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回復正常運行的軌道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每年12月中共都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檢視該年中國社會經濟執行績效、發展情況及面臨的問題,並為來年經濟發展策略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提出政策方針和重點經濟工作任務。

去(2023)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於12月11-12日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認定中國經濟已逐步回復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但是由於國內外瞬息萬變政經形勢的衝擊,進一步推進中國經濟增長回升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基於此,根據會議所透露的訊息,面對近年來國際政經變動,特別是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經貿圍堵和高科技發展打壓的政策,中國將持續近年所設定的經貿和科技發展策略,著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和可靠性,並追求中國科技自主可控,以維繫國家經貿科技自主和國家安全。

在近期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上,則仍將在「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上,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調控政策,而推進經濟增長、增進就業,以維繫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則是現今中國必須面對的緊要社會經濟工作。

一、近年經貿發展和調控政策內涵

歷經40餘年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展,為中國帶來國民所得增長、對外貿易擴展的積極成果,惟在此一發展過程中,由於社會經濟的急劇變遷,中國經濟也呈現經濟增長動源不足,產業結構發展滯後的問題,影響國際經濟競爭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經濟帶來鉅大的衝擊,充分暴露中國經濟在體制和發展策略的缺失。為此,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議,期能藉「制度紅利」取代「人口紅利」,以維繫中國經濟的永續發展。

然而,自2018年以來,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引發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危機,進而推進全球通貨膨脹、經濟衰微,而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發展的打壓和經貿圍堵政策,更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風險。

為因應內外在政經形勢的衝擊,中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策略,其主要政策內涵便是要擴大內需,注重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不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在「雙循環」發展策略下,擴大內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便成為當前中國經貿和科技發展策略的主要目標。

至於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面,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列為主要調控目標,並將重點著力於擴大國內需求,增加國內投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自2019年以來,「六穩」和「六保」則是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具體措施和目標。「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業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在具體調控運作上,主要採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擴大對批發和零售行業退稅、實施製造業中小企業緩繳部分稅費、支持企業創新階段性減稅等減稅降費和金融扶持政策,多策並舉保產業鏈與供應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二、2023年宏觀調控政策內涵及成效

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會檢視中國經貿發展所面臨的內外在環境,並提出中長期發展策略和短期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工作,構成中國經貿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方向。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八項重點任務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防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等七大重點工作任務。

比較這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重點工作任務,很顯然的,2020年提出中國經貿科技發展宏觀和具遠見的發展策略,而2021年則是著重於落實這些政策方向。

總體而言,強化科技自主、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長期政策目標;防範金融風險、做好「三農」工作、解決城市住房問題是中期政策目標,而擴大內需、激發市場活力、維護民生經濟則是短期宏觀調控政策的重點工作。

相對於中長程經貿發展目標,短期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成效因嚴重影響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便備受關注。儘管近年中國推行諸多激勵經濟景氣的政策措施,惟因外需減弱、國內疫情管控對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影響,以致經濟增長未達預期目標。

據統計,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中國GDP增長2.3%(分季度為-6.8%、3.2%、4.9%、6.5%);2021年在激勵經濟景氣措施和基期較低情況下,全年GDP增長8.1%(分季度為18.3%、7.9%、4.9%、4.0%),2022年全年GDP增長3.0%(分季度為4.8%、0.4%、3.9%、2.9%)。在實際經濟運行上則表現於: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社會消費等三駕馬車增速減緩,影響經濟增長。

面對此一形勢,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基本認知,便是「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大」。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3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則堅持穩字當頭,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

會議中提出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2023年中國設定的GDP預期增長目標為5.0%,前三季GDP增長分別為4.5%、6.3%、4.9%,依當前形勢,中國應可達致全年GDP增長5.0%的預期目標,惟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三、2023年的重點任務及意涵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由「清零」向復常階段過渡轉換的一年,中國經濟將逐漸恢復正常運行,但12月11-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中國經濟卻有深刻的認知,認為中國經濟「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會議明示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同時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會議中提出2024年的九項經濟工作任務,亦即: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3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揭示的訊息顯示,2024年中國的經濟運行仍將是「穩」字當頭,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穩增長」、「穩就業」是短期必須追尋的政策目標,而擴大內需、深化改革、對外開放、防範金融和債務風險、城鄉和區域融合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是多年來均持續推行的社會經濟工作,然而,面對近年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鏈危機,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衝擊,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才是中國經貿和科技發展策略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但其成效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短期間,在中國經濟景氣低迷,疫情後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之際,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在於中國如何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維繫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才能擔負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穩定世界經濟的角色。

四、2024年經濟政策走向

在以「穩定」為前提的政策方針下,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推行諸多振興經濟景氣的政策措施,然而經濟成效卻無法完全達致預期的成效,以致仍有急待克服的問題和瓶頸,這有中國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的缺失,亦有國際政經環境所帶來的衝擊。

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中國實際GDP同比增長5.2%。經調整季節因素後,三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長1.3%,環比增速連續5個季度增長,全年增長5%左右的目標基本實現。前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6.8%,前10個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速為0.4%,而10月CPI同比增速為-0.2%,通貨緊縮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沈重的壓力。

從產業層面來看,2023年前三個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3.7%、3.7%和4.2%,已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的增速水平。

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3%、5.2%和4.6%,基本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展現了工業製造業的強大韌性。

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一季為5.4%、第二季為7.4%(受2022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第三季為5.2%,此一發展趨勢低於2019年7%以上的同比增速,顯現第三產業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從行業層面來看,服務業中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速最為明顯,從2022年的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反彈為2023年的大幅正增長。

其中這四行業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5.1%、12.7%、8.5%和8.5%,體現了服務業較強的韌性。

在工業增加值中,2023年第一季同比增速僅2.9%,但進入二季度後迅速反彈至4%以上,前三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4.0%。其中,房地產業第一季同比增長1.3%,但由於房地產企業債務問題未能根本性解決,第二、三季度同比增速降低為-1.2%和-2.7%,降幅不斷擴大。

從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基本態勢來看,隨著疫情的退散,服務業逐漸恢復增長,工業和建築業保持平穩運行,但值得警惕的是房地產業增加值持續下滑,消費僅溫和復甦,但動力不足,導致價格位排徊,加深了國內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整體而言,中國正臨通貨緊縮、房地產風險、地方政府債務沈重等問題,必須急切加以克服。 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仍將面臨國際政經格局深度調整、貿易增速下行,給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壓力。國際政治博弈影響深化,地緣衝突加劇引發資本恐慌、科技發展競逐激化的內外在形勢。

基於此,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中國仍會延續近年來穩健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將GDP預期增長目標設定在5.0%左右,並繼續採取財政和金融激勵政策措施,扶持實體經濟包括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投資,拓展外貿出口,擴大消費需求,以期能使中國經濟回復疫情前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