次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初步體驗「今日中國」已不是「過去中國」的顯著變化。大陸社會繁榮富裕和發展突飛猛進是一般台灣人「走走看看」的基本印象。

再進一層讀懂中國,就要掌握當代中國的「變與不變」,這不僅「走走看看」,更須深入觀察並進行思維解析,這包括對大陸整體發展的綜觀和對其制度與政策的評析。重點著眼於中共如何從政治上領導、治理中國;如何以「改革開放」改變大陸社會所有制;如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經濟上建設中國;如何因應國家發展而調整其社會結構;如何為處理好國內各族人民之間關係以凝聚中華民族整體力量;如何良好處理周邊14個鄰國關係,以及建構與第三世界良好關係,以維繫中國與世界一切民族國家和平共存;如何由政治現代化觀點進行政治改革,以求實現全方位人民民主;如何以王道應對西方霸道;在中美關係上如何在戰略競爭與合作中堅持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本文篇幅難以允許,只能由社會主義中國國家發展歷史流動邏輯中加以論述,讓台灣青年朋友們「讀懂」中國就可以了。

現代社會主義中國的「變」與「不變」應捕捉以下五個因素:1.革命因素;2.現代化因素;3.民族主義因素;4.國際衝突因素;5.傳統因素。如果把這五個因素做為幾個頂點,再把各頂點連接成五角形的邊,就形成相互合和邊與相互排斥邊兩大類別,如「國共內戰」是民族主義+革命+現代化的相互交集的大事件;「三面紅旗」(社會主義建設)是革命+現代化+民族主義-傳統-國際衝突;「文化大革命」是革命(無產階級文化革命、上層建築意識型態革命)-傳統(反孔)+國際衝突(反美帝、反蘇修)-現代化(反西方文明);「改革開放」是革命(鄧小平說改革開放就是「第二次革命」)+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民族主義(鄧說:注意學習借鑑外國經驗,但須從中國實際出發)+傳統(恢復繼承中華優秀歷史文明)-國際衝突(鄧說:不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與模式,走自己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防制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侵凌)。

用以上五因素抓住現代社會主義中國的「變」與「不變」,可以清楚看到中共經過28年革命鬥爭,在國共內戰(「三大戰役」:錦州、平津、淮海)中打敗國民黨數百萬大軍,最後奪取政權,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國為起始點的歷史邏輯。由1949到今天2024,社會主義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屹立不搖地存在了75個年頭,它由當初的「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後的「富起來」,花了近半個世紀,如今由「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今天如果不是既富且強,不可能被美國視為「全方位的對手」。

中國富強之路的求索

不論是毛澤東在新中國開國大典上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或是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說「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上來,或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中說已實現「第一個一百年」(指中共建黨一百週年,1921-2021),正向「第二個一百年」邁進(指中共建國一百週年,1949-2049),都是強調在神州大地上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方式建造出富強的現代中國,以此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13億中華兒女實現「中國夢」。

現代中國的求索「富強之路」由1949年中共推翻「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立新中國後就開始實施。毛澤東主政時期採取的是由上而下求索路徑,以「一國社會主義」(即「史達林模式」)途徑先提出「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鋪路,具體做法是對農業、手工業、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所謂農業合作化、手工業合作化、私營工商業進行「公私合營」全都是具體實踐,目的在消滅個體經濟,廢除私有財產,以實現「集體所有」。接著毛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以「優先發展重工業」,實行「五個並舉」為重點,然後高舉「三面紅旗」(社會主義總路線、生產大躍進、人民公社)加速社會主義建設,以求早日推向共產主義社會。

毛澤東的政治浪漫主義雖讓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冒進主義(「左傾」)偏失,但毛一心嚮往中國富強的初衷心志有目共睹,不容懷疑,否則原子彈、氫彈軍事核武不會在毛主政時期製造出來。毛澤東確實將重工業在新中國建立起來,今日中國能築大壩,造航母,建高鐵,造各式飛機,與毛主政奠立重工業基礎有密切關係。

鄧小平的中國富強求索之路採由下而上途徑進行,他知道馬克思學說中「下層建築」(經濟基礎)的「制約性」的重要,於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的第二年(1978)先在理論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運動,然後強調「民主與法制」及「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將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推回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正式楬櫫「改革開放」,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在神州大地上為中國富強做「偉大的歷史轉變」。

「改革開放」vs.中國富強

「改革」本來是「革命」的對立物,但鄧小平說「改革開放」也是一場革命,這一點台灣青年朋友們可能會出現概念上的混淆。大陸理論界的解讀是,「改革開放」在性質上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而是一場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在社會主義自身基礎上從思想到制度的「全面轉型」與「自我改造」,乃至「自我完善」的社會革命。

