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的危機與轉機

毛鑄倫(中興大學)


因李登輝先生與連戰先生接連的赴美、歐訪問,而造成的北京─華盛頓外交緊張,以及接踵而來的中共對台灣北部近海的飛彈試射演習,與主要系針對李氏而來的「四評」,加上相關的多篇「批李」文字,兩岸關係一竟跌落至由1979年中共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的最低點,而且迄至目前,亦無人敢於斷言此一惡化的情勢,究將伊于胡底,包括海峽兩岸的台商與台灣大多數同胞,則均有人心惶惶,大禍將臨之感,此絕非台灣二千一百萬同胞之福,凡具責任道德之台灣政治領袖,乃亟有必要想出化解緊張、趨吉避凶之策,懸崖勒馬,猶未為遲。

回顧今年初以來,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氏曾於1月30日農曆除夕之日,鄭重提出其新的對台政策八點,揆其主旨,實有建議兩岸先謀和平關係之確立,方便展開更為務實之交流,以創造協商統一之積極條件之意,應為兩岸關係向前跨步的一大良機,可惜李登輝先生4月8日所做出之六點回應,僅止於重申此前主張,不擬接受江澤民各項提議,且進而加強所謂「外交突破」工作,造成中共方面嚴重疑慮,致認為美方確有意改變其與中共所訂「三公報」之原立場,與中華民國政府或李登輝先生合作進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冒險,致中共除召回駐華府大使,正面批評美方之外,並隨即展開針對李登輝先生的猛烈抨擊與飛彈演習。

其實,世界冷戰結構瓦解以來,兩岸敵對關係的和平解決,應屬可能。由1979年元旦中共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其「對台政策」的演進發展,大致到了1984年時期有一具體「結論」,即所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綜觀兩岸間在彼此關係問題上的長期爭論過程之中,中共當局乎始終堅持這主張,未見鬆動。而由今年8月1日,中共外長錢其琛與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弗會談後的記者會發言可知,美方再度表示,「反對台灣獨立」、「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及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此無異是為澄清中共當局在近期以來的疑慮,但也相對的打擊與挫折了李登輝總統主導的「外交突破」,可想而知,此對台灣當前的政、經情勢與社會人心,亦將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後遺症不能不令人憂慮。

為嚴肅因應此一形勢,有幾點基本認識與政策選擇,值得提出供主事當局思考。

(一)關於台灣朝野方面均強調或支持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節,其實意指「兩個中國」,它一方面否定了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共識下,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可能性;另方面也開啟了「台灣獨立」在台灣的合理性與可行性。這便直接挑戰了中共當局的基本原則,必然孳生兩岸間的觀念衝突,引發無窮困擾。

(二)關於不計代價與名義走入國際與參加聯合國一節,其實就是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在台灣看來,此或能引起國際注意,甚至可能爭取到外援,以制衡中共要求統一的壓力,但這樣一來,也同樣使得中共當局認為,這是外國勢力干預,妨害兩岸負責任的處理中國內政問題的嚴重威脅,必須強硬反對。

因此,只要務實、公平的做一計算,便可以瞭解,對台灣的安全與福祉而言,究竟應該採行什麼樣的對大陸政策與外交政策,才是不會適得其反的了。

(三)於今之計,最重要莫過於讓大陸方面與有關國際社會瞭解到,李登輝先生有準備改變其現行政策,或者,台灣主政當局現行的政策制定與做為,在今後將不再充滿「個人色彩」,以凸顯台灣在面對與處理大事上的民主、負責形象。因此,國民黨決策階層亦應做具體的民主調整,並設法弭平邇來演出的分裂現象,以利一致對外。

(四)檢視中共針對李登輝先生的密集批評,顯示出中共似有意關閉兩岸溝通協商之門,果真如此,則兩岸關係今後發展將不可想像。如何重開接觸協談之門,採行黨對黨談判模式,似已成為現階段之唯一且必要選擇。◆