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古希臘人發明了民主;英國人創造了第一個議會。幾個世紀以來,開明的歐洲人為建立負責任的、開誠佈公的政府而奮鬥。如今歐洲許多國家卻陷入醜聞和貪婪之中而不能自拔………
執政黨腐敗曲
上周在巴黎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表明,幾乎三分之二法國人認為大多數法國官員有腐敗行為;絕大多數人不相信政治是一種正直的職業。
凡是最近讀過法國報紙醒目標題的人,都不會對上述民意調查結果感到吃驚。過去一年,巴拉迪爾政府中有三位部長因涉嫌腐敗行為或辭職等待審訊,或在接受調查,兩位著名的市長——里昂市長和尼斯市長——因損公肥私而在接受審訊。另一座城市昂古萊姆市的市長則已經被判有罪。
地方官員為有利可圖的建築和服務合同而接受賄賂的典型案例,為一些年輕的法官施展身手提供了機會,雷恩市43歲的法官雷諾.范比耶貝克就是其中一位。年僅35歲的埃里克.阿爾方不顧咄咄逼人的內政部長夏爾.帕卡的反對,正在對當地政府一樁涉及巴拉迪爾的戴高樂黨的案件進行調查。
無獨有偶,法國馬賽奧林匹克足球隊的老闆貝爾納.塔皮也來湊熱鬧。塔皮曾在社會黨執政時擔任過部長,不久前還受到密特朗總統的讚揚。但他現在因為球隊在比賽中做手腳而受到審訊,正在等待陪審團的裁定。
這樣的事情不僅法國有,從西歐到北歐到東歐,屢見不鮮。英國公眾對議員提問收費表示強烈不滿,但比起其他一些駭人聽聞的案例,這似乎算不了什麼。最近,甚至調查到了北約秘書長、前比利時外交大臣維利.克拉斯頭上。本月早些時候,警方搜查了克拉斯的辦公室。
比利時人對醜聞已經習以為常。十年前,比利時首相保羅.范登博埃南因偽造文件和涉嫌金融醜聞而被判處三年徒刑,緩期執行。在講法語的列日市,市長愛德華.克洛斯因在市政建設中接受賄賂而鋃鐺入獄。布魯塞爾一位前市長被比利時報紙公開稱為「10%」先生,意即凡事張口先要10%的回扣。
但是,對北約秘書長克拉斯構成威脅並使其他醜聞黯然失色的,是比利時從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購買46架軍用直升機一事。這件事已經導致一位前副首相遭謀殺,一位受人尊敬的將軍自殺以及一批右派和左派政界人士倒台,其中包括最近辭職的比利時外交大臣范登布魯克等。
阿古斯塔案件的要害是這家義大利公司在同德國和法國公司競爭時,為了做成交易,據說向克拉斯和范登布魯克所在的佛蘭芒社會黨支付了100萬英鎊,並向講法語的社會黨人支付了30萬英鎊。
執政黨貪圖金錢在歐洲其他國家已屢見不鮮。例如,西班牙社會黨人因一樁案子而吃盡了苦頭。在這個案子中,企業從有名無實的研究機構「購買」報告單,而資金卻進了社會黨的保險櫃。西班牙的這樁案子同比利時一樁已經在法庭立案的案子類似。在比利時的那樁案子中,企業為根本不存在的報告單支付的帳款卻到了急需資金的講法語的社會黨人手裡。
如果西班牙首相岡薩雷斯執政達13年的政府在下次大選中敗北,主要原因將是政府中發生的一系列醜聞。西班牙人已經聽厭了諸如下面的一些醜聞:一些地方政府經常通過合同大把大把地撈錢;一些知名官員,比如路易斯.羅爾丹,據說也在為民防軍建造營房中暴斂錢財。
法國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托克維爾150年前就指出,在民主政體中,人們往往用一個政治家的不端行為,而不是他的能力來解釋他在政壇的發跡。於是形成了一種將卑劣與權勢、卑鄙與成功相提並論的令人厭惡的說法。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人民就會與其政府格格不入,而這與民主理想是背道而馳的。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爆發革命,或者挑選一位自稱代表人民利益而實際上利用群眾的不滿來爭權奪利的領導人。
公眾反腐意識強烈
歐洲公眾反腐敗行為的意識越來越強有兩個原因:腐敗行為日益猖獗;越來越多的腐敗行為曝光。其實,這兩種解釋都適用。義大利提供的證據表明腐敗行為有增無減。從1992年在米蘭開始,已經逮捕了一批企業界人士。許多企業家在獄中供認遭到政界人士的敲詐勒索。
這些企業家知道,70年代,義大利的回扣率平均為7%,到80年代,回扣率已增加到20%。他們也知道,這筆額外的回扣開支損害了他們同歐洲對手競爭的能力。他們不希望下一代今後也面臨這種情況。都靈的一位企業家說:「我不希望我兒子接管我的公司。但你不給回扣,就辦不成事。人人都要回扣,我每天惶惶不可終日。」
義大利的腐敗已經達到危機的程度;而在法國,人們也開始下決心揭露腐敗行為。1990年,當國民議會對以前為自己所在的黨收受非法捐款的政界人士實行赦免時,法國的法官們被激怒了。
據巴黎高等司法研究所的安托萬.加拉蓬說:如果,法官們起來「造反」,法國政界人士至今還心有餘悸。
德國的腐敗醜聞也不比別國少,雖然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的醜聞不多。德國《明鏡》週刊最近一期的封面文章冠以《德國也在用資金收買官員》的標題。文章得出的結論是:「即使在公眾不大注意的貌似廉潔的文職部門,吃回扣的現象也像流行病一樣蔓延開來。」