由農村改革開始,中國成立後雖然人民解放了,但物質上整個大陸底子薄,長期貧困,物質生產力不足。鄧小平有鑑於此,認為社會主義建設須先發展生產力,並同時脫離貧困,鄧強調在經濟發展下,先讓一部分人民富起來,然後逐漸進入小康社會,再由小康邁向富強。這讓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由下而上從農村開始實施,包括改變大陸農村社會所有制和積極進行「脫貧」。

大陸農村小康社會在本世紀初已經完全出現,此與努力攻堅脫貧密切相關。1979年中國大陸仍有25,000萬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經過《扶貧攻堅計畫》後,上世紀結束前,大陸農村有待脫貧人口減至5,000萬以下,2006年大陸絕對貧困人口只剩2,000萬,2012年中共「十八大」說整個大陸「農村基本溫飽問題已經解決」,2017年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報告指出農村「脫貧」人口已達6,500萬,「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021年2月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大會」上指出大陸脫貧人口已達9,899萬人。

「改革開放」vs.自立自強

有了「改革開放」,讓中國加速崛起,也讓社會主義出現「中國特色」,因為「改革開放」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調「走自己的道路」,既不倚靠別國奧援,也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既強調獨立自主,更講求自力更生,自立自強。

滿清末葉國人看到西方列強以船堅炮利對付中國,因而激發出國人的「自強運動」,也讓國人醒悟到自身的科技落後。真正的科技自強及軍事現代化一個半世紀後在中國才實現,基本原因是中共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自立自強科技發展與強軍之路,這也是習近平在最近兩次中共黨大會上所指出並強調的「全面推進科技、國防與軍事現代化」。在自身的努力研究與創新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2022年底已由火箭將太空站推射進入外太空,大陸說它將向全世界開放,歡迎各國航天員登上中國太空船參與科研工作。

大陸軍事現代化更是驚人。201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大閱兵,全世界看到了人民解放軍陸海空受閱部隊英武雄壯的全副武裝分列式步伐,也看到了正在服役中的各類軍事尖端武器。這些尖端現代武器,有的是高超音速滑翔導彈,有的是最新型潛射戰略導彈,有的是攜有東風-21D空射反艦導彈遠程戰略轟炸機,有的是隱形戰機,這些尖端武器的打擊能力已遠遠超出美國為「遏制中國」而構築的亞太第一島鏈防線之外,也意味著在突破敵人防空系統的打擊能力上已經與超強美國拉平了「現代差」。美國是當今世界軍事強國,天安門大閱兵所展現的中國自製研發的現代尖端武器,顯示中國已擠身世界軍事強國。千萬不要輕視大陸軍事上的「硬實力」,它明確告知西方霸權及其依附者,中國有「能力」不懼任何挑戰,此對美國「用台抗中」或是民進黨「抗中保台」都是「要命」的警示。

中國因素vs.全球治理

社會主義中國已然崛起,它雖富強,但不稱霸;相反,它向全世界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重構新型國際秩序,踐行真正多邊主義作為全球治理邏輯。不稱霸的社會主義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也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既反對干涉別國內政,更反對以強凌弱;既堅持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自然強調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崛起後富強的中國講求民族主義下的王道政治治理,因此它也絕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正當利益(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它會警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它既正式宣告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以王道政治實踐全球治理,自然強調在國家建設上相互尊重,以合作共贏共同建構新型國際關係,以和平發展、互利共贏、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營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國因素」,它與講求資本主義霸權,隨時干涉別國內政,到處掀起「顏色革命」,以強凌弱地獨霸世界的「美國因素」正好背道而馳。

結 語

因新中國成立而讓中國人民能「站起來」,因「改革開放」而讓中國由「脫貧」進入「小康」,因「社會主義現代化」而讓中國由「小康」走向「富強」。這前後不到一百年的努力與發展,就是習近平所說的「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這一「大變局」對世界的意涵是:「中國崛起」已成事實,「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已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與思考,也給世界態勢帶來「東昇西降」的表徵。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人而言,是中華民族一百五十年來所受西方列強霸凌之下的內心深處條件反射。中國今天強大了,希求的不過是世界各國「平等」相待;中國今天富裕了,不忘的是推己及人,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讓第三世界共同富裕起來,這是中國的歷史文化與王道哲學加上講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鍛造融合而成的「新時代中國」的真正「實在」,這個「實在」今天正以「中國因素」為邏輯概念影響著世界,並塑造著21世紀人類的未來。台灣年輕人要「讀懂」中國才知道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