1988年,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發生了361起官員腐敗案例,去年發生了1,498件。上個月,當60名德國警察局長在柏林開會討論對付腐敗問題時,柏林地方檢察官向他們報告的第一個消息是,一位市府官員銷售汽車駕駛執照,每本二千英鎊。聯邦刑事調查局局長漢斯─路德維希.察赫特似乎同意《明鐿》週刊的結論。他說:「顯而易見,我們德國受腐敗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像。」
腐敗原因面面觀
歐洲的毛病出在什麼地方?斯堪的納維亞和希臘的兩種極端情況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希臘,一種可以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代的「主子和僕從」制度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強大的「主子」意味著恩惠和天賦,而「僕從」只能感恩戴德。國家像是最大的僱主,但是付給文職人員的卻很少。這個國家達到歐洲較高標準的可能性極小。
而斯堪的納維亞人在研究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情況後,則擔心加入歐洲聯盟可能使他們學壞。瑞典政府顯然是比較透明的,甚至大臣的稅單和首相的信件也公開接受公民的審查。平均主義使得合法的發財都成為一種罪過。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魯內.普雷姆福什說:「任何奢侈的生活方式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有人說這是典型的瑞典式的妒忌。」
許多西方國家也受到了影響,首先是受到冷戰的影響。許多人用冷戰來證明不法行為是正當的。在義大利,美國中央情報局暗中支持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以防止共產黨人接管義大利。而共產黨則從莫斯科那裡獲得資金。義大利共產黨構成威脅似乎也用來證明天主教民主黨同黑手黨來往是正當的。
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一案暴露了冷戰期間視為神聖的歐洲盟國之間的武器交易是怎樣導致腐敗行為的。歐洲一些大武器製造商為贏得合同通常都要付「佣金」。在法國,公認回扣可能要占一筆交易的15%。就連北約總部也未能逃脫干係。
阿古斯塔案件的發生是因為比利時一些政黨需要大筆錢進行電視競選。這種事在歐洲比比皆是。德國一樁醜聞就涉及三個大黨。法國、比利時和西班牙都為政黨籌集資金立了新法。但是,只要需要用錢,通過非法途徑獲取捐贈款項的誘惑就不會消失。
還存在一種現象,即經濟繁榮、私有化和自我致富幾乎成了密不可分的一體。在一些國家,特別是法國,由於在80年代初將權力下放,這種現象有增無減。法蘭克福首席檢察官認為,那裡的腐敗現象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官員薪水低,而他們可以作決定的一些合同的規模越來越大,有時合同資金高得驚人。
甚至斯堪的納維亞也對這種狀況感到擔憂。上周,瑞典公路局的負責人因為用一筆公共資金建造別墅而降職。這是罕見的例外,還是一種苗頭?
義大利傳來一個壞消息,領導「淨手」運動的一些執法官靠邊站了。去年12月,發起「淨手」運動的安東尼奧.迪彼得羅因為有人對他做小動作而大發雷霆。他當庭扯掉黑袍並宣佈辭職。
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控制的新聞機構猛烈抨擊迪彼得羅。貝盧斯科尼本人現在也因為腐敗指控而在接受調查。
問題是,一些有腐敗行為的義大利政界人士將重返政壇。不管人們是絕望還是繼續鬥爭,均取決於他們對公共道德的態度。法國歷史表明,如果領導人既無影響力,又不清廉,那麼人們就情不自禁地想來一場革命,或者另找一位他們想像中的偉大領袖。
但是,還有一種傳統看法,美國憲法的作者對此概括的最為明白。他們認為,所有有權勢的人物,甚至一位總統,都有可能沾染腐敗。因此,必須將他們置於監督和控制之下。美國早期的政治家詹姆斯.麥迪遜解釋說,憲法制衡的奧妙之處在於「必須用野心來抵消野心」。他說,這不是對人吹毛求疵,而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人人都是純潔、善良的安琪兒,那就根本不需要政府了」。
在法國和義大利,一直是由執法官員和法官來提醒人們人類還有不純潔、不善良的一面。在西班牙,新聞界特別喜歡尋根究柢,因此新聞界工作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們不應該絕望,也不要認為問題可以一下子解決,因為這場鬥爭從來沒有結束,而且永遠不會結束。
本文原載英國《觀察家報》4月16日◆
社論
外交與國際政治
台獨與兩岸關係
李登輝與飛彈
座談會記錄
給新黨建言
「我是中國人」大遊行
歷史與文化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